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對我國旅游業和旅游景區來說,向國際高水平看齊,是一條漫長的探索和實踐之路,需要走比較長的時間。即使2025年我國如期推出一批世界級旅游景區,那也只意味著走出了嘗試性的第一步,未來的路還很漫長,也不會平坦順暢。
“十四五”旅游規劃提出,2025年前我國將建設一批世界級的旅游景區,這意味著在中國旅游景區序列里將涌現出類拔萃的“金字塔尖”,在全世界將呈現最具東方特色和國際影響的中國國家旅游名片。
那么,在與國際一流景區接軌、凸顯國際化方面,我國的這些景區需要加快縮小哪些差距,彌補哪些國際性的短板,以充分體現我國景區在保護、開發、管理和受益上的國際化特征?我認為,大致應體現在以下10個方面:
1、資源保護。由世界遺產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開發成的旅游景區,都擁有很高的資源品位,也有較嚴格的保護要求。我國多數景區實行封閉式管理,表面上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難得破壞。其實,中外景區保護的差距,恰在規劃開發和后續建設的環節。放眼全球,國外的同類型景區大都把保持原生態視為首要原則,對資源實行嚴格保護下的輕開發,盡量減少破土性、開挖性、永久性的旅游設施和建筑,游步道、溪上橋、護欄扶手等都因陋就簡;我國景區開發則與之有別,講究游覽的舒適性、安全性、堅固性,在棧道、臺階、游步道、索道上花了大宗的錢,因此也拉大了與國際通行做法的距離。例如,新西蘭的庫克山國家公園,其人為開發建設就很少,除了集游客接待中心、旅游住宿、博物館于一體小組建筑外,游客在山上的游覽觀光,只能選擇需要攀爬的紅潭階梯線路,或是較為平坦的基亞角漫步線路。若對標國際通行的做法,我國景區確需切實加強資源保護,嚴格控制旅游基礎設施和接待建筑規模,避免開發建設的大挖大建、大興土木、大投硬件,方有利于提升旅游資源的保護水平。
2、文化闡釋。無論是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還是一般5A級旅游景區,做好景區及周邊文化的挖掘與闡釋,既是提升與國際接軌的重要環節,也是講好中國故事、創新國際傳播的必要工作。如澳大利亞中部艾爾斯巖世界遺產地,就建有曾獲“澳大利亞旅游大獎”的烏魯魯艾爾斯巖度假村,向游客免費提供原住民文化活動;日本富士山申遺之后的每年7月1日,靜岡、山梨兩縣都將舉辦“開山日”,迎接慕名而來的國內外登山者;斯里蘭卡的康提寺,每年夏季舉辦數日的佛牙節,免費提供100萬個坐席,舉辦極盛大的迎佛牙集會游行。我國可挖掘和闡釋的文化資源很豐富,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地域性文化、民族風情、民俗節日、非遺傳承、飲食傳統等,作為大型景區都應注意加強利用。
3、綠色生態。近些年,我國一些大型景區在這方面已做得有聲有色,有的已成為當地綠色環保的典范。如安徽黃山景區的保潔,不論是平日,還是黃金周旺季,都做到清潔干凈,多次獲得國家級“衛生山”稱號。當然,在與國際深入接軌方面,我國景區仍要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對自然災害或旅游開發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要積極采取生態修復措施;在廢物和垃圾處理、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廁所保潔技術等方面,要積極借鑒和引進國際經驗,如可選擇較為成熟的片區,試行減少垃圾箱設置、鼓勵游客自帶垃圾的國際先進做法;對于景區內的飯店、餐飲等場所,要倡導“綠色經營”,將生態綠色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4、共享發展。這是世界遺產地確立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將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的紅利盡量分享與原住民。我國多數景區采取的是把景區內居民盡量遷出,再通過安置其在景區服務崗位就業,或在周邊扶持其生產生活的做法,這是我國景區保護與開發的一個特色。從具體的發展實踐看,我國既有景區與原住民和周邊民眾利益共享、脫貧致富的生動案例,也曾發生過當地人因利益分享不足而與景區發生沖突的事件。因此,共享發展是仍需重視的現實課題,最明顯的一點是我國景區普遍實行高于國際景區的收費,制約了公共資源開發的紅利應由全民共享,影響了更多居民從景區旅游中綜合獲益;對于從景區搬遷出的原住民和景區周邊民眾,除了盡量安置就業以外,也有不斷創新開拓以更多給予反哺扶助的問題;對現役和退伍軍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也有進一步實行門票減免、租借輪椅,給予更多人性化服務的問題。
5、科普教化。這是我國景區應加強彌補和提升的工作領域。一是景區應將其所依托資源的類型和特色,在導覽內容和說明牌上充分加以體現,而不僅僅是景觀性的介紹;二是要求導游或講解員的景區執業,更加注重資源類型的專業化、科普性講解,而非動輒象形化、擬人化、故事化的講解;三是建立有關主題的科普館或研究基地,如四川黃龍景區計劃建立橫斷山脈高山蘭花及高原原生花卉研究中心、岷山型巖溶地貌研究中心、鈣華博物館。四是加強開展研學科普,對遺產地資源進行專業解讀,讓學生和游客從中汲取生態、環保、氣候、地質、植物等多方面營養。
6、安全保障。景區不僅要提升管理水平,更要切實保障旅游安全。我國景區在保障旅游高峰期安全上,已積累了較多經驗,如延長景區開門營業時間、適時擴大景區容量、加強現場指引和疏導,開辟應急疏散通道等,確保不發生大規模擁堵和踩踏事故;當然,也要學習借鑒發達國家景區的安全保障措施,如設立繪有毒蟲害蟲圖形的提示牌,設立摔跤、跌落、墜崖等警示牌,設立高溫中暑、嚴寒凍僵、大霧迷路的預警牌,更好防范旅游途中的各種事故;要針對景區存在的安全隱患,制定各種周密的應急預案,構建商業與政府相結合的救援體系,確保能夠快速高效的應急救援(包括直升機)。四川黃龍計劃在景區高海拔地方建立高壓氧艙,對于及時救治有高原反應的游客將是富有成效的急救措施。
7、專業服務。就是要以國際視野和專業思維,提升旅游服務的國際化水平。例如,不斷推進入境簽證的簡化手續,提升外國游客入境便利,包括入境通關和提取行李的效率;加強各服務環境和崗位的外語人員配備,提高講解員和導游的外語水平,使旅游行程更加便利與舒心;豐富餐食供應的種類,既包括西餐和主要國家流派的餐飲,也包括中國各地代表性美食和菜系流派,如粵菜、川菜、徽菜、淮揚菜等,盡量滿足外國游客的餐飲口味;做好旅游購物的代辦托運,為境外游客提供盡量細致的服務。
8、國際交流。近年來,我國景區無論是走出去、請進來,參會和交流都有不小進步,但距離“國際化”、“以我為主”,還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在某些領域要增強自信、主動交流、大膽發言,勇于推介自己做法和經驗。例如,在遺產地保護利用、尤其是帶動脫貧致富上,我國不少大型景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積累了不少經驗,應該有底氣主動參與乃至主導國際交流,發起主辦專題交流和研討會議,以贏得更多的國際話語權。也可發起成立專業性、地區性的國際組織,制定和推廣一些國際標準,例如,黃山景區在環衛管理上多有建樹,多輪修編了環境衛生專項規劃,建立了《路段衛生保潔要求》《生活垃圾管理》《生活垃圾清運下山工作要求》等管理規范,牽頭編制《山岳型旅游景區清潔服務規范》國家標準,這些做法和經驗值得向國際同行推薦和推廣。
9、宣傳營銷。這個方面,我國景區已進行很多探索和嘗試,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差距,需要虛心向國外同行學習借鑒,包括對主要市場的客源細分、對營銷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對產品組合的推陳出新、對景區自身形象和品牌的持久塑造等,都需要加強向旅游發達國家學習,爭取以境外市場客源所喜聞樂見的營銷手段,贏得源源不斷的入境游客的持續增長。
10、國際影響。大凡堪稱世界級旅游景區的,無論是屬于哪一國家,都應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因此,景區接待入境旅游的業績,應是踏入“世界級”門檻的攔門棒。從我國5A級景區的總體接待水平看,劃定年接待總量600-300萬人次的高線是可以的,關鍵是入境游客的占比是多大,若是占總量的10-5%,年接待600萬人次的總量,就要有60-30萬人次的入境游客。當然,門檻高低是可以調整的,越高就顯得越“高大上”,越低就意味著有更多5A級景區參與進來,這最終取決于決策者的拍板定奪。就我國景區接待的實際構成看,入境游客占比普遍不高,若定在5%,年接待600-100萬人次的景區,入境游客就得是30萬-5萬人次。這個數字表面看不算多大,但它指的是一個景區,而非所在的整個城市,對不少景區而言也是勉為其難的。加之,至今疫情影響尚未終結,需連續3年都達到這個及格線,可能不少5A級景區將被擋在這道門檻之外。
對我國旅游業和旅游景區來說,向國際高水平看齊,是一條漫長的探索和實踐之路,需要走比較長的時間。即使2025年我國如期推出一批世界級旅游景區,那也只意味著走出了嘗試性的第一步,未來的路還很漫長,也不會平坦順暢。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改掉久已成習的工作思維、久已認定的工作方法,就如同讓嗜煙人戒煙一樣,不會是很容易的。以我國景區旅游設施配置的長期思維來說,要從現在偏重硬件投資開發,轉到世界通行的以原生態和資源保護為首位、以游客觀覽為其次,首先就需要行業主管部門進行轉變,繼之修訂實行多年的旅游景區等級評定標準,這種行業內部的“自我革命”,是需要時間、條件和勇氣的。因此,真正做到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與國際先進理念并駕、與國際高水平看齊,將是永遠在路上的不懈追求和實踐探索。
(作者:高舜禮 系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旅游報社前社長、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