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在長三角,嘉興是最有經濟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長三角要實現高質量一體化,城鄉一體化是題中之義,而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鄉村振興是重要內容。
作為城鄉一體化發展先行地,嘉興的探索和實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深度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10月23日-25日,由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中共嘉興市委、嘉興市人民政府主辦,嘉興市農業農村局、嘉興市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承辦,鄉伴文旅、中國農村雜志社協辦的“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研討會在繁華富庶的嘉興舉行。
聚焦城鄉統籌發展,嘉興發布九大工程
開幕式上,嘉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洪湖鵬發布了嘉興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九大工程”。即奏響新時代田園牧歌、復興升級版農耕文明、打造世界級的詩畫江南、建設高質量鄉村振興示范地。
延展開來講:
1)奏響新時代田園牧歌是以生產為主旋律,順應城鄉發展趨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新理念,加快發展彰顯現代生產力特征的綜合培育模式。
2)復興升級版農耕文明,就是以生活為主旋律,突出傳承與創新,構筑優秀傳統鄉土文化與現代文化元素,城市文旅形態兼收并蓄的新型文旅形態。
3)打造世界級詩畫江南,就是以生態為主旋律,突出本土化、特色化、國際化、全球化的深度融合,用國際化的發展理念、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服務配套,建設具有紅船魂、國際范、運河情、江南韻為特質的江南水鄉農村。
4)建設高質量鄉村振興示范地是展現鄉村擔當,高水平推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努力打造充滿江南水鄉韻味和獨特文化元素的鄉村文化振興示范地,為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打造嘉興樣板,提供嘉興經驗。
嘉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洪湖鵬發布嘉興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九大工程”
同時,嘉興市政府表示要堅持“大投入、大轉型、大提升”,對重點投資項目給予最高2000萬元的資金補助,對一流人才來嘉創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補助,確保全市每年鄉村振興投入不少于500億元。
鄉村未來社區研究中心落戶嘉興
今年9月,浙江省提出了《關于盡快啟動我省“未來社區”試點建設的建議》的提案。省長袁家軍表示,未來社區建設是一項探索性、開創性工作,要加大制度供給、政策供給力度,重點在空間、用地、財政金融政策上求突破,確保試點取得實效。
目前,嘉興市多地已經展開了“未來社區”的實踐。此次論壇上宣布,鄉伴文旅集團將聯合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高校,在浙江嘉興創立鄉村未來社區研究中心。浙旅集團董事長方敬華、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嬪珺、鄉伴文旅董事長朱勝萱等領導和嘉賓為“鄉村未來社區研究中心”舉行了揭牌儀式。
“鄉村未來社區研究中心”揭牌儀式
“鄉村未來社區”是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為根本目的的人民社區,圍繞社區全生活鏈服務需求,以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為價值導向,以未來鄰里、教育、健康、創業、建筑、交通、能源、物業和治理等九大場景創新為引領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
“未來社區”不僅存在于城市,也同樣存在于廣闊的鄉村。10月21日結束開工典禮的河山鎮畫圣浜理想村,正是將鄉村振興戰略與未來社區理念進行了結合。通過重新演繹豐子愷的IP形象,構建“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以及‘鄉愁+創業’創新的5+1場景。由此,嘉興的鄉村振興探索和實踐正式步入2.0時代。
對于嘉興的探索和實踐,鄉伴文旅董事長朱勝萱認為:“嘉興的鄉村振興不是單點突破,而是立足在地文化,依托在地產業,全面振興;不是造房運動,而是鄉村文化復興行動;不是鄉村城市化建設,而是讓鄉村成為新時代文化生活最好的容器;不是突擊行動,而是先行示范,解決村居長期發展問題;不是單單升級村級工業,而是促進農業生產與文化旅游的共同發展;嘉興的鄉村振興不僅是鄉村建設革新的先行者,更是長三角城鎮‘城鄉形態互融發展’的火炬手。”
長三角一體化視野下的鄉村振興,需要尋找共同振興的平臺和機制,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釋放村鎮經濟增長新動能,促進城鄉要素自由而高效流動。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的28市(區)農業農村局代表共同簽署了《長三角地區鄉村振興區域合作聯盟合作協議》。
長三角地區鄉村振興區域合作聯盟成立
土地制度改革,賦能鄉村振興大戰略
中國是農業大國,土地關系著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但隨著實踐的不斷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現行農村土地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不再適配。今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新的《土地管理法》。
新的《土地管理法》最大的亮點是,破除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法律障礙。其允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依法登記,并經本集體經濟組織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村民代表同意的條件下,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經或者個人直接使用。同時,使用者取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后還可以轉讓、互換或者抵押。
這一制度的突破結束了多年來集體建設用地不能與國有建設用地同權同價同等入市的二元體制,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掃清了制度障礙。
圓桌研討:《土地制度改革與創新,探討鄉村土地政策可實施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部部長葉興慶在這一模塊的主體演講中表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后半程的核心就是通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破解長期以來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的問題。而其本質就是要解決“錢、地、人”等核心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問題。只有土地資源的用途管制和發展權能夠重新分配,對鄉村土地持續地“賦權”,才能適應人口雙向流動的現代化需求。而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之手需要撬動市場之手才能發揮真正有效的推動作用。
國家發改委城鎮中心副理事長喬潤令認為,城鄉融合發展最具含金量的政策,就是農民的土地、集體的土地和國有的土地的政策接軌。整體而言,這一規定的重大影響是終于為實現三同奠定了法理基礎;其次是我們國家的土地指標的分配原本集中于縣以上人民政府,新增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為縣鄉以下政府發展產業提供了非常大的行政空間;最后是農民的集體建設用地可以直接入市,讓農民的收入極大的增加了。從這三個方面來說都是非常大的利好。制度確立了,后面的硬骨頭其實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的難點和不確定性最終都會體現到這個點上。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表示:“這個改革最大的利好是我們不一定要突破征用的辦法,因為征用本身也在縮小范圍。我們可以在符合規劃、依法登記,村民三分之二同意的前提下,通過出租、出讓的方式獲得直接入市。但有一個重要前提:需要平等交換。
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執行院長潘偉光認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給集體經濟的經營提供了新的空間,一個巨大的集體的資產。現在的集體經濟不是過去的集體經濟的發展和環境,在鄉村振興時代,需要再重新塑造鄉村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讓資源能夠被開發,讓鄉村的形態再塑造,讓鄉村的文化能夠再挖掘。
關于鄉村集體土地和宅基地的改革鄉伴文旅CEO吳沖也給出了自己的判斷:三權分置意味著確權,確權以后在一些地區已經有規范化的租賃試點。下一步預計就是確權后的抵押登記,抵押登記制度一旦實現就打通了銀行信貸的通路,可以作為金融抵押品將是集體土地和宅基地物權的一次重大躍遷。最終的一步應該就是和城市國有土地的全面接軌——引入類似招拍掛這樣的集中競價的交易模式,最終實現鄉村土地的完全價值。整個的過程可能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但基本的政策方向應該是清晰的。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牽一發動全身,國家已經制定并將繼續研究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各個地方也在積極探索先行先試。這次以長三角地區為重點進行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的主題研討,也必將為推動長三角地區鄉村振興做出歷史性的貢獻。正如開幕式上中共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在致辭中強調,將通過本次研討會認真吸納各方的真知灼見,學習先進經驗,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積極爭創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努力建設高質量鄉村振興示范地。
主論壇結束后,當日下午還舉辦了一系列專家學者的分論壇和圓桌討論,來自鄉村文旅行業的國有和民營機構、投資基金、媒體人、設計師、社區治理專家等,就文旅投資、鄉村治理、內置金融、美麗經濟等話題展開了多元視角的觀點交流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