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豫園之美,結合了中國古典藝術的精華。豫園是明代上海最大的私家花園。1559年時任四川布政史的潘允端,在上海老城廂一塊蔬菜地上“聚石鑿池,構亭藝竹”,開始營造自己的花園,但因公職在身,近二十年中屢作屢止。
1577年他解職歸田,才專注于造園,所謂“每歲耕獲,盡為營治之資”。他自稱造園是為了能讓父母在此安度晚年,故將此園命名為豫園。
建成后的豫園占地70畝,園內亭臺、池塘、假山、樹林、樓堂館所皆為當時滬上一流。潘允端逝世后,潘氏家道式微,明末清初,潘氏后人將園產分割出售,此園林風光因此遭到很大破壞。
到1760年,上海一些紳士眼看園林將被毀壞殆盡,極為痛心,遂集資重加修筑,并將花園委托給城隍廟管理,使豫園又重顯生機。由于原城隍廟之東有一個屬廟產的內園,稱為“東園”,豫園位于廟西,故叫“西園”。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軍攻進上海縣城,西園遭到嚴重破壞。1853年小刀會起義,西園再次受損。1860年至1862年太平軍東進期間,西園作為洋槍隊的兵營,損壞更為嚴重。
至此地方紳士會議決定將西園出租給商家,并責成承租人負責修復和保護,西園又成了上海的商業和宗教活動中心。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很多難民進入豫園搶占空地,搭建棚戶,于是西園再次遭到破壞。
上海解放后,1956年,上海市文管會與原南市區政府聯合修復部分西園,并將東園劃入,面積達到34畝,園內主要景區有:城市山林、華林秀谷、點春勝跡、水石佳境、寰中大快、園中園(內園)等。
城市山林位于園區西部,有三穗堂、卷雨樓、大假山、萃秀堂等景點。其中大假山是豫園的精華,是明代遺物,由疊石名家張南陽親自設計建造;華山秀谷有魚樂榭、復廊、亦航、萬花樓等景點。點春勝跡以小刀會起義遺址點春堂為主;水石佳境位于東部,以池塘和假山取勝;寰中大快有玉玲瓏、積石水廊、玉華堂、環龍橋等建筑。
其中玉玲瓏是整塊太湖石,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具有“皺、瘦、漏、透”等特點,相傳是宋徽宗為在東京建造“壽山艮岳”時搜羅的花石綱遺物;內園是豫園的園中園,亭臺樓閣,假山池塘一應俱全,小巧玲瓏。整座園林建筑作為江南古典園林藝術的代表作而聞名國內外。
豫園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從建園時即和書畫結緣。明代著名書畫家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貞、莫是龍等就曾在豫園賦詩題額、揮毫作畫。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高邕、楊逸、錢慧安、吳昌碩、王一亭等在得月樓發起組織的“豫園書畫善會”成了海上畫派的濫觴。經過多年積累,豫園現珍藏書畫、家具、陶瓷等珍貴文物數千件。
豫園早已不是單純的私家花園,而是記錄老上海故事的檔案館。這里是建筑的故鄉,是書畫之家,是文人墨客思古的地方。不過,如今的豫園卻被城隍廟的各種小吃給蓋過了,仔細想想也讓人覺得挺別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