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引言:
首先祝賀所有正在忙碌中的同業朋友們,春節后這一個月,對于國內旅游來說全都是好消息,內容我就不復述了。
已經有同業媒體跟我做了專訪,要我作為行業觀察員也作為出境游從業者,對于接下來出境游的恢復說說自己的展望,感覺好像出境游也要回來了。
但年后的A股,在多數磚家都覺得今年股市會大火之際,結果2月18號開盤后一路跌。在一片狂熱的市場中,保持應有的冷靜和客觀,我覺得這是自詡觀察員的基本能力。
年后決心全力賣藝做內容的我,每天在接觸很多同行,昨晚還有一位從西北遠道而來的客人,約我在北站星巴克(這里好像成了我的專屬會客廳)聊了三小時,今年西北仍然大火,看好這位既有團隊和經驗又有資源端優勢的朋友。
我今天總結一下近期觀察到的一些普遍性做法,結合我不成熟的思考,給大家提提醒。
——肖遠山
忙起來的表現
就算去年暑假和國慶,也沒有看到今年3月這樣的景象,真的,所有做國內游的同行們,都忙起來了。
朋友圈廣告滿天飛
春節后,我大概屏蔽了約100人的朋友圈,很抱歉,不擇時機和高頻率的瘋狂發圈,影響我對有價值信息的獲取,我只能屏蔽你。
但除了我,對C端的客人,發這些制作并不精美的朋友圈海報,流量漏斗轉化高么,算過投入產出比沒有?
朋友圈純發廣告還是去扮演一個旅游專家的人設,會更利于產品的銷售呢?
微信群到處找地接
百人會一共有3個群共約1000人,尤其是我自己負責的2群,我每天大概要為客源端的朋友推薦3次以上。
我是一個熱心的老好人,有時候又會后悔,這樣搭進去自己的人設會不會有問題?
我在百人會群熱心推薦地接
有詢單→問去哪→沒地接→找地接→要報價→加利潤→發客戶→沒下文,說句不禮貌的話,如果我是國內資源端的產品提供方,這種詢單我是不理的。
人群不精準,缺互信機制,產品同質化,做資源堆砌。這樣做確定能行嗎?
招聘也開始了
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2020年疫情對行業的最大傷害,就是人才流失嚴重,幸好,春天回來了,很多同行又開始招聘了。
深圳某旅游公司招聘啟事
想起毛爺爺那句話,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只要有了人,就一切都有了希望。
有哪幾盆冷水要潑
看到這里是不是有點惱火,嗯,今天反正話都說開了,那就索性把冷水潑完,忠言逆耳利于行。
盲目跟風
如果我能看到微信后臺所有旅游同業相關群的關鍵詞統計,排第一的,我猜是“紅培”。
同業朋友在群里求紅培產品
嗯,我已經記不清多少次看到有人在群里問“有沒有全國目的地的紅培產品啊?”、“誰做貴州(上海\江西\延安\嘉興等)的紅培產品啊,有的話私聊”。
對,當所有人都覺得自己看準了機會,不思考是否自己適合就往上沖,你可能做不了套利者甚至勞動者,只能做韭菜。
跟紅色主題相關的流量今年肯定很大,但如果在客源(政府關系)和產品(場景和師資)兩者均沒有長項的話,其實跟你沒什么關系。
不帶信任機制的黃頁信息沒效果
在“有詢單→……→沒下文”這個循環里,為什么會沒有下文呢?我想有這么幾種可能。
黃頁都與時俱進用上二維碼了
第一,客人本來就在到處比價,記得當年我們臺灣環島包車還不錯,天天泡在島內司導群里,經常會聽到他們抱怨,××這個客人在到處比價,你們發來的行程已經是第三個問我的啦!
第二,是你的忠實客戶,但是跟產品提供方的人群定位不匹配,比如客戶希望的是高端私密,而“地接”發來的就是常規線路,怎么會入越來越挑剔的國內游客戶法眼呢?
第三,客戶也忠誠,產品也匹配,還差啥?差上下游之間的默契和互信,如果只是微信群問來的“地接”,我是地接可能先應付一下,我因為不信任而擔心的事太多,最好是見了兔子再撒鷹。
真的很可惜,從2003年同程先用行業名片這樣的產品打開了一片天地,至今只是換了一個場所,實際僅作為黃頁傳遞信息的功能沒有升級,不管你是微信群問,還是搜公眾號推文后面跟一串名單。
不禮貌的問一句,推文后帶了推薦名單的,出了問題負責不?
跟百度莆田系一樣不負責,那這個推薦機制的意義在哪?
用朋友圈海報去激活客戶
我問過一些很熟悉的朋友,你們的客戶數據庫是結構化的么?
很可惜,得到的回答大多不是。
我有2萬老客戶,但我只有他們的微信或者手機號,諸如工作單位、婚育情況、收入層級、消費金額、消費頻率(尤其是周邊游)等一大堆的核心字段,都是空白。
遠山,你吹吧,這些怎么能輕易獲取啊?嗯,我介紹一點小經驗,原來飛豬還不叫飛豬的時候,后臺購買記錄會有訂單人的收貨地址,要么是單位要么是住宅。
是單位的,如果看到華為騰訊阿里,是不是可以打個標簽?是住宅的,查一下這個小區的房價再結合當地當時的平均房價,是不是他的收入層級就可以確定了。
住在這里的客戶算什么消費層級
前提是你們的客戶數據庫有設計這些字段。
如果一個結構化且維度很細的2萬人客戶數據庫,我們篩選潛在客戶后發送的那個產品內容,還像垃圾廣告么?
要做到品效合一,最好的做法一定是精準信息推介,千萬別學地鐵口派豪宅廣告的,住豪宅的不坐地鐵,謝謝。
還沒有結構化客戶資料的,現在開始做,也不晚,這就是重要且不緊急的第二象限,我們60%的精力都應該花在這項事情上。
幾個小建議
我當然不能只吐槽,結合最近的幾次深入的同行交流,給大家幾個實用的小建議吧。
做產品還是做行程
很多“地接”同行告訴我,找我報行程的多了,幾乎一天要報十多個,都要忙不過來了。
嗯,做行程還是做產品,這個問題想過沒?
遠山,什么是行程,什么是產品,你說得清嗎?
噢,我認為,行程是把不同的POI串起來,然后寫明客人到這里能看什么吃什么玩什么。
產品首先要有主題,這一天主題是山城開埠歷史,我們選擇參觀5個最有代表性的洋人留下來的建筑,請精通重慶近代史的文保大師講述1891年來這里發生過的故事,再設計有互動性參與感的體驗,最后承諾客人能收獲什么,不管是精神還是物質的。
產品有主題,適合的目標人群自然就清晰了,供需雙方適配精準度也就上來了。
如果只是列行程,同一個POI,不同興趣愛好年齡階層的人,他的訴求會一致么?
要風景宣傳片還是場景代入感
嗯,視頻號徹底火了,如果現在你拿不出一個打了自家logo的短視頻都不好意思在江湖上混。
可惜我看到很多同業都在給目的地政府做義務勞動,為啥?純拍杏花溝的美景,跟你這伊犁的旅行社確定有關系么?哪怕你用無人機上了天。
是,它可以種草,我馬上就去,不過,我自己開車去行不?
對于旅行社而言,你宣傳的要是產品,而不是風景,重點在場景的代入感。
順序可以自行調整,這段視頻,觀眾獲得的暗示是,這產品好玩,但只有他們搞得定。
風景只是你的幕布,但它不是你的內容。
做客源還是做資源
好像這個問題我很早就聊過,去年剛寫公眾號的時候。
我是木訥老套的金牛座,過了大半年,我仍建議大部分同業去圍繞資源做產品。
2個理由。
首先,客源在互聯網時代沒有地域屬性,做客源實際跟全國同業在搶,但做資源一般而言過江龍很少;
其次,資源本身帶有差異化,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如何把它打造出來而已,但客戶現在見的多了,要真的玩出點花樣來,相對難。
累積客源慢,搶占資源快,百人會好些四川會員天天蹲在川西大山里,找地方搭獨家營地,我蠻佩服的。
總結
我就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嘴炮磚家,但我的邏輯是自洽的。
每個行業,應該都需要一些善諫者,在大家都熱火朝天的時候,提出一些冷靜思考的不同觀點。
從小老師就教我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這也是我想說的最后一句話,不同的觀點多聽聽,興許能擴寬自己的認知盲區。
祝不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的朋友,賞花季業績大豐收。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肖遠山”(ID:XYS13902447446),作者:肖遠山,原標題:《全國同行都忙起來了,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