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大旅游、大發展、景區開發大潮,讓億萬資金進入這個看似一本萬利的市場,時間的推移卻讓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感覺到力不從心,原本并不單純的景區開發建設,卻因為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跌宕,只能變得單純。
大資金的投入和其它產業的效益不理想,導致投資人急于在景區上快速尋求到資金回報,這也就是很多景區“死劫”的前因。景區“生死劫”,生也投資人,死也投資人。
一、政府主導下的優質資源
在國內,好的旅游資源都在政府的手里,政府為經營主體的景區發展也成為了一種常態化現象。本來因為政府所處的高度,高于企業思維,并有著優勢資源整合的特殊能力,景區的發展應該一路高歌,但現實卻是問題重重。
多部門管理,管理主體混亂;一心謀政績,處處形象工程;外行指導內行,實時拍腦門決策;大事小事,開會討論,一會半個月;個個規劃高大上,實際運作落地難。
好的資源+好的運營=優質的市場回報。本來優質的資源在政府手里,讓政府主導是件好事,但實際卻不是那么理想,破此“生死劫”必須由市場導入管理模式,迎合市場、創造市場、引導市場(漫漫征途不知政府何時能夠走出去)。
二、跨界轉行 自欺欺人
房地產、礦產等快速掘金行業的低迷,使得很多老板跨界轉行,投資旅游業,尋找出路。這些老板的進入,讓景區發展迎來了一個遍地開花的高峰期,無所謂資源,有塊地皮就能建景區,建了景區就等著賺錢了(哈哈,現實擊碎了無數老板的夢)。
這些跨界投資人,有的是被當地政府畫個“大餅”給忽悠了,資金進入后發現問題,因為大資金投入導致難以脫身,越陷越深,政府看到了業績,投資人卻看不到了方向;有的是自我感覺良好,主動進入市場開發景區,全程采用一把手決策制,往往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這兩類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缺少對行業的認知,缺少實質性的調研論證,很多投資人把到處走走,挨個景區看看,同質性型景區參觀作為市場考察、項目論證的基礎。
這類考察論證的方式,讓國內景區建設演變成了一場景區項目的遷移運動,景區的“外衣”各式各樣,五花八門,一進去后才發現,長得都一樣。
建設浪潮過后,就是死亡浪潮來襲。每個景區投資人,都認為自己的景區產品非常完美,信心滿滿,但到了市場檢驗的時刻,一個個卻再也笑不出來,更可悲的是大部分投資人連這個“死劫”的起因都不知道,一味地強調運營問題、營銷不力等表象問題,從而忽略產品本身的問題。
大部分景區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問題,很少有人會考慮景區產品問題,因為那樣就是挑戰投資人的戰略決策,否認、推翻自己,這是任何一個投資人都很難做到的,將錯就錯,一切向錢看,讓大部分景區陷入到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每一個景區都有專屬于自己的地理環境、區位環境、市場環境、資源環境,沒有兩個景區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復制性的景區建設模式只能保證項目的復制,卻很難保證運營成功的復制,復制性開發建設在當前的景區建設中已經成為常態,但正是這類常態,讓景區虧損、夭折成為了常態。
難道是無復制不景區?景區需要創新,需要屬于自己的旅游項目,創新型的景區建設,會讓景區未來發展煥發生機。
三、景區困局的新生之路
目前國內景區發展如火如荼,但真正盈利的卻寥寥無幾,景區進入運營期往往是問題不斷,這也導致了各類景區咨詢機構、托管機構層出不窮,這里不乏實力派團隊,特別是南方景區。
在面對各類景區問題難以解決時,采用外包托管的經營模式,讓所謂的專業團隊進駐,改善景區經營現狀,但最終完美收官的也是屈指可數,因為大部分的托管團隊到位后,真正的決策權還是在投資人手里,針對景區運營和營銷的服務提升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面對景區各類問題時,我們首先不能直接針對景區本身,對于病因要尋根問源,有的景區問題是出現在運營管理,市場營銷上,這類問題比較容易解決。但大多數的景區問題不是出在景區上,而是出在人上,出在投資人身上。這類病因,也是最難治的。
景區要發展,在建設初期就應該明確景區旅游吸引核,在旅游吸引核的理解上,投資人則是見解不一,在這個環節景區的病因就種下了。如果是沒有旅游吸引核概念的景區投資人,那這個景區幾乎可以確診為絕癥了。
在進行景區修復的過程中,第一個不是看產品而是看投資人、決策人。通過交流了解投資人的總體思路和景區未來發展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對景區的問題有一個大概的診斷,如果投資人是容易采納意見,接受新思想的人,那景區的提升修復就可以進一步推進;如果投資人是固執己見,以己為尊的人,那對于這個景區的下一步工作,就可以直接放棄了,因為結果是可以預知的。
景區要發展,就要展現自己,模仿永遠無法超越。當景區面對各類問題時,切不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要學會靜心思考發現問題。
景區的發展是長久的,切不可為了短期利益急切冒進,這樣不僅難以解決景區困局,還會將景區帶到絕境。要想做活景區,就要學會放棄短期效益,因為景區本身就是一個長期效益的項目,長期效益的短期化無非就是自掘墳墓。
做活景區就要明確吸引核、鎖定吸引核,給市場一個埋單的理由,如果旅游吸引核是動態的,那就能保證景區的長久發展了,跟隨市場、創造市場、引導市場。把脈景區,先治人,再治項目。
四、遍地“專家” 專家難求
目前旅游圈內遍地“專家”,但專家難求。隨便在圈內找個人出來都能侃侃而談兩小時,但真正讓其執行落地,就不知所措了。
因景區真正的發展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所以人才儲備不足,更多的“專業人士”也都是跨領域進入,如做城市規劃的、歷史文化研究的、旅游專業教授學者等各類人士組建成了現在的景區專家陣營。這些人大都是理論學者,深入景區一線,在實戰中成長起來的專家學者寥寥無幾。
景區要發展就要有一個好的掌舵人,正所謂千兵易得,一將難求。目前景區市場,魚龍混雜,各色專家因利益驅動,向景區靠攏,這就讓景區投資人不知如何辨別真偽了,遍地“專家”,專家難求的局面也就衍生了。提問題的人很多、提解決方案的很少、能夠將解決方案落地的人就更少了。
只會提問題的人是偽專家;能夠提出解決方案的是理論專家;能夠落地解決方案的是實戰專家。
我們當前接觸最多的是偽專家,信服并認可的是理論專家,真正需求的是實戰專家,然而真正的實戰專家往往深耕于某些景區多年,有著可觀的薪酬,穩定的工作狀態,如果沒有某些特殊因素驅使很難導致其另尋新主。
還有一部分實戰專家自主創業,打造自己的團隊,這也就導致了目前景區高級管理市場進入了人才奇缺,一將難求的窘境。好的掌舵人是景區未來發展的核心與靈魂,人才的缺失也是景區發展的一道“生死劫”。
五、景區的被文化之路
企業的文化是一種習慣,也可以說是一把手的習慣;景區的文化則是一種底蘊與渲染,深深根植于景區,無需雕飾。有人說景區文化是景區發展的生命線,所以每一個景區在規劃開發初期都會為景區進行文化定位,但大部分景區在這個過程中都是被文化了,可以理解為被一把手的想法給文化了。
為了一個文化主線,大動土木搞建設,牽強附會編故事,生搬硬套上項目,最終發現是為了文化而文化,把景區弄的不倫不類,關鍵是市場不買賬,這類被文化的景區在目前的景區發展浪潮中也是比比皆是。
景區文化是一種本土文化、快樂文化,需要的是被發現、被渲染,而不是被賦予、被打造。景區的文化是景區發展的生命線,是正確的,但景區被文化就好比無根之樹、無源之水很難長久。
六、大投入高產出的景區開發誤區
很多投資人都認為景區投入越大,建設越好,未來市場就會越好,但往往事與愿違。其實市場很簡單,只需要你給它一個亮點一個理由,它就可以埋單。
大資金投入,無疑把景區打造成了一個重資產項目,這對于投資人和運營團隊都會在無形中帶來巨大的壓力,不利于景區的長遠發展。
旅游本身是一個動態性強,發展多變的產業 ,一切都在跟隨時代的發展,市場的喜好快速變遷,今天可能愛不釋手,明天就可能拋之腦后,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下,景區的重資產運營對于景區而言,無非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擁有優質的景區資源,要比擁有一個建設完善的景區更有優勢。市場只需要一個埋單的理由,那我們只需要在景區的原有基礎上,不斷推出新的埋單理由,迎合市場就足夠了。
一個景區只需要保證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切勿大資金投入,特別是大規模固定資產投入,如果景區一旦出現問題,這些都會成為投資人和經營者的負擔。
景區的開發不一定要以燒錢為支撐,有可能一個涂鴉、一面旗幟、一個背景音樂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市場反應,景區的開發過程,要根據市場的反應,自身所處環境而靈活多變,切不可刻板守舊。
旅游市場是多變的,就要有與之對應的旅游產品打造模式,固守大投入高產出的思想模式,在現代景區發展過程中,很可能會加速景區項目敗北的步伐。
景區發展的“生死劫
景區發展的“生死劫”,是投資人決策失誤、缺少市場認知、理想化建設推進、本位思想指導全局。也是復制化建設,千城一景,也是人才匱乏,服務松散。
市場的浪潮不會給任何一個景區再來一次的機會,景區要想長久的活下去,要么擁有獨一無二的旅游資源,要么打造獨一無二的旅游經典。
景區是一個長線項目,越大規模的投資,相對應的也是越漫長的成本回收期,回收期越長,風險也就越大。很多景區在運營過程中游客爆棚,但如果考慮到投資成本均攤和運營成本支出,很多景區仍然處于虧損狀態,這也是目前很多景區風光背后的故事。
輕資產運營對于一個景區長遠的發展而言,也是一條必由之路,特別是針對私企投資人(政府的投資就不多加評判了)。景區的輕資產運營就是在保證完善的基礎設施基礎上,利用景區自身資源優勢、市場環境優勢等外界條件,打造景區亮點,迎合市場,做到借勢開發。
要做到借勢開發,有一個必備的前提就是需要一個優秀的掌舵人,此人不僅要了解景區自身所處大環境,還要對旅游市場有足夠的把控力,因勢利導的創新力。
景區發展的好壞追其根源,不是景區產品而是人,景區的“生死劫”也是人,是投資人和決策人的格局、思想深度、專業素養。景區的發展可以理解為“因人生、因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