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過去20年,目睹了BAT的成功,天上(消費互聯網)的機會靠近尾聲,地下(產業互聯網)的機會在哪里?本文根據梧桐會原創視頻欄目《老苗會客廳》特邀嘉賓,千乘資本創始人熊偉先生的采訪實錄中延展創作完成。
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區別
消費互聯網
是面對個人終端的,解決的是衣食住行。
產業互聯網
不僅是企業內部互聯網化,而是通過在研發、生產、交易、流通和融資等各個環節的網絡滲透從而達到提升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更是產業鏈互聯網化,打通上下游,站在產業角度重塑企業核心競爭力。
兩者的區別
消費互聯網的特征是贏家通吃一家獨大,而產業互聯網的特征是細分領域比較垂直。
在我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二十年中,互聯網產業出現了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他們在搜索、電商和社交領域都嶄露頭角,同時他們也代表消費互聯網已達到頂峰狀態。
然而從互聯網發展的角度看,消費互聯網市場已趨于穩定與飽和,而對實體資源有充分把控能力的企業仍有很大探索空間,他們正開始嘗試與移動互聯網融合,創造全新的價值經濟,進而推動互聯網行業邁向產業互聯網時代。
對于產業互聯網的界定,大概分為兩派的,一指現在德國引領的工業4.0,物聯網相關;二指與傳統消費互聯網相對的產業互聯網,也就是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改造。
我們主要講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改造。
傳統B2B產業的痛點與困惑
制造業的內憂
在市場需求疲軟的現狀下,制造業一方面苦于訂單,一方面盲目的降低成本,降低庫存,其狀況不僅不能緩解癥狀,反倒令企業運營雪上加霜,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廣州一在建電廠作業平臺坍塌事件等,可見一斑。
盡管低價中標、以次充好的工業服務,企業運營救火式的運營現狀,使得整個B2B產業處于無極(混沌,無序)的狀態。
制造業的外患
“產業空心化”,是指以制造業為中心的物質生產和資本,大量地迅速地轉移到國外,使物質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明顯下降,造成國內物質生產與非物質生產之間的比例關系嚴重失衡。
之前一篇《別讓曹德旺跑了》刷爆朋友圈。
曹德旺去年底接受了采訪,談制造業回流美國到底靠不靠譜,“土地基本不要錢;能源、電價是中國一半,天然氣只有中國的1/5;藍領是中國8倍,白領是中國的2倍多;中國制造業的綜合稅務跟美國比的話,比它高35%”。
曹德旺用自己的玻璃廠算了一筆中美辦廠的成本賬。盡管勞動生產率還是中國高,但中國的企業利潤卻不及美國,計劃在美投資10億美元的曹德旺認為,在美辦廠利潤比中國高,并指出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問題在于人工工資、運輸成本以及稅收較高。
曹德旺并沒有危言聳聽。制造業的轉移像水流一樣,永遠會流向成本更低的地方。2008年之后,由于企業成本增長、勞動力結構變化,臺資、港資企業開始陸續從東莞轉移產能。轉移到越南、泰國、印度等國家。
甚至人有苦笑道,辛辛苦苦一輩子,不如在資本市場講個小故事。
熊偉先生認為,首先不用過于擔憂中國制造業外流,因為外流的都是中低端的產能,留下來的制造業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政策機會,以及物聯網快速發展的東風,將收獲帶來第三次技術革命的紅利
產業互聯網的突圍與生態
過去5年,傳統行業B2B異軍突起,出現了找鋼網,科通芯城,中農網,實現了交易線上化。
未來10年,產業互聯網深耕細作,將顛覆傳統價值創造,出現垂直細分領域的BAT。
平臺戰略
平臺化的業務價值定義是連接供方和需方。
消費互聯網是“互聯網+”,是基于虛擬的互聯網創業,更多是決策邏輯簡單、標準化的服務,容易形成寡頭,一旦形成平臺是千億、萬億級的,這種殘酷的創業法則撕殺到最后,就是贏家通吃、一家獨大,比如社交現在就剩騰訊,出行現在就是滴滴。
產業互聯網是“+互聯網,很難做到贏家通吃,2B的小平臺不容易形成寡頭,一是細分領域比較垂直;二是選擇合作平臺的決策因素更多、決策機制相對復雜,比如商務關系的公關、人脈資源的整合,促使B端選擇傾向不同,每一個領域都可能會誕生一個小巨人。
經濟學的原理是從分散到集中,一開始的創新都是分散的,當一個垂直細分的B2B平臺做成功后,就會橫向延伸形成生態,但能延伸多大要看這個平臺的實力。
供應鏈變革
1)互聯網定制倒逼供應鏈優化
C2B顛覆傳統制造業供應鏈,開創互聯網定制模式。C2B模式實現的根本在于以互聯網為基礎,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互聯網定制式敏捷供應鏈。C2B模式下的敏捷供應鏈對市場變化及用戶需求變化的快速響應能力,比傳統模式平均高近10倍。
C2F是從用戶需求角度倒逼供應鏈優化,讓傳統工業時代的批量化生產,走向個性化、定制化、柔性化供應鏈為核心。C2F實現的是每個生產線上每個工位生產的產品都不一樣,這就需要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智能生產能力。
2)供應鏈金融
數據金融提升金融供給端效率,供應鏈價值挖掘空間巨大,春曉資本何文認為,“在B2B平臺+SaaS管理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的今天,國內中小企業的金融供給始終不足。通過企業運營數據挖掘,幫助企業授信,最終提供金融服務很有意義。”
組織人才變革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只適合移動互聯網時代,不適合產業互聯網時代。
蘋果改變了整個智能手機的生態,后來的中華酷聯,現在的VIVO、華為、小米和蘋果一起推動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一個手機就解決人跟人的連接(社交)、人跟信息的連接(門戶、搜索、移動互聯網信息平臺)、人跟物的連接(電商),手機信息化、智能化的解決消費互聯網的瓶頸。很多創業者,特別是85后這些互聯網原住民,他們不需要懂太多技術,但對手機的應用理解更契合,初期兩三個人一個工作室,做個創意小游戲或移動互聯網產品有上千萬甚至上億的流水。
而在改革開放初期,那批下海的人,也不需要懂太多技術,通過資源匱乏、信息不對稱、只要有點資源、有點能力,敢闖敢拼就能賺得不少銀兩。那里更多是貿易的形態,所以很多銷售型的領導創業容易成功。
消費互聯網創業團隊三寶:騰迅的產品+百度的技術+阿里的運營,就能拿到高估值。
產業互聯網創業團隊三寶:懂傳統產業技術+懂供應鏈管理+懂互聯網技術,才能笑得出來。
舉個例子,ERP是工業時代軟件的支撐核心,是金字塔的管理模式和組織架構,自上而下的控制型指令,信息化管理需達到降本提效的目的,但封閉的管理很少與供應商、客戶交互,在這個產業互聯網時代就不適用了,我們上面講了C2F的供應鏈優化必須建立在用戶充分溝通及供應商的充分配合上,這個信息化的管理就不能僅限于內部流程優化,所以這個團隊,必須有人很懂產業的技術、生產流程、IT技術、供應鏈管理,門檻之高不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會玩創意、懂用戶心理就可以進入的行業。
而且,轉型過程中的新舊組織變革,傳統和互聯網人才基因和文化的融合,也是一個難題。
數據重構產業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崛起,企業本身已處于數字化經濟。數字化的結果就是數據,數據是整個產業互聯網的核心,用新興的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的運作效率和產業價值。
對于傳統制造業來說,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一是產品的提升,二是營銷模式的轉型,三是用戶連接的運營,還有就是用數據優化、迭代創新決策。
需要思考的是,傳統制造業如何利用IT系統管理流程環節、互聯網技術建立新的用戶連接、如何建立由大數據驅動的產業鏈模式、制造業上云的路徑和切入點、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的數字化轉型策略、傳統產業如何用大數據為自己賦能?
銀行業將大大降低商業價值
銀行的本質是金融中介,是一個交易平臺,通過撮合存款方和借款方的雙向交易賺取信息不對稱的借貸利息,更是一個封閉的金融體系,當產業互聯網的大數據實現信息化后,當政策允許是不是可以申請一個“產業銀行”,B2B在里面可以完成借貸,不需要再跪求銀行。
前2年臭名遠揚的P2P出現問題,是因為基礎設施不夠、即時全封閉的數據不存在,導致很多人有虛假信息,而產業互聯網的建設是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想象空間巨大。
產業互聯網的風口和坑口
我們看到的風口
雖然,互聯網在產業領域的拓展尚屬于初步階段,但是市場巨大。
巨大的市場需求,造就了產業互聯網發展的無限機遇。未來20年,消費互聯網的增長將逐漸放緩,產業互聯網將異軍突起,創造下一個輝煌。
國外的B2B和B2C的市值是1:1的,如SAP、Saleforce、Oracle、Wordkey都是非常知名的B2B企業,而中國上市公司阿里、百度、騰訊、京東、小米都是B2C的,中國的B2B市場蘊含巨大的商業機會!
我們要避開的坑口
第一個坑:唯技術論、概念化
中國很多工廠還沒有實現工業3.0,甚至工業2.0都沒有達到,就拼命鼓吹工業4.0。
1.0電氣化、機械化;2.0是自動化;3.0叫信息化;4.0才叫智能化。
工業4.0是德國引入的一個概念,德國是高端制造者;而工業互聯網是美國人提出的東西,美國有很多高科技的酷炫技術,但美國產品很多都傻大粗笨,還不如日本的精美細致。
不是高大上的技術都好用,立足于當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個坑:盲目求快
B2B的時間不像B2C,你快我一天或者快我幾個月,你就永遠快。
B2B是一個深耕細作,漫長的演進過程,短期通吃不了,切勿盲目追求快。
不要用移動互聯網的腦袋思考產業互聯網的未來。
第三個坑:太嫩不要玩
產業互聯網是一個進入門檻極高的行業,沒有過硬的翅膀,站在風口上也飛不起來。
對團隊的技術要求很高、對資源要求很高、對資金要求也很高。
*本文來源:億歐,作者:嚴文婷,原標題:《千乘資本熊偉:產業互聯網或將超越BAT,成為投資發展新方向》
【號外】想要捕捉文旅大消費行業風向標?想要了解最前沿的文旅跨界創新?想要學習行業大佬最新的干貨分享?想要與行業精英現場互動深入交流?來“2017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吧!6月13-14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文旅大消費頂級內容盛宴等你來!了解會議詳情&報名請戳:我要報名!(提前報名有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