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3月28日,由執惠主辦的《振興·新生 | 2020中國文旅大住宿數字峰會》正式召開,并在多個平臺同步直播。本次峰會聚合多方產業力量,聯合行業協會、業內大咖、國內外酒店集團、民宿品牌、投資機構、服務供應商、營銷機構等,進行10小時全網、全行業直播,為2020年住宿產業的全面復蘇,凝力共進。蝶來酒店集團董事長錢利在直播現場帶來《危機后酒店業市場如何應對》主題分享。
錢利表示,疫情影響下,消費者對產品的體驗感和品質的要求發生了變化,主流消費的時代也發生了變化。但是目前酒店業的創新動能不足,酒店業的產品面對的還是剛性需求市場。他認為,酒店可以完全實現一個O2O的場景,而很多傳統酒店市場只對C端,在產品的認識上,創新的動能上,跨界的動作上完全不夠。
錢利進一步表示,“這場疫情讓我們清醒認識到:第一,不創新不行。創新肯定是永恒的主題。第二,我們要跨界。我們所有傳統的業態酒店要生產自救,為了市場的恢復,我們要盡快站起來,站到市場好起來,這樣才能跑得更快。”
以下為錢利分享全文
(本文根據演講實錄整理而來,執惠略做刪減)
大家好,我是蝶來酒店集團的錢利,非常感謝主辦方的邀請,讓我來跟大家分享酒店業在疫后如何應對市場需求的話題。在講市場需求變化前,先講一個小故事。
我們做旅游做酒店的人都知道托馬斯庫克。當時有一個英國人用火車把一批人從一個城市帶到另外一個城市,然后就有了旅游的定義。托馬斯庫克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地面旅行社,它擁有2294家分支機構和分公司,旗下有22,920名員工,擁有95架自己的飛機,業務量非常大,從渠道的搭建和品牌的矩陣來講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就是這么一家公司,在去年的9月23號宣布倒閉。
有很多人評論說托馬斯庫克太大了,資產太重了、太老了、太傳統。所以這場危機以后,很多人都在說,一場危機讓很多人的消費習慣發生了一種變化,面對市場急需要轉型。那么這種消費習慣的變化到底在哪里?我們究竟如何去應對?
我們來看一下20年前我們的酒店,我們面對的市場、面對的客人,他們的消費習慣,對于酒店的判斷是安全和衛生。而這次疫情以后,最大的消費習慣的變化,也是對安全和衛生的認知。
那么究竟有沒有變化發生呢?我覺得事實上,我們的客源群體對產品的體驗感和品質的要求發生了變化。這是我的第一個判斷;第二,我們主流消費的時代發生了變化。在這場疫情爆發到現在為止,很多人都會不自覺的與03年的非典做對比,那時候“疫”后市場恢復的很快。究其原因,當時處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當時的消費主體是60后、70后,熱衷于買奢侈品。而現在的消費主體是85后、90后、00后,他們真正是為美好生活的體驗而買單。而我們現在的60后、70后,也不再去宣揚奢侈品。所以我覺得在這方面產生了一種需求變化。而這種消費習慣并不完全僅僅是因為一場疫情所改變的。
我個人判斷,這種消費習慣的變化是我們消費者潛在的習慣發生變化。像這次疫情過后剛需的市場,我們吃飯、買菜、買生活必用品、消耗品,然后通過手機端點單,通過無接觸配送,交接到你的手中。這種消費習慣在疫情之前就存在于我們所有消費者心目中。到了疫情這個點上面,爆發出來。我們很多酒店在疫情后都開始了所謂的生產自救,做很多產品,包括對酒店的產品進行線上銷售,主動對接美團、餓了么等渠道。但是在此之前我們企業并不習慣跟這些平臺深入合作。
所以說,潛在的消費習慣倒逼著我們傳統酒店去順應做改變。這就有一個問題,為什么這樣的改變到現在為止才產生,而之前我們完全不曾考慮也過得很舒適。第二個問題,我們的酒店業很傳統,我一直想問自己也問大家,這場疫情來或者不來,我們的酒店一直沒問題嗎?疫情來了或者經濟下滑了,我們都把這個問題歸結于危機的影響。難道我們的酒店一定是沒有天花板?一定還能增長?其實從2018年開始,我們大多數的酒店已經在下滑。這告訴我們什么?我們沒有提前去考慮這些變化。
第一,我們的創新動能不足。30年的從業經歷讓我感覺我們的酒店沒有遇到真正大的危機,03年的非典、08年的金融危機等等,都沒有大到讓整個行業一夜之間停擺。所以我們習慣于什么?我們一直習慣于用這種傳統的方式去運行酒店,然后把失敗都歸功于經濟下滑的影響或內部管理的因素,但本質上我們沒有想要去創新。
第二,我認為可以把酒店市場分為兩類,一類是完全適應剛需市場。我們大多數的酒店面對的還是剛性需求市場。從2003年到現在17年來,中國的旅游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那個年代主要是商務市場,經濟處于高速發展過程中,而現在的旅游市場是一個龐大、豐富的旅游市場,所以在旅游業停擺和后疫情時代恢復過程中,除了剛性需求會慢慢恢復,其他的一些非剛性需求,在疫情不確定的影響下還是會延續一段時間的停擺,會恢復的比較慢,或者恢復不完整、不充分。這就產生了我們對市場的一些錯誤、偏差的判斷。
我們很多酒店主要還是面對著剛性的需求市場,比如商務、會議。所以應對上,我們的產品也還是面對著這些剛性旅游市場。如果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融合了度假、親子、養生、養老等等這類非剛性的市場,我們的產品可能會完全不一樣。過去我們一直認為酒店房間就是房間,餐飲就是餐廳,會議室就是會議室。其實現在的酒店完全是可以作為流量窗口,讓我們使用。
我們傳統的星級酒店的投資邏輯里面投資大,回報期非常長,一不小心會虧損。我們把在投資過程中公共區域部分,所謂的公攤面積,鋪滿了大理石、水晶燈、地毯,定位無效的酒店面積。其實這些往往是什么?往往是我們眾多的客人留下的流量。我們的酒店認為我們的客人只為我們的客房產品、餐飲產品買單,其實更多的客人已經在為體驗買單,為這個平臺上通過體驗以后能夠跨界延伸出去的產品進行消費。
酒店可以完全實現一個O2O的場景,而我們很多傳統酒店市場只對C端。所以我覺得這場疫情來與不來,關鍵是什么?關鍵是我們對這些產品的認識上,對創新的動能上,對跨界的動作上是完全不夠的。如果能夠提前想到跨界,我們的酒店還是我們的酒店嗎?在這次疫情的后期過程中,我們很多酒店都參與外賣,都參與了線上營銷,把我們酒店原先有能力做的產品、有能力做的東西都拿出來用。
比如美團。2011年美團成立以后,第二年美團業務完全進入了一個移動端,提前在布局、提前在跨界。大家都知道,前年拼多多進入市場以后,拼多多也在做旅游。我們經常在用的喜馬拉雅也有旅游流量帶入。所以這種跨界在我們不經意過程中已經存在。而我們傳統的酒店,傳統的住宿業態,我們的經營者沒有動力去改變。
所以我覺得這場疫情讓我們清醒認識到:第一,不創新不行,創新肯定是永恒的主題。第二,我們要跨界。我們所有傳統的業態酒店,要生產自救,要能夠站起來。為了市場的恢復,我們要盡快能夠站到市場好起來,能夠跑得更快。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謝謝!
振興·新生·2020·中國文旅大住宿數字峰會正在直播,點擊鏈接即可直達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