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O2O大概是聚集了最多的創業者們關注目光的領域,也大概是死亡率最高的創業領域了。O2O的創業門檻相對較低,似乎先弄個微信號,找幾個人在自己社區就可以干起來了,然而想要立足其實并不容易。并且,現在的O2O似乎已經不是輕型創業,而是越來越重了。這就有增加了創業成功的難度。
近兩年時間里,幾乎每天都有O2O創業公司在獲得融資,也不斷有O2O項目在死亡。巨頭們鏖戰O2O行業的背后,也是一片創業公司倒下的血場。有統計表明,已經有超過300家涉及16個領域的中國互聯網創業公司相繼倒閉。
比如因為低頻次、非剛需而死亡的美業O2O;因為線上流量不足、線下壁壘過高而倒下的家政、寵物照顧等社區O2O;因為消費低頻、資源匱乏而關門的婚嫁O2O;因為“大魚吃小魚”的洗牌而倒閉的房產O2O;還有因為巨頭林立、難以瓜分用戶而倒閉的出行和餐飲O2O,等等。
回歸用戶需求反觀O2O行業的發展
為什么會出現O2O倒閉潮?雖然O2O行業興起的時間不久,但是“倒閉”似乎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近期筆者也和很多O2O服務商進行了交流,對于他們來說,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很多難點,比如時機的把握、產業的潛力、現有格局、資源和速度等等,然而共性在于,O2O服務最終還是要落腳到用戶需求本身,畢竟O2O只是形式。
這一點可以從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兩方面來看:
首先,從需求屬性的角度來看,大眾的剛性需求必然帶來高頻次的消費,所以是用戶最愿意為之買單的東西。產品或服務的剛需屬性可以說是O2O項目的原始生命力,比如涉及到人們衣食住行的相關領域,一定用戶基數大、消費頻率高、因此發展潛力強。但這一點基本上是每個O2O項目開始之前就已經成型的先天因素,于是接下來的核心問題就是,O2O的線下業務和線上導流到底先做好哪個?
然而多數O2O項目都落在了非剛需的領域,或者說是針對特定人群的剛需。因此這些O2O通常都提供垂直領域的服務,目標人群有限,比如使用美發美妝服務的人群多為女性,需要寵物服務的人群首先得家里養有寵物;其次這些O2O的使用頻率較低,用戶粘性較差,比如旅游和租房O2O就很難構成人們日常、高頻的使用場景。所以對這些O2O來說,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定位并抓住有精準需求的用戶群體?
最后,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為了滿足本地生活服務的需求,用戶可能需要安裝上百個APP,而其中打開頻率高的往往不過20個,如果出現一個APP能滿足所有的生活服務,必將大幅提升用戶體驗。另外,在線上,用戶需要方便快捷的閉環體驗,一站完成登錄、下單、支付、訂單管理等系列環節;線下,用戶需要優惠優質的服務體驗,包括高質量的產品、標準化的服務、安全可信的品牌等等。所以問題回到了,如何形成閉環、從線上線下兩頭同時提升用戶體驗?這也是眾多O2O服務商的痛點所在。
O2O行業背后的痛點是什么?
對于看似簡單的三個問題,筆者研究了很久,近期參加了觸寶O2O開放平臺發布會,CEO王佳梁對O2O行業的問題進行了一番總結,個人覺得有道理。今年6月份他提出的O2O“象限法則”可以大致描述現在服務商的狀態,而問題往往集中出現在“垂直+低頻”這個象限里面。
對用戶來說,過多的同質化服務讓人容易產生“選擇焦慮癥”,O2O服務商即使提供免費試用,他們體驗之后也未必能轉換為長期活躍用戶。而對O2O服務商來說,高頻切入低頻、綜合兼容垂直是大勢所趨,靠燒錢來刺激消費的路子也走不長。
以上的“象限法則”概括了O2O行業的普遍問題,服務商基本上要面對“地推貴、補貼高、頻度低、黏性差”這四大難題,O2O企業的倒閉潮就和這些痛點密切相關。不管是O2O創業公司還是行業巨頭,都必須逾越這些坎。
案例研究:外賣巨頭-餓了么
雖然已是外賣O2O里的巨頭,餓了么仍然難免面對同樣的O2O行業痛點。餓了么CEO張旭豪在觸寶O2O開放平臺發布會上表示,餓了么推出物流開放平臺,就是要把線下體驗做到極致,但在線上更低成本地獲取用戶,這還需要觸寶電話這樣的平臺來提供流量。
回到前面提到的問題,線下業務和線上導流到底先做好哪個?顯然對于O2O服務商來說,online與offline的拓展能力都十分重要,但限于資源和規模,O2O服務商通常很難兩頭都顧得上。所以在專注發展offline的服務體驗同時,O2O服務商往往入駐多個平臺、通過多種渠道獲取用戶和品牌曝光。此時,如果有5-10%的訂單都由某一個平臺來獲得,那么開放平臺對這個O2O服務商的渠道價值則毋庸置疑。而如果一個平臺可以給出幫助治療O2O痛點的解藥,那就意味著值得嘗試的新出路。
什么樣的平臺可以解O2O的燃眉之急?
1、具備移動互聯網入口的特性-高頻應用所延伸的平臺
如果一個APP本身就聚合了巨大的用戶基數,并且是非常高頻的應用,那么“數量×頻率”之后,這個APP就具備了移動互聯網入口的特性,以此延伸的平臺就有很強的拓展性和承載力。典型的這種APP就是微信,從最開始取代人們傳統發短信的通訊方式,到變成用戶數量和使用頻率都首屈一指的移動應用,微信已經成為一個移動互聯網的超級入口;類似的超級APP還有支付寶。
以這些高頻應用為入口延伸出的O2O服務平臺,已經有牢實的用戶基礎和粘性,所以入駐的O2O服務商可以省去地推和跑馬圈地這些高成本、高難度的環節,輕松獲取用戶、轉化成訂單。
2、具備流量聚合能力和精準的用戶分析能力
現在能聚合巨大流量的APP并不稀奇,但正如前面提到的,多數O2O服務都并非大眾的剛需,而是針對特定人群、落在垂直領域、相對低頻的服務,所以能在洪流中進行精準的用戶分析和用戶定位的APP能更有效地幫助多數O2O服務商,比如幫代駕O2O找到有車并且需要代駕的用戶,幫房產O2O鎖定需要找房或買房的人群。
聯系到之前提到的問題,在聚合了巨大流量之后,如何定位并抓住有精準需求的用戶群體?這需要平臺精確切入用戶的使用場景,針對場景提供相關聯的服務;同時根據數據來分析用戶行為、制作用戶畫像,向用戶推薦直接相關的服務。
免費電話可以解決O2O的燃眉之急嗎?
前面講到具備入口特性的高頻應用,比如取代了傳統異步通信方式的微信,那么從傳統的同步通訊方式入手,如今的網絡免費電話又有多大潛力成為下一個入口、進而解決O2O行業之痛呢?
以典型的觸寶電話為例,它作為同步通訊的基礎工具,是大眾的剛需,使用高頻;從用戶角度來看,免費電話、號碼識別、通訊錄管理等一系列服務,一定程度上能確保電話用戶的體驗和粘性。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延伸出的O2O開放平臺首先也具備了流量入口的優勢。同時,筆者在試用過該平臺之后發現,通話后的掛斷頁面會有非常相關的服務推薦,并且平臺上還有“猜你喜歡”的區域,都能針對性地定位有需求的用戶。也就是說,觸寶電話正如前面闡述的,具備移動互聯網入口的優勢,具有成為O2O服務商的潛力。
但是有一點,筆者從這些天使用情況來看,觸寶電話通話質量還不能有效保證,比如呼叫對方接通后,對方總抱怨說聲音太小,聽不清,以至于現在我漸漸減少了觸寶電話的使用,如果最基礎的產品體驗存在糟點,O2O服務商平臺的希望怕是空中樓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