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從2004年第一部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成功首演至今,中國實景演出發展迅速,已漸成燎原之勢,在數十個省份和景區風靡。然而,一手打造出《印象·劉三姐》的桂林廣維文華旅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在2017年卻陷入債務危機,甚至因負債14億元提出了破產重整申請。實景演出這一旅游演藝界備受推崇的“香餑餑”再次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中國到底有多少臺實景演出?這幾年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為何很多實景演出不賺錢但上馬的項目還是如火如荼的進行?實現盈利的企業到底有幾家?帶著這些問題,本文梳理了近十幾年我國實景演出的發展狀況,以期找到一些答案。
《印象·劉三姐》海報
1、何為實景演出?
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了解實景演出的發展脈絡和發展現狀必須明白何為實景演出。雖然2004年我國就有了第一臺大型山水實景演出,但直到2016年才有了《實景演出服務規范》。該規范指明:
所謂“實景演出”,是指“以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為場地和背景,有鮮明的情景主題、固定的場所和演出時間的露天或半露天的文藝演出”。
據此可知實景演出具有兩個十分鮮明特征:
第一,場地和背景一定是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
第二,是場所固定的文藝演出。
即:實景演出是一種以自然山水等真實景觀為演出背景,以當地歷史或傳統文化、民風民俗等為演出內容,融合商業界和演藝界為創作團隊的獨特文化模式,是傳統旅游業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轉型下的新型的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其表演緊密契合和展現本地文化特征和傳統習俗。
2、實景演出遍地開花但“錢景”不明
1、短短幾年實景演出遍地開花
據統計,截至2017年,全國各地規模不同、類型各異的實景演出約有57臺,預計到2018年全國25個省市至少有61臺。
從地理分布上看,中西部地區省份的實景演出數量較多,其中湖南省的實景演出多達6臺,位居榜首,陜西、山東分別有4臺。西部一些省市也至少有一臺,如西藏的《文成公主》、甘肅的《敦煌盛典》等。或許是由于氣候原因,我國東北三省暫時并未出現大型實景演出。
據公開資料整理 劉園香制圖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上海、廣東等一線城市地區截至2017年并沒有大型實景演出。一方面是地理條件限制,另一方面或許也與北上廣土地價格過高有關。此前面對為何沒有將《鼎盛王朝·康熙大典》落地在北京的疑問,鼎盛文化產業投資公司總裁梅洪表示,中國最好的機會應該是在二三線城市。梅洪解釋到,一線城市的成本非常高,包括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
但是這些一線城市的資源溢出效應也使得圍繞其周圍省市的實景演出更有吸引力,如天津的《天下盤山》、河北承德的《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吸引了許多北京游客,浙江的《印象·西湖》、《印象·普陀》、《火燒圓明園》的觀眾也有很多是上海的游客。
2、實景演出類型多樣
近年來,實景演出項目越來越多,目標消費人群也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一個新型的文化休閑業態和投資熱點。為迎合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充分利用各地已有的資源,全國實景演出的主題類型十分豐富,據統計,算上預計2018年上映的4臺實景演出,我國實景演出總體上主要可以分為:
第一,古代、歷史人物類,如《大宋·東京夢華》、《武則天》、《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天驕·成吉思汗》、《文成公主》等都屬于這一類,內容主要圍繞是歷史上著名的朝代和人物展開;
第二,神話傳說類,如《嫦娥》、《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飛天·蘇仙》等;如《印象·武隆》、《阿惹妞》、《夢里老家》等,少數民族特色明顯;
第三,革命紅色文化類,如江西的實景演出《井岡山》、韶山的《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延安保衛戰》等;
第四,宗教文化類,如《菩提東行》、《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尋夢龍虎山》等。
據公開資料整理 劉園香制圖
3、行業內兩家獨大競爭不斷
中國的實景演出品牌建設目前已經度過了盲目發展的初期,雖然處于不斷有企業進入的快速擴張期,但就目前實景演出的江湖來看,“印象系列”和“山水系列”兩家獨大。
印象系列。該系列的實景演出作品主要由張藝謀、王潮歌、樊躍組成的鐵三角組合領銜的北京印象創新藝術發展公司作主創團隊完成。
張藝謀、王潮歌、樊躍組成的鐵三角 圖片來自網絡
代表演出劇目主要有《印象·麗江》、《印象·劉三姐》、《印象·大紅袍》、《印象·武隆》、《印象·西湖》、《印象·普陀》等。六部作品雖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內容并不重復都,側重展現不同的地域文化。“印象系列”演藝最大的優勢是有著強大的品牌效應,張藝謀導演的品牌大旗,迎合了一些追求“高、大、上”品牌形象的投資方的同時,也對區域旅游經濟、當地旅游品牌的打造等推動效果較為明顯。
據公開資料整理 劉園香制圖
山水系列。山水系列的作品主要由山水盛典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梅帥元及其團隊完成。2004年梅帥元邀請著名導演張藝謀等合作,一起完成了《印象·劉三姐》之后自成系列,和“鐵三角”再未合作。與“印象系列”的“鐵三角”相比,梅帥元的合作組合更為靈活,他先后邀請李六乙、嚴文龍、張仁勝、譚盾、易中天、于丹等多位導演和文化領域知名人士一起參與打造了《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大宋·東京夢華》、《天門狐仙·劉海砍樵》、《報恩盛典》等劇作。
據公開資料整理 劉園香制圖
據了解,“山水系列”剛開始主要是內容策劃、編排等短期投入模式,此后逐步轉變為以部分創編費入股獲得收益分成的模式,如2016年山水盛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和南京大明文化產業實業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南京報恩盛典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在南京打造了實景演出《報恩盛典》。但上述兩大系列的作品有許多相似之處,如:項目投資巨大、回本慢,以名山、大河等為背景,人海戰術等。
除了上述兩大系列,導演李捍忠帶領的團隊也曾打造出《長恨歌》、《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三國文化》等作品。整體看來我國實景演出雖然競爭很激烈,但暫時還未出現通過相互并購等形成行業龍頭的企業。
4、實景演出積累經驗后走出國門
這幾年,我國實景演出項目走向海外日益頻繁,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歐洲等這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目標市場。如2013年5月,大型實景演出項目《印象·馬六甲》發布,這標志著“印象系列”實景演出拓展海外市場的步伐正式啟動,首場演出或將在2018年開演。而在2017年6月,“山水系列”則與越國文化管理演出公司共同簽署了越南峴港、下龍灣、河內、會安、富國島五個城市的實景演出合作協議。其中,在越南會安打造的《越南往事》也將預計在2018年首演。
山水盛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梅帥元(右)曾做客《文化名人訪》
在梅帥元看來,我國第一代實景演出是以《印象·劉三姐》為代表、在山水間寫意呈現當地風情的作品;以《文成公主》、《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為代表,在山水間講故事,則是第二代實景演出;而實景演出的下一個發展階段,則是與國外合作,走出國門。
此外,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現在是實景演出模式輸出比較好的時機。“實景演出是我國文化旅游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創造,是一種業態的創新,所以從全球來看,我國在實景演出方面積累的經驗、人才和IP比較豐富,在實施‘走出去’時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5、大部分企業虧損嚴重“錢景”不明
實景演出火爆之下,難以盈利卻也是現實。究竟哪些實景演出項目是真正盈利的?據了解,《印象·麗江》演出2011-2014年的凈利潤分別為9756.31萬元、9953.3萬元、9999.96萬元、1.03億元,呈持續上漲態勢,但從業績2015年卻開始下滑,凈利潤為8900萬元,2016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743.76萬元,同比下降30.09%,但并未虧損。《長恨歌》2007收入70萬元,到2017年這一數字達到1.5億,累計收入多達到8.5億元。此外,大部分實景演出企業都對企業盈利情況諱莫如深,真實的營收情況不得而知。
但根據此前道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實真正實現盈利的只約占9%,另外11%的項目能收支平衡,其余80%則處于虧損狀態;2016年實景演出單臺劇目的平均票房約為2000萬元,其中,76%的劇目票房低于平均票房,55%的劇目票房收入在1000萬元以下。
《北京商報》此前也報道稱,《天下盤山》耗資2億元打造,演藝人員多達300多人,每年僅800萬-1000萬元的門票收入,只能勉強維持演出的支出成本,投資回報幾乎不可能。《印象·劉三姐》一年賺一億元,創造了演出業的奇跡,而背后的桂林廣維文華旅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在2017年卻陷入債務危機,8月更因負債14億元提出了破產重整申請。這些似乎都表明實景演出并不是一個十分有“錢景”的項目。
3、實景演出背后各方利益的訴求與博弈
雖然實景演出整體處于虧損狀態,但這并不能阻擋全國各地加快上馬實景演出項目的步伐。據統計,自2004年實景演出誕生以來,除了2005年沒有增加新的演出項目之外,此后每年都在增加,僅2017年全國就有超過11臺實景演出開演,比上年同期增長120%。
據公開資料整理 劉園香制圖
虧損嚴重,但卻受到資本和市場的熱捧,實景演出運作背后利益的訴求與博弈有哪些?研究發現,主要有以下方面:
實景演出帶來的各方面效益 劉園香制圖
1、增加當地就業 助力脫貧致富
實景演出的特征之一就是人海戰術,每天的演出需要大量演員。據統計,《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的演職人員高達1000多人,《文成公主》演出有近800人,《大宋·東京夢華》有700多人。數額龐大的演出人員給實景演出所在地的農民提供了難得的就業機會,且很多演出是在夜間,并不影響農民白天的農活,受到當地農民群眾的歡迎。
據媒體報道,參加《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的農民每天負責牽牛上臺,每月就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參加《婁山關大捷》實景演出的200多名演員都來自景區所在的板橋鎮,都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據央視新聞聯播的數據:實景演出《井岡山》600多名演出人員全部來自井岡山的鄉村農民,該演出使當地農民年增收達500余萬元。
“村民吃上旅游飯”成為很多實景演出地方的脫貧策略,也成為農民致富的“生意經”。
2、打造地方名片 增加政府政績
實景演出對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的影響較大,憑借演出形成的品牌影響力和吸引力,甚至可以代言其所在地,成為地域名片。此前曾有夸張的說法是“坐飛機到廣西看一次《印象·劉三姐》再坐飛機回去一點也不虧!”實景演出的地域文化品牌影響力可見一斑。
此外,很多實景演出項目雖然是市場運作,但背后卻離不開政府的推動。
一方面,實景演出加深游客對當地傳統文化了解的同時,也可以促進了文化旅游的發展,實現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良性互動,從而有機會實現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觀光游向深度游轉變,從單一資源向綜合資源開發轉型。
另一方面,一些以實景演出為核心建造的產業園區、旅游景區、文化名片也成為當地政府的亮眼政績。
3、增加留宿時間 延長旅游產業鏈條
“十日游不如住一宿”。國內外經驗表明:成熟旅游演藝項目對經濟的貢獻可達1:5至1:10。《印象?劉三姐》使游客在桂林停留時間增加了0.34天;過去去嵩山,攀山加上參觀少林寺一日游基本搞定,《禪宗少林·音樂大典》開演之后,晚上留下來觀看演出成為部分游客的新選擇,嵩山旅游時間由此前的一天得以延長。可見,一場晚間的實景演出,不僅可以提升景區形象,還能延長游客停留時間,促進游客二次消費,進而拉動餐飲、住宿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對此,旅游研究專家魏小安曾表示,“實景演出在中國不僅培育了一個市場,還培養了一個新的文化旅游模式”。
4、策劃運營公司謀求自身收入和利潤
一些實景演出策劃運營公司即便明知所在地區并不具備做實景演出的條件,但還是進行策劃、參與制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動輒上億元的實景演出投資能給自身公司帶來可觀的收入和利潤。
據了解,此前《印象·普陀》采取股份合作經營,由Impressopm Creative Inc、北京印象山水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和普陀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三方分別持49%、21%和30%的股本,成立舟山市普陀印象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8000萬元。憑借“張藝謀”和“印象系列”等品牌效應因素,編導方從該項目中拿走了70%的股份。
5、一些投資企業更看重土地溢價
據了解,一些實景演出項目背后真正的投資企業往往有著地產企業或者能源企業的身影。如《禪宗少林·音樂大典》背后,有美盛地產集團的身影,其業務業務涵蓋房地產開發、交通基礎建設、旅游文化產業、商業酒店運營管理等產業。
而運營《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的承德鼎盛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楊志國,背后的投資企業包括承德京城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后者是一家集礦業開采,旅游、餐飲于一體的綜合集團公司。
截圖來自百度企業信用查詢
投資實景演出,一方面是這些企業多產業布局,拓展新的業務;另一方面,實景演出占地面積龐大,如《漠南傳奇》草原大型實景演藝項目演出場地占地12000平方米,鼎盛王朝項目整體占地面積3000畝。通過投資實景演出等項目,企業往往能比較容易的拿到土地批文,它們看重的不僅僅是門票,更看重可以隨著時間推移獲得實景演出所在區域土地的溢價和增值。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特約專家、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津貼獲得人、國家旅游局規劃專家王興斌曾表示,一些景區的實景演出實際上是打著文化的旗號來圈地發展房地產業。大型實景演出帶有一定的公益性,土地價格便宜、開發成本較小。開發商搞實景演出,還可開發酒店、購物以及房產物業等,演出成為一種拿地的手段。
4、實景演出火熱背后問題不斷
前面提到,短期內實景演出并不是“錢景”十分好的項目,也并非哪個景區都適合。每個演出動輒需要幾千萬上億元的投資,一旦不能保證觀眾數量,無法保證演出場次,就意味著巨大的投資風險,“看起來很美”的實景演出在具體運作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在:
1、規模大成本高 存在盲目建設
大型實景演出一次性投資大,成本集中,收益分散,統計發現,目前平均我國大部分的實景演出每場座位數量近2000個,每個項目投資幾乎都是過億元,其中不乏高達3億元以上的項目,如《文成公主》相關的投資高達7.5億元。
據公開資料整理 劉園香制圖
這其中,除了創作成本高之外,演員工資、服裝、道具等投入也很大。如《天驕·成吉思汗》演出現場曾用以3000盞4000瓦以上變頻變色探照燈,10000多平方米的草原大型表演平臺,600余名身著艷麗民族服裝的演員、2000多只牛羊、100多匹戰馬。《封禪大典》5000套服裝全部由手工制作,費用高達600萬元。而《印象·武隆》僅夜間演出的燈光一項可能造價高達7000萬元。
很多景區在沒有科學合理規劃、沒有了解成本的的情況下就盲目投資建設,最后不得不陷入“不演虧前期投資,演更虧運營成本”的兩難,如此前《印象·海南島》不得不以停演來減少虧損。
高投資和運營成本也使得實景演出門票定價較高。據統計,全國實景演出門市價最低也將近200元,《文成公主》票價380元起,《鼎盛王朝·康熙大典》VIP票價最高達1888元。
演出門票信息 截圖來自《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官網
2、同質化競爭嚴重 衍生品開發不足
實景演出發展到今天,成為很多名山、大河的標配,一些地區甚至有好幾臺類似的演出。如僅麗江的旅游演出就有《印象·麗江》、《納西古樂》、《麗水金沙》、《麗江千古情》等,同一地區相似的實景演出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印象系列”的劇目雖然也會結合當地文化,但是整體模式創新不大。
此外,前期實景演出企業涉足文創產品的還很少,游客在看了表演以后,并未再進行下一步的購買。隨著行業發展,《印象?大紅袍》曾授權某茶業公司,聯合推出該演出的專屬品牌茶葉、茶點等,“山水系列”的實景演出有的已經開始一些衍生品銷售的嘗試,但還處于發展初期。
3、演出季節短 受氣候影響大
由于實景演出很多是在真山、真水之間進行表演,所以一般每年的演出時間大約為8個月,北方演出季節更短,如《漠南傳奇》草原大型實景演出官方批復的演出時間是2017年4月9日至7月8日;曾被視為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文化名片的大型實景演出《天驕·成吉思汗》,2011年7月份開演,但受制于氣候等原因,每年只能演出兩三個月,于2012年停演。
《漠南傳奇》演出時間 截圖來自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官網
此外實景演出很大程度上還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如2009年公演的《印象?海南島》總投資1.8億元,由于長期虧損,已于2014年7月停止公演。除了選址不當等因素,海南島的臺風天氣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據了解僅2014年就經歷了“威馬遜”和“海鷗”兩次強臺風襲擊。
5、未來路在何方?
針對上述存在的諸多問題,快速發展的實景演出行業究竟該如何應對?
前期做好論證。梅帥元曾坦言,全國真正意義上的實景演出不超過十幾臺。他認為做實景演出首先必須具備兩大條件:“第一,游客足夠多,四五百人的演出需要強大的觀眾人氣支撐;第二,當地要有核心強勢的文化資源。”所以,各地政府、企業在要綜合考慮地方的“天時地利人和”,請專業人士進行充分論證,切忌盲目上馬。
深挖當地文化。文化是實景演出的核心和靈魂,只有在深刻理解當地風俗民情和文化的基礎上創作出的節目才會成為地方的文化名片。即,實景演出要想成功,必須有山水等自然背景、有文化特色和創意的演出內容,文化與環境相得益彰。
加強創新。“國內實景演出還是在創新,有創新可以開辟新的需求,如果沒有創新還是模仿復制,肯定會迎來飽和的狀態”,魏鵬舉曾表示。
拓展冬季資源利用。一些實景演出景區在冬季停演以后開展冰雪、燈會、廟會等旅游,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景區淡季的旅游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