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出生于加拿大的坎普在2002年與人聯合創辦了StumbleUpon,2007年以7500萬美元將這個早期網絡鏈接樞紐服務賣給了eBay,2009年又以六折的價格把它買了回來。就在那年,他發現那些在街頭尋找下一個乘客的出租車司機都有智能手機,通過一個使用GPS數據的應用來召喚他們會很方便。這個想法就是后來的Uber,作為聯合創始人的坎普現在擁有約53億美元身家。作為Uber董事長,他不直接參與公司的運營,因此去年有足夠的時間去創辦科技業孵化器Expa,公司在舊金山市區一座寫字樓里占據了27層的一大片地方。
現在坎普又打算拿出一個新項目:Operator,一家致力于將數碼和實體世界的導航合成起來的公司,坎普認為它將是又一個熱點。Operator的應用結合了算法和人工輔助,讓消費者和幫助他們購物的銷售員取得聯系。比如一個潛在顧客有一雙舊鞋,想買一雙同款的新鞋,她可以把舊鞋拍成照片,通過該應用把自己的要求上傳到也使用該應用的相關商店。店內的營業員可以把商品信息、價格或貨架照片發回。顧客接下來可以通過應用購買新鞋,并安排送貨事宜。“我們的目標是讓人們可以在正確的商店里找到正確的商品,過程中是有互動的,”坎普說,“跟Siri一樣,只不過另一端是個真人。”
消費者可以通過Operator發出對貨品的要求,并與響應的商家交流。他們可以通過一個發現頁面瀏覽店內的貨品,看上去和傳統電商網站差不多。用戶資料頁面會顯示本人陳述的產品偏好和以往的購買記錄,幫助店家了解每個人的品味。和Uber一樣,每個人都可以給自己的體驗打分。“立刻購買”按鈕讓顧客可以在應用內直接完成購買。目前Operator是不收費的;坎普沒有透露他打算什么時候開始用它賺錢。
Operator將坎普帶到了擁擠的電商世界,這里的統治者是亞馬遜(Amazon.com)、eBay和沃爾瑪(Walmart.com)這樣的公司。挑戰極為巨大:要想積聚人氣,Operator必須讓足夠多的顧客和商戶來使用它,形成從家具到鞋履的一系列有競爭力的商品門類。由于公司還要自己雇用營業員來處理一部分顧客的要求,在利潤微薄的零售業里,它的支出比一般創業公司要高很多。坎普說,在服飾和家裝方面,人的專業素養和品位比算法有優勢,因為這些東西在網上很難進行充分的分類和展示。他還要指望銷售員能有足夠多的可支配時間,到應用中響應顧客需求。不過Operator還沒有準備跟任何零售商達成合作伙伴關系,實體店鋪對它的興趣可能要更小。
2013年前往亞洲做調研期間,坎普和聯合創始人羅賓·陳(Robin Chan)產生了創辦Operator的想法。陳是Zynga前高管、小米的早期投資人,兩人當時看到中國的消費者在用即時通信應用買東西。他們還聊起智能手機時代已經不存在電話接線員(operator)。“我們心想,如果你點開一個應用,就能找到一個由人構成的網絡來幫助你,不是挺好的嗎?”現任Operator首席執行官的羅賓·陳說。
兩位創始人說今年他們的服務會在紐約和舊金山上線,不過沒有透露屆時他們會有多少名營業員。他們說已經有了一些如何賺錢的想法。“如果通過這個應用進行的交易有了規模,我們就能據此建起一個商業模式。”格雷洛克合伙公司(Greylock Partners)的喬什·埃爾曼(Josh Elman)說,格雷洛克和坎普的Expa一起,引領了Operator的一輪1000萬美元的融資。
其中一個最具挑戰的問題也許是,要確保把貨品送到購物者手上。目前坎普和陳的計劃是讓店家跟顧客自行協商。一個很容易會想到的選擇是讓Uber的司機為Operator送貨。“公司之間有很多合作的選項和場合。”陳說,他本著后Uber時代硅谷的虛張聲勢,稱Operator是個價值千億美元的點子。坎普則沒有那么不加掩飾的自信。“這種事我從來是預想不到的。我沒想過Uber會那么成功,”他說,“這么說吧,比起傳統的社交媒體網站,它更像是Uber。”
總之,Uber董事長試圖用一個采用真人服務的個人購物應用,向亞馬遜、eBay們發起挑戰,但如何把貨品送到購物者手上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