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7月8日,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武漢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2—3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核心商圈、10個以上知名夜間消費集聚區、10個以上智慧商圈、10個以上直播基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萬億元,網絡零售額突破5000億元;培育1—2個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片區,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87億人次,入境旅游人數達到360萬人次。
《通知》還提出,要建設國際范旅游景區,推進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武昌古城大黃鶴樓片區、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漢陽古城、木蘭文化生態旅游區保護開發,完善旅游、餐飲、住宿、娛樂、影視等業態布局,加強個性化、多元化、國際化旅游衍生產品開發推廣,爭創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打造文化旅游地標和名品名牌形象展示窗口。
同時,還將發展本土優勢品牌。支持發展內外銷“同線同質同標”產品,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武漢造”自主品牌,培育“武漢名品”150個。推動老字號自主品牌創新發展,培育1—2條具有規模效應和品牌集聚效應的老字號特色街區。加強旅游商品開發,打造10個以上全國知名特色旅游商品品牌,開發一批特色“武漢禮物”“武漢伴手禮”。支持發展“網紅經濟”,聚焦購物、休閑、文娛等場所,動態評定100個網紅打卡地。
深入發展在線文娛,引進世界頂級動漫企業和電競賽事,提升光谷創意產業基地、武漢創意天地等重點園區,打造動漫之都、電競之都。鼓勵發展智慧旅游,建設智慧文旅系統,打造50個以上智慧文旅應用場景。挖掘文旅消費潛力。加強海外旅游宣傳,加快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建設,創建1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新增10個4A級及以上景區,新增100家三星級標準以上酒店。加快建設12分鐘文化圈,打造楚文化、茶文化、知音文化、紅色文化、高校文化等文化精品項目。開展“江城八點半”活動,打響“夜江城”品牌,設計開發10條知名“夜游江城”線路,建成10個以上知名夜間消費集聚區,打造1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通知》指出,要培育壯大康養消費。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辦好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加快新型醫美、康養基地等高端業態發展,依托光谷生物城、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漢陽大健康產業發展區、環同濟—協和國家醫療服務區等,規劃建設國際醫美產業集聚區,建設6個康養小鎮。大力推動中醫理療行業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發展,將中醫理療產業打造成居民消費新熱點、武漢城市新名片。
以下為《通知》全文:
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經研究,現將《武漢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武漢市人民政府
2021年6月30日
武漢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32號)、《商務部等14部門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商運發〔2019〕309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論述,堅持新發展理念,聚力打造國際消費門戶城市,輻射帶動長江中游城市群消費提質擴容,加快提升武漢國際知名度、城市繁榮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消費舒適度、潮流引領度、政策引導度。到2025年,培育形成2—3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核心商圈、10個以上知名夜間消費集聚區、10個以上智慧商圈、10個以上直播基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萬億元,網絡零售額突破5000億元;培育1—2個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片區,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87億人次,入境旅游人數達到360萬人次。
二、主要任務
(一)打造國際消費新地標
1.打造國際化商圈商街。著力推進“兩圈四街”等核心商圈商街建設,推動航空路商圈、中南—中北路商圈提檔升級,加快打造商業地標;推動江漢路、楚河漢街、光谷步行街、漢正街改造升級,打造高品質步行街;推動武商夢時代、華潤萬象城、SKP等大型購物中心建設,打造新型標桿式購物中心。完善商業網點規劃,推動各區建設1—2條(個)特色商圈商街。依托武漢音樂學院、湖北美術學院、武漢紡織大學等特色院校以及未來科技城、光谷生物城等創新園區,規劃建設匯集新型書吧、餐吧、酒吧、咖啡吧、音樂吧的時尚生活街區。推動商圈商街治理創新,探索組建商圈商街管委會和商協會,提高市場化、社會化管理水平。(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委,各區人民政府〈含開發區管委會,下同〉)
2.建設國際范旅游景區。彰顯山水人文稟賦,推進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武昌古城大黃鶴樓片區、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漢陽古城、木蘭文化生態旅游區保護開發,完善旅游、餐飲、住宿、娛樂、影視等業態布局,加強個性化、多元化、國際化旅游衍生產品開發推廣,爭創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打造文化旅游地標和名品名牌形象展示窗口。(牽頭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責任單位:市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管委會,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黃陂區人民政府,市園林和林業局、市商務局,武漢旅游體育集團)
(二)集聚國際消費新資源
1.匯聚高端消費品牌。發展首店經濟,持續發布武漢首店地圖,引進品牌首店和全球知名品牌,培育武漢本土潮牌潮店,每年新增國際國內知名首店、潮店、旗艦店100家以上。發展首發經濟,做強長江燈光秀、武漢國際時裝周等新品和高端品牌專業發布平臺,吸引支持國際知名品牌、國內新秀潮牌、原創設計師品牌和制造業知名品牌等在漢首發首秀。(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漢旅游體育集團,各區人民政府)
2.豐富進口商品供給。深度對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鼓勵全市企業加大海外直采力度,增加國際優質商品供給。加快建設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黃陂區等進口商品集散分撥中心,在天河機場及重點商圈商街設立離境退稅街區,布局市內免稅店2—3家。用好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三大綜合保稅區、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江漢路世界館等平臺,培育發展進口商品展銷等新型業態。(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稅務局,江漢區、黃陂區人民政府,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新港管委會,湖北機場集團)
3.發展本土優勢品牌。支持發展內外銷“同線同質同標”產品,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武漢造”自主品牌,培育“武漢名品”150個。推動老字號自主品牌創新發展,培育1—2條具有規模效應和品牌集聚效應的老字號特色街區。加強旅游商品開發,打造10個以上全國知名特色旅游商品品牌,開發一批特色“武漢禮物”“武漢伴手禮”。支持發展“網紅經濟”,聚焦購物、休閑、文娛等場所,動態評定100個網紅打卡地。(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4.增強國際會展功能。大力開展招展引會,加強與國際會展機構、國家級商協會組織合作。實施會展品牌“四個10”發展計劃,引進10個以上知名展會品牌,支持10個品牌做大做強,培育10個品牌提檔升級,引導10個品牌加快成長。加快武漢天河國際會展中心等項目建設,提升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光谷國際會展中心功能,打造國際會展承載區。力爭到2025年,舉辦展會節事數量達到1000場次,展會面積突破600萬平方米,具有全國影響力展會達到10個以上,加入國際組織會員單位達到12家。(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委外辦、市衛生健康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體育局,各區人民政府)
5.擴大城市國際交往。用好國際友城大會、江漢路世界館等國際化平臺,推動更多國際經貿機構和市場主體落戶武漢。擴大對外交流,爭取更多重要外事活動和使領館落戶武漢,力爭駐漢境外機構達到30個、國際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達到123個,建設中國—上合組織友誼博覽園、上合組織民間活動“友誼之家”、中非創新合作中心。依托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等平臺,探索打造中國與法語國家交流合作新主場。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推進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籌辦中國國際服務外包交易博覽會、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等重大經貿活動。(牽頭單位:市委外辦;責任單位:江漢區人民政府,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管委會,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招商辦)
(三)培育國際消費新業態
1.培育發展零售新業態。推進新零售之城建設,加快實體商業數字化升級,支持商業街區、購物中心智能化改造,中心城區各培育1—2個智慧商圈和智慧購物示范場景。加快生活服務業數字化覆蓋,鼓勵辦公樓宇、住宅小區、商業街區、旅游景區布局智慧商店、智慧餐廳、智慧驛站、智慧書店、智慧4S店等智慧門店,培育新零售示范應用場景100個。推廣社交電商、直播賣貨、共享經濟、云逛街等新模式,培育直播基地10個以上,引育有影響力的MCN機構50個以上。(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郵政管理局,各區人民政府)
2.加快發展“互聯網+服務”。有序發展在線教育,加快建設光谷在線教育服務產業園等項目,引導在線教育龍頭企業集聚,培育在線教育品牌。積極發展在線醫療,建設醫療健康云服務平臺,建設一批“智慧醫院”,打造“互聯網+大健康”綜合示范片區。深入發展在線文娛,引進世界頂級動漫企業和電競賽事,提升光谷創意產業基地、武漢創意天地等重點園區,打造動漫之都、電競之都。鼓勵發展智慧旅游,建設智慧文旅系統,打造50個以上智慧文旅應用場景。大力發展智慧體育,推進智慧場館建設,加快打造智慧體育服務綜合平臺,建設體育大數據中心。(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體育局)
3.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加快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打造硚口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跨境電商示范產業園,加快建設武漢天河機場、漢口北、新港空港綜保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等跨境電商功能園區。引進培育跨境電商交易平臺和服務企業,集聚全球生態鏈企業100家以上,培育交易額超億元跨境電商企業80家以上,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年均增長80%以上。(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招商辦,硚口區、黃陂區人民政府,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新港管委會,湖北機場集團)
4.壯大新型消費市場主體。開展“招商引貿”,積極引進商貿領域國內外500強企業、知名跨國公司和新型消費龍頭企業,引進國際國內知名零售企業、電商平臺企業等10家以上,世界500強企業進駐數達到320家。加快推進武漢商貿集團等大型商貿國企創新轉型,支持漢口北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武漢國際貿易城。面向大學生等年輕人群體,舉辦“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創新創業大賽”,精選優育一批新型消費種子企業。(牽頭單位:市招商辦、市國資委;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四)拓展國際消費新場景
1.挖掘文旅消費潛力。加強海外旅游宣傳。加快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建設,創建1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新增10個4A級及以上景區,新增100家三星級標準以上酒店。加快建設12分鐘文化圈,打造楚文化、茶文化、知音文化、紅色文化、高校文化等文化精品項目,做強做優知音號、漢秀、云中戰歌等演藝品牌。辦好武漢國際雜技節、斗魚嘉年華、琴臺音樂節等活動。大力推進“萬里茶道”申遺工作,力爭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牽頭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
2.做大做強體育消費。發展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積極申辦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杯、亞洲羽毛球錦標賽、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等國際體育賽事,將武漢國際渡江節、武漢馬拉松、WTA武網公開賽打造成為國際頂級體育賽事。舉辦武漢市運動會、武漢市全民健身運動會,舉辦國際體育賽事10項次以上。完善全民健身設施配套,依托武漢全民健身中心、武漢體育中心等綜合性場館,打造十大體育消費集聚區,爭創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牽頭單位:市體育局;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
3.培育壯大康養消費。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辦好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鼓勵外資在漢興辦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加快國際化醫療服務體系布局,選取2家大型醫療機構開設外籍人士就醫綠色通道試點,國際化管理運營的醫療機構達到3家以上。加快新型醫美、康養基地等高端業態發展,依托光谷生物城、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漢陽大健康產業發展區、環同濟—協和國家醫療服務區等,規劃建設國際醫美產業集聚區,建設6個康養小鎮。大力推動中醫理療行業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發展,將中醫理療產業打造成居民消費新熱點、武漢城市新名片。(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
4.充分激活餐飲消費。鼓勵餐飲業創新發展,加大楚菜推廣力度,打造“精致楚菜”新IP,推出10—20道兼具文化內涵和地域代表性的“來漢必點菜品”。開展“廚神大賽”“美食評選”等活動,動態發布“江城美食榜”。深化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設,加大漢味小吃品牌推廣力度,辦好楚菜博覽會、食材節、啤酒節等品牌活動,樹立“吃在武漢”新口碑,培育打造15條以上特色美食街,創建綠色餐廳200家以上。(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人民政府)
5.加快發展信息消費。推進高端平板、手機、PC、可穿戴設備、數字家庭、智慧醫療、智能機器人等智能終端產品生產與應用,加快突破新型人機交互、VR/AR等技術在高端智能新產品的推廣應用。開展信息消費進商圈、進社區、進醫院、進校園、進企業等體驗活動,打造信息消費體驗中心。積極申報數字人民幣試點。爭創信息消費示范城市。(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各區人民政府)
6.提升便民消費品質。開展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推進便利店、餐飲、家政、菜場、藥店等社區商業提質擴容,全市品牌連鎖便利店門店數達到6000家。加強停車場、充電樁等設施建設,提高新能源汽車消費普及率。支持家電家具家裝消費,鼓勵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環保家具。開展“江城八點半”活動,打響“夜江城”品牌,設計開發10條知名“夜游江城”線路,建成10個以上知名夜間消費集聚區,打造1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人民政府,武漢旅游體育集團)
(五)營造國際消費新環境
1.提升消費基建水平。優化鐵、水、公、空交通網絡,完善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全面提升城市通達便利度,國際及地區客貨運航線達到60條,域內省級以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000公里,地鐵營運總里程超過600公里,日均抵達高鐵、動車約850列次,各類網約車數量達到3.2萬臺。加強5G網絡、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基建建設,優先覆蓋重點消費功能區和交通樞紐。(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2.優化消費服務環境。建立消費者投訴快速反應機制,在重點商圈、特色商業街區試行7天無理由退換貨。提升各類消費場所多語種服務水平,加強國際社區、國際醫院、國際學校建設,做好國際通用標準、規則、標志推廣,增添城市“國際范兒”。落實好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為境外旅客來漢消費提供便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委外辦;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商務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
3.加快區域消費一體化發展。推動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加強各城市在商貿、會展、旅游、教育、健康、醫療等重要消費領域的合作,促進優質消費資源協同共享,共同做大做強中部消費大市場,增強國際消費輻射力。會同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聯合策劃開展旅游推介和大型消費促進活動,攜手推出跨市旅游線路、城際旅游包機(專列)等,促進區域消費聯動。(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市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組長、各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商務局辦公。建立日常工作推進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創建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各區、各有關部門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全面推進工作落實。
(二)加強綜合保障。統籌用好中央、省、市各類扶持政策和產業投資基金,加強規劃引領,完善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快構建涵蓋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的統計指標體系,探索建立運用消費大數據輔助政府決策機制。
(三)加強宣傳推廣。強化城市整體營銷,以英雄之城新定位詮釋武漢城市精神新內涵,以浴火重生新形象提高武漢城市顯示度。加強與知名媒體、高校、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武漢城市消費研究和城市形象宣傳,擴大城市影響力和傳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