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去韓國做整形美容、去日本做早癌篩查、去美國治療腫瘤……在“健康+”成為時下熱點的同時,“醫療+旅游”的跨界綜合正成為一種國際趨勢。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國際醫療旅游高峰論壇上,專家們表示,對于有著豐富旅游和醫療資源的中國,推動醫療旅游將成為下一個發展的“藍海”。
什么是醫療旅游?
“醫療+旅游”意味著什么?“人們不再局限于在本地看病,而是在全世界擇醫。”中國國際醫療旅游聯盟執行主席、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劉庭芳說,與接收本地常駐外國人看病不同,醫療旅游專指以醫療、護理、康復與療養為主題的旅游服務。
從全球范圍來看,醫療旅游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根據美國斯坦福研究機構的調研數據,最近5年來,醫療旅游以平均9.9%的速度增長,是全球旅游業增長速度的兩倍,預計到2017年將帶來6785億美元收入,占世界旅游總收入的16%。
近年來,國際醫療旅游呈現新的發展特點。以往到發達國家看病的大多是欠發達國家的高收入者,如今很多發展中國家也成為國際醫療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科技部戰略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宏廣表示,包括醫療旅游在內的健康產業在我國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到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預計將達8億元人民幣,成為促進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
我國醫療旅游發展如何?
縱觀全球,除了發達國家和地區,不少地方也加入了大力發展國際醫療旅游的行列。
在非洲,南非的整形美容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項目。在亞洲,有著500多萬人口的新加坡,每年吸引的醫療旅游人數達到400萬;泰國建成的亞洲保健觀光中心,每天門診量約160萬人次,其中一多半是專程來泰接受醫療服務的游客……
相比而言,我國的醫療旅游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劉庭芳表示,盡管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海南就提出發展國際醫療旅游,但我國的醫療旅游項目至今未形成規模經濟。
中國國際醫療旅游聯盟主席、國家衛計委公共政策專家組專家朱士俊表示,總體來看,我國國際醫療旅游產品較為單一,高附加值的服務比較少,完整的產業鏈尚未形成。服務的主體、機構準入、行業監管、旅游者權益保障、國際認可度、國際醫療旅游保險支付通道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破局之路在何方?
在寧夏銀川,一座國際醫療城正在加快建設之中。“醫療城的整形美容抗衰中心和干細胞治療中心已分別與韓國和法國醫療機構達成了合作意向。”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院長楊銀學說,“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給寧夏吸引國外醫療旅游者提供了新機遇。
借助區位優勢,我國有不少地區有望成為國際醫療旅游起飛地,比如北京通州國際醫學園區、上海的虹橋和浦東兩大國際醫學園區、浙江海寧文化醫療旅游區等。
朱士俊表示,推動國際醫療旅游的發展,需要我國應進一步完善醫療旅游管理體制,制定發展戰略規劃,探索我國國際醫療旅游的產業模式,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推進醫療機構和服務的國際化認證,建設國際醫療旅游的先行區、示范區。
劉庭芳建議,目前我國一方面要撬動醫療資本流動,帶動醫療與旅游資源深入融合,打造新品牌;另一方面要加強同泰國、新加坡、印度等周邊國家的合作,成為連接東南亞、俄羅斯和中亞的國際醫療旅游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