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說到共享經濟,都在參考美國模式,但為啥美國除了世界級共享經濟公司Uber和Airbnb,而復制在中國的不是一樣的項目?這是國情不同導致的需求不同,但核心都必須大數據算法技術驅動共享經濟大市場。
記得2015年7月分享過中國特色的共享經濟感受,最近看見共享經濟重新被提及,想來越來越多人看清楚了本質區別:美國物多人少,而中國物少人多的本質差別。所以中國的共享經濟需要利用好商業社會中各種閑置資源,不僅僅個人的閑置資源(看美國模式幾乎都是個人閑置資源在做文章)。
但有幾點,本人保留個人意見:
共享經濟不一定必須是高頻市場。說高頻市場的朋友,往往會提到Uber和中國的滴滴,但是他們忘記了同樣是共享經濟代表的Airbnb,使用它的頻率能有Uber的多少比例,能有幾分之一就不錯了吧?但不影響它的爆發,因為本質是否是解決強剛需,而不是拼誰的頻率高。而且高低頻是相對的,你說一年10次是高頻還是低頻?
共享經濟場景是否合理,和輕重資產沒有關系,而是剛需程度,以及共享后是否帶來本質上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為啥都會提到Uber和Airbnb,而且就交通、住宿兩大類做出了垂直巨頭?因為在旅行中,交通一直是第一剛需,而住宿是緊隨之后的第二剛需。我們不敢肯定未來共享導游是否能做成大項目,但它的難度比交通、住宿大許多倍,因為它并非強剛需,做好共享產品的難度大很多倍。
服務主體是否全職是關鍵么?顯然不是,滴滴最早從打車切入,出租車都是全職的,但后來更大的動作,不是在非全職的專車和快車么?Airbnb為啥無法在中國有很好的復制,最根本原因也不是沒有全職,而在于如何標準化基本的服務方面,導致參差不齊,索性后來的創業者都是自己裝修和制定標準,反而有所斬獲。
所以本人一貫的觀點是:共享經濟在中國要有很好的表現,需要這么幾點:
1.切入點必須是剛需,而且有足夠強的痛點;
2.共享經濟必須整體上相比原來的模式降低了成本,否則拿補貼烘托出的市場,可能是偽需求;
3.必須可以逐步標準化其服務,例如Airbnb在國外有一定的標準措施,看起來體驗是個性化,但基本環節是標準化的;
4.最后一點是需要有大數據算法技術門檻,沒有技術門檻的共享經濟必然是貼錢做“共享”,因為共享經濟的核心是共享資源+精準需求的匹配,技術是在共享經濟中有效降低成本的有效辦法。在同樣的運營成本前提下,誰匹配的更好,誰的成本就更低,就更能吸引和服務好用戶。如果談共享經濟,卻沒核心技術競爭力,恐怕僅僅是在談概念畫餅。
執惠旅游認為共享經濟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屬于增量市場,是原有市場供給的一種補充,或者是培養用戶新的消費習慣,比如基于共享經濟的拼車、住宿,共享經濟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一定是低成本的,途家、Airbnb等平臺上的產品并不一定比酒店的便宜,但一定具有滿足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的特點;除了基礎的大數據算法,前期市場的開拓和競爭離不開持續資本的支持。
【號外!】執惠私享會第三站將于1月20日(周三)下午在上海舉辦,此次活動邀請到了多家上海旅游O2O代表企業的創始人、高管,一起探討“旅游供給加速度”的話題。除了干貨分享外,執惠旅游還將在現場抽出幸運觀眾送出由安科運達提供的塞舌爾、巴厘島往返機票!趕快約起來吧!報名請戳?“我要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