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Magic所引領的私人助理模式雖然“前景光明”,有一統天下所有服務的王者霸氣,但“征伐”的過程卻并不會如想象中那樣美好:
AI技術還不足夠成熟,從需求提出到服務執行的整體機器自動化還沒法實現,人工客服的每日服務有效單量有上限,用戶增長過快如何保證服務質量,五花八門的長尾需求如何較好解決又不會太耗費人工成本,線下服務提供如何進行有效把控,除了補貼外怎樣增強用戶粘性和使用頻次。
如何抓住高凈值客戶群體,除了長尾付費、會員費、商戶返傭外是否還存在別的可行的盈利模式,諸如此類問題都是做Magic類創業時需要面對和探索的。
在《國內Magic創業沉浮錄(上)》中,已經介紹一些私人助理模式。本文將繼續呈現目前處于探索期、轉型期和垂直細分領域(人群)的 “私人助理服務” 創業公司,以向大家展示這一領域創業者更多樣化的探索和思考,并在結尾會對這一領域做分析探討。
探索期
Get:長尾非標的“連接”
創始人任鑫曾是今夜酒店特價聯合創始人,2014年初被京東收購后,任鑫與團隊一起進入京東。而今年7月,任鑫離開京東,開始做“私人助理服務”領域嘗試,Get應運而生,并獲得了660萬美元的A輪投資。
Get于8月6日在微信公眾號上上線(微信名:Get一下),目前后臺客服有三十多人,每天訂單量控制在1000單左右,高頻標品化訂單占據7成,線下對接第三方服務商。但有意思的是,Get團隊強調長尾非標類服務,尤其是希望用戶能提出各種各樣奇怪的需求和困難的問題。
可以說,Get一上來就將目標放在了最難啃的骨頭上。有關為什么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做,36氪此前已有介紹。任鑫的想法是,希望Get能夠最真實感知用戶,消除生活中長尾需求的心理焦慮,并在未來去中心化的市場中做一個附能者,讓更多不同的小組織和個體都對接到市場,有效“連接”本地化需求和供給。
現在團隊的重點放在服務設計上,也在探索靈活的組織形態。對于團隊無法滿足的需求會求助專家(天使)外援團,每個品類會有1-2位專家提供解決方案。
有關非標服務的定價問題,現在免費,之后會根據具體情況由專家定價或動態報價,再往后會靠市場解決。關于盈利,任鑫的想法也很特別:做好了不賺錢的準備,也不會對服務抽傭,盈利肯定會有,而且應該是現在還想不到的一種方式。
任鑫說,Get 現在像是一個還沒有長成的小鬼,希望用戶能以“養成”的心態喂養和訓練它。團隊目前強調探索,在上海也有一個獨立的小團隊在試探,此外還會鼓勵扶持各種人在二線城市做Magic模式的嘗試,一起做這個領域的摸索。
親秘:企業行政的“助理服務”
親秘也是一家在Magic領域探索的公司,今年6月開啟項目,7月底將方向轉向企業服務領域,為公司行政人員、秘書提供“助理服務”。
由于目前團隊還處于試探階段,并沒有對服務進行推廣和補貼,平臺上的注冊企業用戶大約幾百家。創始人陳斕杰曾有多年的投行和投資經驗,團隊已經獲得金沙江、真格和阿爾法公社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
相比于C端,企業的“助理服務”需求相對比較集中,比如采購、差旅、信息咨詢、訂餐、辦事、團建等,不太會像C端用戶那樣出現眾多長尾各類訴求。然而,企業市場也不一定好做。
陳斕杰說,面向C端的第三方O2O服務尤其是線下執行方面已經足夠成熟了,但對于企業端市場而言,O2O并不發達,線下供應商需要一家家談,有些服務還需要團隊自己出方案做標準化流程,甚至是線下派員工上門服務。
陳斕杰也坦言說,目前團隊還在探索企業服務場景和付費形式,并沒有確定就做企業端市場。而面向C端的服務也不是完全放棄,只是由于除了補貼燒錢、高頻拉低頻外還沒有其它清晰路徑,所以團隊也會做一些簡單測試。
小達:高凈值人群+全品類探索
“小達”是一家位于上海提供全品類生活助理服務的初創公司,微信公眾號(“小達助理”)于7月下旬上線,app在8月17日推出,現共有用戶1萬多人,日均訂單量近百單。后臺由人工客服提供服務,線下執行全部對接第三方平臺。
CEO宗競介紹,現在“小達”還處于試驗階段,研究用戶需求與客服(人工與技術)承載能力的平衡,包括引導和測試用戶需求哪些來自補貼哪些來自服務本身,用戶在平臺的信任成本和付費意愿價格,人均每月長尾奇葩訴求點和次數、長尾平均人力耗費成本等。
目前“小達”第一階段鎖定高凈值人群,探索付費會員制和在逐個城市擴展,以標品服務為主,強調服務本地化差異化,人工篩選推薦本地供應商,不主推長尾訴求,但盡力幫助用戶解決,提供超出的服務體驗。宗競說,現在不關心下單量,補貼的意義不大,如何平衡好真實訴求是核心問題。
下一步可能會針對普通用戶開放非標服務,不排除用專家和眾包方式實現,但長尾服務不見得接單搶單的人就能解決得好。機器技術在現階段還沒有介入,正在測試需求引導、需求識別與分配、品類劃分的技術自動化程度。
“對這塊市場而言,當前階段各自為戰,先做好自己的領域。BAT進入說明這個方向是正確的,如何獲客、維系客戶、形成高復購和一對一服務還都需要探索,未來要看服務模式的設計方式,最終拼的是多維度服務。”宗競說。
現在在全品類生活服務領域探索的初創公司還有“悠悠小秘”、“好的好的”與“家事兒”,由于當前都處于模式摸索和產品發展階段,團隊不愿進行更多曝光。
改變調整期
應應:美妝領域助理服務
“應應”是36氪此前曾報道過的一家公司,當時希望以技術(機器陪聊)+人工客服(以后發展為眾包)方式為用戶提供全品類生活助理服務,但在8月之后模式發生了重大轉變。
創始人吳恒魁認為,Magic 模式存在的根本問題是品類的繁多細碎與人工客服服務質量的矛盾,若需求品類不受控制,自己的客服在服務質量上較難保證,也沒法為用戶提供良好的體驗。
之前設定的用戶使用場景是“懶、忙、著急、不懂”,但高頻O2O服務已經被主流玩家覆蓋,助理服務對用戶而言并不具有強使用需求。因此,“應應”放棄了O2O辦事服務提供,而是選擇從長決策鏈條問題切入,幫助用戶精準解決問題,做專業品類認知解答和提供消費決策輔助。
目前,“應應”已將品類只收縮到“美妝”類,解決用戶在這一領域的各類咨詢和需求。服務對接兼職美妝達人(平臺也有少量全職美妝師),如有消費訴求會導入京東、淘寶、天貓等第三方平臺,但之后平臺會逐步與化妝品供應商合作,消費閉環會直接在平臺實現,通過機器技術優化整個流程。
現在平臺上的兼職美妝達人有200多位,保證用戶在提出問題后15分鐘得到解決。模式轉型后,現每日有150左右提問數。吳恒魁說,“應應”在美妝領域做成熟后,以后還會圍繞家庭生活消費場景擴展到健身、造型、家居等其他領域中。
哆啦:技術連接第三方平臺
“哆啦”在之前合集的介紹中曾是希望以連接線下各類自由職業者,為用戶提供各種生活助理服務。自由職業者可以是O2O 服務者、高端職業者和專業領域資深人士等。
在8月,“哆啦”的模式也發生了較大改變。在服務落地方面不再對接第三方個人,而是和大多數助理服務創業公司一樣,選擇與第三方服務平臺合作。目前在“哆啦”微信公眾號上,既有菜單引導,也提供交互式對話服務。
在對話框中輸入明確需求后,系統會自動推薦相關第三方服務鏈接(跳轉至H5頁面),比如外賣對接“餓了么”,訂咖啡對接“連咖啡”,叫車對接“滴滴出行”,家政對接“阿姨幫”等。這一點倒是和“度秘”有點相似,只是“哆啦”只選擇一家做推薦。
創始人童虎希望“哆啦”能夠更多用技術輔助方式給用戶提供功能“全能”的服務或解決方案。如果在模式上另辟蹊徑,風險會很大,而聚焦生活類長尾O2O服務用戶也更容易接受。目前這個市場還偏早期,各家差不多都處于同一起跑點,市場需要大家一起教育用戶。
小蜜蜂
值得一提的是,36氪此前報道的“小蜜蜂”其中主要業務也涉及“連接”線下的人與人,依靠眾包兼職人員提供取送物品、外賣購物、就醫排隊、家電維修、異地辦事等服務。服務通過考核的激勵機制進行把控,實行末尾和投訴淘汰制。
現在“小蜜蜂”的模式與之前相比并沒有改變,擁有5位后臺客服,平臺入駐的兼職人員超過2000人,日單量在200以上。
如意如意:放棄助理服務
在國內Magic模式創業領域中,“如意如意”是我知道的第三家徹底放棄的公司。在被問及原因時,創始人齊坡說,這個方向很好,但不一定適合一些團隊去做。
他認為,“私人助理服務”領域創業需要比較大的資源和比較大的流量,在C端也要非常擅長運營。
而走技術這條路,前期需要有很深的技術、架構和數據庫積累,不是小的創業團隊能夠實現。另外,這個方向在未來很有前景,巨頭一定不會放過。如果純依靠技術手段去做,近三年還沒法完全實現服務自動化,但未來等技術成熟后,機器人助理服務肯定是一家獨大的。
因此在經過深入考慮后,團隊于今年7月初決定放棄,轉型開始做為app開發企業提供內容類、視頻類的技術SaaS服務。
細分領域(人群)服務
會客助理:商務人士助理服務
“會客助理”的切入點和美國私人助理App“Charlie”很像,幫助用戶在商務會客前提供即將會面者的個人介紹,讓用戶提前了解對方背景,有助于商務接洽與合作。
“會客助理”已在微信公眾號上內測一個多月,為500多名內測用戶提供2000多次會客準備服務。用戶使用需要預約申請,后臺客服接到需求后,會快速在網上信息源中做查找匹配,然后機器生成固定模板的檔案,由人工做最后審核。
“會客助理”的所有信息都來自網上公開的二手信息,平均完成一單的資料準備大約在10分鐘左右,機器處理和人工服務的占比各一半。
在9月2日,會客助理上線了內測2.0版,增加了會客提醒、日程安排、會客筆記整理等功能。創始人張月介紹,用戶會在內測的基礎上一步步放開,測試階段效率還會有進一步提升。以后“會客助理”會引入邀請制,并通過VIP付費服務將服務梯度拉開。通過機器解決的服務進行免費,需要人工深度整合的服務進行收費。
美位:繼續服務中高端人群
“美位”是36氪一直報道關注的一家為中高端人群提供私人助理服務的公司。公司位于上海,現有用戶超過12萬,月盈利幾十萬。
在服務品類方面,“美位”在原有酒店餐廳預定、活動策劃、高級私人服務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大,現在還提供私人教練、保鏢、家政和出行訂車服務。
線下服務執行方面,“美位”已經開始從“重”轉“輕”,員工會與第三方服務供應商進行合作協調,為用戶提供高品質保證。
創始人蔣逸雯介紹,“美位”會專門針對有門檻的服務進行渠道鋪設,在客服篩選方面強調專業領域知識、經驗和渠道,給中高端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APP會在10月上線新版本,到時會有更好的用戶體驗。
魔鏡在線:購物推薦指南
“魔鏡在線”曾在第一篇合集中報道過,是一家垂直購物領域的Magic模式創業公司,為用戶提供全網范圍全類目購物推薦指南。目前用戶數在10萬多,每天的咨詢量達800左右。
創始人徐煒介紹,App 2.0版本將于近幾日推出,在新版上增加了“一鍵購買”功能,讓用戶直接在“魔鏡在線”平臺上完成商品交易閉環,由后臺客服在第三方平臺上下單購買并負責整個售前售后流程。
此外,在2.0版本上還針對用戶個人喜好進行購物資訊的信息推送。現在后臺有30多位客服,都是購買專家,對品牌類目商品推薦能力較強,也是“魔鏡在線”的核心競爭力。以后會逐步邀請外部兼職購買達人入駐,在一些細分類目里逐漸采用眾包方式。
V助理:付費會員制
“V助理”之前36氪也有介紹,在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助理服務的同時,用“投資理財服務”吸引更多高凈值客戶使用。
目前V助理在線下已對接多個第三方合作商,并正在跟多個理財平臺進行技術對接。用戶可以通過V助理購買理財產品,平臺也會根據用戶的資金曲線和要求進行理財訂制,滿足客戶各類理財需求。
據創始人海峽介紹,以后用戶還可以通過V助理委托購買全球少見的理財產品,目前團隊正在這方面積極開展溝通合作。
一號私秘
采用邀請制在上海做中高端人群私人助理服務的“一號私秘”我們也有報道,但據了解,最近“一號私秘”已發生較大變動:
公司已經與某家細分領域非常有競爭力的O2O 公司進行合并,雙方業務也在做各種整合對接,希望實現彎道超車。年底前會進行公開發布和很大的市場動作。
總結
在這兩篇上下合集中,一共向大家介紹了目前在國內做Magic模式創業共18家公司的發展近況。估計各位也看累了,因此在總結中我不再做詳細贅述,直接上“干貨”。
“私人助理服務”的終極形態一定會成為用戶所有服務需求的統一入口,這一點毋庸置疑。如此富有前景的領域,市場足夠大,潛力也足夠大,未來一定會成就至少一家堪比Google的全品類巨型服務公司。
但前景光明,實現起來并不容易。現在巨頭BAT中百度已入局,據說阿里、騰訊已在籌備,對于初創公司而言,至多還有一年或是半年的探索成長,之后這一領域的競爭將會逐步升級,并會出現較強玩家之間的較量。
目前市面上所有做全品類的初創公司,都必須要經受以下5個方面的考驗:
1、線上客服接單處理的效率問題;
2、線下各方資源的整合、對接、調動和把控能力;
3、團隊本身的素質、技術水平和人工投入成本;
4、是否有強力資本扶持;
5、模式是否具有可延展性。
只有把上述5個問題做最快速優化解決,才能在以后的競爭中更具備實力,不至于早早敗下陣來。現在各方都在各自探索,市場教育程度也還未成熟,所以這也為各家創業公司留有一定的窗口試探和成長期,但這個時間不會太持久。
在全品類當中,高頻標品需求可以讓用戶有高使用頻率與粘性,技術的自動化實現有助于提升客服接單處理效率。但是大家應該都明白,高頻標品服務的利潤空間太小,大多數用戶的忠誠度需要靠燒錢補貼優惠來維系,這樣的用戶是否值得服務?
另一方面,長尾非標服務可以成為盈利的來源,客戶也很可能會是高凈值群體,只是長尾服務太耗費時間精力,服務人數畢竟有限,太強調長尾很有可能會拖垮自己,那么,如何找到平衡點?如何能夠“省力”地精準找到那批“高凈值群體”?
另外,當市面上眾多平臺都宣稱可以提供生活助理服務并對接線下第三方平臺時,各家創業公司如何打造自己的差異化品牌并提升用戶粘性?燒錢補貼不一定是好方式,或許更應該探索找到綁定用戶忠誠度的“Magic Moment”。
這個“Magic Moment”不是具體的某項服務,而是“助理”幫助用戶很好地解決了某個訴求,提供了某項超預期的價值,在這個點之后,用戶就會轉化為“死忠粉”。
因此,各家創業公司,需要依據各自的優勢特長,在差異化中做好“Magic Moment”,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畢竟,這樣的全品類生活助理產品,用戶只需要一個,一旦在某個產品上有很好的被服務體驗,不太會跳轉到別的平臺。
而一旦需求沒有被服務好或者體驗糟糕,用戶肯定會徹底流失掉。當然,也如上文所說,創業公司在用戶“Magic Moment”上到底需要投入多大心力,也是需要衡量的。在這里,客戶的以往消費水平和消費需求可以作為一定參考,但并不具有完全決定意義。
因此,全品類領域的創業看似簡單,但并不適合所有團隊都能來做。對于還想進入這一領域的創業者,請慎重思考:要選擇什么模式切入?你的團隊是否擅長這樣的模式?憑什么你會比別人做的更好?
未來全品類強勁玩家一定會具備以下特質:成長速度夠快,高凈值高粘性用戶積累夠快,團隊探索、學習、反應、執行能力夠快,技術夠好,資源資本撬動能力夠強,線下本地化服務管控夠強。
在垂直領域或細分人群做“私人助理”服務嘗試的公司,體量發展一定不會成為“獨角獸”,卻也不太會過早面臨慘烈的競爭和洗牌。但做細分領域的創業公司也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模式是否有差異化,是否能為用戶提供高附加值服務?
背后形態是否會有更大的可延展性?
第一個問題決定了創業公司在同類領域競爭中是否具有較強優勢,市場能否被更大體量的公司甚至巨頭在業務拓展時吞掉。
第二個問題決定了該創業公司的發展程度,具有可延展性意味著還可以拓展更大的領域或滿足更多用戶需求,否則就會被一直困于該垂直領域,發展程度有限。
總而言之,“私人助理服務”創業很有意思,擁有高收益的前景,也充滿了高風險的過程。
這個領域未來一定會出現一家或幾家維持較長期的壟斷,但這樣的壟斷地位一定是要通過激烈的競爭才能實現。這塊蛋糕不一定會成為巨頭的晚餐,創業公司還是擁有較大的機會,就看誰能夠更“聰明”地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