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今年國慶期間,相比于不久前被“黃牌”警告,云南省總算有特色小鎮得到輿論表揚。昆明市尋甸縣鳳龍灣特色小鎮,因單日旅游一度突破上萬人次,央視在10月5日對其進行3次報道。
鳳龍灣小鎮擁有3295畝水庫,周邊植被覆蓋率高達83%,準軌、米軌、寸軌三種鐵路在此交相呼應,形成獨特的鐵路工業特色,在成為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新的旅游增長點后,連該省黨報《云南日報》都發稿點贊。
實際上,今年8月份該省因特色小鎮問題才遭批評。有關部門對玉溪澄江廣龍旅游小鎮、大理劍川沙溪古鎮、臨滄滄源翁丁葫蘆小鎮給予通報,并限期3個月進行整改。這3個小鎮曾分別獲得過1.5億元補貼。
需要指出,從2016年開始,我國特色小鎮建設步入快車道,相關問題逐步暴露后,去年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要求特色小鎮進行高質量發展。
那么,我國特色小鎮到底是如何生長,又以何種姿態存在呢?
特色小鎮的“浙江樣本”
作為我國特色小鎮建設先行者的浙江省,日前設立了“省特色小鎮產業金融聯動發展基金”。這筆總規模100億元的基金,由浙江省轉型升級產業基金出資10億元,其余由市縣及社會資本共同投資。
據悉,該筆基金將采取定向基金、非定向基金相結合的模式給予支持。其中,投資運作期限最長不超過8年。期滿后,基金將以股權轉讓、股票減持、股東回購以及解散清算等方式退出所投項目,對實現預定政策目標的,將按約定讓利給基金管理人。
消息一出,基金界開始熱議,并佩服浙江思路。在我國,有關特色小鎮的發展與實踐,無論如何也繞不開浙江,有學者將其稱為“誕生地”。
有個背景是,2014年10月,時任浙江省省長李強參觀杭州云棲小鎮時,提出“讓杭州多一個美麗的特色小鎮,天上多飄幾朵創新‘彩云’”。此后,云棲小鎮成為特色小鎮典型范例。
占地3.5平方公里的云棲小鎮,是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轉塘科技經濟園區兩大平臺形成的以云生態為主導產業的云計算產業聚集地。
有了這個模型,再加上詳細調研,2015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正式明確特色小鎮的定位和總體要求。
在《意見》中,當地官方對特色小鎮的創建程序、政策措施等做出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相當于半個西湖,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從投資進度來看,浙江規定特色小鎮原則上3年內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業綜合體項目),所有小鎮要建設成為3A級以上景區。
此后,浙江省政府辦公廳、省住建廳、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以及市、縣區相繼出臺相關文件支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
最關鍵的是,2015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辦《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上做出重要批示,強調“抓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大有重要意義”。
另外,李強也在此階段寫了篇《特色小鎮是浙江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的文章,他指出,特色小鎮必須定位最有基礎、最有特色、最具潛力的主導產業,也就是聚焦支撐浙江省長遠發展的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七大產業,以及茶葉、絲綢、黃酒、中藥、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寶劍等歷史經典產業。
而浙江省特色小鎮能發展起來的原因,除擁有深厚產業基礎,形成眾多塊狀產業、特色產業外,擁有活躍的社會資本,也為特色小鎮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所以,以云棲小鎮、烏鎮互聯網小鎮、越城黃酒小鎮等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鎮,逐漸成為我國特色小鎮的典范。
尤為關鍵的是,中央領導在《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上批示后,國家相關部委也陸續出臺政策推進特色小鎮建設與發展,并迅速在大江南北掀起一股特色小鎮的實踐熱潮。
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
毋庸置疑,我國特色小鎮發展,離不開國家的頂層設計。
2016年2月,先是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主要內容是強調要加快特色小鎮發展,發展具有特色優勢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信息產業、先進制造、民俗文化傳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鎮,帶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就近城鎮化。
該意見分9個專題36條措施介紹了新型城鎮化建設,而將特色小城鎮建設單獨列為第4專題,凸顯出特色小城鎮建設的重要地位。
還有,2016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這是首個國家層面的特色小鎮專項政策。
《通知》指出,到2020年,將培育1000個左右全國特色小鎮。相當于在我國661個城市中,平均每個城市建1.5個全國特色小鎮。
所以,《通知》發布3個月,相關部委公布第一批名單時,就出現了127個全國特色小鎮;2017年8月公布第二批時,數量達到403個。
有的省份開始冒進,如提出用3年時間,培育30個左右“全國級”、100個左右“省級”和200個左右“市級”特色小鎮。還有地方稱要分別各建100個特色小鎮、文化小鎮、旅游小鎮。
其實,在一定程度上,特色小鎮的概念還存在界定模糊。有關“鎮”的概念,最早出現在中國歷史上的北魏時期,當時在北方邊境設置的軍事要塞,一般稱之為“軍鎮”,“小鎮”指駐兵鎮守的州郡中之較小者。
由于許多“軍鎮”依水路而建,交通便利,有利于商貿活動,慢慢的,“鎮”發展成為商業與人口密集的代名詞。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城鎮設置有了明確制度標準,此時的小城鎮是指“建制鎮”。國務院分別于1955年、1963年、1984年制定(調整)了設鎮標準。
到了1996年,特色小鎮出現在官方文件中。彼時,昆山市委、市政府發表了一篇名為《加快新型城鎮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文章,其中直接提到“特色小鎮”一詞。
隨后數年,也有人提出特色小鎮,但頻率很低。直到2015年4月浙江《意見》發布,并在國家政策出臺下,各地才開始有專項政策,且各有特點。
山東省擬在商貿流通、休閑旅游、文化創意、養老養生、醫療健康等服務業領域,選定一批服務業特色小鎮開展試點;廣東省從2017年省級財政預算內基建統籌資金中安排1200萬元,專項用于粵東西北地區發展改革部門開展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工作。
河北省出臺了特色小鎮規劃布局方案,針對特色小鎮發展重點、空間布局和發展模式有較具體的闡述;江蘇省政府辦公廳發布了旅游風情小鎮創建實施方案,從發展目標、創建要求、創建程序、政策措施和組織領導五大方面規范旅游風情小鎮的創建。
“速生”背后
特色小鎮迅速生長后,不少問題也暴露出來,最直觀的是各部門標準不統一。
目前,有關特色小鎮的專項政策,涉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國城鎮化促進會等單位。
由于部分政策是多單位聯合發文,容易出現主管主體不清晰、權責不明確等情況。
以申報過程為例,有的地方是發改委牽頭,有的是住建部門,還有的是旅游、體育、林業等不同單位。更有甚者,還沒形成特色小鎮專項政策體系,對其理解也不透徹。
不過,這些都難阻擋特色小鎮的發展,各地運營模式也不同。
記者注意到,常見模式為政府主導,由官方或代表官方的國企為建設運營主體。優勢是可迅速調動資源,依托原有建鎮或產業園,打造特色小鎮。
江蘇揚中新壩鎮就是如此。在政府直接主導下,目前已發展為以輸變電設備建造為核心的電氣產業小鎮,產業規模超600億元,占全國20%以上市場份額。
還有的地方采取企業主體運營模式。政府先期通過調研確定投資主體,參與企業有國企、民企,或混合所有制企業。然后,官方將經營權在規定時間內,交由投資主體運營。具體操作時,有大企業獨立運營,也有多企業分板塊運營。
浙江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鎮,就是通過引入歌斐頌集團作為投資主體,將小鎮建設成亞洲最大的巧克力特色旅游風景區;云南束河古鎮在開發時,也將經營權出讓給昆明鼎業集團。
還有一種模式為政產學研聯動模式。主要依托小鎮內或附近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資源和學術品牌,促成政府、產業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聯動結合。
杭州西湖藝創小鎮就是例子。它通過西湖區與中國美術學院、浙江音樂學院開展新一輪區校合作,在原中國美術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創意)園的基礎上,三方合作共同打造一個文創設計、藝術展演,社群經濟、時尚消費和特色旅游五位一體的新型特色小鎮。
最后一種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主要指PPP,近些年被國家大力推廣。具體是,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關系,而特色小鎮的新型市場化道路發展趨勢,使兩者結合具有雙重優勢。
各有千秋
無論怎樣,有些特色小鎮的確做出了特色。
位于廣東東莞的長安鎮智能手機小鎮,2017年成為該省特色小鎮示范點。該小鎮位于長安鎮中心城區東北部,規劃范圍8平方公里。
公開資料顯示,這里以OPPO、vivo手機龍頭企業帶動,整合周邊華為、金立、宇龍、小天才等智能手機、智能穿戴核心企業,以及勁勝精密、隆凱模具、金寶電子、光寶電子等配套企業,集聚智能終端(手機)產業高端創新資源要素,打造成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手機)產業創新基地。
另一個成功案例是廣東佛山禪城陶谷小鎮。今年4月19日,在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共同舉辦的“2019年全國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會議”上,其入選大會15個推薦案例之一,成為特色小鎮建設的“全國典型”。
禪城陶谷小鎮規劃用地面積95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5700畝。目前,已形成了“一谷十園”的發展格局。據悉,以發展陶瓷產業為核心的禪城陶谷小鎮,現在已入駐企業2200家左右,吸納就業11萬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24億元。去年,繳納稅收超過7億元。
另外,在浙江湖州德清縣,有個地理信息小鎮也十分典型。小鎮核心區不大,面積相當于北京回龍觀社區一角,但已吸引了近200位“地球觀察員”入駐。
所謂“地球觀察員”,實為規模不等的地理信息企業,他們各個神通廣大。
自2015年入圍首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后,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僅用短短幾年時間,從“零”產業基礎做起,迅速集聚起237家地理信息相關企業,其中不乏千尋位置、超圖軟件、長光衛星這樣的龍頭企業,成長為行業高地。
去年,這里還召開了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該大會由聯合國主辦、國家有關部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承辦,被認為是繼G20峰會、烏鎮互聯網大會之后,在浙江召開的又一個大型國際會議。
位于杭州余杭區的夢想小鎮也很典型。該小鎮于2015年對外運營,重點鼓勵和支持“泛大學生”群體創辦電子商務、軟件設計、云計算、網絡安全、動漫設計等互聯網相關領域產品研發、生產、經營和技術(工程)服務的企業。
開業第一年,有500多個創業項目和4000多名創客入駐。作為浙江100個特色小鎮首批試驗田之一,小鎮引來全國甚至全球創業青年向這里集聚。
工信部在今年發布的《2019中國產業特色小鎮白皮書》中提到,2016年是產業特色小鎮的啟蒙年;2017年是產業特色小鎮的研發年;2018年和2019年則是產業特色小鎮由戰略規劃向落地實踐推進的關鍵年。
也因此,各地開始加大對特色小鎮的政策力度。近日,貴州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動特色小鎮和小城鎮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到2022年底完成項目投資3000億元。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作者:李曉磊,原標題:《特色小鎮生長記:除了政策快車還需什么? | 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