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的哀牢山,以從高聳的哀牢山沿著斜坡順延到紅河沿岸的壯麗梯田而著稱。
哈尼梯田至今有1300多年歷史,規模宏大,分布于云南南部紅河州元陽、紅河、金平、綠春四縣,總面積達16603公頃,約100萬畝,其中元陽縣哀牢山是哈尼梯田的核心區。
當地的梯田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如等高線般,從海拔2000米的山巔一路蜿蜒至山腳下,級數最多處有3700多級,最陡的山坡達到45°,景觀壯麗。哀牢山哈尼梯田為云南梯田的代表作,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山嶺雕刻”。
哈尼族
哈尼族大多居住在海拔800米至2500米的山區,主要從事農業,梯田稻作文化尤為發達。面對高山峽谷的艱苦生存空間,千百年來的哈尼人民不斷創造,總結出一套山區墾種梯田的豐富經驗。
他們依據不同的山勢、土質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自然地理條件,把終年不斷的山泉溪流,通過小水渠引入梯田,開墾共創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農業生態系統和梯田農耕文明奇觀。
每到初春,形狀各異的大小梯田灌滿了泉水,在明媚的陽光下,山風輕拂,波光粼粼;三四月間,層層梯田青翠欲滴,狀如一塊塊翠綠壁毯;夏末秋初,稻谷成熟,又是一片金黃。其情景就像一幅幅如夢如幻、美麗無比的中國水墨畫,堪稱世界奇觀。
紅河哈尼梯田也被當代人譽為“偉大的大地雕刻”,因天氣和水中植物不同更是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晴天時梯田呈藍色;陰天時呈灰色;早晚呈金黃色。因植物不同會分別呈綠色、紅色、黃色等。哈尼梯田是多彩的大地藝術,而實現了這一人類創造力、耐受力、意志力和人與自然和諧理念的哈尼族人,則被譽為“大地雕刻師”。
哈尼梯田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的歷史,可追溯到1300年前的唐代,千百年延綿不絕,至今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其結構、內涵、組成要素和環境千百年來未被根本改變。傳統的耕作體系至今還很活躍,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遺產地功能、實踐、傳統知識得到延續,傳統儀式和風俗等也得以沿用。
位于每個村莊高地的森林是梯田的血脈,用于涵蓄和保存灌溉水源。“梯田里沒有水庫,森林就是水庫。”當地哈尼族老百姓還相信,森林里住著保佑他們和平與興旺的“寨神”昂瑪和“地神”咪松。一旦破壞森林就會打擾神靈,從而失去太平的生活。
因此,哈尼族人集中分布于山頂森林和梯田之間的82個村寨里,他們小心翼翼地捍衛著神圣的森林,任何外來人不得闖入。森林下面是哈尼族的村莊,里面全是哈尼族特有的建筑“蘑菇房”。這種由夯土、磚坯和石塊建成的土房,屋頂覆蓋著傘狀的茅草。蘑菇房一般有三層,最下面一層是牲口圈,中間一層居住,最頂層用于儲藏糧食。
每年從4月底到9月底,哈尼族百姓都會種植紅米,這是他們最主要的糧食作物。田地由水牛來耕,不用任何化學肥料。水田里還養著魚類、鱔類和鴨子,它們不僅可以增進肥力,還是人和動物的美餐。灌溉用水來自溪水、泉水和雨水,由森林儲存著,通過一個由溝渠和竹管構成的重力灌溉系統分派到田地里。自流井則為村民和牲畜提供飲用水。
信仰習俗
哈尼族還依然恪守著與梯田有關的一切習俗。作為每個村莊最神圣的地方,“寨神林”被它的子民們仔細地看護著,保持著存在了上千年的活力。雖然蘑菇房里多了很多現代元素,這里每個村莊還基本保留著傳統的生活方式。村里常能見到身著土布民族服、佩戴銀飾的哈尼族婦女身背樹藤筐穿梭其間。
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祭寨神林”的傳承人,在哈尼文化里被稱為“咪谷”。當地人相信咪谷是寨神及其他神靈的具象化身,因此成為咪谷條件十分苛刻,必須是德高望重、夫妻恩愛、兒女雙全、家庭和睦、無違紀行為的人。咪谷的主要職責是為祭祀挑選吉日并主持祭祀儀式。
當地的哈尼族居民崇拜日、月、山、河、森林以及其他自然現象(包括火在內)。他們的祭祀也分別是祭自然神、祭天神、祭祖宗。一年十二個月,除四月外都有節日。早春二月,哈尼人慶祝“昂瑪突節”,祭寨神,需要殺豬并把豬肉平均分配到各家,象征著神的賜予。
持續兩天的長龍古宴也在村里一字排開。家家戶戶拿出最好的食物與鄰居們分享。菜肴都出自田間山頭,比如泥鰍和咸鴨蛋。紅米也被磨成面,做成米線、米豆腐和米干。
“昂瑪突節”是春耕的序曲,之后就開始插秧。到了六月,哈尼人要過“六月年”,宰牛、蕩秋千來祭天,以祈求豐收。如果秋天真的豐收了,他們就過“十月年”,殺豬宰雞,感謝祖宗。另外這也是探親訪友、結婚娶親、蓋房子的最佳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