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翻開《三國演義》,我們總能被開篇詞《臨江仙》吸引住。“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該詞氣勢雄偉,但又空靈淡漠,境界高妙。
很多人自幼便會背誦這首詞,一直以為它是羅貫中所作。事實上,這首詞并非羅貫中的作品,而是另外一位高人,詠嘆中國歷史系列的其中一首。羅貫中之所以選用該詞,是因為這一首寫三國的詞是其中最好的一篇。那么作者到底是誰呢?
升庵祠是什么地方
介紹作者之前我們先聊一個地方。這個地方便是位于昆明西山山麓和滇池之濱的升庵祠。升庵祠為磚木結構,由門樓、大殿、配殿構成四合院。大殿為單檐歇山共五間,長19.8米,寬10米,占地200平方米。
梁架為六架式斗式結構,檐下為斗拱,六抹隔扇門,腰串板上雕有如意花草和暗八仙圖案,彩畫一新,富麗堂皇。天井有一對香椽樹,春夏之季,香氣飄溢。祠內尚存《規復太史祠原置波羅村田畝租石碑記》和《海莊碑》各1塊。升庵祠于1988年1月公布為省級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升庵祠,全稱為楊升庵祠,是大明三大才子之一楊慎在云南的寓所。楊慎字升庵,祠故名。《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便是他被貶云南時所作。經羅貫中選為開篇詞后,該詞紅遍中國。由于書上沒有寫楊慎的名字,所以很多人以為該詞為羅貫中所作。既然該詞是楊慎所作,那么他又是何許人也?
一位官二代的沉浮與枯榮
楊慎,四川新都人,出身書香門第,屬于比較上進的官二代。他父親楊廷和曾擔任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一度任內閣首輔。他自幼聰慧,十二歲時擬作《吊古戰場文》,寫出了很多文采不俗的句子。他于大明正德六年以殿試第一,考取狀元,從此踏上明朝的政治舞臺。
他為人剛直,屢次得罪朝中權貴。在內閣大禮議的紛爭中,楊慎站在了皇帝的反對面。所謂“大禮議”指的是,武宗無后,堂弟繼位為世宗。按禮,世宗應尊武宗為“父皇”,但世宗偏不顧禮儀,追封自己的生父為“恭穆皇帝”。這種行為造成了皇權與內閣的巨大矛盾。楊慎參與哭諫,遭廷杖,最終流放到云南永昌衛。
他父親楊廷和執政時,曾經提議裁撤錦衣衛等機構,得罪了很多人。楊慎流放期間,很多人一路設計暗算。他百般小心,歷經千難萬險,最終來到了流放地滇南。到達滇南后,他便大病一場。
落難夫妻情更深
流放期間,楊慎寄情于山水,好讀書,為白族修史,寫了兩千多首詩詞。他對云南文學的貢獻的獨一無二的。后人將他尊為云南文學的奠基人。流放滇南的三十多年,楊慎從一位得志的狂妄青年,變成了一位沉穩看破的人。
讓人最為感動和欣慰的是,楊慎一生坎坷卻收獲了別人無法想象的愛情。楊慎的妻子叫黃娥,四川遂寧人,善于詩詞,讀書很多,為人和善,通情達理。楊慎一生中絕大多數時間是在逆境中度過的,黃娥一直鼓勵著他,愛著他,不離不棄。
從北京到云南一路坎坷,楊慎戴枷前行,黃娥一直守在他身邊。見妻子骨瘦如柴,楊慎力勸,她才回新都老家。念及丈夫,黃娥曾下下《七律·寄外》:“雁飛曾不度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詔風煙君斷腸。曰歸曰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相聞空有刀環約,何日金雞下夜郎?”多年后她又下下了《羅江怨》,其中“長空孤鳥滅,平蕪遠樹接,倚樓人冷欄干熱”已成千古名句。
歷史的銘記
楊慎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六日卒于戍所,享年七十二歲。他一生著作等身,傳世四百多種,包含了經史子集各部。彌留之際,他留給后人的最后一句話是“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后身”。
如今的升庵祠已成了楊慎的紀念館。可惜越來越少的人知道楊慎是誰,那段顛沛的歷史也漸漸從世人的腦際消失。他留下了偉大的財富,卻從未署上自己的名字。
當浩蕩的歷史將這些古往今來的狀元郎帶走時,誰承望片言只語能流傳后世。楊慎是幸運的,因為后人還在誦念他的詞。擔當了生前事,何必在乎身后名。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