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chuàng)建賬號
登錄什么是旅游
旅游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和權利
世界旅游組織提出,旅游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和權利。這個提法很有意思,它把旅游等同為人的吃喝拉撒睡的基本需求和權利。
講述者:曾輝,華僑城旅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任華僑城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監(jiān),康佳集團常務副總裁
對旅游的原始認知,是從自己住習慣的地方到他人住習慣的地方去。此認知是眾所周知的,而曾輝先生對旅游的認知進行了如下歸納:
三“要素”
第一個要素是實現(xiàn)移動,是人在三維空間平面移動和垂直移動。人玩起來很有意思,喜歡登高,喜歡跑的遠,就是更高更遠。人類是不是真的從外星來的,所以要找他的來處。
第二個要素是體驗變化,體驗時間的線性變化。通過旅游有可能懷舊,可能追求時尚,也有可能體驗未來,比方說科幻。還可以加一個元素,就是速度。有的要快,快節(jié)奏,包括火車要坐最快的,飛機要時間更短的;當然現(xiàn)在也在有一種回歸,要慢,提倡慢慢享受、慢生活。
第三個要素,享受情感變化,情感的體驗要有根。就是在游玩過程中間,既有思維的發(fā)散,也有情感的回歸。這樣旅游過程很愉悅,游玩過后有回味。
三“感知”
第一種感知是軀體的勞累,即游山玩水。
第二種是感官的激活,就是《心經》里面的幾個詞,眼、耳、鼻、舌、身,激活色、聲、香、味、觸。曾輝先生原來在康佳做過常務副總裁,臺灣人有句話讓他印象深刻:“為什么電視一直在追求高清?因為人的眼睛是喂不飽的。”
第三個感知就是智慧的獲得。通過旅游可以學到新的知識,尤其重要的是心靈得到啟迪。
三要素三感知,最后體現(xiàn)在三個旅游形態(tài)上。
三“形態(tài)”
第一個形態(tài)是旅游,就是說頭腦以下的身體出汗,是走馬觀花式的三維移動。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二個形態(tài)是旅居。現(xiàn)在提倡旅居了慢生活,曾輝先生把它歸納為是頭腦的出神,到目的地身體的休整充電。看山似乎是山,看水似乎是水。
第三個形態(tài)是旅學,可以說是精神出俗。旅學是教化之旅、是心智之旅,可以思接千載,萬象歸心。
三個形態(tài)就是“三出”:身體出汗,頭腦出神,精神出俗,得到三種“滿足”:
三“滿足”
第一個是滿足人們對外部物質世界的好奇,要探究世界到底是什么。
第二個滿足是人際關系的升華。通過旅游可以結交朋友,可以密切友情和親情。當然,通過旅游,還可以產生艷遇,成就愛情,
第三個滿足是更高端的,那就是啟發(fā)一些人對本源問題的探究。人從何處來?究竟要到哪去?
所以歸納一句話,旅游是人類實施時空的位移,享受情感的變化,和獲得智慧啟迪,通過以上這些,享受愉悅的行為。
什么是文旅
世界旅游組織有個統(tǒng)計,人們出游的目的50%是為休閑度假,40%是為文化。因此,文化和旅游難舍難分。關于文旅,曾輝先生思考要“四好”、“四可”、“四愿”。
資源的“四好”
第一個要好看,第二個要好吃,第三個要好玩,第四個要好空氣。現(xiàn)在北方的霧霾也延伸到華東,追求新鮮的空氣,洗肺也是旅游的目的之一。好吃不用說,《舌尖上的中國》那么火,而年輕人出游,搜的不是什么地方好玩,而是先看有什么特殊的東西好吃。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變化。
資質的“四可”
第一個是可達,第二個是可住,第三個是可拜,第四個是可學。可達是旅游地通達性要好,但要提一個辯證的觀點,太通達了,容易去也容易走,留不住人。有的地方好,通達性稍微差一點,它恰恰可以留人住一天。可住,不見得是要豪華的酒店,但是貼身的東西一定要衛(wèi)生,一定要舒適,比方說浴巾、被單、被褥。可拜,就是有宗教,而且有歷史名人。可學,當然就更豐富了,大自然的知識、歷史知識,名人軼事,包括現(xiàn)在鄉(xiāng)村親子游,讓城市的孩子到農村去看糧食是怎么生產出來的,蔬菜是怎么種出來的。
消費者的“四愿”
第一個是愿買,第二個是愿留,第三個是愿說道,第四個是愿回頭。目前我們國家旅游商品品質待還待提高,人們買的時候有點沖動,買回來就擱置一旁,部分變成了垃圾。愿留和愿住有關系,英格蘭的鄉(xiāng)村大家都愿留。愿說道,就是要有故事,讓人樂于傳播。愿回頭是旅游做出了最高境界。
“愿回頭”親身案例:
曾輝先生在東部華僑城做總經理時,經常“混”到游客中間去聽他們的感受。有一次他看到一個年輕人帶了一群年輕人玩,指點東部華僑城的山山水水,在那做義務導游。他來過,因為東部華僑城感染了他,他很得意推薦朋友來。這就是真真切切的愿回頭。
文旅怎么做
曾輝先生歸納四個字,順、反、合、混。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事都是矛盾的,一個詞都能找到一個對立的詞。他用一些例子來說明怎么做文旅。
順做
高和低。高使勁往高做,低使勁往低做。比方說在山頂上還裝氦氣球,那就是滿足人愿意登高望遠。比方說張家界的玻璃橋,在高處讓那些恐高和不恐高的人都有刺激;低做,波蘭的鹽礦深入地下幾百米,里邊還修有教堂,那是滿足好奇心的絕佳之處。
新和舊。比方說鳥巢、大褲衩就是新;舊,往舊里做,去過馬來西亞馬六甲雞場街,很土的名字,把的過去的生活場景全保存在那,包括老的印刷廠,老的古董店,還有棺材店,反正所有老的都可以看得到,原汁原味的舊,很有意思。那條街上一年去那么多游客,偏偏就沒有開麥當勞、肯德基和星巴克。
點和面。比方說帆船酒店就是迪拜當年做的一個最好的點;面就是現(xiàn)在袁家村,把整個村都做成飲食村。
還有增和減。增,東部華城就是把好元素都往里邊堆,這是增;減,現(xiàn)在最難做的就是減。比方說有城市要華僑城去投資開發(fā),碰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做減法。廣東的潮州,旅游元素太豐富了,潮繡、潮瓷,潮州的美食,潮州的茶,潮州的節(jié)慶,太多太多,但提起潮州,人們還是不知道到底要為什么而去。潮州廣濟橋,是船連成一個橋,中間是活動的,便于通航。世界上同樣原理的橋,著名的是倫敦塔橋,而潮州的橋比它早數(shù)百年。廣濟橋應該濃縮成潮州旅游的IP。
反做
第二個做法是反著做。比方說把大的往小的做,錦繡中華,世界之窗,微縮景區(qū)就是。還一個把小的往大的做,樂山大佛。
靈與固。比方說把活的東西固化,現(xiàn)在大家看到街頭的活體雕塑就是;還有是把固化的東西做靈活。舉一個例子,《徐霞客游記》的開篇之作寫的是天臺山,因此天臺山有幾個徐霞客的雕像,大大小小全都是端端正正的站著的。其實在石梁飛瀑處可以做一個臥著的徐霞客,因為當年徐霞客就是在那臥聽飛泉。如果有徐霞客臥像,游客也會模仿,聽水聲、看飛梁。于是,徐霞客的故事就出來了,景區(qū)就有說道了。
實和虛。比方說把實的做虛,把虛的做實。現(xiàn)在把很多老工廠改成創(chuàng)意園,就是把實做虛。華橋城創(chuàng)意園就很成功;還有把虛的做實,河北有一個鄧麗君村,其實那是鄧麗君的爺爺生活的地方,她父親從那離開好像沒回去過,鄧麗君更沒回去過。那個村居然打鄧麗君牌,鄧麗君的照片、歌曲,如此種種,每年吸引20萬游客。
內與外。比方說把客廳的景致做到室外,社區(qū)的口袋花園就是。我們現(xiàn)在太多的高層建筑缺綠植,現(xiàn)在把大自然的綠景引入做中庭。這就是內做外,外做內。
合做
第三個方法就是合,就是合二為一。因為順做反做都是一些基本套路,如果要不落俗套,一定是合二為一,或者叫對立統(tǒng)一。比方說新舊合一,盧浮宮的那個玻璃金字塔。
大小合。現(xiàn)代的技術太偉大了,網上一個視頻,鏡頭中先是一個躺在花園里邊的美女,然后鏡頭往太空提拉,美女沒了,地球變成點,到多少多少光年以外了,可以到一米的27次方,就是佛經那句話,其大無外;然后又從太空拉回來,又回到地球,回到這個美女,拉近到美女的臉,再進入的她眼球,再往里邊深入,到納米級,到最小的阿米,是米的負18次方,形象說明佛經另外一句話,叫做其小無內。尺度大與小做文化旅游,是有很多文章可做的。
高低混合的東西,就是過山車,突然高突然低,讓人體驗失重感,從痛苦里邊找快感。還有虛實合一,虛實合一最好的東西是用多媒體手段,以少勝多,比如G20的杭州晚會的《天鵝湖》表演,就是虛實結合,但那還不是最高水平的。
還有靈與固結合。喀斯特地貌看巖洞,我們經常被介紹這個像觀音,那個像孫悟空或豬八戒。而法國的一個溶洞,巖壁投影打的是印象派的畫,配的是印象派的音樂,靈與固如此合一,那種精神享受,不可同日而語。
還有內外結合。比方說做一個巨大無比的玻璃游泳池,懸空于室外,尤其是在晚上燈光打亮,里邊有人游泳,旁邊咖啡館和小酒吧小酌,那是什么感覺?
現(xiàn)在國外有在樓頂上做一個游泳池,伸半截出去,是透明的,人浮游在天空中!
混搭
最后一個方法叫做混。曾輝先生被一個以色列人做過這樣的測試,頭腦先捕捉一個具體實物,再隨便想一個顏色,然后兩者結合。曾輝先生第一捕捉的是大象,第二想的是綠色,然后一組合,綠色的大象!啞然失笑。但綠色的大象這種怪異混搭,恰恰就是可以做文化旅游的題材。
文旅如何做好
做好旅游,要做好兩個字,品和格。
品有品質,還有品味。品質有優(yōu)劣,可優(yōu)不可劣。品位可以分雅俗,但雅俗是可以共賞的。
格一個是格調,格調一定是要高;還有一個是格局,格局還是要大,但是,小東西也會有大格局。
曾輝先生還歸納了四個字,開合有度。
第一個是尺度,第二個是態(tài)度,第三個度是溫度。
尺度
就是講分寸。做規(guī)劃要尺度親人,現(xiàn)在現(xiàn)代化的建筑做出來有的尺度不親人,對人不友好。投資規(guī)模也要有度,過猶不及。
態(tài)度
態(tài)度有兩個,第一是對人要平等,就是要平等的態(tài)度來做事情。我們一定要學習迪斯尼的創(chuàng)始人沃特·迪斯尼,在主題公園里他看到孩子,是蹲下來跟孩子說話,而不是彎著腰跟孩子交流。現(xiàn)在主題公園如何服務小游客,這成了一個天條。
一個旅法畫家叫嚴培明,出生寒微,他的作品在西方很出名。大人物他畫了教皇、毛澤東,小人物畫了他的父親,一個割售豬肉的營業(yè)員。曾輝先生問了他一個問題:你畫的人物社會差級這么大,你是以什么樣的視角來畫他們的?嚴培明說:我是平視。是因為他的平視,所以他的畫值錢。
還一個態(tài)度,就是對事情要看開。
關于人類的智慧,韓非子講人的關系之惡,孔夫子是講人的關系之仁,老莊講了人和自然的關系。基督教、伊斯蘭教,基本也是講人和人的關系,而佛學講到了人和宇宙、和微觀世界的關系,微觀細分的數(shù)量詞,漢語都是從佛教經典中翻譯過來的。
溫度
溫度是講人的情懷。有一篇文章介紹一個攝影愛好者,他照了20萬張照片,照的是中國綠皮火車上的蕓蕓眾生,他在捕捉人生的艱辛,還有艱辛生活中的溫馨。有半夜擔著蔬菜坐綠皮車以趕早場,趕早集的農民,還有擠在綠皮車里邊,兩個孩子睡在地板上,而地板上是鋪的一條非常干凈的毛巾,母親在邊上輕輕搖扇。母愛是偉大的,經濟條件好的母親帶孩子去玩迪斯尼,條件差的母親,她也會安排一個干凈的尺寸之地,讓孩子安穩(wěn)睡覺。這些畫面體現(xiàn)的是鏡頭后的情懷。
做好文旅,還需要講究四個境:
客觀環(huán)境
客觀環(huán)境是基本的,要整潔宜人。
文化意境
文化意境一般是由淺入深,而高手會由深化淺。
經濟境界
比方說企業(yè)以盈利為目的,難道就是單純的盈利嗎,應該還要惠民。現(xiàn)在開發(fā)旅游,一般不能把原住民遷走,然后圈起墻來收門票,沒處理好,今后景區(qū)門口就可能常有靜坐的人。
政治境界
曾輝先生去過兩個中朝邊境的城市,他們都有意愿做抗美援朝紀念日活動。曾輝先生問了他們一個問題,活動能做到當年的交戰(zhàn)國家的政要都愿意來嗎?如果都愿意,那就成功了。
以色列人寫的《人類簡史》很有意思,它有一個觀點就是,和平比戰(zhàn)爭的利潤高。因此打仗是沒有辦法的最后辦法,是沒有意思的事。
而旅游就是促進和平的一個神圣的事業(yè),發(fā)展旅游,就是在做有情懷的事。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旅游百人會”(ID:lvyoubairenhui),原標題:《【要點精粹】第100期百人茶社 | 華僑城曾輝:關于文旅開發(fā)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