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吃穿住行”都是人們最基本的物質需求。酒店和客棧給客人提供旅居中的“吃”與“住”,“穿”也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如酒店布草,便是給“穿”賦予了新的含義。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客人多元化需求的變化,酒店和客棧已從最初的“吃住”型物質消費場所逐漸演化為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并重消費的發生地。民宿則是在打造讓人安心、放心的居住環境,確保硬件設施品質的前提下,著重點是以滿足特定群體的情感審美需求而定制的精神產品。
民宿與酒店和客棧的本質區別在于民宿彰顯的是“民”,而酒店與客棧的主角是“客”。民宿里的主人,首先要營造出“賓至如歸”的家園,蘊含著一種精神境界,追尋的是人性個體的和諧與完整,主人力圖使住客在有限的居住時間里,恍若進入 “民”的精神世界,而非過“客”。“民”居于此的目的不單純是為“宿”而“宿”,在“宿”的時光中,“民”可以盡情地擁享在現實生活中體驗不到的精神產品,以達“樂不思蜀”的情感滿足。筆者以為,這樣的精神產品和情感滿足即是民宿項目的美學價值所在。
因為美學所關注的對象是人的情感需求,而非物質功利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學是更寬泛意義上的藝術,不同的是藝術并非人人可為,而美學則是直指人心、雅俗共賞的精神產物。
筆者看來,民宿的定位,應為住客提供的“詩意的棲居”,營造令人忘卻世俗之累的“生態美學”,因此,民宿項目的美學價值應著力于以下幾個方面的極致追求:
書之香
在匆忙的人生旅途中,讀書的快樂成為少數人享有的奢侈品,忙于工作的人沒時間讀書,被稱為讀書人的有的是抱著功利心而讀,學生為考試、論文累心,教師為授課、項目奔忙,閑人則為消磨時光……如此一來,讀書成了工具,讀的快樂杳然無蹤。如若民宿的公共空間能為旅客提供別開生面的讀書天地,在客房營造讀書殿堂,睡前翻幾頁書、醒來凝神書架自由遐想、隨心所欲暢游書香天地、雨天或無法外出時索性就靜心讀書,這般毫無功利性的讀書想來能享受到寧靜和簡單的愉悅之美感。
書是最為平凡而又高貴的媒介,無論是誰,只要打開書,就能進入一個思想的天地,在這里,可與英雄對話、與詩物語。無論媒體橫飛,世事變遷,發出草香的書,永遠都不會過時,它將古往今來、世界各地最優秀的人聚集一堂,只要翻開書,就能隨意與他們神交,使人足不出戶,就能浩瀚天地;無需日積月累,即能領略人生真諦。它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又裝載了人類靈魂的全部美麗。
誠然,多數游客還是以宿為主,書籍的選擇可以看出主人的品味,以少而精為宜,比如可參考Coffee table book這類的讀物,也可放一些與民宿建筑空間及周圍環境相關的深度讀物。以“假書”展陳的方式實在讓人呲之以鼻、大倒胃口。總之,經典名著應成為民宿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它是精神家園的港灣和棲息地,那燈光、書桌、人們在角落里安靜的讀書聲,仿佛在吟誦贊美詩。
融入自然的藝術情調
多年來,諸多酒店和客棧挖空心思地為客人提供越發豐富的娛樂產品:K歌、按摩、洗浴、臺球、游泳……更高端的精神娛樂產品卻難尋芳蹤,比如書畫或音樂,而藝術從來堪稱提升精神世界和審美情趣的人類創舉,缺乏藝術修養的人,情感枯燥單調,缺乏生活的情趣。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使得多數人無暇觸摸如音樂會、博物館、美術館之類的藝術圣殿,即便鮮有光顧,也是來去匆匆,很難靜下心來品讀畫作、展品或聆聽天籟樂音,充其量也只是走馬觀花、走走過場應付了事。如若在民宿里,能別出心裁地展現雅俗共賞的藝術作品供住客細細品鑒,在旅途日志上描摹一道亮麗的藝術“特色菜”,無論是在客房,還是微畫廊,抬頭即品書畫,入耳即賞樂音,想必這樣的藝術熏陶能給住客帶來深層次的審美體驗,還可吸引更多有藝術情結的旅人。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引領人們提升審美層次。民宿給人的第一印象應是既有文藝范,給城市人帶來新鮮活力,又有令人咀嚼不盡的內在藝術品位,以妙悟,體認的方式,品賞書畫藝術、音樂、戲曲、武術的精微之妙。比如,可引入園林的美學設計元素,別開生面地打造一片花園世界,甬道曲曲折折,小水溝演繹小溪,流水淙淙,花草植物,不求多,但求精致而典雅。抑或,在客房素墻上配一組有格調的清新淡雅的水墨小品、空間轉換處不經意間吟唱幾聲低音量的昆曲、一首喚醒歲月記憶的歌兒、經典的電影片斷、藝術鑒賞講座、書吧則隨意點綴幾幅極具情趣的書畫作品、定期舉辦的小型藝術沙龍……藝術情調自然而簡單,自然絕非裝飾物,而是一種生態,是活態的藝術。置身其中,陶醉小橋流水、聆聽稻田蛙聲,亦可聞到鄉土風味......這些呼喚不僅是引人回歸、自然、樸實的境界再造,更是一種氣場的塑造,明代園林大家計成的“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妙造自然”在這樣的環境中得以復活。
慢節奏的烏托邦時光
時下旅游團的軟肋是分秒必爭,商家恨不得在最短的時間里像郵寄包裹一樣托運游客走完全部景點。步履匆匆的旅人品讀不到旅游本應帶來的精神風貌,因此,深度旅游成為極具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成為一種趨勢。民宿應以慢節奏為原點獲取審美靈感,如給住客營造可睡到自然醒、“山中日月長”的靜謐環境……民宿主人應在設計細節上用心雕琢。
如臺灣的“緩慢民宿”始終保持在讓顧客排長龍的戰斗力,近期,該品牌分別在嘉義奮起湖與北縣金瓜石設置了分店,曾創下三十分鐘內開放三個月后的入住預訂,涌進四萬筆訂單的歷史紀錄。
緩慢民宿成立時間不長,卻已成為臺灣熱門的民宿首選,除臺灣嘉義、金瓜石駐點外,他們還在日本北海道設立了分店,民宿主人透過經營民宿傳遞“不急,慢慢來”的生活哲學。緩慢民宿完美演繹了朱光潛先生“慢慢走,欣賞啊!”的生命美學觀。
寧靜的時空
民宿最忌諱喧鬧的環境,喧囂給人帶來煩躁和緊張,與住客希冀修身養性的初衷南轅北轍。安靜,能給旅人帶來輕松和精神愉悅的審美,并給人以閑暇的精神思考和遐想的空間,營造安靜的環境成為經營者必須思考的功課。
民宿項目在規模上不宜大,因為當今世界是趨向水平化、多元化、邊界在逐漸消解融合、不斷產生關聯和差異的時代,只有專注小而巧,從了解地方習慣和實踐知識入手,才能讓更多的旅者洗刷掉身心奔勞的疲憊,為住客營造如南方私家園林一般曲水流觴的天地。背景音樂以輕柔為主旋律,音量適中柔和為宜,若有若無為最佳,服務體系里還應專設“安靜”的培訓,如清代花鳥畫家惲壽平即把“靜氣”作為書畫的極致追求,靜可以給人帶來清醒的思維與深層的思考空間,民宿尤其應該吸納靜的魂魄。
原生態的環境設計
原生態熱不是流行口號,更是對于工業文明與城市化焦慮的反思。越是城市化,人們越渴望自然與生態,去尋找另一種可能的生活方式。民宿不同于城市酒店,當酒店被過度的商業文明或過分的精致裝飾、與地方文化與生態脫節時,回歸當地的原生態,是最可行、最明智的選擇。比如,在環境設計上盡量追求鄉野、素樸的品質,給人以返璞歸真的審美意境。
同時,還應深度挖掘當地原生態元素,回歸在地生活,加以懷舊與鄉土的氣息,提煉審美修養。如家具不應追求奢華,簡單、素樸即好,亦可陳設原生的老家具,配置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老故事的懷舊物件;又如墻體、窗簾、床單等材質的選擇應契合鄉土氣息,或許幾件斗笠,幾罐手工拉坯,幾盆植物,就能讓人放松并沉醉于當地的自然生態與文化環境之中。
因為,當城市文明與商業文明過于泛濫時,原生態是唯一的救贖與反哺之道,它可化喧囂為清靜,化繁華為簡約。
地方特色濃厚的文化氛圍
民宿應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與地方旅游文化深度結合起來,給游客以耳目一新的審美感受,從中獲取別樣的精神財富。在地方小吃、戲曲上、歷史、當地名人、主題民宿等方面下足功夫,如挖掘當地有趣味的文化故事,村落口述史、手工藝品展覽等。
如在季候鳥雪山旅館里,大自然就是最高明的設計師,完美的建筑是遵循自然法則與尺度的作品。旅館的位置巧妙地選定在面向梅里雪山群的一塊青稞地中,恰好藏語名為泥詩邸(停下腳休息看雪山風景的地方)的坡地,下方是214國道,背面是古老的茶馬古道。
旅館原建筑是在地已罕見的48柱傳統大藏房,霧濃頂村仍保留著濃厚的傳統農牧氛圍,項目改建時完整地保留了原建筑外觀,主體建筑周邊的坡地在植樹、養花、種草,修游泳池、建網球場方面進行了精心地設計,完全保留莊稼地原貌,從一樓客房窗內伸手即可觸摸麥芒。梅里雪山、青稞地、旅館藏房巧妙融合,成為獨一無二的最佳景觀,旅人一旦踏入旅館,瞬間即可傾情投入自然畫卷的懷抱里。
社交驛站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將旅行融入生活,風靡世界的Airbnb及HomeAway,中國的途家等優秀的出行住宿品牌成為民宿市場的寵兒。酒店、客棧或民宿逐漸成為家、辦公室、咖啡館之外的“第四空間”的旅行目的地,最好的度假體驗應是即能南山隱居,又能群賢雅集,諸朋宴飲。打造既滿足住宿需求,又能成為旅行目的地的生活空間是民宿主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在酒店社交領域,如瓦當瓦舍行旅酒店從旅行整體體驗的坐標上定義酒店,將以具有社交場景感的"酒店+"模式(即酒店加具有城市公共客廳意義的的業態空間,如咖啡館、酒吧、書店等等)發展成一種度假模式,他們把酒店和本土文化、深度旅游體驗、手工民藝交流、旅行社交結合,力爭使他們的酒店成為具有更高交流水準的度假平臺。民宿,更應成為高質量的小眾社交活動深度交流的平臺。
綜上所述,民宿的美學價值,通過書、藝術、慢節奏、靜、地方風情、社交平臺等方面的極致追求,滋養著有審美渴望與憧憬的旅人,短暫的三兩天或一兩個月的客居,不知不覺中意外收獲了豐厚的審美體驗。陶淵明在其美學名篇《歸去來兮辭》里描述了主動選擇田園生活的文人陶然其中的美學體驗:自由而充實,簡單而快樂,這應該也是優秀民宿品牌的理想審美境界。“田園荒蕪胡不歸”,民宿項目不僅能走出自己獨具特色的美學之路,還能給以酒店與客棧事業為目標追求的酒店經營以積極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