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特色小鎮自去年7月多個國家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后幾乎成了業內日經話題。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首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名單,至今不過一年多,全國已掀起建設特色小鎮的熱潮。結果其中70%以上的都將當地打造成了文旅小鎮,不乏打著特色小鎮的幌子實則發展旅游地產的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
輿論也漸漸開始變化,從一開始的紛紛鼓噪叫好,“特色小鎮專家”們搖旗吶喊,到現在業界已看清部分特色小鎮實際結果,逐漸有了越來越多的不同聲音。近來又一些專家學者建議特色小鎮不應該圍繞旅游而是應該圍繞高端產業,要將重心放在科研、生物醫藥、新能源、金融等方面,形成具有特色的高端產業小鎮。
今年7月27日,國家住建部網站又發布了《關于擬公布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的公示》(建村規函[2017]99號),公布了全國第二批276個特色小鎮名單,第二批特色小鎮名單比第一批翻番。
這批新的特色小鎮應該如何定位、打造和發展?這是一個決策者急需考慮的問題。
發達國家確實有著諸多高端產業特色小鎮的成功經驗,如硅谷小鎮群、格林尼治對沖基金小鎮、Sinfin(羅羅總部)、沃爾夫斯堡(大眾總部)、戈爾施塔特(奧迪總部)等等,羅列的話或許我可以寫數十個。但這些高端產業小鎮之所以能成功,與國民傳統、宏觀經濟特點、科研實力、人才儲備、產業鏈基礎等多重國情的關聯作用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在看到發達國家特色小鎮成功的同時,也應注意到其經過幾十年發展、演變、壯大的條件基礎。
(羅羅總部位于Sinfin小鎮)
(大眾沃爾夫斯堡小鎮)
從國民傳統來看,歐美國家國民喜愛小鎮小城的舒適生活。
不管是看全美人口流入流出情況,還是歐洲國家居民分布,都熱衷于往氣候怡人環境優美的城市移居,而且從大城市移居小城者遠多過從小城移去大城市的人數。這跟國內恰恰相反。
從宏觀經濟特點來看,歐美國家各個維度的貧富差距相對較小,遠低于我國。
在西方國家中屬于區域貧富差距較大的美國,第一大都市所在的紐約州(類比上海),人均GDP是GDP總量第一經濟體加州(類比廣東)的1.17倍,是全國墊底的密西西比州(類比甘肅)的2.04倍,是全國人均GDP的1.31倍。
其他發達國家的區域差距要小得多。比如法國,法蘭西島以外領先的羅納-阿爾卑斯大區人均GDP是墊底的利穆贊大區的1.32倍;比如日本,第一大都市圈的神奈川縣人均GDP是墊底的沖繩縣的1.56倍。
而中國呢,第一大都市上海人均GDP是GDP總量第一經濟體廣東的1.52倍,是全國墊底的甘肅的3.95倍,是全國人均GDP的2.05倍。
此外國外很多高端產業小鎮在科研、人才、產業鏈等方面都有幾十年的基礎,是長年累月自然積淀的,而中國鄉鎮只是傳統的農村。
所以我國的特色小鎮是否真能走出一條高端產業道路?筆者是持一定懷疑態度的。國外發展高精尖產業的模式套在我國特色小鎮的建設上來很可能水土不服,不同的國情使然。
從經濟發展階段和規律來看。我國目前的經濟已進入“新常態”的階段,優化產業結構去落后產能已成當前經濟發展的主旨。小鎮做高端產業看似切合當前形勢,但從實際經濟規律來看,高端服務業大多集中在一線城市核心區,而高端制造業基本也會向一二線大型中心城市集中,這也和發達國家不同,發達國家由于基建完善,高端產業不一定都集中在大城市。而目前在大城市將被淘汰的、低附加值的、高污染的落后產能,或是被“去產能”,或是向周圍鄉鎮及中西部不發達地區轉移。大城市會將附加值高的高端產業轉移到小鎮么?產業投資方如果不造房地產,為何會看中特色小鎮?這些小鎮的高端產業該如何去引進?
從打造高端產業所需的人力資源來看。發展高端產業必須依托大城市的龐大人力資源基礎,來吸引和培育專業高精尖人才。同時相比世界其他主要經濟國家,我國各地區的收入水平差異是極大的,人才會因收入和發展機會的原因,大多聚集在主要中心城市。所以高端產業多數分布在大城市及周邊地區。特色小鎮是圍繞鄉鎮打造的,這些鄉鎮多半遠離城市中心,這些地方如果打造高端產業如何吸引到高級人才?縱使給出高薪,又有多少人才會放棄大城市提供的各種生活便利、配套設施和發展機遇?
從打造高端產業所需的上下游產業鏈基礎來看。目前大部分鄉鎮仍以一、二產業為主導,產業落后,效率低下。而打造高端產業并不是簡單的建設一個高科技工廠的個體,是需要有一條完整的高端產業鏈。考慮到現實情況的話,這些鄉鎮的產業鏈的升級需要多少投入?地方政府能否負擔的起升級產業鏈的資金需求?如果缺乏上下游產業支撐是否能吸引到投資方的資金?
綜上所述,打造高端的特色小鎮雖然有著美好的愿景,但是筆者認為這個想法尚缺乏現實基礎。脫離現實去談理想,大多會淪為一紙空談。
但這不代表筆者認同目前特色小鎮大搞房地產開發的套路。特色小鎮必須是宜居的應該有房,但如果打造特色小鎮必須以大片的面積開發房地產來資金平衡,那從一開始的頂層設計就出了問題!現在特色小鎮外衣造旅游地產層出不窮,各式小鎮千篇一律毫無特色,還不知從哪冒出了一堆“特色小鎮大師”推波助瀾,這樣于國于民都得不到任何好處。
真正的特色小鎮是圍繞特色產業和特色環境因素打造的,有自身特色產業鏈和生態體系的綜合性項目,是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社區。中國有2萬左右的鄉鎮,發展特色小鎮是對這些鄉鎮進行開發,并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居民增收、避免空巢化、提高城鎮化率的手段之一。同時也有出于避免一二線中心城市人口過度集中、膨脹,引發一系列城市病的考量。特色小鎮可以在發達的省區搞,但不宜緊貼、附屬于中心城市,那樣很難形成獨立的生態系統,只會變成傳統的產業開發區,那已經搞了幾十年了。
特色產業不一定必須是高端的,但一定是結合當地基礎的、有特色的。同時特色小鎮可以發掘當地的特色衍生出包括旅游在內的各種配套產業,再通過這些收入繼續優化和升級當地的產業,形成良性的生態環。這對建設特色小鎮之前的宏觀經濟、產業生態研究和頂層架構的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在政府正確引導及市場力量推動下,打造出一個個具有長久生命力和競爭力的特色魅力小鎮。
*本文作者:周鳴岐(WeChat:ZMQ_V_),景鑒智庫創始人、首席分析師,長期致力于行業分析及企業戰略研究,政府顧問、文旅項目策劃及投資顧問、財務顧問。馬寶山,景鑒智庫分析師。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更多作者原創研究,也可關注公眾號:景鑒文旅智庫(jjwl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