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戰略定位
成渝是發展西部經濟的“重中之重”
成都、重慶作為兩個國家中心城市,常被認為是發展西部經濟的“重中之重”。謝元魯教授認為,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形勢下,在西部,提振一塊相對遠離全球化經濟波動的經濟板塊,是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對沖逆全球化對東部經濟沖擊的一大戰略。
封面新聞:與你一直提及的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相比,成渝雙城經濟圈未來的發展潛力在哪?
謝元魯:我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這是中西部唯一一個國家級的經濟圈,我想這也是成渝雙城經濟圈最主要的一層任務,面向著廣大的西部地區。我指的西部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西南的云貴川藏四省區,另一個是西北。西北地區盡管也有自己規劃的經濟圈,但其周邊的發展空間都有限,它們都可以,也都在向成渝經濟圈靠攏。
二、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第二層任務則是:面向東南亞,面向南亞。
南方絲綢之路是歷史上就存在的這么一個重要交通路線。而從未來來看,東南亞對于我國外交的意義也越來越重要。我們一直有規劃,建設從成都到昆明到曼谷乃至于到新加坡這樣的鐵路和高速公路。假設這條交通要道修起來,商品物資交換交流來自哪?我想其最重要的來源是成渝雙城經濟圈,來自我們成渝的制造業、服務業。
再往更遠說,就是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區域。規劃的川藏鐵路,我相信最終點不是只到西藏,可能還要通過尼泊爾到印度地區。如今中印的貿易關系還有待發展,貨品也很多是走船運,要繞至馬六甲海峽,如果從川藏鐵路直接到印度,大約只需要三天就能到達。從這樣的角度來說,成渝經濟圈戰略意義很大。
三、最后一層,也是我們曾談過的,成渝經濟圈是中國的戰略大后方?,F有的三個經濟圈都在沿海,內地廣大的腹地里沒有一個能支撐得起的國家未來發展的內陸型的經濟中心那行嗎?我想是不妥的。在新中國歷史中,四川就一直是國家的戰略大后方。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三線建設,它的主體也是在四川、重慶。歷史上如此,現在還是如此。
文化合力
聯手輸出巴蜀文化,合作遠大于競爭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當城市資源逐漸枯竭時,文化才是城市最大的不動產。巴蜀兩地地緣相近、文化相親,成渝城市群需要聯手推進兩地文化交流融合與發展壯大,提升巴蜀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進而打造世界級的成渝文創IP,成為構建城市群永續發展的動力源。
從熊貓文化、三國文化、三星堆創意文化、道教文化,到紅色文化、碼頭文化等,抱團“取暖”,將創意產業作為城市核心產業經營,才有打造成渝新經濟聯合品牌的可能。
封面新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旅游行業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實現其聯動發展需要突破的瓶頸有哪些?
謝元魯:旅游業是個非常重要的產業,疫情過后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從旅游業來說,兩地的聯動應該是挺多的,但當中也有一些條件。第一個影響其聯動的問題,是關于行政地域思維的障礙。成渝兩地現在旅游業的發展,帶有一定程度的孤立狀態。四川盆地的文化中,成渝兩地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但現在兩地還未實現旅游資源的互推。我想是因為上世紀90年代后,成渝兩地文化方面呈現出的一種冷卻狀態。地域文化被行政區劃“割裂”,這是過去二十多年,成渝兩地文化旅游受到影響的一個重大原因。
第二,缺乏深層次的合作。比如拿旅游線路、旅游營銷宣傳來講,成渝之間競爭的態勢遠遠多于合作的態勢,總是強調自身的差異而不是共同點。
第三,則是缺乏一個總體合作的機制及機構。沒有誰來組織和引導成渝兩地的旅游業更多層次更深層次的合作。我們在制造業交通業等產業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合作,但旅游業是相對缺乏的,并不明顯。我想,如果兩個城市想發展旅游業,互相補臺比互相拆臺競爭要好得多,合作要遠遠大于競爭才好,兩地應該相互大力宣傳彼此,相互推薦,共同進步,這才是兩地旅游業未來共同發展的方向。
文化上我們一直都在說巴蜀巴蜀,巴蜀文化一直都是聯系在一起的。但一談到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上談得比較多,但須知更重要的是文化圈。我們看到其他三個經濟圈都是以共同文化做支撐的,內部文化的共通,是支撐它們發展的重要動力。一個經濟圈,如果沒有共同文化的支撐,也很難發展起來,它內在的動力和凝聚力是比較少的。這方面來說,成渝有著天然的優勢,因為我們天然相通,也互補。成都人比較溫和,城市精神是雅致的,重慶則比較奔放熱烈。文化的互補,是最好的發展方向和合作最重要的基礎。
封面新聞:總結起來,成渝兩地在歷史、文化、交通地理上都有很多合作的基礎。
謝元魯:是的。這也是我們一直闡述的文化同源。歷史上一直以來,成都是兩地的政治經濟中心,重慶是交通中心?,F在,成都在科技人才、大學資源、信息科技產業方面具有優勢,而重慶正在推進制造業升級,建設智能制造中心和大數據中心,成都作為巨大的工業產品消費市場、重慶作為老工業基地和發達的工業城市,決定了成渝兩地在科技產品和工業消費品互補和互為市場的特征。這種有異有同是第二層合作基礎。
第三個合作基礎就是地理性基礎,都在四川盆地之中,中間沒有高山大河阻礙,并且直線距離很近。第四個則是有共同的需求,兩地都在西部地區。國內每個經濟圈的指向都是不一樣,成渝兩地同的指向都是面向西部,東南亞,南亞乃至于中亞,這是我們共同的需求。例如蓉歐快鐵和渝歐快鐵的建設,也說明大家的發展指向都是一樣的。這是我認為的四大基礎。
*本文來源:華西都市報,作者:劉付詩晨,原標題:《文化才是城市最大的不動產 打造文創IP 構建成渝發展的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