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3月1日上午,巔峰智業主辦的“文旅振興公益在線巔峰大會”在線舉行。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出席并在直播現場為大會致辭,全文如下:
各位旅游業界同仁,媒體朋友,
上午好!
這是我春節后首次在辦公區之外,現場參加行業的直播研討活動。劉峰博士早些年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從事旅游研究工作,專業著述頗豐,是我引為同仁的專家學者。他沒有一邊享受院所高校的公共平臺和話語權,一邊投資商業機構做老板,而是選擇了離開體制而專注創業,所以也是我愿意交往的企業家。能夠到現場參加他和巔峰智業的公益直播活動,確是難得的當面學習和致敬的機會。當然,也是因為2020年的旅游戰疫已經由“停組團、關景區、防疫情”“托底線、救企業”,轉入了“嚴格防控、有序復工”的新階段,也想借此機會與同志們分享關鍵階段和關鍵任務的一些看法。
一、旅游戰疫轉入“防控疫情任務更重、有序復工目標更明”的新階段
在中央宣布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全面勝利之前,全國范圍內全面放開有組織的旅游活動,以及全面開放旅游景區的條件尚不具備,時機尚不成熟。正如之前預判的那樣,隨著全球范圍的疫情變化,特別是兼具國際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雙重特征的周邊國家確診人數的上升,防控疫情經由旅游活動而輸入和擴散的任務加重。事實上,旅游業同時面對著系統、國內和國際的三重防控壓力,斷不可以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旅游系統和旅游戰線必須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工作要求,把習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指示精神落到實處。
作為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長期停擺的代價不僅是我國自身,也是世界經濟體系無法承受的,很可能會產生疊加性經濟社會危機。在科學研判疫情形勢,強化分區防控的基礎上,中央統籌推進各類企業的復工復產,重點是防控疫情相關的物資保障、民生保障,以及穩增長、促就業等重點領域的企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需要的現代服務業,旅游業同樣面臨統籌疫情防控和有序復工的重要任務。有人認為旅游不是老百姓生活的剛性需求,也不是與疫情防控直接相關的重點產業、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對外貿易和高科技產業。由此得出結論,現在還不到談論旅游業復工復產的時候,人們繼續在家里好好呆著,景區、酒店繼續關門停業,最多做些線上直播、培訓和研討等務虛性的事情,就是旅游系統該做也能做的事情。持這種觀點的同志沒有看到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從早期的入境旅游發展到今天的大眾旅游,旅游和休閑已經成為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鐘南山院士所說的那樣,景區多是開放的空間,多去走走有利于身心健康。這些同志沒有看到當代旅游活動形式更多是散客,而非團隊;出游半徑更多是近程,而非遠程,不能一想到旅游就是滿世界扎堆亂跑;旅游消費不僅是觀光度假,還有近親訪友和商務會議。這些同志沒有看到全國一半以上的縣區屬于低風險甚至零感染地區,中央對疫區風險分高中低級進行差別化管理。這些同志更沒有看到旅游企業不僅是旅行社和旅游景區,還包括酒店、民宿等旅游住宿業態,免退稅等旅游購物業態,等等。如果酒店、餐飲、休閑服務不跟上去,復工企業和抗疫一線人員的生活誰來保障?差旅管理等生產性服務不配套,工商業生產所必須的商務、會議、流通等活動如何運行?
正是著眼于全國范圍的疫情形勢變化,著眼于旅游市場需求和產業供給體系的實際情況,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旅游主管部門在防控疫情的同時,應當也必須科學指導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旅游企業復工復產。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旅游戰疫從2月底3月初迎來“防控疫情+有序復工”或者說“防控型復工”的新階段。
二、旅游業復工不是簡單地回到從前,而是要著力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著重化解市場風險和防范道德風險
中國旅游研究院2月6日舉辦了旅游戰疫在線研討會,針對“經此一疫,旅游業再也回不到過去了”的悲觀論調,我的回答是“為什么要回到過去呢”?況且沒有必要回去,更沒有可能回去。2019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確定了“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方針。這是基于對大眾旅游新時代、全域旅游新方位、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新要求所做出的戰略研判,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系統、全行業都要為之奮斗的目標,都要努力完成的任務。疫情總是會過去,復工不是要簡單地回到“人山人海吃紅利、圏山圈水收門票”的老路上去,而是著眼于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求,培育科技文創新動能,滿足品質旅游新需求。疫情期間,經濟活動幾乎全面停擺,人民生活依然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復工復產的要求一經提出,生產要素和供應鏈就及時跟進了。這意味什么?意味著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已經走出了物質短缺的時代,走向文化消費的新階段。具體到旅游領域,一方面是市場下沉到縣城和鄉鎮,另一方面則城鎮中產階層消費升級的需求,以及老年康養、青少年研學和親子旅游的市場分層趨勢。疫后市場恢復和產業振興需要更多新興力量的積極介入,科技將成為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抖音等短視頻將會成為目的地營銷、產品推廣和需求發現的全新力量,公益基金和產業基金將成為文化交流、遺產活化、文化創意、旅游投資等領域的新型投資主體。如果對微觀層面的變化和宏觀層面的趨勢缺乏清醒的認識,對“景觀之上是生活”“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間”“科技和文化主導旅游創業創新”等當代旅游發展理論缺乏深刻的理解,如果不能以安全和品質重塑市場信心,數百萬家旅行社、OTA、酒店、民宿、景區、主題公園、免稅店和規劃公司,就是熬過這次疫情,也會被市場演化和時代進步所拋棄,成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時代的“恐龍”。
經過政產學研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央已經認識到了旅游業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領域之一,相繼出臺了財政、金融等普惠性政策,退還了80%的旅行社質量保證金。我們很高興看到這些行業托底救市政策逐漸顯現了預期效應,同時也看到受市場焦慮和救企沖動的影響,可能的市場風險和道德風險也在開始積聚。有的企業就是沒有這次疫情也是活不下去的,有的企業由于自身的戰略急進和經營失敗導致不可承受之損失。業界的救市訴求清單中是否埋了正常經營行為所造成的虧損和債務呢?我看是多少是有的。對此,政府和業界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讓那些本應由投資者和經營者承擔的虧損和債務借機“清零”,否則對其它市場主體是不公平的。從公開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的救市政策主要是普惠的,而非差別的,更不是“看人下菜單”。有人喜歡拿2003年“非典”期間的旅游政策說事,這是刻舟求劍的思維嘛!十七年過去了,旅游業的市場基礎、產業屬性和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托底性的產業政策之外,任何財政、稅收、投資和金融政策的出臺,以及政策工具有使用,都要充分考慮程序正義和社會公平,都要充分考慮市場風險的化解和道德風險的防范。
旅游戰疫需要瞭望吹哨的人,需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人,也需要仰望星空,沿著任何可能的方向前行并承擔風險的人。疫情還有沒有過去,形形色色的智庫、高校、科研院所、平臺企業和媒體不能整天務虛不務實,甚至將業界的生死地變成自己的名利場。無論是線上的研討,還是線下的培訓,都要以解決防控疫情和有序復工的現實需要為導向。對于專家學者來說,指出不足和發泄情緒是容易的,關鍵是要解決問題啊!在最高統帥部戰略決心已下,戰略目標既定的今天,包括政策研究和智庫報告在內的各項工作都要指向更多理性的路線圖,更加冷靜的執行力。行業媒體和平臺企業呢,也希望大家少談些概念,多解決些問題。當然,業界也不能因為宏觀層面的研究報告和政策觀點,一時沒有get到直接的獲得感,而diss那些做宏觀研究、趨勢探索和模式創新的人。探索和創新不能只是概念,更不能為了流量而語不驚人死不休。藝術家的背后是工匠精神,宏觀研判的背后是數據支撐。《戰國策?張儀說秦王》的這句話愿意與大家共勉,“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總之不要去做德不配位,智小謀大的事情為好。
三、旅游戰疫轉入“防控型復工”新階段,政府、協會和企業要承擔共同而區別的責任,才能積小勝為大勝
一是嚴格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機制和旅游主管部門的要求,抓嚴抓細抓實旅游企業復工的疫情防控工作。文化和旅游部近日陸續發布了《旅游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指南》 《關于妥善處理疫情旅游投訴的若干意見》國家文物局發布了《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序推進文博單位恢復開放和復工的指導意見》(文物辦函【2020】190號)。除了流程和技術層面的指導,旅游系統還發出了做好導游領隊等一線員工穩崗就業的通知。浙江、江蘇、廣東等地文化和旅游部門,中國旅游景區協會、中國游戲機游樂園協會等行業組織,中國旅游集團、華僑城集團、嶺南集團等一線旅游企業也就防控型復工出臺了一系列切實管用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指南。短期內,旅游住宿機構和旅游景區的復工不是為了可上就有大量游客的到訪,而是為了全面升級旅游活動的安全保障,全面提升旅游服務的品質感受。對于開放式的景區以及那些分布廣泛的、散落于城市中的公共休閑空間,居民一直都有進入,文化和旅游部門要提醒并會同公共衛生部門強化對游客和市民聚集場所的疫情防控。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容易產生客流聚集的場景,針對不同空間尺度、停留時間和消費情境進行科學研判,把平時寫在紙上掛在墻上的應急制度和管理流程,進行扎實有效的實戰演練。這些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景區設備更新、維護、調試,數字化運營的底層器件完善,各類應急流程預演,內容開發,門票系統,預約管理等,從小規模人流向大規模人流過度,防控型復工提供了難得的承壓調試過程。危機處理和應急管理也是旅游企業競爭力,經此一疫,競爭力應當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不是還在原地打轉轉。
二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文化和旅游系統、各類旅游企事業單位主動承擔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在文化和旅游部門的指導下,旅游企業認真理解并切實用好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經出臺的救市助企政策。這些信息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官方網站都有匯總展示,一些行業組織和研究機構也有匯編發布,查閱起來很是方便。與2003年的“非典”不同,這一波財稅、金融、保險、工業與信息化、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市場監管等政策組合拳更多是市場化而非行政化的,是普惠性而非差別化的。比如針對中小微型企業增值稅及其附加、五險一金、房屋租金的減免,以及銀行貨款展期等,就不再區分行業和領域,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中小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都可以享受相關待遇。根據上周的新聞發布會信息,還會進一步出臺調整旅游發展基金使用方向以支持旅游企業貼息貸款的專項政策。國有企事業單位、旅游集團和上市公司要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資政策,加快項目建設的同時,要幫助中小微型企業獲得項目分包的機會,積極培育開放共享的產業生態。而不是都做成企業內部的“閉環”,搞成“巨頭出征、寸草不生”的局面就不好了。有投資能力的旅游集團和大企業可以導入實驗室經濟模式,向科技要動能,研發新模式,培育新業態。數字經濟不能只是從概念到概念,而是要以市場為導向,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才行。
三是是旅游業要保持對市場振興的信心,更要有戰略定力,做好四月上旬甚至更晚時候才全面放開有組織旅游活動的各項準備。在旅游市場全面恢復以前,必須確保旅游行業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全行業都要樹立“先生存、再發展,積小勝為大勝”的戰略指導思想,那種“噩夢醒來是早晨”空想,以及“寄希望一策、畢其于一役”的幻想,特別是“疫中坐等政府托底救企,疫后盡享市場報復性反彈”的拖延作風,都是萬萬要不得的。再好的醫療條件也需要病人的配合才能起作用,政策組合和行業互助最終也需要企業主動作為才能產生效應。像民宿這種典型的C2C企業,對經營者日常生活場景中的衛生標準,以及游客的公共衛生意識和生活習慣都有很高的要求,能不能對照世界衛生組織(WH0)發布的《世界衛生報告(World Health Report)》借此機會來個質的提升呢?不要覺得這些是小事,真正做到位并不容易,相反,以工匠精神把細節做到位了,把游客能夠感知的品質提升了,旅游業振興和發展的目標還會遠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老話有老話的道理呢。
從現在開始直至疫后,希望旅游集團和各類旅游企業的領導人能夠靜下心來,全面審視發展進程的內部要素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和恐怖襲擊固然都是對旅游業產生重大影響的危機,看上去來勢洶洶,但總會過去的。真正可怕是消費需求發生了革命性變化而不自知,是科技進步和文化發展帶來的“顛覆性創新”。太多的企業不是死在這次疫情中,甚至也不是死在自己不夠優秀不夠努力,而是在科技引起的跨界創新和降維打擊下,游客已經不再需要陳舊的場景和傳統的服務了。隨著旅游企業的國際化成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推進,還會有更大的危機在等著我們去戰勝,眼前的困難不過是青春期的成長代價罷了。不論我們愿意還是不愿意,企業時刻都會面對危機識別,時刻都要準備戰略應對。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什么作為可抄,必須獨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