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風口浪尖上的共享單車,終于要帶上緊箍咒了。
3月9日,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總工程師徐道行向媒體公開表示,上海市關于共享自行車標準正在制定,預計6、7月份就能施行。“存量車的安全性抽檢、強制報廢期限是三年,故障車處理期限、投訴電話24小時開通、購買安全保險等消費者關心的問題都將在團體標準中有明確體現,上海多部門還將推進停車位‘電子圍欄’建設,避免共享單車‘泛濫’給周邊居民帶來困擾。”徐道行說。
制定這一標準的背后,是日益滋長的行業亂象。互聯網行業觀察人士劉興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標準的出臺有望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也會增加企業成本。作為單車共享平臺,其產品質量首先要過硬,而不是把損壞責任推給用戶,把管理責任留給社會去解決。“本質上來說還是要解決用戶的痛點即出行,而不是做金融和大數據。”
三年報廢引爭議
上海市消保委發布的報告顯示,共享單車今年的投訴量日漸上升,兩個多月的投訴量已超去年全年。其中,亂停車、押金難退成為投訴的焦點。目前,上海的無樁共享自行車投放總量達45萬輛,注冊用戶450萬人;有樁共享自行車達8萬輛,注冊用戶21萬人,其承載力已經接近飽和。
即將出臺的標準,其目的正是為了提高準入門檻。徐道行透露,目前正在聯合其他行業協會以及相關企業制定共享自行車的標準,5月份如果能報備通過,預計6、7月份就能施行,到9月可初見成效。
他表示,標準出臺后,目前一些共享單車的亂象或可迎刃而解。標準細則包括,存量車必須每年“體檢”、上路三年強制報廢、車輛完好率95%以上、租賃費用3元以內、投訴電話24小時開通、退款7天內必須解決、購買保險等。
其中,上路三年強制報廢這一條在行業內引發廣泛的爭議。一名公共自行車公司的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有專門的修理工在全市范圍內巡檢車輛,每天都能檢查出上百個零件問題,三年時間差不多也是一輛公共自行車的使用極限。
記者了解到,摩拜單車的造價每輛約為2000元,而ofo單車成本約在400元,日常維護運輸的成本約為車輛成本的10%-20%,使用壽命約為18個月。雖然ofo成本低,但是由于車輛質量問題,也給后續維護帶來更大的麻煩。
摩拜單車和ofo兩家共享單車的相關人士均未回應記者的采訪。在劉興亮看來,對于車輛質量和成本不同的平臺,不能以三年為期限進行一刀切。這條規定的真實目的,還是在于抑制市場投放量,遏制飽和無序的競爭。過度投放會占用人行道、公共停車位等原有的公共空間,也會給城市管理帶來隱患。
行業秩序回歸?
共享單車的出現一方面解決了城市人群“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另一方面也帶來物極必反的負面效應。
上海市消保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的配套設施無法承載過多的共享單車集中停放,經營者并沒有配備與車輛投放規模相適應的管維人員,尚未承擔起車輛運行調度和停放秩序維護的主體責任。
上海市的現狀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公開數據顯示,ofo和摩拜分別覆蓋了全國33個和23個城市,基本涵蓋了東部發達地區的一二線城市。各自背后也站著滴滴、小米和騰訊、美團等巨頭股東陣營,資本催熱市場的故事,與當初的滴滴和Uber何其相似。
在瘋狂燒錢和補貼后,它們也面臨了共同的尷尬——市場充滿質疑而盈利遙遙無期。徐道行認為,上海共享單車的保有量已接近飽和。這意味著,共享單車已從快速擴張期進入了調整期,需要直面各類問題,進入更加精細化的運營。
徐道行指出,通過加強規范,共享單車行業即將迎來洗牌。前述標準設置了眾多準入門檻,比如企業注冊資金不得少于3000萬元、初次投入市場運營的無樁共享自行車數量一個月內不得少于1萬輛、必須提供使用共享自行車人身傷害保險合同、用戶押金的使用報告、自行車的合格檢測報告等。
熊貓資本合伙人李論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摩拜單車的設計使用年限是4年,投放量和損耗量基本能平衡。對于其他使用年限較短的單車品牌來說,受到的影響則會比較大。“一輛單車每年的維護成本大概在1400元,對于造價低質量差的單車來說,這是一筆巨大的開支。不斷投放新車又會造成資源浪費和冗余。”
在他看來,行業標準有利于市場更加規范的競爭,只有不斷優化商業模型,提高用戶體驗才能使一家公司良性發展。
*本文轉載自“21世紀經濟報道”,原文鏈接:《上海共享單車標準年中出臺 準入門檻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