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浙西大山深處,新安江至富春江畔,有一條聞名遐邇的山水長廊、詩歌長廊,有人稱之為“唐詩走廊”。據研究,曾有孟浩然、李白、劉長卿、杜牧、白居易、杜荀鶴等126位唐代詩人在那里留下了500余篇不朽詩作。
有一家名叫“江蘇遠見控股集團”的蘇州企業,則以振興鄉村、喚醒傳統為宗旨,以犀利的眼光和美學發現的理念,以保護性開發鄉村遺產的文化自覺,將視角瞄準這條充滿詩情畫意的“唐詩走廊”,精心打造“唐詩小鎮”、“唐詩驛站”。
讓更多的人們走進和領略曾被唐詩充分浸潤過的那片土地,以及那片土地所呈現的灑脫而浪漫的氣息,實現了文化洗禮與旅游體驗深度融合的新境界。這在當地傳為佳話。
我以為,成功的本質在于發現。
發現美、發現內涵、發現價值、發現路徑、發現使命,發現如何為使命去奮斗、去堅持。從浙西山水發現唐詩走廊、從“旅游體驗”發現“傳統喚醒”,從“鄉村振興”發現“鄉村遺產的保護性開發”。
這種用心發現的態度,看似帶有某種職業偶然,實際上有其客觀必然性。
2018年4月18日,是遠見·鄉村喚醒計劃發布會。
各路媒體紛至沓來,
問的最多的是唐詩小鎮為何物?
亮點在何方?
據我理解,這個稱之為“唐詩小鎮”的項目,就本質而言,它是一個以鄉旅博覽、鄉旅體驗、鄉旅創投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園區化的詩化闡釋,是洋溢唐詩生活、梳理唐詩風情、擁抱山水風景、覆蓋旅游諸要素的田園休閑產業綜合體。
首期投資項目坐落在浙江省建德市一個名叫瑞坑為中心的3平方公里左右的山體間。
經當地政府批準規劃,按照山體現存機理和水溪,依據現有美景,適度調整布局,恢復和重塑功能,試圖以鄉村美學觀撬動農業和農村經濟,把青山綠水的資源順勢轉化為產業資源。
在優質的生態資源和難得的歷史文化淵源進行有機融合中,一方面深挖唐詩所特有的文化內涵,再現“大隱隱于市”的唐詩風韻生活狀態,一方面細分當代人群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需求,重塑和再造當代中國最具詩意特點的休閑產業形態和美麗鄉村意境,從而讓當地農村、農民在這種新型的鄉村旅游開放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在物質、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實現“振興”的最高境界。
鄉村振興,時下是個熱詞。
鄉村振興戰略是個大戰略。把投資的目光瞄準鄉村,大凡有遠見的企業家絕不會失去這種機遇。問題是,鄉村振興,振興什么?切入點在哪里?不同的群體、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回答,都可以有所作為。
在我們看來,鄉村的振興必須以建設美麗鄉村、以鄉村遺產的有效保護、開發、利用為前提?!翱吹靡娚?,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習總書記對鄉村文化遺產的最好解讀,也是防止對鄉村振興走入誤區的重要警示,大大深化了人們對文化遺產的認識。
應該看到,對文化遺產的理解,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相當一個時期,有人把遺產“貴族”化,總認為這是一種高不可攀的“文物”,有的至今還是“藏在深閨無人知”,有的對遺產狀況“熟視無睹”、“漫不經心”,有的則是對遺產缺少敬畏感,要么“利益至上”、要么任其“野蠻生長”。
對于浙西來說,唐詩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是歷史饋贈給我們的豐厚的文化遺產,山水則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珍貴的自然遺產;被山水浸潤的這塊土地勞動人民創造的生活生產方式和文化積累,則是難以忘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江蘇遠見控股集團在鄉村振興進程中通過對鄉村遺產的保護性開發,使沉睡在鄉村的眾多遺產,回歸人民的心田和視野,成為產業可經營,成為資源可分享,不僅進一步彰顯其生動的經濟社會價值,而且成為可親、可敬、可游、可體驗的活態文化旅游產品。
“唐詩小鎮”是遠見控股集團實施傳統喚醒計劃的一個切入點,是鄉村振興、文化遺產保護開發與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品牌,這是一大創造。它的貢獻既體現在美的發現,又體現在美的傳播上。
中華詩歌大會有個宗旨,叫“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我想,我們之所以青睞“唐詩小鎮”,最根本的就是讓更多走進浙西青山綠水之間的人們,去陶冶情操,尋找心目中的“詩與遠方”;借鑒浙西絕佳風景再現唐詩風韻,傳播中華文明;張揚和運用企業的旅游文化功能,重塑和打造中國人最具詩意的居所。
對于企業來說,唐詩小鎮的出現,也為實現崇高使命,探索自身長遠發展需要的企業文化與運行模式,提供了一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