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日前,有著“中國體育小鎮第一股”的萊茵體育收到通知:公司控股股東萊茵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萊茵控股集團”)協議轉讓給成都體育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成都體投”)的股份過戶登記手續已辦理完成,并取得了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出具的《證券過戶登記確認書》,過戶日期為2019年6月5日。
本次股份過戶登記完成前后,成都體投因持有的股份多于萊茵控股集團,這就意味著萊茵體育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成都市國資委。
對于一個有著17年上市歷史的萊茵達控股集團而言,萊茵體育就像“孩子”一樣,如今賣掉了,意味著什么?是釋懷,還是無奈?
或許,這種“賣子”的無奈,只有高繼勝能解其中味了!
那么,萊茵體育究竟發生了什么,讓其一次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2002年,萊茵達集團借殼遼房天上市,將其更名為“萊茵置業”,主營房地產業務。
頭頂上市公司光環的高繼勝,在充滿激烈的房地產競爭中嘗盡了甜頭,幾年后,他成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地產大亨”。
故事理應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殊為可惜的是,上市后,萊茵置業在戰略上選擇了保守打法,沒有第一時間擴大萊茵置業的規模,因而錯失與知名的房地產公司們分庭抗禮的良機。2010年,萬科全年營收突破千億的時候,萊茵置業只有25億。
機會一旦錯失,局面將很難改變。
2014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結束高增長,開始釋放衰退信號,高繼勝認識到傳統的“賣燒餅”模式將難以適用于萊茵置業了,于是,他決定調整戰略方向,開始轉型。
作為萊茵置業的掌門人,高繼勝曾多次公開表示,公司單純依靠房地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必須采取多元化發展戰略,接下來將會關注對公司發展長期有利的領域進行投資。
自此,萊茵置業開啟了一段漫長的轉型之旅。
從航空業、農業、礦業、納米科技、一路試水到醫療保健,經過一番權衡后,高繼勝最終選擇進軍金融行業。他給出的理由是,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金融行業一定會成為國民經濟當中一個重要的平臺工具。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是殘酷的。高繼勝萬萬沒想到,2014年一季度財報顯示,萊茵置業凈利潤為-2778.63萬元,同比下降350%。
2015年8月,萊茵置業正式更名為萊茵體育,并希望在主營業務上,能從房地產中慢慢剝離出來,向體育產業轉型,以扭轉虧損局面。
沒過多久,高繼勝成立了多家體育公司,業務涵蓋投資、足球俱樂部經營、賽事運營、場館管理、電競、媒體轉播等環節。
從那以后,萊茵體育也正式走上了投資、并購的拓展之路:
截至目前,公司至少簽署了5個體育小鎮、1個國際戶外運動基地和2個體育綜合體,合計投資金額超過200億元。
總資產只有幾十億元的萊茵體育,何以承載200多億元描繪的“大餅”呢?
萊茵體育不惜大手筆投資體育產業,在外界看來,似乎有點瘋狂。但仔細想想,在體育產業蒙眼狂奔的那幾年,誰能真正預見未來呢?對于高繼勝而言,萬一成功了呢?
然而,萊茵體育的“轉型”并不平坦,即便各項業務都在萊茵體育的計劃中有條不紊地進行,但一方面逐漸減少地產業務,一方面不惜血本投資短時間內難以盈利的體育產業,營收規模受到影響在所難免。
為了填補布局體育產業時所帶來的資金窟窿,萊茵體育不斷出售房產“補血”。
2015年8月,萊茵體育2000萬元變賣全資子公司揚州萊茵西湖置業有限公司。
2016年1月,萊茵體育將所持有的杭州萊茵達楓凱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南通萊茵達洲際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杭州中尚藍達置業有限公司50%股權、全資子公司上海勤飛置業有限公司持有的杭州楓郡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出售,交易價格為2.14億元。
2017年8月,萊茵體育發布公告,擬以合計2.08億元出售位于杭州、南通的54處閑置房產。
2018年2月,萊茵體育全資子公司杭州萊茵達楓潭置業有限公司與上饒市國有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擬簽署《商品房買賣合同》,將出售位于杭州拱墅區的房地產資產,作價5.28億元
2018年3月,萊茵體育全資子公司杭州萊茵達楓潭置業有限公司將杭州市拱墅區矩陣國際中心部分房產作價5.28億元出售給上饒市國有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萊茵體育發布公告,擬以合計2.8億元出售位于杭州的多處房產。
令人可惜的是,在如此激進的轉型下,萊茵體育并沒有等來理想的檢驗結果,而是一次次無言之痛。
從萊茵體育近年來財報來看,2015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一季度,萊茵體育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均為虧損。在萊茵體育的財務報表里,體育運營收入從未超過報告期內總收入的10%。而支撐萊茵體育營收的另外兩大主營板塊的房地產和能源,營收至今仍在九成以上。
這就意味著,在布局體育產業的幾年時間里,萊茵體育的所有投入資金,離不開房地產業務板塊的支撐。甚至,萊茵體育走上了“拆東墻補西墻”的冒險道路。
業務轉型失敗,本應等待“好收成”的高繼勝卻在2019年1月作出重磅決定——賣掉萊茵體育。
這是一個痛苦的抉擇,賣掉萊茵體育,肯定有他無奈的地方。
據東方財富網消息,2019年1月24日,萊茵體育與自然人范明科(今麥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范現國之子)簽署《股份轉讓協議》,約定控股集團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的373,874,945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9.00%)以13億元的價格轉讓給范明科。1月25日,萊茵體育股價漲停。
根據當時的公告,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受讓方范明科將直接持有萊茵體育373,874,945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9.00%),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但公告顯示,1月24日簽訂的協議,受讓方范明科須在4天內付清全部13億款項。
業內人士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了。從出售股權的行為約束上看,4天內付清,足以表明萊茵體育獲取現金的迫切心情。萊茵體育真的發生財務危機了么?
答案不言自明。
從2019年1月的公告統計分析,萊茵體育一個月內共發出6份質押公告。截至1月22日,控股集團持有公司614,920,180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47.70%;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累計被質押611,699,996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7.45%。占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99.48%。
不過,在和范明科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并沒有按照預期執行。
萊茵體育2月25日發布公告稱,因為協議簽署一個月,范明科遲遲未在約定日期內繳納轉讓款,萊茵體育宣布該次控制權轉讓事項終止。
“小插曲”過后,萊茵體育并沒有停止“尋找買家”的腳步。
3月11日,萊茵達控股集團發布萊茵體育實控人擬變更為成都市國資委的通知,86天后,萊茵控股集團協議將385,477,961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9.9%)轉讓給成都體投集團的過戶登記手續辦理完成。這將意味著萊茵體育實控人正式變更為成都市國資委。
歷時3個月的股權轉讓終于塵埃落定。
轉型也好,資金鏈中斷也罷,不管怎樣,從客觀上講,高繼勝有其獨到的戰略眼光和思維視角,這是毋庸置疑的。試想,在中國,沒有人不認為體育產業是朝陽產業,但相比歐美,我國體育產業起步晚、底子薄,相關產業鏈規模小、不成熟,這些都是我國體育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體育產業如同一粒種子,從培育到生根、發芽,再到結果,需要的是穩扎穩打的過程和時間。
我們拋開萊茵體育轉讓股權一事,自46號文件頒布以來,真正在體育產業里實現盈利的入局者能有多少呢?
當然,對于慢熱的體育產業而言,有時候,培育的過程必然需要資本的持續跟進。正如阿里體育對CUBA的投入、新浪體育對3×3黃金聯賽的投入一樣。
不過,對于萊茵體育而言,過快的投資和并購,必然會加大資金鏈中斷的隱患。
而對于萊茵體育轉型中存在的盈利問題,正如北京大學中國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義所評價的一樣,體育產業是眼球經濟優先的產業,以特色小鎮為例,首先要做好頂級賽事,打造足夠的知名度,才能有影響力,實現向文化、旅游、地產等領域的轉化率,成為體育、文化、旅游、地產等多個產業的融合體。
何文義一針見血地戳中要害:“萊茵體育在體育教育、體育培訓、體育賽事運營、場館運營等方面全面出擊,從表面上看固然是好,但沒有足夠的頂級IP吸引眼球,很難達到‘1+1大于2’的融合。
筆者翻閱了2018年萊茵體育財報發現,萊茵體育體育板塊相關業務大多數是虧損狀態,如麗水萊茵達體育場館、萊茵達西部體育、萊茵達體育場館等子公司均出現虧損,其中萊茵達西部體育虧損5.8億元。
財報中,萊茵體育解釋稱,體育運營核心IP因剛剛成立,尚未產生營業收入,但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此外,重慶盤龍體育生活廣場新開業,尚處于運營初期,需要較長時間培育,成本較高,營業收入較少。
高繼勝的苦惱或許只有高繼勝本人最懂,不過,萊茵體育的經歷,多少能給體育從業者們帶去一些啟示。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互聯網+體育”(ID:jipangtiyu),作者:棕旭,原標題:《實控人變更成都國資委,萊茵體育的無奈幾人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