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國家提出的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給廣東帶來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尤其是對文旅產業而言,最大的優勢是帶來巨大的消費市場,而消費市場的形成是投資最大的紅利。”8月31日,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政府在公共領域的投資以外,也要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讓文旅產業有更多投資主體。
長期以來,由于貸款期限長、資金需求規模大等原因,導致文旅產業面臨著傳統信貸不足,資本市場支持不足等投融資方面的問題。隨著國內文化旅游產業市場的總量不斷的擴大,一些新興的旅游產品比如夜間游、定制游的出現,也激發了市場新的需求。去年,國務院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文旅產業再次迎來新的發展機會,各個渠道的資本爭相涌入,從傳統企業、互聯網公司到金融機構等,都在大步邁進文旅投資市場。
8月31日,廣東文化和旅游產業投融資對接會在廣州舉行,這次投融資對接會就是為了給項目方和投資方搭建一個對接平臺。據悉,這次對接會共征集到462個文旅項目,項目規模超過1億元及以上的項目有275個,10億及以上的項目有122個,超過百億元的項目有23個。
文旅項目難找好“婆家”
在談到當下文旅消費的新趨勢時,戴斌認為:“游客對旅游的需求已經從簡單地觀賞自然風景,升級到對完善商業環境和高品質生活方式的追求。”他表示,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追求的是融入當地生活方式,所以國家提出了都市休閑、景觀之上都是生活的概念,希望能打造一個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品質。
旅游觀念的差異也激發了區別于傳統旅游形式的文旅項目的誕生,從全國范圍來看,居民消費升級進一步帶來了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根據相關數據,文旅產業的消費需求規模從2013年的1.4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1.7萬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7.14%。
盡管國務院已經發布了《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等促進文化旅游產業消費的政策和措施,人們都在期盼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能夠帶來新的就業機會和致富商機,但新的問題卻出現了。
隨著越來越多文旅項目等待被開發,資金的來源卻成了一個關鍵問題。傳統的融資方式使一些體量不大、開發周期長的文旅項目在投資方面前失去優勢。一直從事旅游景區經營管理的乳源縣云門山旅游景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文岳雄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旅游景區運營常常面臨著融資難題。“由于旅游景區運營投資回報率長,而且很多景區的產權問題很難明確,一般金融機構考慮到資產質押的問題時往往會放棄投資。”
東莞信托董事長黃曉雯向記者表示,從投資周期來看,文旅板塊的投資至少為5年時間,甚至有些項目真正完成盈虧平衡要7-10年,資本方很難等待這么長的時間。而另一方面,雖然文旅產業需求旺盛,但是卻存在著傳統融資支持不足的問題。文旅產業投融資的增速加快的同時,金融貸款總量只有7000多億元,不到1萬億元。
根據有關數據,從文旅產業的投資主體來看,以民間投資為主,占比達到了60%,政府投資占到了20%,國有企業的投資是15%,三種主要資金來源的特點和投資的領域各有不一。民營資本主要是投資于大型的旅游項目,政府和國有企業的投資是以旅游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旅游村鎮類的項目為主。
黃曉雯認為,資本市場的支持不足,表現為資產證券力明顯偏低。“4A景區超過了3000家,但是IPO和上市公司并購的不到100家,資本市場的融入資金是有限的,2017年全國旅游投資1.5萬億元,增速是16%,資本市場融入是1014.3億元,僅占6.76%。”她認為,通過對接會這個平臺,給文旅企業和資本方尤其是金融機構提供了接洽的機會。
對接平臺成“窗口”
文旅產業本身具有很大發展潛力,很多資本方在遇到風口時甚至會一擁而上,比如前幾年風靡一時的特色小鎮,被很多投資方追捧,但是實際運營情況并不理想。
黃曉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文旅綜合體和特色小鎮,占了整個總類的投資項目的43%,如果從投資總額來看,也超過了90%多,絕對是繞不過去的兩大板塊,而特色小鎮近年來的發展確實是良莠不齊。
“最核心的一點,做特色小鎮的定位上千萬不能無中生有,要結合當地的文化、資源、運營平臺特色,去提煉、升華當地的文化生活,才能產生經濟效益,當然因為整個特色小鎮的建設需要的周期很長,投資規模大,回報期和回收期也偏長,這也考驗資金能不能持續投入、加大投入,在一定規模之上產生規模效應。”黃曉雯向記者表示。
而對于目前同樣火爆的綜合商業街項目,黃曉雯認為,這種商業街的項目前期的投入和產出完全不成正比,即使后面運營狀況良好也很難實現高盈利,這主要是因為這種商業街項目攤薄街區面積的坪效一定很低。
“但是政府和企業一定要有個共識,通過前期的土地、資金投入來打造綜合商業街這張名片,在提升周邊街區的價值以后,能進行更好的投融資獲利。比如佛山的新天地商業街,在建成7年以后才實現盈虧平衡,所以企業和政府要有一定的情懷,這就是跨業態組合。”黃曉雯說。
投資方的理性認識,是文旅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一環。為了更好的促進廣東省內文旅產業的發展,廣東省除了近期舉行的旅博會,接下來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還會搭建文博會、文化和旅游節等重大平臺,以更好地對外宣傳。
在談到未來如何持續擴大對接會影響力時,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紅向21經濟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之后每年廣東省文旅廳會持續運營對接會,而這次對接會收集的462個項目,在對接會結束以后也會在線下進行持續對接。“另外,未來期望為省外甚至是國外有需求的項目方和資本方搭建平臺,通過講堂、培訓等方式引進來、走出去,發揮資本的作用。”
首次作為對接會承辦方的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總經理、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張志兵也向記者表示,作為未來長效機制的一部分,承辦方專門開發了一個小程序,未來會成為對接項目方和資本方的平臺,目前正在內部測試當中。
今年的投融資對接會是廣東省連續舉辦的第三屆對接會,中國文旅集團(開曼)總裁助理周洽強向記者表示,今年能明顯預期到項目的落地。“文旅產業的投資也會有優勝劣汰的過程,文旅項目對專業性、資金成本、人才、項目選址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所以資本方在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還是要做好深度的調研,做好項目落地的鋪排,不然很容易造成資金鏈斷裂。”他認為,文旅項目的發展不應該是“文旅+地產”的單一模式,對于一些好的資源,要有專業團隊的運營,同時還能帶動當地經濟、就業、做到區域發展與項目緊密結合。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葉碧華、代雅娜,原標題:《文旅市場成“香餑餑” 項目方和投資方如何“兩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