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窗外疫情如火,全國的總體疫情發布病人數已經呈明顯的下降趨勢,照這個趨勢下去,3月底到4月初,很可能能夠將疫情控制在一個可以可控范圍內,那么,如果文旅企業,你能夠很好地撐過3、4月份,而5月份又能夠順利生產的話,就應該思考以下的問題了。
一、需要轉型嗎?能夠轉型嗎?
第一個問題就是文旅業如此脆弱,我們需要轉型嗎?
很多的業內人士都在感慨,文旅業如此艱辛,我們干脆轉行吧。但我們真的需要轉行嗎?如果轉行我們能夠做什么?能夠去哪里
在2003年 SARS之后,很多文旅從業者認為,這個行業困難重重,很多前輩就投入了制造業、外貿、房地產、投資,最后成功轉型。但是,那個時代不一樣,2003年正值我國經濟的騰飛時期,是真正的一頭豬都能在“風口”上飛起來的年代,各類新興行業都需要人才。旅游從業者作為見多識廣的一類人,尤其是涉外導游,在全世界見過了各個國家的發展,能夠較為清晰地把握時代的脈搏,投身其他行業,能夠以更加先進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的發展,轉型成功與眼界開闊密不可分。
但今時已不同往日。
從2013年經濟增速放緩后,上面所說的“制造業、外貿、房地產、投資”等諸多行業都在開始逐步走下坡路,制造業由沿海向內地及東南亞一步步轉移,利潤卻一步步降低;外貿由于成本增加,出口轉內銷已成常態,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房地產在全國各地尋找價差割韭菜;投資行業的利潤也被壓縮,投資風險已被PPP、P2P等反復證明。這些行業在2104年底都不約而同地將文旅行業視作了最好的“風口”行業,見《旅游規劃行業危機(三):本輪旅游開發熱潮還能持續多久?(1)》、《旅游規劃行業危機(三):本輪旅游開發熱潮還能持續多久?(2)》等文。那么現在文旅行業的諸位同仁,你是否還能像17年前的那批同輩一樣,輕松地轉入那些高光高利潤行業?人家已經自顧不暇了,原本的行業裁員就已經很厲害了,各行業專業人士尚且被裁員,還會要文旅人士轉行而來嗎?
文旅從業者轉型艱難,文旅實體轉型就更加艱難了。景區轉型,如果不做景區,還可以做什么?做商業?做地產?做農業?改革開放四十年,暴利行業都已經遠去了,如果經濟增速不能迅猛增加,各行各業的低端產能都是過剩的。比如旅游運輸業,如果不做旅游運輸了,能夠很順利地轉型去做其他運輸嗎?很難,因為市場都已經飽和了!其他的業態更是如此,很多的設備設施甚至是特定場景的,除了文旅業其他場景根本無法運用,這也是近年來文旅設備商努力謀求轉型,卻不得其路的根本原因,因為除了文旅,根本無從可轉。
所以,并不像許多人預測的,這次的疫情危機,會讓文旅業流失很多人才,會讓很多優秀同仁轉行,因為其他行業也都飽和了。在每個行業都日益專業化的背景下,不要想著如何轉型去別的行業了,別的行業也已經容下多余的人員和多余的產能了。安心在文旅行業深耕吧,文旅雖然不是最好的行業,但也不是夕陽行業,更不是最壞的行業。
因此,走下去,深耕之。
二、今年會大爆發嗎?需要為大爆發做大準備嗎?
有許多人預測,一旦疫情結束,旅游會有“報復式”增長,其實這只是常見的為行業打氣而已,樂觀的情緒必須要有,但是樂觀過頭了,以為是真的就麻煩了。因為,那會引發盲目的樂觀,甚至會讓行業做出過于樂觀的準備,會有很多不必要的浪費。
其實會不會爆發,要從旅游的根本上來說。聯合國報告稱旅游是人們的必需品,跟陽光、空氣、水,吃飯、社交、睡覺一樣是剛需,但是我們還是要有清醒的認識,旅游并不是陽光、空氣、水,也不是吃飯、社交、睡覺一樣,離開旅游我們不會死。
所以旅游是什么,旅游是人們有錢有閑后,離開本地赴外地尋找新奇體驗的一種活動。因此,旅游的前提,一要有錢,二要有閑,三要離開本地。這三個條件就決定了旅游的發展,旅游的水平,旅游是否爆發。
中國人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去旅游,就是因為經濟發展,尤其是經濟增速快,大家有錢了,所以能夠出去玩。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因為經濟水平的高低,既決定了整體能出去玩幾次,也決定了能玩什么水平的旅游。而是否有閑,也是跟是否有錢緊密相關的,在一定程度上,越有錢,越有閑是成立的。越忙于生計的人,越不得閑。而能否離開本地,也與第一個條件緊密相關,越有錢,越有閑,越能離開本地,且距離越遠。而越是沒錢,越是沒閑,則越難以離開本地,越難出游,改而由本地休閑替代,例如2019年經濟增速放緩,會有諸多家庭減少出游次數,而增加在本地的逛街、購物、下館子等消費。
所以,2003年,疫情結束后,文旅行業在一年左右得到迅速的恢復,不僅達到了原來的位置,而且還超越了原有的規模,這是因為2003年的時候經濟增速處于上行通道,年終GDP增速超過10%,收入增速也非常快,因此出游欲望被激發,在原有基數就比較小的基礎上,“報復式”增長出現。目前的情形是,經濟增速放緩,各行各業都在艱難地轉型,現在我們關注的是企業怎么活下去,在減租、降稅、降社保這些上面做文章,傳遞到最后,承受的都是普通的就業者,因此這一次的經濟損失更大,普通人承受得更多,要回到原有水平,就必須經濟增速不僅止跌,而且要向上,而這是很難的。
所以,未來會不會大爆發,取決于經濟增速,如果經濟增速不能夠止跌逆勢增長,那么連帶的旅游也很難恢復到原有水平,這是一個基本的邏輯。所以疫情結束,如果跟現在比,數據肯定會是漂亮的,但是如果跟去年同期比,很可能還會不如,這是要有清醒認識的,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錢的問題。
旅游活動就是一茬接一茬,錯過了一茬,就干下一茬,下一茬興不興盛,跟上一茬的關系不大,主要跟經濟有關。同時下一茬也補不回來上一茬,不存在上一茬延后至下一茬的事情。所以,能夠追隨行業慢慢恢復就好,做好下一茬,不要想著報復式增長,那樣很容易迷失在過度的樂觀中。
三、接下來要面對怎樣的市場?如何生存?
如果不是一個報復式增長的文旅市場,那是一個怎樣的市場呢?
答案是:存量市場。
何為存量市場,就是市場整體規模一定,企業在這個規模一定的市場中,紅海廝殺。
如果中國經濟的增速繼續放緩,那么人們的收入增長就會放緩,甚至停滯。收入一定之后,人們的出游次數,出游水平都會相應地固定下來,這樣固定下來的就是一個存量市場。
存量市場中,文旅企業如何生存?
答案是:干掉小散弱,讓自己成為大優強!
制造業這些早早陷入存量市場的行業其實早就給出了答案,在存量市場里面,小、散、弱就是原罪,必須讓自己壯大起來,必須讓自己聚合產業,必須讓自己強大,才有話語權。未來的市場中,大優強是主要方向。大就是規模資本等、優就是結構服務管理等,強就是強勢品牌強勢發展,就像制造業的空調業、電視業、水泥業……一樣,小散弱已經很難生存了,破產潮流如涌,但頭部龍頭企業,如格力、美的、海螺水泥……還能夠每年20%或者更高的增長,這就是存量市場的博弈,也是存量市場的不二法則。
尤其是省級的文旅投資集團,如果在接下來的2-3年中,不能夠迅速整合資產,把自己做大做優做強,那么鄰省或者更加強勢的文旅資本就必然會迅速取代相應的省級文旅投資集團的地位,這一點南方的許多文旅集團已經在強勢拓展了,北方的文旅集團動作相對較慢。
如果不能迅速做大,那就要做優做強,在領域內深耕,做到領域內的小品類龍頭,例如旅游設備商,如果不能夠迅速的成為行業龍頭,至少要成為細分龍頭,要積極的走出去并購相應的國外公司,消化先進技術,從而在國內讓自己獨一無二,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或地區也能以此為基礎進行開拓。旅行社、景區、酒店,也都需要考慮深耕、主題化、連鎖化等方面的問題,只有做大優強,在未來存量市場的競爭中才能有一席之地。
存量市場還可以考慮的就是走出去,中國的文旅應該走出去,應當學習日本,在中國游客逐漸增多的區域,布局相應的行業、產業、產品,讓中國的文旅逐漸地走向世界,日本在失落的二十年做的是這樣,未來如果國內文旅市場真的成為存量市場,向外走就是必須要選擇的了。
結語
堅定在文旅行業的決心,因為別的行業更加過剩,難以轉型;做好文旅逐步恢復的準備,在復蘇中尋找機會;做好應對文旅存量市場的準備,結合自身的優勢,做到大優強,為未來謀一席之地。
*本文來源:"博看文旅"(ID:Bokanwenlv),原標題:《文旅企業:如果還能存活下來,現在就應該思考這幾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