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呼吸新鮮的空氣,游走于山山水水間,感受詩畫般的田園,觸摸樸實的風情和民俗。鄉村旅游作為一種舊鄉愁與新鄉土相結合的產物,當走在某條田園小路,遙望著遠山時,詩和遠方仿佛就在不遠處。
在全國上下如火如荼發展鄉村旅游的檔口,如何將這份“販賣理想生活”的生意做好,成為各地激活鄉村旅游,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
1、實現從滿足需求到創造需求的轉變
林子里聽風,石臺上問茶。小徑上漫步,院子里參禪。既是尋常百姓人家,又是一處院落,一家民宿,裝載著游人的清閑之夢。望遠山,聽梵音,品清茶,這種遠離喧囂、融入自然的生活,令人心神向往。這樣的清閑和自在,在北京密云的小小村落——風林宿里生了根,發了芽。
風林宿,一家坐落于黑山寺村子里的民宿,亦為閑居。這般隱藏在村里子的靜謐生活,在密云乃至北京郊區,正在悄然滋長。
在密云,像風林宿這樣的民宿正在悄然崛起。以山里寒舍、云水花溪、鹿鳴山居、岳氏莊園為代表的精品“鄉村酒店”發展模式,和以北井小院、北臺鄉居等為代表的“特色民宿”發展模式正在逐漸的影響和推動著密云的鄉村旅游發展。
民宿是鄉村旅游產業的一個載體,在民宿之中,聽見的是鄉村鳥叫的清脆,聞到的是鄉村空氣的清新,感受到的是鄉村里獨有的風光與風土人情;民宿也是鄉村旅游產業的一個縮影,在提供一種悠然自在的鄉村體驗的同時,也在悄然的改變著北京鄉村旅游的面貌。
密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是首都重要的生態涵養區。區域中央的密云水庫被譽為“華北明珠”,東部的霧靈山被稱為“華北物種基因庫”,西部的云蒙山享有“北國黃山”的美譽,南部的黍谷山因鄒衍吹律而得名“黍谷先春”,北部的云峰山動人的不老傳說仍流傳至今。自然和山水蘊育了村落,也同樣滋養了鄉村旅游,是鄉村旅游寶貴的自然資源。
密云洋溢著邊塞風光、滿蒙風情。明長城在區域內綿延180多公里,司馬臺長城被譽為“中國長城之最”,“京師鎖鑰”的古北口是長城抗戰的發生地。以司馬臺新村、古北口村為代表的民俗村落散落在密云的土地上,以蕎麥宴、石鍋宴為代表的特色美食更是洋溢著濃郁的鄉村文化風情。
有著豐厚鄉村旅游資源的密云,根據“招大引強”發展戰略和鄉村旅游的“五化”建設理念,逐步將優質的山水、長城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打造出密云鄉村旅游新面貌和新氣象。密云先后引進了張裕集團愛斐堡國際酒莊、南山滑雪場、港中旅房車營地、古北水鎮等旅游項目,其中古北水鎮更是成為拉動密云東線旅游的重要引擎,以點帶面,有效帶動了周邊的鄉村旅游發展,形成景區與鄉村旅游共融共生的發展態勢。
據了解,密云區2017年出臺了鄉村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區政府的角度,對鄉村旅游發展給予支持;另外,密云還出臺了民宿旅游發展的財政貸款貼息政策,對單一的院落改造給予5年50萬的貸款貼息,對于規模較大的,給予最高額度300萬的財政貸款。密云正在全面推進鄉村旅游提檔升級,逐步實現飲食居住條件向城市現代靠攏、休閑旅游環境向自然生態靠攏,從而促進從滿足游客需求到創造需求的轉變。
一處鄉村,隱匿著游人的一抹鄉愁。以密云為代表的北京鄉村旅游,在傳統農村休閑游、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很好地將京郊美麗的自然風光與北京鄉村的風俗民情元素進行融合,打造出了獨具鄉村特色的民宿、觀光農業園等新興北京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2、實現從身心到情感的溝通
從北京鄉村旅游發展的歷程可以看出,符合自身發展特色的鄉村旅游發展道路的探索過程是緩慢的。當鄉村旅游漸成風潮,人們的目光都在瞄準鄉村旅游的發展勢頭時,我們更要從鄉村旅游的概念上進行明確。
鄉村旅游最初是從歐洲一些城市興起,這些地方的貴族們喜歡到郊外游玩,體驗鄉村的民俗風情及田園風光,他們在這種游玩氛圍中體驗到了不少樂趣,慢慢地,鄉村旅游就在歐洲盛行起來。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旅游是19世紀中后期才出現,并在二戰以后得到蓬勃發展的旅游類型。
有專家認為,鄉村旅游是基于鄉村環境、鄉村文化、鄉村生態,經過規劃和設計,打造出來的具有個性化、特色化、品質化的旅游產物,它能夠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渴求、達到放松心境的目的,能夠讓人們享受到繁忙工作之外的悠閑樂趣。一定程度上,鄉村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讓旅游者通過對自然山水的感受和鄉村民俗的體驗,繼而實現從身心到情感的溝通。事實上,鄉村旅游的審美取向和情感歸屬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鄉村原汁原味的風景和味道。
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人向往生態自然,向往田園生活,渴望從原始的、質樸的生活狀態中找到生活的本質和意義,鄉村旅游漸漸發展起來,越來越受到旅游者的喜愛。經過歷史的沉淀和新鮮元素的涌入,如今的鄉村旅游形態萬千、別具特色,成為區域性旅游品牌及核心吸引物的重要構成。
從資源層面來看,國內的鄉村旅游存在共性也存在差異性。共性在于都是以優美的生態環境為背景,以天人合一的村落選址與布局為基礎,以特色鮮明的本地建筑符號為載體,以極富魅力的當地文化為靈魂;差異性則體現在細節,如民風民俗、特產、特色鄉村美食、村落周邊環境、人文背景等。
從鄉村旅游產品層面看,我國主題村落的共性在于都具備住宿接待功能、觀光游覽功能、餐飲服務功能等,只是配比不同、側重點不同;個性在于結合鄉村具體情況從而提煉出不同的主題,打造不一樣的品牌。因此,個性化的主題在擺脫鄉村旅游之間同質化的競爭的同時,也能提高本地鄉村旅游的認知度。
因此,鄉村旅游要想蓬勃發展,必須擺脫內容單薄,模式老套的問題,探索出一條既符合自身發展特色,又能夠喚起旅游者內心深處鄉愁的發展理念和模式。
在中國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譬如:規劃過于追逐城市化和現代化、忽視鄉村原有的古樹溪流、自然幽靜的建筑環境景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和民間技藝等;在對鄉村旅游的設計和改造上與田野風光、鄉村民俗和鄉土氣息有一定的偏離;部分地區在規劃建設的過程中將原有的鄉野氛圍和生態環境進行特意的拆除和損壞,繼而導致了鄉村旅游資源的浪費和破壞,以致于鄉村旅游原生態的特色元素缺失;鄉村旅游產品較為單一,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多樣需求……
伴隨著消費觀念的升級、旅游模式的轉變,以及體驗式經濟時代來臨的影響,鄉村旅游的發展需挖掘本土資源和文化,在梳理、挖掘村落富有開發潛力的個性元素的同時,更需結合市場需求,深度包裝、強化個性賣點,繼而打造突出村落的鮮明主題與產品個性,從而形成能夠被廣泛理解接受的、并能成功激起市場消費欲望的、個性化的鄉村主題旅游產品集群。由于中國人對于鄉村與生俱來的依賴感和歸屬感,鄉村旅游的市場是廣闊的,前景是光明的。在此基礎上,以精致的產品來滿足旅游者的需求,以鄉村的質樸和本真來打動旅游者的內心,以山水田園間的鄉愁來喚醒旅游者的記憶、撫慰旅游者的心靈,用理性的項目激活感性的消費,成為互聯網時代下鄉村旅游煥發新活力的關鍵。
鄉村世界中秀麗的自然風光不是濃妝艷抹的后天景觀,當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打開了鄉村這扇久違了的窗戶,沒有車水馬龍、沒有霓虹閃爍、沒有世事繁雜、沒有紙醉金迷,有的只是涌上心頭的一陣感動。不論是新鮮的空氣,或是清脆的鳥鳴,不論是一口園子里的家常菜,亦或是一杯清茶,不論是一處清幽的院落,或是院落前坐落的一家鄉間民宿,這些因素點點滴滴的構成了旅游者的理想生活的形態,滿是悠然與自在。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小榮說”(ID:xiaorongshuo),作者:王慧瑩,原標題:《鄉村旅游:用理性經營激活互聯網時代下的感性消費 | 說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