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沒有好的盈利模式,就不可能有能力去支持好的服務;沒有好的服務,客人自然就沒有好的享受,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客戶群決定了酒店的盈利模式,而酒店的盈利模式則決定了酒店該如何設計。
對于當前一哄而上的中檔酒店來講,是模式之爭,還是產品之爭?如果沒有服務,沒有中檔酒店應有的品質與產品,過于“經濟”的中檔酒店,能夠被市場認可嗎?
中檔酒店直接進入了“熱”帶。時下的酒店人,如果坐下來不談點中檔酒店的話題,似乎有點“土”。
中檔酒店市場是個巨大的商業空間,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想好它的盈利模式?
物業增值的模式不太能成立。一般而言,現在進入市場的中檔酒店,基本上以租賃為主,物業增值跟經營者無關。但就算是真的物業增值了,“誰來買呢?”筆者的一位朋友曾經這樣問。按時價,現在一幢樓少說都是幾個億,無論從資金成本或是投資收益,都不匹配。不是開發商很傻很天真,也不是投資商無義也無情,得不到各自所需,就不會往里伸手。商亦有道,與賊不走空同理。
那么,中檔酒店是靠核心產品盈利還是商業模式復制?但凡現在做中檔酒店的,都在畫餅,搞一家中檔酒店,再搞一個能唬住人的品牌,“不賺錢不要緊,搞完以后,再搞8家,然后上市。”
各位讀者,你還記得周星馳《食神》里用牛丸當乒乓球打的場面吧,那個神乎其神的玩意就是史提芬·周描繪的要搞8家上市的核心產品。靠不靠譜,只有吃過的人才知道。
筆者認為,用傳統的高檔酒店和經濟型酒店的商業模式,都做不好中檔酒店。酒店是個傳統行業,強調的是高體驗,客人是為體驗買單的。高星級酒店做減法和經濟型酒店做加法,不是那么簡單的算術題,不能用商業模式去簡單復制(這在經濟型是很成功的模式)。筆者曾去看過也深入體驗過一些中檔酒店,房間脫不開經濟型酒店的影子,既然定位于中檔,服務、產品、給客人的體驗就得有一定的說頭,不能太“經濟”。記不得在哪看到一個有些惡搞的話題,說的是“中檔酒店可以向中檔經濟型酒店演變?”,這真是太無厘頭了。
酒店出售的是綜合體驗,而不僅僅是產品。酒店不是賣菜的,也不是賣床墊的,更不是賣環境和賣服務的!這下鬧不明白了,作為一個公司,總得賣點什么吧,
那么,酒店到底賣的什么?
如同星巴克咖啡賣的不是一杯咖啡,而是營造獨特的星巴克體驗,讓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咖啡店成為人們工作場所和生活居所之外的溫馨舒適的“第三生活空間”。耐克不只賣運動鞋,它所出售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運動精神,這是它成功的關鍵。酒店的的確確出售的是一種“感覺”體驗,服務是把這種體驗一以貫之的主線。沒有這根主線,酒店就要開始“祼售”了,就像很多酒店搞價格戰,不含早餐的促銷一樣,也是個老牛鼻子的想法。
按照這個邏輯往下走,中檔酒店在強化自己的核心產品之外,必須要創造商旅生活的另一種空間來,讓客人在消費享受核心產品高附加值的同時,享受另外一種與眾不同的空間感覺。
客廳化的大堂?是個不錯創意,也是中檔酒店的一個趨勢。位于上海人民路上的中星君亭酒店,就把大堂設計成客廳和書房,客人進店后,可以享受免費的現磨咖啡,可以在沙發上,享受書香時光。
上海的雅悅酒店,獨特的都市花園酒吧與早餐體驗也讓商旅生活如此不同。中檔酒店需要一種差異化的空間文化,一個客人的休息與交流的第三場所,簡單的復制是難以做到的。
客戶群決定了中檔酒店的生存空間。在你決定要做中檔酒店的城市或是區域空間里,要分析有多少客人需要這樣的酒店?定位、定位、還是定位。這與租金、物業、規模都無關,與當地客人的需求有關,也就是與你未來酒店的利潤源有關。按照這個邏輯往下走,能不能做中檔酒店,不是由資本與物業決定的,而是由市場決定的。
中檔酒店需要創造一種獨特的價值,并讓客人為之買單。價值決定未來。客人必須花同樣的價錢,能夠獲得額外的商旅和入住體驗。
如果不能講一個與眾不同的故事,各位觀眾為什么要買你的賬呢?
(甘圣宏先生,現任浙江世貿君亭酒店管理公司執行總裁。甘先生擁有17年的酒店領域從業經歷,曾負責多家高星級酒店的籌建、開業及運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