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500天能改變什么?
以2020年1月26日全國跟團游被暫停為始,至今年6月13日,文旅業經歷了“絕無僅有”的500天,突變、冰封、未知、解凍......旅企、目的地從茫然的不確定、下墜,開始向上,走向復蘇。
不少旅企在疫情中“湮沒”,也有旅企越發堅韌,而目的地的生存與發展模式,也在生變,以及疊加新政策的出臺落地,這些行業關鍵“細胞”的變化,將進一步影響旅游市場走向、重塑行業格局,文旅業的前方是一個全新、未知,但又讓人充滿期許的未來。
值特殊時期,執惠推出特別策劃《文旅業跌宕500天》,回望過去文旅業500天的明暗起伏,希望能在那些重要事件、關鍵細節中,窺探文旅業未來“500天”的向前之路。
第五篇,我們邀請到一位業內一線從業者,他的業務在過往500天里也受到很大影響,他亦有著對這500天文旅業起伏變化的深度思考,很真實,很珍貴,值得更多業者參考。
我并不擅長總結長時間跨度的思考,宏觀性太強,我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從業者,這500天唯一的收獲就是虧掉了上百萬,手里還積壓著幾萬歐的產品庫存。
記得年初有媒體采訪我對今年出境游恢復的看法,我當時就說恐怕不那么樂觀。
直到這次凱撒并購眾信,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500多天過去了,旅行社該“丟掉幻想、準備斗爭”了,頭部公司都熬不下去了。
出境游遙遙無期,中間商模式在國內游市場基本行不通,要生存下來需要更具勇氣的變革。
那就從這個思路來說一說,為什么我們再也回不去了,這500多天來格局有了哪些變化。
新的流量渠道
流量和產品孰輕孰重,好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觀點。
電商專業背景告訴我,始終是流量為王,但不是說狹義的那個點擊量,而是客戶的關注點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我們也必須跟著去那里。
① 內容是當前最低價引流工具
做內容已是行業共識。我曾關注過的“莆田系”,都從昂貴的百度關鍵字模式,往更便宜的抖快書轉型了,呈現的仍是“旅行攻略”。
如果大家去抖音搜索一下這些所謂“旅行攻略”,就可以明白其實真不難:只想,都是問題;去做,都是方案。
我們先不必對標房琪,做內容不一定要成為網紅,樹立起良好的IP人設足以。
很多已經在國內游站穩腳跟的中小旅企,主要的拉新渠道也是公眾號、視頻號。
西安一家以大學生為主要客群的同業,他們每篇推文都有3-4千的瀏覽量,他們在今年春節前一天告訴我,2020年也并沒有那么差,2021年他們肯定可以發展的比2019年更好。
② 第三代OTA在門口虎視眈眈
當我們還在討論第二代OTA飛豬和美團,跟行業霸主攜程以及2020年盈利的同程之間高低的時候,墻外的野蠻人已經走到了門口。
除了我們知道的抖音(山竹旅行)、小紅書(民宿平臺)和滴滴,最新的消息是紅衣教主周鴻祎也要進來,360旗下App“頑皮橙旅行”已經上線。我們不禁要感嘆一聲,顛覆者要來了。
如果說疫情前行業主導者OTA之爭是明顯的攜豬團三國殺,疫情后不僅是三國殺被打破,進來了更多的玩家,連OTA是否仍是行業流量中心還不得而知,要不為何攜程要拿出半條命來做星球號呢。
滴滴最近惹了些事比較低調,但我們應該關注一個消息,文旅部近日印發《加強導游隊伍建設和管理工作行動方案(2021—2023年)》明確指出,積極探索“導游+網約車”的創新模式。
這個模式一旦推開,滴滴會不會成為家庭小團的最大流量入口?買了機加酒套餐,落地后滴滴可以解決所有的地面服務。
流量碎片化后的行業格局,地主家也沒有余糧還在拼命搶流量入口,這對旅行社而言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③ 好的內容能帶來爆發增長
大家都在議論河南出圈,但河南文旅廳沒有在任何媒體投一分錢廣告,只用優質內容就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眼球。
這一系列神操作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好的典范,抓眼球博出位的“摔碗酒”、“撒鹽哥”模式已經過氣,除了形式上的創新和獨特性,更要關注其承載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觀。
“心靈故鄉 老家河南”這句slogan見仁見智,對于年輕外省游客而言可能意味著“土”,但《唐宮夜宴》、“戲劇幻城”、《洛神水賦》三套組合拳打出來,網友給出了“美”、“炸”、“驚艷”這樣的稱贊。
讓河南爆火的這些好內容,喚醒了年輕人心中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推崇,進而把故事背后的中原文明和故土情懷植入心中,在這個短視頻橫行的弱思考年代,還愁河南旅游不火么?
遠有《非誠勿擾》成就了西溪濕地,今有河南旅游靠帶著文化自信優秀作品出圈,我們大到目的地,小到一家公司,都不能再忽視好的人文內容輸出能帶來的爆發當量。
小結一下,當一個行業流量渠道發生變革的時候,比如滴滴改變了出行、外賣重構了餐飲,就連菜市場有了叮咚買菜我們都不去了,每一個業者都需要在500多天后,重新審視自己的業務架構,是否適配新的流量渠道。
新的產品需求
聊完流量,我們聊聊產品,其實產品也為王。為何這么說呢?行業流量格局的變化,我們只能順勢而為之,但在產品端,中小旅企的創新突破,可能引領一個新的潮流。
做好內容,把握住新的流量端口,也許我們可以不斷獲客,但真正的大殺器,是深刻洞察客戶需求后的差異化產品,有流量沒有好產品,賺不到錢?。?/p>
① 旅行不一定要去遠方
大家都知道,現在暑假最火的是西部,從個人情懷而言,我也向往大西北,大漠、草原、雪山、星空......
不過本文是一篇跨度長達500天的行業總結,從行業發展和企業運營來說,不一定去遠方的產品,可能是疫后更能讓企業長久生存的基礎。
且不論西北只有每年短短幾月的窗口期,也不說西部某大省一有風吹草動就勸返旅客,從消費頻率、利潤率、服務意識等諸多方面考量,周邊鄉村游應該成為旅企關注的產品方向。
疫情把大家憋了太久,所以想去遠方看看,但看過了以后呢?回歸正常生活,尤其是國家已經在逐漸給大企業員工減負(很多公司已經取消了大小周),更高頻、更常態化、更不易被疫情影響的周邊游,可否作為暑假后的重點研發對象。
任何時候都別忘了解讀高層意志,在北上廣深杭成渝這樣的大城市周邊,廣大鄉村擁有長達幾十年的發展潛力,值得有一定實力的業者去早早布局。
很多業者看不上周邊游,覺得金額低門檻低沒意思。一個新疆長線客單價8000元,暑假2個月收客50人營業額40萬,一個周邊二日游客單價500元,全年收客1000人營業額50萬,看似差不多但高頻產品更容易傳播,推廣成本更低。
門檻低是因為我們只做中間商,資源方和游客都不是傻子,不可能留有倒手賺差價的空間。但我吐槽一句,相對深圳發達的經濟基礎,深圳東部海濱無論是服務水平還是體驗內容,都遠遠不及類似的莫干山、桐廬。
這里面就有廣大的空間可為。
② 可以用什么來+旅游
“去中間化”基本成為行業共識,只提供吃住行游購娛傳統六要素的旅行社,越來越不被客戶所需要,還眼睜睜看著戶外社群、教培機構、民宿和景區跨界奪食。
為什么不能反攻過去,從滿足某一特定人群的興趣或需求入手,提供“+旅游”的產品完成業務變革同時生存下來呢?
我多次為“+旅游”站臺的理由很多,首先加號前面無論是啥,它比吃住行游購娛有更高的實施門檻,比如戶外騎行需要保障車,比如拍鳥觀星需要專業指導,這些美團可沒有。
其次,結合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內容作為主要流量入口的理論基礎,+旅游產品的轉推薦率很高、營銷成本很低,正如大家經常說的一句話,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誰吃。
去哪里玩也可以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跟誰去,以及為了什么目的去?
③ 供給側改革仍未完成
最高層提出供給側改革已有數年,在我們這個行業,供需錯位的矛盾仍然突出。
在廣東這輪疫情前我在國內飛了3萬多公里,走了十多個省市,我不幸發現,大部分景區仍在賺門票或者小交通的錢。
上面不斷要求門票降價,景區的大門就越建越遠,觀光車的價格都快趕上門票了。
參考國外案例,這里面給我們的景區運營方以及更能整合輸出完整度假產品的業者們,留出了足夠的提升空間。
秀美山川只是流量入口,讓游客慢下來、留下來,再通過餐飲、住宿、在地體驗、文創產品不都是賺錢的門道么?
小結一下,在產品端如果還是給資源方搬磚,500多天后機會真不大了,新的需求已經亟待更多有識之士去滿足,徹底走向新旅游之路。
新的生存之道
流量渠道變了,產品需求變了,意識到這些,旅行社新的生存之道也就有了。
① 成為資源方的營銷公司
不是所有景區都是烏鎮,也不是所有民宿都是松贊,跟旅行社一樣在生死存亡線上掙扎的資源方有一大把,向上游靠攏并擁抱融合,成為資源方的營銷公司。
整合異業資源,設計深度體驗,挖掘人文底蘊,輸出優質內容,可以大家一起來做的事情有很多。
② 成為主題社群的運營方
社群運營是互聯網圈盛久不衰的話題,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和動物的區別,愛好相同和認知同頻,是我們愿意和他人待在一起的前提。
通過主題社交來劃分、組建、維系社群,就可以培育一批種子用戶,先從本地化的活動場景去破冰、互動,激活社群氛圍,等社群成員希望到異地去進行這個主題活動時,還愁沒有訂單嗎?
③ 成為在地文化的傳播者
南寧桃源國旅的劉姐告訴我,烏魯木齊有一位專家級導游,出場費是每日4K,但旺季仍然約不到檔期。我覺得與其說他是導游,不如說他是一位新疆在地文化的傳播者。
深耕當地的旅行社們,如果個人沒有這樣的水平,可否團隊升級轉型成為這個文化的傳播者,比如徽州文化、客家文化、湖湘文化等等。
當然,文化傳播不是要我們設壇講學,通過組織和實施文化體驗活動來呈現它。
就像已經出圈的河南,我猜很多人會感興趣來體驗的。
總結
雞湯文說,當陷入一件事情不能釋懷的時候,就拉長足夠的時間維度來看待它,在1年后、數年后,曾經的痛苦都會煙消云散。
距離疫情發生已經過去了500多天,相對于人的一生3萬天,不算長,也不算短。
沒有轉行,為了我們對這個行業的熱愛還在苦苦掙扎的旅行社業者,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對不對?
行業格局早已不同,丟掉幻想,擁抱變化,是我這篇作業要給大家的建議。
當然,我自己也會身體力行,畢竟,人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本身就是一種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