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這是互聯網最好的時代,優秀投資者、創業者層出不窮,日新月異改造著各行各業,但這些精英們,卻在同一個簡單的謊言面前無能為力。
夸大虛報融資金額,正成為創投圈公開的潛規則,并在外界不痛不癢的批評聲中愈演愈烈。
“80%以上的創業公司都會虛報融資,人民幣變美元,融資金額乘以3倍5倍太平常,甚至乘以10倍的都大有人在,而把根據業績情況分階段到位的投資變成一次性融資更是普遍做法。”諸多接受騰訊科技采訪的創業者承認。
多位投資圈人士則向騰訊科技聲稱,國內科技公司中實際融資額能達到1億美元以上的少之又少,A輪融資真達到1億人民幣的公司2015年也很難超過15家——事實上,據騰訊科技統計,目前A輪對外宣稱融資億元及以上的公司至少有60家,其中的水分不言而喻。
此前業內討論較多的爭議案例,包括C輪融資1億美元的辣媽幫的實際融資金額可能僅在3000萬美元左右,B輪融資2500萬美元的拉勾網實際融資金額可能只有900萬美元等等。騰訊科技注意到,辣媽幫的C輪融資領投方唯品會,作為上市公司,并未在任何公告中披露這筆金額應在千萬美元級別的交易。
困難在于,對于外界而言,要想掌握創業公司融資造假的證據困難重重。在當下的浮夸環境和風氣中,所有創業者、投資人都已裹挾其中,身不由己。很多創業者向騰訊科技坦言,自身或多或少存在虛報金額的行為,但他們顯然不會愿意提供詳細數據和證據,而相關投資方,也完全沒有“大義滅親”的動機。
不過,近期全球資本市場持續動蕩,風險蔓延或將逐漸逼出創投領域的融資泡沫。創業公司此前通過虛報融資把自己的估值拔高到夸張地步,但在融資趨緊、投資人愈加謹慎的趨勢下,如果公司本身業務和產品不夠過硬的話,恐怕很難再找到下一輪融資。資本冷卻階段,那些估值虛高的創業公司很可能被打回原形。
億元融資成造假重災區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將融資造假描述為“行業內的一種新默契”。“中國商業文明真要達到實話實說、形成人人恪守的底線,還得要若干年。”徐小平告訴騰訊科技。
今年2月,徐小平便曾發起倡議,抵制創業公司虛報融資。“虛報融資額的事件還是不斷上演,甚至徐小平自己投資的某物流公司都沒有遵守這個倡議。”不過,快貨CEO潘先林卻向騰訊科技表示。
“融資金額數字后面多加一個零,把單位里的人民幣換成美元,再或者直接夸大三五倍,這些都是常有的事,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了。”一位要求匿名的投資人表示。
據知情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個性智能理財平臺銅板街曾在2013年12月對外宣稱完成千萬美元A輪融資,但實際情況是,銅板街A輪融資額僅為200萬美元,也就是說,銅板街對外宣稱的融資額是在真實融資額的基礎上再乘以5。
“如果一個看起來不是特別優質的項目融到了比較好的價格,基本都是有水分的。”志成資本創始人鄧海韜直言。
作為主角,創業者往往離事實的真相更近一些。房司令CEO吳超告訴騰訊科技,目前80%以上的創業公司都會虛報融資額,三五倍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現在很多公司會在真實融資額的基礎上直接乘以10倍。
這一說法得到部分其他創業者的證實。另一悲觀的結論是,目前幾乎所有的創業公司在公布融資時,都會或多或少地虛報。深圳創東方投資總監李享則強調,O2O市場、智能硬件領域以及互聯網金融領域,估值泡沫比較普遍,媒體曝出的離譜融資金額“僅供參考”。
在保密協議的保護傘下,查證創業公司造假非常困難。但是涉及上億規模的融資額,依舊是行業的一個坎,往往可以從數據和估值慣例等方面,判斷一家公司融資是否存在水分。
源碼資本曹毅(微博)告訴騰訊科技,融資1億美元的公司非常少,這意味著公司成為行業“獨角獸”公司,但目前市場上很多號稱融資1億美元的公司,無論領域、業務還是規模,其實都和獨角獸公司相差較遠。
辣媽幫就是一個在業內頗受質疑的案例。辣媽幫號稱C輪融資1億美元,達到 10 億美元估值,但業內人士分析稱,即便是根據辣媽幫公布的數據做推斷,年銷售總額也不過6億人民幣,根據電商行業估值規律,再加上熱門行業上浮一倍的慣例,估值也僅有24億人民幣左右。
丁香園CTO馮大輝也曾發文炮轟某互聯網醫療行業公司造假,后者當時宣布獲得總額超過1億美元融資,號稱該領域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融資(時間和描述上指向掛號網)。
更早前,拉手網、大眾點評先后宣布獲得超1億美元融資時,大眾點評網CEO張濤也曾向媒體炮轟,稱不久前某團購網站對外宣布獲得1.1億美元融資實為注水后的“忽悠”數字,真正的融資金額大約是5000萬美元。
除了1億美元以上的融資容易受到關注之外,A輪融資號稱1億人民幣以上的融資額也是一個分界線。
梅花資本合伙人張筱燕告訴騰訊科技,創業公司A輪融資基本都在300萬美元到500萬美元左右,達到1億人民幣的公司比較少見。有匿名投資人向騰訊科技聲稱,2015年到目前為止,A輪真實融資超過1億人民幣的公司不會超過15家左右。
而騰訊科技梳理發現,2015年,有報道稱A輪融資達到1億人民幣或者2000萬美元及以上的公司,便超過60家,其中有多家甚至連投資方都沒有公布。
上市文件揭穿部分造假
在創業階段,由于融資協議的保密性,虛報融資的創業公司幾乎不用擔心謊言被赤裸裸地揭穿。但是發展到上市階段,尤其是是在美股和港股上市,IPO招股書披露的真實融資數據,往往就是“國王的新衣”被揭開的時候。
比較知名的案例是窩窩團,招股書曝光的融資額是此前公布數據的1/4。此前有媒體通過梳理上市公司財報的方式,發現了不少虛假融資或者融資有爭議的案例,涵蓋了360、迅雷、京東、陌陌、唯品會 、YY等眾多知名度較高的互聯網企業。
騰訊科技梳理財報時發現,2014年7月9日于香港主板上市的天鴿互動融資額也存在爭議。據過往公開報道,天鴿互動在2008年獲得20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是IDG;而招股書則顯示,天鴿互動在2008年12月獲得A輪融資150萬美元和IDG的B輪投資510萬美元。
“不過,融資構成很復雜,除了現金投資之外,還涉及資源作價、債轉股、股權激勵等不同的融資條約,而且投資到賬形式也有很多種,外界很難確切地知道真實融資額。即便是財報披露,也只是披露了現金而已,資源作價等其他方面依舊是未知狀態。”青山資本創始人張野對騰訊科技表示。
而即便有些經過嚴格審計公布的財報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資金數據,但對于那些已經上市公司而言,通過虛報融資已得到甜頭,在這個階段虛報融資被曝光,對公司發展已無大的影響。
創業者虛報融資所得和所付出代價實在是不成比例,先行者嘗到了甜頭,卻沒有付出代價,自然跟隨者眾多,最后成為普遍現象。
造假成難逆轉的行業慣性
這兩三年隨著投資和創業熱潮的興起,在各方作用下,虛報融資已經成長為積重難返的“怪物”,挾持了整個行業,圈內大部分人或主動或被動地都成為了“不穿衣服的國王”。
一位匿名投資人士向騰訊科技強調,80%以上的投資機構在投了新項目后,會希望存在部分融資水分,一方面有利公司加大知名度,一方面有利于下一輪融資時獲得更多利益,因此對創業公司融資虛報現象三緘其口。
融資造假成為普遍現象的政策漏洞在于,創業融資披露缺乏有效監管。媒體難以對融資額度、銷售業績進行核實,國家對創業企業的信息披露也沒有規定。
此外,虛報融資難以停下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因為其成為創業公司打擊競爭對手的重要手段。
“虛報融資已經變成打壓競爭對手和打亂競爭對手發展節奏的重要戰略手段了。”青山資本合伙人張野認為。對此,藍石天使創始合伙人桂曙光也表示,虛報金額并借機宣傳營銷,能給競爭對手市場、融資、人才等方面制造壓力。
對創業者而言,報一個比較高的數字,對競爭對象來說,如果對外報的投資額比較少,就會被認為實力不夠。投資方雖然知道實際投資金額,但是也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禮物說創始人溫城輝表示。
“虛報融資是一種善意的謊言,所以并不叫欺騙。”一位租房分期領域的創業者甚至對騰訊科技直言,創業公司根本沒有必要告訴外界融資多少,宣布融資額只是對外的一種說法(包括其公司的千萬美元Pre-A輪融資),外界自己判斷信任與否。
不過,當虛報融資發展到公開潛規則的時候,虛報融資所帶來的好處已經遠不如從前。按照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的說法,乘法很容易,除法也并不難。
“虛報融資在當前的環境并沒有帶來太多惡劣影響,又受保密協議保護,大勢已成,整個行業還是會根據慣性前進。”持上述觀點的投資人不在少數。
即便是今年年初,徐小平和王冉等投資人就已經倡議行業人士抵制創業公司虛報融資額,但挑戰“行規”的難度太大,敢于揭發的人太少,以徐小平在投資圈的地位,敢做的也只是“溫柔地亮出反對牌”。
但是這一情況恐怕將隨著資本寒冬期的到來迎來轉機。資本漲潮時,謊言和故事能一個接一個地講下去,擊鼓傳花總能找到下一個“接盤俠”;但退潮時,裸泳者就很難找到遮掩,也很難避免退場的命運。
“現在企業經常把融資數字說得大一些,競爭對手也把數字說的大很多。走得太快、拔苗助長,往往會給這個公司發展留下陰影,留下的課需要去補,這種規律沒有辦法改變。”紅杉資本創始人沈南鵬表示。
梅花創投合伙人吳世春、金沙江創投投資副總裁羅斌、長石資本管理合伙人李侃等人此前都對騰訊科技表示,資本市場的動蕩意味著融資的寒冬期到來,處于B輪和C輪融資階段的公司最危險,很可能因為資金短缺會出現死亡潮。
創業公司通過虛報融資,把自己的估值拔高到了一個夸張的地步,在融資趨緊、投資人愈加謹慎的趨勢下,如果公司本身業務和產品不夠過硬的話,恐怕很難再找到下一輪融資。資本冷卻階段,那些融資和估值虛高的創業公司很可能成為首先被擠出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