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北京“夜經濟”政策正逐漸滲透演出市場。北京商報記者走訪調查發現,位于五棵松、三里屯等部分商圈的Livehouse已經開始延長營業時間,部分營業到24時到凌晨2時不等。而與Livehouse等活躍的演出場所不同的是,話劇、舞臺劇等傳統演出場所多數依舊保持著夜間10時結束的習慣。就場館而言,延長經營時間需根據場館具體情況制定計劃,演出團隊、場館工作人員的調整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有部分觀眾表示,雖對夜間演出充滿興趣,但交通方式是不得不解決的問題。演出市場若要開啟夜間模式,還需結合自身特色、周邊環境等因素共同考慮。
調查:Livehouse尤為活躍
隨著“夜經濟”如火如荼地進行,各大商圈、商場餐飲乃至生活服務企業都逐漸開始延長夜間經營時間,演出市場也在躍躍欲試。位于五棵松、三里屯等各大商圈的Livehouse已經開始加強夜間經營,大部分場所都會開放至凌晨,更有場所會持續演出到第二天六點左右。觀看樂隊演出的張先生認為,Livehouse徹夜演出能吸引更多觀眾,這是場館增加客流量的重要方式。
在Livehouse已火熱開啟夜生活之際,傳統劇場還略顯未進入狀態。7月20日晚,北京商報記者來到了地處南鑼鼓巷的蓬蒿劇場,工作人員張先生介紹,劇場每天都會在早10時至晚10時之間營業,一般情況下一天只進行一場演出。偶爾會有下午的加場。通常在周六周末觀看演出的人數量較多,但不知近期是否有延長經營時間的計劃。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內,北京市共有近92場話劇、舞臺劇、音樂劇等演出。其中大部分劇目均在晚間7:30開始,10時左右結束。而部分演出場次較多的劇目,如開心麻花團隊的《求婚女王》、《莎士比亞別生氣》、《隱婚女王》、《烏龍山伯爵》、《瘋狂雙子星》等16部劇目會在下午兩點半安排演出時間。夜間10時休息已成各個場館的運行常態。
雖然劇場還未準備完全,卻已有觀眾持有觀看夜間演出的期待。話劇愛好者劉瑩認為,現在的演出通常晚7時左右開始,對一些上班族而言,下班趕來觀看在時間上還是會略顯緊張,如果能適當推遲演出時間,自己會有更多機會觀看演出。
場館:調動多方資源
觀眾的期待似乎已體現出市場對夜間演出的需求,但要正式啟動夜間模式,場館還需從多方面進行調整。
延長場館的經營時間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繁星戲劇村市場總監郝微麗表示,“演出團隊、制作人員、場館工作人員、宣傳人員等部門都要做出相應調整”。據介紹,目前繁星戲劇村的市場運營時間為早10時至晚11時,雖暫時還沒有考慮延長夜間運營時間,但與其他場館相比,11時的閉館時間使繁星戲劇村已步入演出“夜生活”的行列。“觀眾的觀演需求是劇場夜間運營的前提。”郝微麗如是說。
大麥網方面表示,現場娛樂演出不同于電影,其受演出規模、藝人時間、現場安全等多方面影響,無法大規模普及深夜演出場次。但是今年以來休閑展覽的夜間場次小有提升,以世園會為例,購買夜場的用戶占比達到了14%,文惠券上線后,夜場用戶購買力直線提升5%,占比達到了19%。未來與旅游結合的休閑展覽將有更大的夜場發展空間。話劇歌劇、音樂會、曲苑雜壇等現場娛樂演出時間通常是19:00-22:00,其因特定的演出時間成了夜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在劉瑩看來,夜間演出對她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但如果推遲演出時間,結束后如何回家是令她頭疼的難題。北京地鐵1、2號線將自7月19日起每逢周五工作日及周六休息日延長運營時間,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憾。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國家大劇院、長安大戲院、中山音樂堂、先鋒劇場、朝陽9劇場等場館皆坐落于1號線,2號線沿線也擁有著繁星戲劇村、鼓樓西劇場、北京喜劇院、保利劇院、青藍劇場、解放軍歌劇院等熱門劇院。蓬蒿劇場、劇空間、西區劇場等劇場雖不在1、2號線的運行范圍,但夜班公交與首汽約車平臺出臺的相關措施也緩解了出行壓力。
院團:演出機會明顯增多
演出場館的夜間運行不僅能吸引更多觀眾,對部分小型演出團隊而言,經營時間的延長意味著更多的演出機會,這也是難得的機遇。
“小型團隊很難登上場館演出,一般來說,如果你沒辦法保證一定的演出收益,就無法引起場地的重視。”話劇從業者劉曉宇表示。據介紹,她所在的演出團體由眾多的話劇愛好者聚集而成,擁有一場專場演出正是團隊的目標。“誰都想有自己的專場演出,但沒有名氣的小型團隊太難約到場地了,你沒有觀眾基礎,自身又沒有吸引力,專場演出對自己對場館都沒有多大益處。”
而夜間演出市場讓她看到了更多演出可能性。“其實現在能生存下來的場館都有一定的固定受眾群體,也有熟悉的合作團隊,如果場館經營時間延長,總會有一部分的空余時間,可能那個時間段觀眾較少,但對我們而言就是機會,我們也需要嘗試與場館合作演出,即便開始有些困難,但有經驗后總會逐漸與場館熟悉。”
專家:轉變演出方式
如今傳統的演出場所已與過去發生較大變化。咖啡廳、書店、休息區等配套設施皆為場館保留并吸引了不少潛在觀眾,而24小時劇場的出現,更為演出市場注入了新的血液。“我在其他城市見到過24小時劇場和夜間劇場,但在北京還尚未見到。”龍馬社制作人王明輝表示,這種新型模式可以促進劇院多方發展或進行部分轉型。據悉,位于杭州西湖文化廣場的豐馬劇場便是一家24小時劇場。除提供演出外,劇場同時為觀眾提供咖啡廳、藝術教室、活動廳等區域,用多個層面的消費,吸引更多觀眾步入劇場觀看演出。
而在王明輝看來,延長演出場所的經營時間對場館、演員以及觀眾來說,都有一定益處。“現在許多觀看演出的年輕人并不拘于晚7:30開場,延長夜間演出時間或推遲演出時間,可以吸引一部分夜間消費的人群,擴大觀眾群體。”
除了豐富經營內容,轉變演出方式也是劇場加強夜間經營的一個辦法。“劇場可能需要改變一些慣性思維方式,夜間可以安排時間較短的演出,嘗試多排一些場次,但這需要事先進行廣泛的調查,尋找潛在觀眾,才能更好地促進劇場的調整。”
*本文來源:北京商報,作者:盧揚,原標題:《激活“夜經濟”演出市場該如何破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