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春節前后,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國蔓延,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面對突發的疫情,全國上下一心共同抗擊疫情,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重大突發事件對旅游業的影響是旅游研究中的一個老問題,在旅游業受疫情影響的背后,既有許許多多的旅游企業和相關從業人員實實在在的直接損失,也有眾多旅游相關聯行業的間接損失。在積極配合和主動參與抗擊疫情的同時,如何積極應對沖擊下的現實困難,認真研判其影響與形勢,理性地尋找應對疫情影響之策,構建旅游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是擺在旅游業界和旅游研究者面前不能回避的重要問題。
旅游業遭受疫情的沖擊前所未有但韌性十足
在考慮這次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時,大多都會借鑒2003年“非典”時期的經驗和教訓,相比之下,2003年和2020年的情況既有相同之處,又有明顯區別。相同之處有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兩次疫情都屬于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基于疫情防控需要,本應該在春節假期井噴的旅游業被按下“暫停鍵”。旅游企業被動應對,旅游服務訂單的“退改停”問題表現突出,景區自春節開始基本處于零收入狀態,成本壓力主要表現為員工工資、償還貸款、先期支付與退款等問題,短時間內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的壓力陡然增大。
二是政策層面同樣迅速反應,隨之研究出臺了許多靈活的保護性政策措施。例如,文化和旅游部很快出臺兩年內暫退旅行社80%旅游質量保證金的方案。這個政策舉措,對這些旅游企業而言,可謂是雪中送炭,緩解了燃眉之急。
三是面對疫情影響,業界對旅游業敏感但不脆弱的基本預期判斷也沒有變。可以說,旅游業突然的停滯也是階段性的,旅游業的波動與疫情防控的進程息息相關。根據2003年“非典”時期的經驗,在外界普遍看長旅游業恢復期的情況下,我國旅游業在半年后就恢復性地實現了反彈。雖然旅游業不會在疫情防控勝利后馬上恢復到原有水平,但也會極具韌性地呈現快速復蘇勢頭。
與2003年相比,2020年的旅游業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增加了分析旅游業受疫情影響的復雜性,我們既面臨著疫情的巨大沖擊和當下的損失,也有很強的發展韌性和潛力。
一是旅游休閑需求基礎更加旺盛。隨著收入水平的提升與休閑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國的旅游休閑消費越來越成為現代生活消費的重要內容,2002年,我國國內旅游游客是8.78億人次,而2018年的國內旅游人次已經達到了55.39億人次。而且,這種強大的旅游休閑需求已經形成消費慣性,短期的疫情影響不會對其造成太大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強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面對短期沖擊的信心。此外,近些年,我國私家車保有量正在逐年增加,截止到2019年,我國的私家車保有量已經首次突破2億輛,這使得依靠私家車的自助旅游占據了很大的旅游休閑市場份額,而這部分市場份額更將成為疫情之后帶動出游活動復蘇的客源主力軍,將會首先為疫情期間苦撐的旅游接待行業帶來轉機。可以說,只要抗擊疫情取得徹底勝利,旅游休閑的相關需求就會迅速得到釋放,甚至有可能出現暴發式補償性消費。因此,今天的中國旅游業發展在面對疫情影響時會更具韌性。
二是旅游供給更加豐富。如今的旅游休閑產品越來越靈活多樣,旅游相關聯的行業越來越多,旅游引導的新業態創新也層出不窮,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疫情影響的復雜性,除了關注傳統旅游“六大要素”相關企業受到的直接影響之外,還需關注更多的引致沖擊,避免新的旅游要素遭受重創。
三是旅游在線化服務水平更加便捷。經歷過信息通信技術變革的影響,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5G應用的廣泛鋪開,如今“旅游+互聯網”的發展水平已經發生質的飛躍,出現了許多創新型在線旅游服務企業。因此,這在疫情暴發之初,其影響表現出了兩面性,一方面因為在線化預定率較高,使得需要處理的“退改停”訂單變得更多,相關企業承擔的成本與壓力更大;另一方面,也展現出了在線化旅游服務便捷的優勢,盡管“退改停”業務普遍存在,但許多旅游企業都能堅持有所擔當,有條不紊地應對和辦理相關業務,保證了消費者的利益。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提供專業化甚至精細化旅游服務的在線旅游企業之外,還有許多生活服務類的在線平臺企業已經觸及旅游服務業務,這些企業在這次應對危機的過程中,會因為其多角化的經營業務范圍而顯得更加主動。
加強危機管理和政策扶持助力旅游業從困境中突圍
(一)加強危機管理,引導旅游業“化被動為主動”
從旅游業危機管理的角度看,一般認為,評估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需要關注突發事件的發展邏輯線,即把握疫情暴發初期、疫情對抗中、疫情后三個基本階段。在疫情暴發初期,旅游業需要配合防控需要,嚴防因為旅游活動所造成的疫情擴散,也必須做好承受壓力和損失的準備,并迅速作出調整反應。隨著對抗疫情的積極展開,疫情會逐步得到控制,人們的出行逐漸放開,如何在這一關鍵時期,加強旅游業的自救與管理,是至關重要的,這關系到眾多旅游相關企業的生存問題,也關系到眾多旅游從業人員的生計問題。在疫情得到徹底解決后,旅游業面臨全面復蘇,市場振興的任務就會成為旅游業的工作重點,其中,國內游市場將會首先發力,引領復蘇,出境游與入境游需要滯后一段時間,這有賴于疫情結束后的旅游運行管理,只有真正能夠實現安全運行,才能使國內外旅游者重拾信心。當前,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正處于關鍵的攻堅時期,旅游業應該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做好應對工作。
(二)強化政策支持力度,為旅游業企業排憂解難
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在目前遭受疫情沖擊的特殊背景下,更要及時、主動采取有效扶持政策。
一是旅游相關主管部門要引導所在地的旅游企業在運力補充、住宿保障、場所提供、安全管理等方面為疫情的聯防聯控作出應有貢獻。在重大突發事件面前,抗擊疫情是所有工作的核心,政府引導有助于充分利用市場資源解決疫情防控期間的現實困難,往往能夠起到雙贏的效果。
二是要圍繞旅游相關企業的困難做好亟須的服務工作,助力旅游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減損失、降成本。現金流是旅游企業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它決定了旅游企業所能支撐的時間。雖然當前的抗擊疫情形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礙于旅游業的復蘇仍然需要反應時間,政府相關部門仍然需要針對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在稅費減免、利率優惠、用工保障等方面出臺靈活及時的扶持措施。地方政府可根據國家政策文件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出臺對接地方發展訴求的促進計劃,為區域內的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組建“政策工具箱”,開展精準扶持服務。近些年,隨著旅游休閑個性化趨勢成長起來了不少“雙創型”小微旅游企業,他們在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延伸旅游產業價值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他們并不能像大型旅游企業一樣,較為彈性地控制和調整受疫情影響業務的經營成本,并依靠海外板塊或其他受影響較小的業務實現“造血補血”。相比之下,小微旅游企業更需要“政策工具箱”的支持,這也是保護和鞏固地方旅游業“雙創”成果的應有之意。
三是要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分預案、分區域、分市場地提早做好規劃。具體來看,要實現多預案準備,要根據疫情防控進度與形勢,分別做好樂觀與保守的估計與預案,做好引導工作,增進信心,各地區需要靈活落實扶持政策,協助企業開展經營自救,幫助組織區域內的相關聯企業實現互利互助,盡可能地減少旅游企業損失,降低旅游業從業人員的壓力;要關注重點區域,對旅游產業依賴程度較高的地區和疫情較重的地區,尤其是那些依靠發展文旅產業而實現脫貧的重點區域,都需要重點關注;要確保國內旅游市場安全復蘇,在三大旅游市場中,保證國內旅游市場的健康運行與市場振興是疫情結束后的首要工作,需要提前做好謀劃,由暫停到復蘇的陣痛,需要強化安全意識,加強監管,確保復蘇后的國內旅游市場健康運行,也只有國內旅游市場的健康運行才能給入境旅游者傳遞信心,以此迎來旅游市場的全面恢復與繁榮。
四是相關部門應充分關注旅游業的用工與就業問題,避免出現“失業潮”,在調整社保費率、延遲社保繳費、“留崗留薪”補助等方面做好靈活安排。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吸納勞動就業的主力軍。此次疫情沖擊,對就業影響很大,避免較大規模失業,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企業固然要創新思路自救,但如果有政府在脆弱的時候采取有力的政策“搭救”一把,結果是完全不同的。此外,除了傳統旅游企業的員工利益外,還應該關注那些為文化和旅游創新發展貢獻力量的創業人員,在旅游業高度關聯和產業深度融合的今天,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可能會波及因參與生態休閑農業而改善生活的脫貧農民,也可能會波及參與地方特色工藝品與旅游紀念品開發還處在創業初期的小團隊,還可能會波及因經營特色民宿還在等待收回投資成本的年輕人等。他們是促進文旅融合和旅游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旅游產業鏈不斷拓展的重要支撐,這些都需要各級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的用心引導與扶持。
旅游業作為五大幸福產業之首,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產業,也是助力我國脫貧攻堅事業圓滿完成的重要支撐產業之一。面對疫情,旅游業因其高度敏感性的特征受到直接沖擊,盡管損失在所難免,但我們堅信這種陣痛是暫時的,中國旅游業經歷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已經是韌性十足,暫時的困難改變不了其蓬勃向上的大趨勢。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作者:夏杰長: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豐曉旭: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博士后,原標題:《疫情困境下的中國旅游業如何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