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泰特美術館分為兩部分,其中之一是現代藝術館,不僅限于英國畫家,頗有一些名作。英國館則主要收藏英國畫家的作品。英國繪畫寫入美術史的起點不能算早,從美術館展覽的作品始于1500年,就可見一斑。
展館的早期畫作中,事實上最出名的并非出自本土畫家之手,而是在這里討生活的霍爾拜因和凡?代客。在都鐸和斯圖亞特王朝時期的展室,看見的畫作大都是達官貴人神情呆板的人物肖像。
18世紀上半葉,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本土畫家出現了,即威廉?賀加斯,人們甚至稱他為英國繪畫之父。18世紀下半期最著名的畫家是雷諾茲和庚斯伯羅。這三位畫家的作品在泰特美術館均有不少,但對我來說印象并不深。
不如GEORGE ROMNEY 的“Lady Hamilton at Circe”,雖然是一幅未最終完成的作品,但少女青春無邪的眼神令人難忘。這個時期的英國繪畫中人物造型還有一類讓人感覺頭部偏小,與瘦長的身軀不成比例,如螳螂一樣。
19世紀上半期的英國畫家,有兩位著名的風景畫家,一位是特納,一位是康斯特布爾。收藏特納作品最多的正是泰特美術館,他的藝術探索顯示印象派不是憑空產生的,在特納筆下,描繪人心的感覺更甚于描繪人眼的觀察,而且往往極具動感。
展出特納作品的多個畫室正在重新布置,但并未完全關閉,許多放在地上的畫一樣也對觀眾開放,無非是拉一條繩子隔開而已,而且還有可供觀眾臨摹特納素描的專門畫室,確實顯示泰特美術館在展覽方面人性化的考慮。康斯特布爾的畫也有專門展室,但似乎只對某些畫云的畫作特有印象。
另一位被人推崇的藝術家是布萊克,但他的反傳統的風格我并不喜歡。我們欣賞美術作品本來是為移情審美,何苦來再看那些只會導致人心靈焦灼的充滿扭曲詭異的作品。1809年他在他兄弟商店的樓上開設了一個畫展,這里有一個畫室專門陳列這些畫作——只要現在能夠找回來的。
19世紀后半葉,是繪畫風格、內容、技巧大變化的時代。傳統繪畫已經高度發展,被成熟的技巧和程式所籠罩,怎樣求新求變,成為許多人探索的目標。這時,英國畫壇中最有影響力的是前拉斐爾派,他最初是由3名年輕的英國畫家(米萊斯、羅塞蒂和亨特)所發起的。
他們認為在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之后,繪畫日益程式化和機械化,主張回歸到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畫出大量細節、并運用強烈色彩的畫風。前拉斐爾派常被看作是藝術中的前衛派運動,不過他們仍然大量地以古典歷史和神話作為繪畫題材。既不像庫爾貝那樣走現實主義的道路,也不像印象派畫家那樣把主觀感受寫入筆下。
泰特美術館中的前拉斐爾派作品不少,作為一種流派,它自有一種讓人可以辨認出來的典型風格,因而許多畫作都給我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像羅塞蒂的《圣母領報》在貢布里希的《人類的藝術》一書中專門有介紹,圣母從夢中睡眼惺忪醒來,不無慌亂地接受一個驚人的通報,有其世俗真實的一面。
又比如米萊斯的代表作《奧菲麗婭》,他為了真實再現哈姆雷特的情人溺水身亡的情節,甚至讓一位模特穿著畫中的衣服躺在浴缸中;溪流兩岸草木花卉繁盛,也是作者反復觀察現實而創作的,全畫各處皆栩栩如生,但也有批評者認為過分重視細節令全畫不統一。不過我在此畫之前是十分贊嘆的。此外還有伯納?瓊斯的《金色階梯》等。
19世紀后半期的英國著名畫家還有一位來自美國的惠斯勒。泰特有他專門的一個展室,其中包括他出名的畫作《泰晤士河上散落的煙火:黑和金的小夜曲》。當時著名的美術評論大師拉斯金說這幅作品是拿顏料當面糊弄觀眾而且要錢,惠斯勒不惜為此和他打名譽官司。
有人認為作者這是為僅僅兩天的工作索要高價,惠斯勒卻回答這是為一生的知識開的價目。惠斯勒所畫的河上夜色即使不是印象派的,其實也已經完全是一種新的風格了。
其他畫家留下印象的還包括有專門展室的Lawrence 和Sargent兩位。這兩位在藝術創作上有關聯,但Sargent要晚一百年左右,到1925年才去世。他是美國籍,但在歐洲出生且生活多年,特別是在英國居住時間很長。在泰特的展品中有Sargent的名作《百合百合 玫瑰》,描繪了兩個在花叢中提燈的小女孩,展示了搖曳多姿的光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