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特色小鎮運動的前世今生
2015年4月22日,浙江省政府率先出臺《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重點培育和規劃建設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至2015年6月4日,第一批37個特色小鎮列入首批創建名單。
至2016年初,浙江省下達了十余條支持特色小鎮的專項文件,也產生了一些成功案例,浙江的成功經驗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推廣。2016年7月1日,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
隨后,全國范圍內立刻興起了特色小鎮熱潮,包括一些傳統窮省在內的諸多省份密集推出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方案,有的計劃建設100個,有的則達到200個。同時出臺了一系列對特色小鎮的支持政策,非但沒有了對房地產的各項限制措施,還給予中央及地方的財政專項獎勵、銀行政策性貸款、建立專項基金、地方債企業債支持、稅費減返免、劃撥用地指標等等。
天大的利好讓房地產商們瘋狂了,造鎮運動短時間內風靡大江南北。媒體開始造勢鼓動,一些自詡的小鎮專家粉墨登場,某些旅游企業也和地產公司迅速勾搭起來,吹著“全域旅游”“特色小鎮”“IP矩陣”等流行名詞四處圈地。
隨著特色小鎮發展過快泥沙俱下泡沫滋生,近期官方對“特色小鎮”的側重點開始偏轉。之前屢次點贊特色小鎮的《人民日報》首次發聲對一些地區的特色小鎮進行批評,指出“特色小鎮不是房地產”!國家部委領導也在近期會議中嚴厲指出:“不能打著特色小鎮的旗號去搞圈地開發”,住建部將組團嚴查違規現象。
可以預見今后不僅對特色小鎮的審批將越來越嚴格,國家相關部門還可能出臺更多控制性政策進行規范和調控。
放眼世界,看國外特色小鎮的成因
特色小鎮的概念最早舶來自國外,不少專家談到特色小鎮時必說的經典案例如:美國的硅谷、格林尼治小鎮,英國的劍橋鎮,法國的格拉斯、戛納,瑞士的達沃斯等等。
縱觀諸多國外特色小鎮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這些小鎮之所以能形成氣候,不斷發展,經久不衰,都有其特定的自然、人文、歷史、經濟因素,這些因素,造就了特色小鎮的“特色”,甚至它的不可復制性,使之能綠樹常青。
1、 高科技產業小鎮都有世界知名院校為依托,作為其科研和人才的基礎。
如美國硅谷及周邊擁有一些具有極高學術和科研水平的美國頂尖大學,主要包括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同時還包括加州大學其他的幾所校區和圣塔克拉拉大學等。這個智慧的集中地給了硅谷起步時諸多劃時代的公司有力的支撐。
2、 傳統產業小鎮往往有著氣候地理因素、長年的工藝傳承和產業積累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
如法國格拉斯是現代香水的發端之地,生產了法國2/3的天然芳香,誕生了香奈兒5號等世界知名香水,每年香水業為小鎮創造超過6億歐元的財富。格拉斯小鎮位處坡地,傍山而建,面朝大海。夏季地中海吹來的季風濕潤宜人,阿爾卑斯山下的地下水加上充足的陽光,山坡又使各種花卉均找到了適宜生長的海拔高度,使格拉斯成為花草優生地帶,每年在這個地區采集的花朵有700萬公斤之多。這個小鎮從16世紀起就從事花卉種植業及香水制造,有大量世代從事此產業的技師以及相關產業基礎。
3、 金融業小鎮的要素更多(包括國家的經濟實力、金融發達程度、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地理位置、人才、稅費、交通、環境、信息技術……等等),獨特性、難以復制性更強。
美國格林威治小鎮集中了超過500家的對沖基金公司,其基金規模占全美三分之一,是全球最著名的對沖基金小鎮。格林威治環境優美,風景如畫,別墅區眾多,非常安靜。但這樣的環境對小鎮成功來說,只能算是最微不足道的因素。在美國找一個環境好的地方造一堆好房子太容易了,為什么只有格林威治?
格林威治稅收特別優惠,這一點吸引了很多對沖基金在那里落戶。在幾十年前,格林威治開始發力吸引對沖基金的時候,當地稅收比紐約要低很多。大概一千萬美元的年收入,在格林威治要比在紐約省50萬美元。再如房產的物業稅,小鎮只有千分之十二,近在咫尺的紐約州就要千分之三十。再加上本身環境也不錯,交通也方便,離紐約又不遠,這些節省的稅金切切實實吸引了最早的一批對沖基金企業。
更重要的是格林威治小鎮離紐約州很近,坐火車35至40分鐘,大概相當于深圳到廣州的距離,能受益到金融業的集聚效應。
即使在網絡交易發達的今天,金融業依然是對集聚效應要求最高的行業!能稱得上世界金融中心的只有倫敦、紐約、新加坡、香港、東京、蘇黎世等(根據2017年3月27日公布的第2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Financial Centres Index,中國內地最高分的上海為13位),數量遠少于制造業中心。縱觀全球,金融產業集聚區一般都在沿海最發達地區,因為金融業需要極高的效率和時效性、對各行業信息的敏感度、以及對高端人才的需求。甚至有些會集中在這一地區的某個點,如紐約曼哈頓島、倫敦金融城、上海陸家嘴等,而美國的對沖基金最終都集中在了紐約和格林威治。
4、 旅游度假小鎮除了當地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外,四季皆宜的游玩期,良好的設施和服務也都是必要的條件。
比如法國戛納一年四季的溫度在8-22攝氏度,從19世紀起就是歐洲各國王室和上流貴族冬日度假和夏季避暑的首選之地。名流云集不僅提高了當地知名度,也使當地各類設施和服務始終保持極高的格調。
再如瑞士達沃斯是阿爾卑斯山系最高的小鎮,19世紀初就是夏季避暑勝地。1877年,歐洲最大的天然滑雪場在達沃斯落成,世界級的選手都在這里訓練,成為國際冬季運動中心。
正是這些度假勝地的綜合性優勢,才吸引到電影節、世界經濟論壇等重要節慶和會議將此地定為永久會址,更加提高了其知名度和客流。
5、文化教育小鎮為國之棟梁培育之所,最強大腦匯聚之地。
英國劍橋鎮可以算是世界最有名的文化教育小鎮之一,劍橋大學的35個學院坐落于此。劍橋大學第一所學院彼得學院于1284年建立,其他的學院在14和15世紀陸續建立。劍橋大學也是誕生最多諾貝爾獎得主的高等學府,90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經在此執教或學習,70多人是劍橋大學的學生,僅三一學院就培養出了30多位諾獎得主。
美國馬塞諸塞州劍橋市(僅10萬人口)為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所在地,從1636年建學起,一直是精英教育中心。
世界各國的學術小鎮,無一不是群星薈萃之地,大國以舉國之力或許能建兩三個,幾乎沒有多大的復制性。
小結:
通過以上國外部分形態特色小鎮的成因要素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特色小鎮在當地都有很多有利條件支撐著產業基礎。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獨特的產業,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維系著這個產業的基礎是特色小鎮中具有“特色”的人。小鎮的人口數量并不在于多,一般在數萬到十余萬之間,而在于精和專。沒有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縱使地理位置再優越,自然條件再好,十幾萬普通的鄉鎮居民是無法形成特色產業的。同時各項有利條件也吸引了人才匯集到小鎮之中。國外諸多特色小鎮產生和延續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經過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積累、演變,自然形成的。
特色小鎮的宏觀經濟條件
筆者認為分析特色小鎮的發展案例,除了研究其自身的諸多條件外,還要看到更廣域的宏觀經濟條件影響。
首先發達國家的各個維度的貧富差距相對較小,遠低于我國。
這里我列舉一些統計數字
在西方國家中屬于區域貧富差距較大的美國
2015年度經濟統計數據
美國 GDP179470.0億美元 人均55805美元
紐約 GDP 14444.06億美元 人均72965美元
加利福尼亞 GDP24240.33億美元 人均61924美元
密西西比 GDP 1068.80億美元 人均35717美元(全美其他州幾乎都超過4萬美元)
第一大都市所在的紐約州(類比上海),人均GDP是GDP總量第一經濟體加州(類比廣東)的1.17倍,是全國墊底的密西西比州(類比甘肅)的2.04倍,是全國人均GDP的1.31倍。
其他發達國家的區域差距要小得多。
比如法國,法蘭西島以外領先的羅納-阿爾卑斯大區人均GDP是墊底的利穆贊大區的1.32倍;比如日本,第一大都市圈的神奈川縣人均GDP是墊底的沖繩縣的1.56倍。
再看看中國
2015年度經濟統計數據
中國GDP 109828.3億美元 人均7990美元
中國 GDP689052.1 億人民幣 人均50251人民幣
上海 GDP 25123.45億人民幣 人均102919.55人民幣
廣東 GDP72812.55 億人民幣 人均67896.82 人民幣
甘肅 GDP 6790.32億人民幣人均26209.56人民幣
第一大都市上海人均GDP是GDP總量第一經濟體廣東的1.52倍,是全國墊底的甘肅的3.95倍,是全國人均GDP的2.05倍。
(注:以上數據來源:1、List of U.S. states by GDP per capita 2、IMF世界經濟數據 3、中國國家統計局 4、List of French regions and overseas collectivities by GDP 5、県民経済計算)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經濟規律告訴我們,區域收入差距越大,低收入地區人口向高收入地區流動的驅動力就越大。農村人想進城,城里人向往大都市,內陸地區人口涌向沿海發達地區找工作,每年堪稱世界奇觀的春運規模人人親眼目睹。現在北上廣深人口不堪重負,控制人口流入,但經濟規律哪是人為所能控制得了的?
推廣特色小鎮的一部分初衷是以此拉動投資和GDP,提高城鎮化率,分流大城市的部分產業和人口,減輕城市壓力,同時吸引農村人口進鎮脫貧。但如果不解決地區收入差異,至少中國大部分省份并不具備搞特色小鎮的基本條件。欠發達地區人口必然會去發達地區打工,那里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就業機會。沒有任何基礎支撐,這些所謂的特色小鎮也很難引入產業資源。
即使是在沿海發達地區,由于強大的集聚效應,中高端產業也會集中在大城市,最終溢出的多數是不適合市區周圍的高污染產業,無法承受大城市運營成本的低技術低利潤產業。
全美人口流入流出圖(藍遷入黃遷出灰均衡)
國外情況完全不同,以同樣幅員遼闊的美國為例,由于各地區收入相對均衡,即使沒有任何戶籍制度的約束,美國人口也并沒有集中涌入發達地區的傾向。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全美地產經紀人協會以及跨州移居網站的調查顯示,美國人熱衷于往南部、西部氣候溫暖的城市移居,而且從大城市移居小城者遠多過從小城移去大城市的人數。這跟國內恰恰相反。
美國人最喜歡移居的城市排名:佛羅里達州天帕市、佛羅里達州杰克森維爾市、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得克薩斯州圣安東尼奧市、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北卡羅萊納州容爾里、俄勒岡州波特蘭市
美國移出人數最多的大城市排名:紐約市、芝加哥、底特律、圣荷西、洛杉磯、密爾瓦基、圣路易市、克利夫蘭、舊金山、費城
可以看出,美國人移居的都是氣候好、人口密度小、房價低、稅收少的小城市,而房價越來越高的大城市讓越來越多的人遠離。
寫到此不禁想到冒著漫天霧霾和沖天房價,依然漂在北京為生活奮斗的國人。顯然國情不同,特色小鎮的發展基礎和空間是不同的。
中國適合怎樣發展的特色小鎮?
說一下筆者的一些粗淺觀點:
1、中國的城市化發展方向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城市溢出效應和逆城市化較為有限,特色小鎮自身必須有強大吸引力。
結合上文的分析,在中國當前的國情下,全國人力和產業資源必然向發達地區集中、向大城市集中,而不是逆向小城鎮化。說小城鎮環境好所以能吸引溢出人群是有偏頗的觀點,農村和山區環境更好,為啥這么多人往污染嚴重的大城市擠呢?
產業集聚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獲取人力、鏈接渠道、整合資源等。城市越大,交通越便捷,集聚作用就越強,這是基本經濟規律。對于個人來說就是實實在在的就業機會,可以賺錢養家。
外部力量必須有足夠的能量才能把城市內部的一些原有產業和人口吸引過去,不然只能接納一些被大城市淘汰的產業,否則就是自己被大城市核心區域吸附。集聚和吸附很容易,溢出卻很難。
2、中國的特色小鎮目前較適宜在大城市周邊,至少是二線主要經濟中心城市。
中國目前只有在大城市周邊才有可能獲得發展特色產業所必須的專業人才,還可利用中心城市的紐帶作用與其他相關產業良好銜接。欠發達地區搞特色小鎮的成功率接近于零,小鎮是無法用來扶貧的。
我們看目前國內的示范性案例,如杭州的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西湖云棲小鎮、余杭夢想小鎮,無一例外都是背靠著大城市核心來發展。政府的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稅收優惠可以在培育期使小鎮產生一定的吸引力,但小鎮能否長期保持經濟活力和成長,最終還是要靠其自身特色產業與大城市的結合。
3、特色小鎮核心必須是特色產業,不是文化,不是旅游,更不能是房地產!
特色小鎮應以高科技產業或高端制造業為主,部分有當地獨特資源的地區可以搞特色產業,并結合金融資源、教育資源,以及良好的基礎設施、物流體系和服務業態,進行系統性的打造。特色是小鎮產業的競爭力所在,吸引力所在,只有特色產業才能給小鎮帶來穩定的崗位需求,穩定的人口基礎,形成一個有機協同運作的整體。
現在很多創建小鎮提出的文化特色其實只能作為佐料。工作和居住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在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中位于最基本的最底層,而文化等精神需求等級要高得多。人們會為了感受文化而去旅行,但絕不會為了文化而定居。
旅游雖然也是產業,但這種產業在中國受季節和節假日影響太大,很難支撐小鎮持續的生機。現在到處搞旅游特色小鎮,除了旅游地產換個馬甲圈地造房外,看不出有何新意。在鳥不拉屎的地方造一堆房地產,最終真的會有多少人會長期居住?對當地除了帶來短暫的GDP外,還有什么呢?
4、特色小鎮在突出特色產業的同時,也需注重頂層設計和統籌兼顧,強化小鎮整體生態的建設。
大都市的“職住分離”趨勢,造成生產性服務業越來越集中于市中心,居民住得離市中心越來越遠,通勤時間越來越長(目前已遠大于歐美),道路越來越堵,城市宜居性越來越差。這對特色小鎮來說是一個競爭優勢。
特色小鎮除了做好“特”的文章,培育特色產業,得到政策和經濟支持外,也應注意頂層設計和統籌兼顧工作。打造特色小鎮是綜合性很強的重體力重智商重運營的工作,需要以經濟規律為指導,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民生等要素進行綜合考量、統籌兼顧。
將特色小鎮整體生態的建立和融合,使之成為一個宜居的小鎮。建造人才公寓(限制交易)、完善社區功能、商業和娛樂設施,實現生產、生活、生態融合。打造“產城”一體的新型空間,也是特色小鎮與產業園的主要區別。
特色小鎮要不要配房地產開發?
目前萬科、恒大、萬達、華夏幸福、碧桂園、綠城、藍城、華僑城、魯能、豐盛等幾乎所有主要房地產企業都開始涉足特色小鎮建設。大量資本的涌入,各地都興起了風風火火的造鎮運動。
甚至有一些公司以旅游開發、特色小鎮的名義,利用人脈關系以各種手段大肆圈地、搞用地指標,或自行融資開發、或轉賣大型房企,大發其財。各種套路層出不窮。
現在相信很多人已意識到這樣瘋狂發展下去不行,一部好經會被念歪。中央原本用于特色產業發展的政策會變成地產商的盛宴,最后剩下一地雞毛、一堆鬼鎮。中央已多次重申“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中央提出培育特色小鎮的思路,其根本出發點是希望回歸以實體經濟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給實體經濟創造更多的空間。
一個國家或一個地方,如果讓房地產利潤遠遠凌駕于任何創新產業之上,那經濟只會越來越黯淡。資本永遠是功利的,地產商只會以房地產模式把特色小鎮開發成地產綜合體。且房地產開發必然會拉高產業進入成本,抑制特色產業的發展,使原本培育產業的目的落空,最終演變為房地產“一業獨大”。
筆者認為政府在建立小鎮前的前期調研和策劃非常重要,必須從頂層設計上,堅決摒棄房地產開發,讓小鎮的房子真正變成產業人才居住之所,讓特色小鎮成為宜居之地。人才是產業的關鍵,特色小鎮模式成功的希望!
*本文作者:周鳴岐(WeChat:ZMQ_V_),執惠特約評論員、專欄作家,景鑒咨詢創始人、首席分析師,長期致力于行業分析及企業戰略研究,文旅項目策劃及投資顧問、財務顧問。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更多作者原創研究,也可關注公眾號:景鑒文旅智庫(jjwlzk)。
【號外】想要捕捉文旅大消費行業風向標?想要了解最前沿的文旅跨界創新?想要學習行業大佬最新的干貨分享?想要與行業精英現場互動深入交流?來“2017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吧!6月13-14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文旅大消費頂級內容盛宴等你來!了解會議詳情&報名請戳:我要報名!(提前報名有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