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酒店業有個不成文的共識,“100家”被認為是連鎖酒店發展中的一道“檻”,跨過這道檻之后,酒店才可能實現規模經營。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當酒店達到一定規模后,單店的運營成本開始下降,總利潤開始上升。同時,100也是酒店初具規模,從數量優勢向品牌優勢轉化的起點。
2016年,華住與雅高簽訂戰略聯盟協議,成功推進了一系列合作酒店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強勁發展,美居即是其中之一。2021年,隨著中國第100家美居酒店——南京火車站美居酒店的開業,這家“中法混血”的酒店跨越了百店里程碑,進入快速增長期。
近日午后的一個時間,華住集團全球高端酒店事業部城際&美居品牌 CEO顧林先生,接受筆者專訪,從他的回答中,我們提取出產品、服務、標準化、本土化等多個關鍵詞,并試圖解答以下幾個問題:
美居何以取得當前的發展成果?
依托“混血”優勢,美居未來的打法,有何變與不變?
作為華住劍指中高端的“珠峰大本營”,美居將承擔什么樣的義務與角色?
城際&美居品牌 CEO顧林先生
美居的華住“加速度”
2016年,華住與雅高簽訂戰略聯盟協議,由華住負責美居品牌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地區以及蒙古的開發與運營。彼時,中外合作酒店品牌是行業大勢,鉑濤牽手希爾頓在中國合作發展希爾頓歡朋品牌,萬豪授權東呈管理合作萬楓品牌等等。與國際品牌合作,成為本土酒店集團擺脫焦慮撬動中高端市場的一把“鑰匙”。
究其原因,一個大前提是,經濟發展助推消費升級,經濟型酒店出現增長乏力,而中高端酒店市場成長前景廣闊。公開資料顯示,自2016年起,經濟型連鎖酒店的增長出現明顯下滑,增速僅為 12.4%,而中端及以上酒店簽約量的年增速則持續保持超過25%的增長。
另外,本土酒店巨頭多以經濟型酒店起家,在開發速度、本地化方面具有優勢,借助國際巨頭的品牌優勢和經營理念,能夠快速實現中高端品牌在中國的落地。
在顧林看來,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多以豪華酒店為主打,導致資源和重心有所傾斜。“做一家豪華酒店,可能一年的管理費是六百到八百萬,做一家中檔或中高檔酒店,管理費大約一兩百萬。從集團投入的角度看,資源投入差別不會太大,后者的回報卻比前者低得多。”在利潤導向下,國際品牌更重視對高檔豪華酒店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檔或中高檔酒店的發展。
華住瞄準了這一市場空缺和行業痛點,帶領美居在中國進入加速發展時期。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9月開業的上海虹橋樞紐美居酒店,在華住和雅高雙渠道的支撐下,開業僅一個月后就進入持續滿房狀態,中外賓客比例約7:3。2019年,美居酒店在華開業酒店總數超過50家。2019年6月CEO顧林上任,一年時間內,美居新開業酒店達到30多家。進入2021年,美居在華開業酒店數量正式突破100家,其中4月,美居就令人驚嘆地連開成都、烏魯木齊、石家莊等9家門店,5月北京中關村美居RevPAR(每間可供租出客房產生的平均實際營業收入),更是達到660元。
美居酒店客房
要完成短時間內開業多家酒店的目標,首先要找到有投資意愿的業主方,其次則考驗著酒店的供應鏈體系。而華住的優勢正在于標準化,“我們與雅高達成共識,從產品開始,把美居打造成一個標準化產品,標準化的基礎上,融入個性化設計”顧林說。
借助華住的供應鏈優勢,美居酒店的單房造價、施工時間與成本大幅下降。顧林舉了個例子,“某國際大牌床墊已是美居的標配,一張1.8米的床墊在零售市場上的價格約是6000千元以上,通過華住的供應鏈拿貨可以降到1400元左右。”從床墊到隔音門窗,乃至洗浴用品,美居都能做到用最實惠的價格拿到最優質的產品,最大程度降低酒店造價。
標準化的產品和模組化的家具,以及強大的中央集采能力,能大幅縮短施工周期,節省時間成本。顧林曾在媒體采訪中做過測算,假設上海物業租金5元/平米,月租金成本就是200萬,通過華住的標準產品,縮短2個月就能節省400萬租金成本。
疫情之后,美居的優勢更加凸顯。顧林表示,在美居已開業酒店中,除了15家自營店,超過53%的物業都是自持,以地產背景為主。過去,地產主導下的酒店投資,更重視名聲(面子),而不是盈利(里子)。后疫情時代,調控政策趨嚴,地產背景的投資者更轉向追求盈利能力。在此背景下,美居既有國際品牌的面子,又有華住流量、技術、效率賦予的盈利能力,更容易受到投資者青睞。
國際品牌的本土化解碼
“疫情前,我們90%以上的客源,是中國人,必須要用中國人、東方人的視角解碼品牌,直接把外國產品搬過來肯定是死路一條。”在談及國際品牌在中國的運營時,顧林著重強調了對產品的本土化改造。
具體到美居,其本土化著重體現在客戶、產品與運營三大方面。其中,客戶本土化是前提。作為中外合作酒店,美居的絕大部分客源是中國人,且這一趨勢在疫情后更加明顯。據顧林透露,疫情中,美居所有門店的外國客戶占比下降到1%左右。
美居酒店手繪壁畫
在客戶本土化的大前提下,美居在保留法式調性的同時,對產品進行了全方位本土化改造。在整體涉及裝潢上,既通過莫蘭迪色系與陳設彰顯法國基因,又保持克制不過分突兀。用顧林的話來說,“放在法國,它肯定不夠法國,但放在中國,它就有了法國的感覺。”
美居酒店大堂公區
在保留西式餐飲的同時,在地化的食物、在地化的飲品和手作也成為美居品牌的三大特色,上海美居的手工小餛飩,西安美居的肉夾饃、臊子面,成都美居的擔擔面、鐘水餃,北京美居的北冰洋、炸醬面,蘇州美居的蘇式紅湯面……“一城一美味”的餐飲特色,進一步推動了美居產品本土化轉型。
美居的另一重要本土化,體現在在運營和商業層面。相較于國際酒店,本土品牌往往能快速適應環境變化并做出調整。疫情發生后,顧林率先發現返工房的商機,并在2020年1月23日簽下了第一筆征用房訂單,成為華住第一家征用酒店。疫情后,酒店收入比疫情前增長1.5倍。
此外,顧林還告訴筆者,2019年末,華住內部一次用戶畫像結果顯示,美居住客的平均年齡在33歲左右,其中70%是男性客戶,這意味著美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家偏商務型的酒店。
根據顧林的設想,美居的客源需要轉變為“華住會+企業會員”的模式,這涉及公司“以會員為核心”定價策略的調整,還需要不斷摸索,“比較理想的客源結構是,60%~65%來自華住會,30%是企業會員,10%以下來自OTA。”
扮演好“珠峰大本營”角色
在2020年華住世界大會上,華住重點介紹了自己的高端化戰略,即堅持品牌、技術和流量的核心打法,同時聚焦一、二線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到2023年底布局500家高端酒店。
在顧林看來,華住要實現成為一家世界級的偉大企業的目標,需要在規模、質量、布局三個層面實現突破,“與萬豪、希爾頓相比,華住的品牌布局走的是一條相反的路線,是從經濟型酒店往上走,這是由中國的財富分配特點決定的。要成為世界級偉大企業,中高檔酒店的布局是繞不過的坎。”而中高端化戰略就是要補齊華住在高端市場布局上的短板。
在《未盡之美:華住十五年》一書中,顧林把華住突破高端和豪華品牌比作攀登珠穆朗瑪峰,而美居就相當于華住的‘珠峰大本營’。
美居何以承擔這一角色和定位?細數當前華住在中高端領域的布局,包括禧玥、花間堂、美居、美爵、諾富特、IntercityHotel城際、Steigenberger施柏閣等等。其中,華住在中高端市場的布局始于跟雅高合作的美居、美爵、諾富特這三個法國品牌。據顧林透露,從房間數量、人員結構來看,美居已經成為華住在中高端領域規模最大的品牌。珠穆朗瑪峰高8843米,美居已經爬到5200米的大本營位置。
在顧林看來,華住在高端市場的打法,既會區別于過去做經濟型酒店的方式,也會區別于國際品牌的路子,走的是一條不同的路。前方是無人區,美居作為壓艙石和地基,自然要承擔起探路者的角色。“中高檔以上的競爭,是品牌影響力和附加值的競爭,華住只有把美居這樣的品牌做扎實,同時積累足夠的高端客戶群體,才有機會達到“珠峰的頂峰”。
從這個角度出發,美居正在產品上進行各種嘗試,嘗試拓展酒店服務的邊界。在產品上,美居也開始做全服務酒店、做度假酒店,從服務模式,到整體造價都要重新打磨。在人員上,華住的高檔事業部吸納了大量國際酒店的人才,如何將華住的理念與他們的經驗融會貫通,也對管理提出了考驗。
回到服務的基本面
夏農曾說,華住突破高端和豪華品牌,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愿意做服務行業的優秀年輕人越來越少。
最佳東方發布的2021年4月酒店業人力薪酬數據報告顯示,一線城市酒店業平均薪酬為6982元,而報告發布后,不少人表示自己“被平均”,甚至說“一半都拿不到”。在生活成本與工作壓力快速增長的現代社會,人員流動大已成為酒店行業的普遍現象。但在中高端酒店領域,人和服務依然是無法替代的必選項。
“老酒店人”顧林,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在這樣的行業大背景下,他給美居提出了一個中期目標——OTA客戶評分達到4.9分——這是很多豪華酒店都無法達到的分數。而從4.6分,到現在的4.82分,美居花了不到兩年時間。
顧林告訴筆者,網評分數的上升,與對一線員工的授權和激勵分不開關系。美居對員工的授權,是指在第一時間,在使用公司授權給予員工的金額權限內,快速、有效解決客人需求和問題。不僅能及時有效提供服務、解決問題,提升客戶體驗感,還能讓員工感受到信任,幫助其成長。
在對一線員工的激勵上,美居發起了“美悅大使”評選,用于表彰發揮自身能動性,充分運用授權為客人提供更優質服務的員工,并挑選優秀案例在品牌內部進行月度分享和評選,每月每個區域評選出前3名,獎勵一筆獎金和美悅大使榮譽獎狀。
美居官方公眾號留言
在美居官方公眾號發布的美悅大使推文中,有住客在文末留下了圖中這段話,而類似情況還有更多,在推文中,幾乎每位美悅大使都能收到客戶親筆寫下的感謝信。
在美居已經開業的100多家酒店中,已經有20多家店的綜合網評分在4.9分以上。美居對門店整體也有相應的激勵舉措,顧林表示,美居內部有4.8和4.9兩個刻度,網評4.8分以上的酒店,每月每名員工可獲得一筆獎金,4.9分以上的店每名員工可獲得雙倍激勵。
從獎勵銷量,到獎勵評分(服務),背后折射的是酒店經營價值觀的變化,獎勵更關乎服務質量,而不是經營業績。其最終目的,則正如夏農所說,“高端和豪華品牌,要回到服務的基本面——真誠、微笑、溝通等,需要具備崇尚服務的文化,通過服務來建立和賓客之間的情感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