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020年全國兩會結束后,文化和旅游部黨組迅速召開會議,聽取建議提案分辦情況匯報,進行研究部署。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多次聽取辦理情況匯報,提出“精準高效”的辦理要求,親自審閱了全部主辦件答復函。每位部黨組成員按照工作分工,帶著問題深入開展調研,審定分管司局建議提案答復函。辦公廳制定建議提案辦理工作方案,規范辦理流程,做好辦理工作的統籌和服務。各承辦單位建立“一把手”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親自抓、承辦處室具體辦理的分級負責制,轉變工作作風,注重成果轉化,確保了辦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代表委員對辦理結果表示滿意。
辦理情況如下:黃細花代表:《關于推進“互聯網+旅游”助推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朱虹代表:《關于進一步完善疫后文旅產業幫扶機制的建議》;鄔成香代表:《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的建議》;郭永紅代表:《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發展大旅游產業的建議》;李忠科、武衛東、趙江濤等代表及連玉明等委員:《加強古長城保護和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關于牽手冬奧會,打響長城牌,加快規劃建設長城腳下的美麗鄉村的提案》;程芳、馬乙四夫等代表及馬蕭林、郝遠、王鵬杰委員:《關于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的建議》;王堅委員:《關于促進文旅業復蘇和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吳為山、潘魯生委員:《關于因地制宜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提案》
建議提案辦理不僅是給代表委員一個答復,更重要的是把代表委員提出來的合理建議落到實處,真正解決問題、推動工作。文化和旅游部把建議提案辦理工作與改進工作、完善相關政策更好地結合起來,打通辦理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推進“互聯網+旅游”
文化和旅游部實施數字內容創新發展工程,數字故宮、數字敦煌等項目讓優秀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借助數字技術“活起來”。
黃細花代表:《關于推進“互聯網+旅游”助推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建議內容: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借助互聯網這個“最大增量”,利用當前更新迭代迅猛的互聯網思維和技術,精準關注周邊市場、鎖定人群、找準定位、滿足需求,加速行業洗牌、加速產品升級、加速在線業態,滿足人們文旅消費需求,激發旅游業發展新動能,應成為旅游企業當務之急和長期目標。黃細花建議,加大對“云旅游”“云景區”“云展館”“云娛樂”等旅游業新業態的產業政策支持。全面推行線上OTA平臺,提升在線旅游便捷性認同感。出臺專門規劃扶持政策,完善在線旅游、預約旅游平臺建設。
答復:由文化和旅游部牽頭,會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及時出臺政策指引,積極推進各地景區實現智能化、智慧化的互聯網升級,通過豐富在線旅行度假產品、提供旅游線上場景服務、利用大數據實現個性化旅行度假服務等手段,增強體驗感、參與感、融入感。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會同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旅游”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建設智慧旅游景區、完善旅游信息基礎設施、創新旅游公共服務模式、加大線上旅游營銷力度、加強旅游監管服務、提升旅游治理能力、扶持旅游創新創業、保障旅游數據安全等八項重點任務。文件出臺后,各地區紛紛啟動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區實際的落實方案,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推動“互聯網+旅游”向縱深發展。
社會效果:“互聯網+旅游”是我國“互聯網+”領域的重要內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1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國辦發〔2019〕41號)等文件均對深化“互聯網+旅游”融合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深化“互聯網+旅游”指明了方向。文化和旅游部實施文化產業雙創扶持計劃、文化和旅游創客行動,促進文化和旅游領域互聯網創新創業平臺和眾創空間服務升級,構建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創新生態。數字故宮、數字敦煌等數字內容創新發展項目讓優秀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借助數字技術“活起來”。
金融扶持政策惠及文旅
發布《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用好貨幣政策工具做好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業幫扶工作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用好文化事業建設費免征政策的通知》《財政部辦公廳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可調劑部分旅游發展基金支出用途支持旅游業應對疫情沖擊的通知》
朱虹代表:《關于進一步完善疫后文旅產業幫扶機制的建議》
建議內容:建議從國家層面,依法加大減免稅費力度,探索設立全國文旅產業幫扶基金,并對具有發展潛力的文旅企業進行金融扶持,如提供專項貸款、貼息貸款等。建議將江西地方性法規首創的旅游購物先行賠付制度納入國家有關法規,依法保障廣大游客合法權益,讓人民群眾樂享旅游、安心消費。
答復: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向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0部門印送《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給予文化和旅游企業發展政策支持的函》,推動各項政策將文化和旅游行業納入支持重點。為克服疫情影響,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推出了一系列紓困幫扶政策措施,大部分惠及了文化和旅游領域。
在金融政策方面,人民銀行通過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安排政策性銀行信貸支持等方式,加大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在稅收政策方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先后發布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關于支持個體工商戶復工復業增值稅政策等多項公告;對納稅人提供的生活服務(包括文化體育服務、旅游娛樂服務、餐飲住宿服務等)所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文化事業建設費。
社會效果:通過經驗交流、線上培訓等多種形式,組織、指導各地用好再貸款、再貼現、地方政府專項債、文化事業建設費等財稅金融政策,緩解文化和旅游企業資金困境和融資難題。
文化和旅游部與中國工商銀行在常規信貸支持的基礎上,新增1000億元專項授信用于支持文化和旅游企業應對復工復產。指導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與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對接,爭取貨幣政策支持;各地積極行動,多舉措爭取到優惠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
加強非遺保護與傳承
進一步健全非遺保護制度、完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機制、推動非遺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創新非遺保護利用方式和傳播方式……
鄔成香代表:《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的建議》
建議內容:從文化保護、傳承以及當前一些非遺項目的發展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
鄔成香代表建議在非遺保護與傳承中應從長遠出發,制定科學系統的指導方案,確保非遺項目在后續開發中走向正軌;注重人才培養,培養新一代非遺傳承人;發展文化產業,以產業化帶動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拓寬文化宣傳渠道,提高非遺文化藝術的影響力。
答復: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將進一步健全非遺保護制度,繼續發揮非遺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推進非遺記錄工程,梳理已有記錄成果,完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機制,并加強對記錄成果的傳播利用,及時向社會發布。推動非遺融入國民教育體系,構建非遺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出版非遺通識教育讀本。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遺教育培訓,廣泛開展社會實踐和研學活動。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加大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與扶持力度。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推動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進一步創新非遺保護利用方式,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將進一步創新非遺保護利用方式和傳播方式,指導、支持各地持續做好非遺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工作。組織面向非遺傳承人、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帶頭人、非遺企業負責人和非遺保護工作者的網絡銷售培訓。支持非遺傳承人、相關企業對非遺產品進行設計提升,生產出更好滿足社會需求、具有更強市場競爭力尤其是適合網絡銷售的非遺產品,樹立具有社會影響力的非遺產品品牌,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提高非遺的可見度、影響力和美譽度。
社會效果:根據代表建議情況,文化和旅游部進一步健全非遺保護制度,完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機制。推動非遺融入國民教育體系,構建非遺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加大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與扶持力度。進一步創新非遺保護利用方式和傳播方式,支持非遺傳承人、相關企業對非遺產品進行設計提升,樹立具有社會影響力的非遺產品品牌。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郭永紅代表:《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發展大旅游產業的建議》
建議內容:建議由文化和旅游部牽頭組建全域旅游發展幫扶領導小組,對口指導貧困地區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有針對性地加大全域旅游發展幫扶力度;建議國家出臺針對深度貧困地區發展全域旅游的支持政策,從產業規劃、項目用地、資金支持、招商引資、人才保障等方面給與更多傾斜;建議繼續加大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和國家旅游發展基金等各類資金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傾斜支持力度,加快重點景區旅游道路、旅游廁所、智慧景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議支持貧困地區開展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休閑示范城市、國家級旅游改革創新先行區,以及國家高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促使旅游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地方經濟優勢。
答復:文化和旅游部與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積極開展旅游扶貧工作,依托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發展旅游業,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一是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資金幫扶,著力補齊旅游基礎設施短板。二是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政策指導,著力發揮旅游品牌示范帶動作用。三是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人才培訓,夯實旅游扶貧人才根基。四是加大旅游精準扶貧模式總結和經驗交流,做好旅游扶貧成果宣傳推廣。下一步將繼續加大旅游扶貧各項資金支持力度;推進相關標準的修訂完善工作;鼓勵貧困地區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加強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人才隊伍建設。
社會效果:文化和旅游部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政策指導,先后將商洛市商南縣、柞水縣、山陽縣3家單位納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名錄,指導幫助示范區創建單位統一規劃布局、優化公共服務、推進產業融合、加強綜合管理、實施系統營銷,通過發展全域旅游提升社會綜合治理水平,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文化和旅游部在支持建設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創建國家A級旅游景區的基礎上,繼續鼓勵包括秦巴山區在內的深度貧困地區,積極申報和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等優質旅游品牌項目,示范引領當地旅游業提質升級。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修改完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國家層面重點項目一覽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內蒙古段)建設保護規劃(建議稿)》
李忠科、武衛東、趙江濤等代表及連玉明等委員:《加強古長城保護和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關于牽手冬奧會,打響長城牌,加快規劃建設長城腳下的美麗鄉村的提案》
建議內容:甘肅省以及嘉峪關市為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做了大量努力,與國家相關部委進行了工作對接,全力推動方案論證、規劃編制、項目籌劃等前期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李忠科代表建議將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納入國家規劃和實施項目之內,推動配套工程和重點項目建設。
河北段長城大多處于燕山——太行山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產業及財政基礎薄弱,交通、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薄弱,資源亟須系統性整合。為此,武衛東代表提出進一步明確資金保障渠道、加大對重點建設區的指導和支持力度、進一步明晰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管理體制的建議。
趙江濤代表建議由文化和旅游部牽頭,將內蒙古西部歷代長城文化公園列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
如何牽手冬奧會,打響長城牌,并以此為契機推動更高層次京津冀協同發展,連玉明委員建議重新審視北京長城文化的冬奧遺產價值,讓長城文化帶把京張協同辦冬奧這一重大標志性活動的整個過程串起來;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為抓手,讓長城文化這張中華民族的金名片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這個世界舞臺上亮起來;加快規劃建設“長城腳下的美麗鄉村”,讓“長城腳下的美麗鄉村”伴隨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舉辦火起來。
答復:文化和旅游部作為牽頭單位,爭取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的項目和資金支持,積極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赴張家口、秦皇島等地進行實地調研,謀劃啟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研究。采納代表委員的建議,與內蒙古文化和旅游廳進行溝通研究,對《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國家層面重點項目一覽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內蒙古段)建設保護規劃(建議稿)》進行修改完善。
黃河文化保護
印發《黃河文化系統研究工作方案》《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工程實施方案》《黃河流域文物調查工作方案》《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工作方案》
程芳、馬乙四夫等代表及馬蕭林、郝遠、王鵬杰委員:《關于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的建議》
建議內容: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根植于黃河流域的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主體文化。
程芳代表建議在河南省建設一座能全面展現黃河5000年文明歷史的文化旅游景區——黃河文明園。
馬乙四夫等3名代表建議國家加大對青海黃河流域文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支持力度,推動黃河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夯實文化保護與傳承基礎。
馬蕭林委員建議加快推動黃河文化傳承弘揚工作扎實落地。強化黃河文化的資源梳理和頂層設計、深化黃河文化內涵的挖掘研究、推進黃河文化普及宣講進校園、建立黃河文化弘揚立體傳播體系、加強黃河文化的展示推廣力度。
郝遠委員建議國家將甘肅全域納入國家黃河流域規劃,突出黃河上游重點,在規劃中列入黃河上游甘肅段文化保護傳承項目并給予傾斜支持。
王鵬杰委員建議應該從國家的高度、全局的視野深度審視黃河文化,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以黃河文化為紐帶激勵炎黃子孫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答復:文化和旅游部正加緊編制《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及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領域3部專項規劃,并將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作為重點納入“十四五”規劃予以統籌部署安排,建設黃河文化遺產廊道,推出精品旅游線路,建設展現黃河文化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印發《黃河文化系統研究工作方案》,將依托有關高校和院所,調動沿黃9?。▍^)黃河文化研究力量,建立黃河文化研究基地。會同教育部推進黃河文化普及宣講進校園。會同國家文物局印發《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工程實施方案》《黃河流域文物調查工作方案》《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工作方案》,將開展黃河文化遺產的調查和梳理,全面掌握黃河文化遺產資源底數。2020年,中央財政通過旅游發展基金支持黃河流域9省(區)3.75億元開展廁所革命和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通過國家文物保護、非遺保護資金等加強黃河流域相關文物保護、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設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鼓勵黃河流域符合條件的項目申請支持。
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專題調研組
到北京、浙江、山東、廣西等地就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疫后復蘇和高質量發展開展專題調研。
王堅委員:《關于促進文旅業復蘇和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建議內容:新冠疫情重創文旅產業,作為新興服務業消費的重要載體,亟須注入行業復蘇活力。建議加強政策扶持,重燃產業信心;有序應對消費反彈,守牢安全底線;推進數字賦能,提升服務體驗;推進產業融合,創新升級產品。
答復: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及有關部門將繼續密切跟蹤疫情發展趨勢,指導各地用好各項政策幫助文化和旅游企業紓解困難,推進文化和旅游消費工作,加快文化和旅游市場復蘇;將積極協調配合,共同建立健全應對突發事件的現代旅游治理體制和機制,進一步推動國內旅游市場復蘇,加強短途周邊游、鄉村游產品和線路開發,繼續做好國內外旅游市場動態的研究和發布;將繼續推動文化和旅游企業、機構“上云、用數、賦智”,發揮互聯網平臺的賦能和效益提升作用。
同時,將推動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有關專項中開展“文化和旅游大數據平臺”“景區智能物聯網”“沉浸式體驗”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示范,加強數字技術在文化和旅游領域的應用和推廣;將深入推進文化、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實施一批帶動性強的重點融合項目,培育一批以文化和旅游為主業、以融合發展為特色的領軍企業,積極推動旅游演藝等融合發展業態提質升級。持續推動整合低質量、同質化的鄉村旅游產品,推出更多優質的鄉村旅游產品和線路。
社會效果: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專題調研組,到北京、浙江、山東、廣西等地就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疫后復蘇和高質量發展開展專題調研,深入了解企業經營困難和政策需求。充分吸納提案中的建議,與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密切溝通協調,推動將文化和旅游行業納入資金基金支持、金融扶持、減稅降費、降低成本等政策范圍,加大紓困惠企,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復業。
鄉村文化振興
實地檢查公共文化服務基本制度和保障政策落實情況,加大財政投入。
組織實施“文化產業雙創扶持計劃”,引導支持文化企業、機構面向鄉村地區、貧困地區開展產業培育、吸納就業和技能培訓,留住青年人在鄉村發展。
吳為山、潘魯生委員:《關于因地制宜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提案》
建議內容:我國加強鄉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深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還需進一步培根鑄魂。潘魯生委員建議培育建設鄉村文化“自我供給”系統、完善貧困地區鄉村信息服務與反饋機制、實施鄉村特色產業“文化賦能計劃”、建立鄉村“文化小康”評價系統。吳為山委員建議深度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牢牢把握農村文化建設有利契機;創新農村文化建設思路舉措,著力提升服務效能;著力提升群眾性文化活動內涵,進一步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大力弘揚農村地區優秀傳統文化;樹牢融合發展理念,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互促共進;切實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充分激發農民群眾文化自主性。
答復:進一步完善法律政策和制度設計;豐富鄉村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加強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大力發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文化與農業產業協同發展。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根據意見建議,著力守正創新、精準施策,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加大鄉村文化投入力度,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社會效果:文化和旅游部于2020年下半年分赴各地參與開展了《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執法檢查,實地檢查公共文化服務基本制度和保障政策落實情況,督促各級人民政府切實履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主體責任,加大財政投入,保障人民群眾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權利。采納提案中的建議,通過示范性培訓、巡講、遠程培訓等方式,加強對鄉村公共文化隊伍的業務培訓。繼續實施“春雨工程”“陽光工程”“圓夢工程”,使文化志愿者成為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一支有生力量。結合組織實施“文化產業雙創扶持計劃”,引導支持文化企業、機構面向鄉村地區、貧困地區開展產業培育、吸納就業和技能培訓,留住青年人在鄉村發展。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文化產業新視界”(ID:whcyxsj),原標題:《2020年文旅部回復了哪些代表委員的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