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從歷史來看,中國的鄉村改造有7次。第一次,解放初的土地改革,改變的是農民土地所有的問題,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它使得新中國站在堅實的基礎上,后來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有了廣泛的群眾支持,就是保衛勝利果實。
第二次是50年代的破四舊,把農村的祠堂、孔廟等毀之一炬,使得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物質依托。
第三次是60年代的人民公社化運動,這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失敗的嘗試。
第四次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雖然是緩解了城市大量的用工難的問題,但是確實鍛煉了一批人,這些人目前是中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骨干力量。
第五次是80年代的農村土地承包,這是對農村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極大激發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為以后的改革開放積累了經驗,儲備了物質基礎和人才紅利。
第六次是90年代到新世紀的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這是中國發展工業的趨勢所在,所謂的孔雀東南飛,也導致了農村的空穴化。
第七次就是發展鄉村旅游。
從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和取得的成效看,它是現代中國改造鄉村的一個重要的、成功的手段。
鄉村旅游對鄉村物質、精神、生態等方面的沖擊和影響是正面的,積極的,包括硬環境和軟文化,它的目的是讓游客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為城市居民抒懷,同時為鄉村的社會、經濟、生態等方面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這是一個概念,但從實際運作講,會發現很多的產品需要提升,很多的旅游習慣需要改變。
鄉村旅游的主體是城市居民或者長時間在城市打工一族,換換空氣,換換胃口是主要收獲。對空穴的村來講,不僅僅是人流的回潮,哪怕是短暫的,旅游者的觀念、服飾、言語等對鄉村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有好的風景自然是旅游的人多,人滿為患也就成了必然。
中國是美食王國,國人往往以自己先吃到了一種美食為榮耀,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舌尖上的中國》受歡迎的原因,這樣,鄉村就成了美食者蜂擁而至的地方。
大約有美食的地方,也往往是物產豐富的地方,所謂的山珍海味,山肯定是深山,既然是深山,交通、生活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就不一定是很先進,等大量旅游者的到來,留下的是大量的垃圾,鄉村對垃圾的處理還處在填埋階段,這會大大的破壞鄉村的土壤和水質,乃至環境。
我們不少的旅游者不會考慮這些,只會為自己感官的舒服買單。不管后來者如何,也不管隨行的子女是不是從自己身上感受到正能量。
作為旅游者到鄉村旅游,享受了美好的風景,品嘗了美食,應該為保護了這片綠水青山的鄉民點贊,為他們付出的勞動點贊。以自己良好的素養、優雅的行為,教育和影響自己的子女愛護環境,這樣好的山水,才可以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有的旅游者不是入鄉隨俗,而是對淳樸的鄉村經營者以城市酒店經營者的水平要求,稍有不滿,就惡語相加,甚至揮動拳頭,也不顧身邊的孩子,是不是在意。
他不知道,他的行為不僅僅傷害了淳樸的鄉民,也傷害和影響了自己的子女。一次有意義的鄉村旅游獲得的不僅僅是胃的充實,還有思想的充實。
其實鄉村給城市旅游者的不僅僅是新鮮空氣,可口的食物,中國農業的24節氣,各種莊稼、植物生長的特點,鮮花的種類,魚的種類,菌的種類、功能,甚至天上云的形態與次日天氣的關系等等都是對孩子進行教育和豐富知識的很好途徑,如果家長自己學習、充實了,對自己、對孩子都是很好的收獲。可以說,修學旅行無處不在。
作為鄉村旅游的經營者,也要對旅游者做一些關于鄉土的適當的、準確的介紹,讓旅游者知道綠水青山來自不易。要讓城市旅游者知道正是鄉村多年來沒有大力發展工業項目,才保留了綠水青山,才有放心水、放心菜。
鄉村經營者要堅持和氣生財的古訓,不要依仗在自己門口,就蠻橫不講理。“愛吃吃,不愛吃滾蛋”這樣的話最傷人,在網絡發達的時代,嘴舒服,后面的結果很悲催。
經營者也要認真的學習城市管理的先進經驗,我們的穿著可以是鄉村的,語言可以是鄉土味道的,但我們的服務應該是細致的,有水準的,感人的。有的經營者還會講一些當地的風土人情,這就更好了,目的就是讓游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規劃單位在規劃鄉村旅游產品時,不可以僅僅是設計規劃硬的產品,軟的環境設計,同樣要注意,比如墻上的標語、繪畫、門上的雕刻,門上的對聯等等。要使旅游者享受環境的同時,感受好的文化環境,從舌尖到腦袋有一個提升,需要潤物細無聲。
從舌尖到腦瓜,三寸之遠,卻是心的距離。鄉村旅游關鍵是化解一種鄉愁,這需要心貼心的經營,不僅要經營美味、經營生態、經營效益,還要經營鄉情,經營心靈,經營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