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今天是4月1日,對清明節假期應該沒有人再有奢想了,能出小區活動成為大家更務實的目標。
那五一呢?今年五一有5天假期,我在的行業社群里,有同行靠去年五一賺的十幾萬,茍延殘喘了一整年。
我沒有能力研判五一或者端午的問題,有時候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
傳統的旅行社業務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發展,依靠信息不對稱、資源產品打包、賺取中間差價等原有模式,即便疫情馬上結束,也難有生存空間。
關于旅行社轉型的話題,這三年大家一直都在探討,疫情嚴峻之下顯得更為迫切。
3月份的這輪疫情,先是讓各地行業協會的請援書刷屏了一輪,而后各地方政府密集出臺的紓困政策又刷屏了一輪。
很明顯,靠紓困政策是救不活所有旅游企業的,除了苦等和改行,真的啥也不能干了么?
越是緊要關頭,越需要冷靜理性思考,今天冒著得罪同行的風險,我來說一點心里話。
如何理解旅行社的本質以及價值?
做行業觀察員這兩年,接觸了很多同業,也得到了大家一定的認可,經常有人找我請教如何轉型的問題。
很可惜,我苦口婆心講了一堆,大部分朋友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果,他們要的是一個立竿見影的辦法。
老子在《道德經》里幫我們創建了道法術器的模型,凡事搞錯它們的遞進關系,是要出問題的。
你永遠停在“器”的層面思考,希望開個小紅書賬號,學個剪映軟件,就能解決公司變革轉型的難題么?
① 任何企業存在的基礎
任何企業存在的意義,一定是為市場創造價值,旅行社也不例外。
劉潤老師說,一切商業的起點,首先來自于讓別人獲益。
有些人認為,企業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盈利,為了賺錢,這沒錯。
但錢是價值的副產物,你售賣的商品對市場的價值,決定了它的價格,決定了是否能賺錢。
② 旅行社存在的核心價值
我先說結論,任何時候旅行社的核心價值,都是服務。
這一點從未改變,只是市場端對服務的需求內容變化了。
傳統旅行社主要提供的“搬磚”價值,已不能滿足市場主流需求,旅行社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定位。
③ 如何重新定義旅行社價值
重新定義旅行社價值,我個人覺得可以從2個部分、3個時間軸來分析。
2個部分是傳遞價值和創造價值,3個時間軸是過去、現在、將來。
在過去,旅行社創造價值主要通過旅游舊六要素的吃住行游購娛來完成,傳遞價值則是通過門店、專線、批發等分銷渠道來完成;
在當下,部分旅行社創造的價值,已經轉移到商養學閑情奇等新六要素上來,也可稱之為“旅游+”,而傳遞價值的渠道,換成了OTA、自媒體;
在未來,我認為趨勢是“創造傳遞一體化”,不再有明顯的創造方和傳遞方的區分(即組團社和地接社的消亡、資源商和渠道商的融合)。
市場需要被創造的價值,可分為功能價值和情緒價值,前者將從“旅游+”迭代到“+旅游”,而情緒價值會是很好的產品切入點。
建議大家結合自身的能力結構,重新在價值鏈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旅行社轉型的核心難題是什么?
轉型這個詞這兩年恐怕大家耳朵都聽出繭了,到底如何轉型才能成功轉型?
或者換一個問法,旅行社轉型的核心難題是什么?
為什么大家會轉來轉去,就是沒轉出一個預期的結果來。
① 過去旅行社的錢太好賺
所有人都習慣待在舒適區里,包括我在內,但創業成功需要“反人性”。
過去旅行社的錢比較好賺,大家很難從過去的模式里抽身,哪怕行業已經巨變,還加上新冠疫情這樣的加速器。
根據我對部分同業的了解,總想賺快錢,賺躺贏的錢,而不是從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面來全面調整。
前面提到了小紅書,確實不乏案例在小紅書做的風生水起,不說賺大錢至少是踏踏實實生存下來了。
但如果企圖注冊賬號發一些筆記就能成功,而忽略了成功案例在平臺選擇、客群定位、產品適配等戰略環節、在ROI核算、流量結構、轉化話術等戰術環節中的精耕細作,那最終只能是東施效顰。
恕我直言,這樣不肯下真功夫、細功夫的不在少數。
② 行業數字化水平仍偏低
自我十幾年前從電商領域因為興趣跨入旅游業起,至今本行業總體數字化水平仍然偏低。
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對創新試錯的決策判斷,經常以拍腦袋或跟風的方式選擇工作方向,難免事倍功半。
舉個例子,有人在疫情后覺得周邊企業團建是很好的機會,手握多年經營留存的2000+企業客戶數據,但始終無法拿出適配的產品。
根源在于所謂的“客戶數據”只是企業名稱、聯系人和電話(微信),其它比如公司人數、年齡結構、收入水平、員工性別比等核心字段一無所知。
這樣是很難設計出讓客戶滿意的團建產品的,只能被動地去拼價格。
不少人對“數字化”仍然存在較大的理解誤區,羅振宇說“有一百億的數字化,也有一百塊的數字化”,數字化轉型的根本在結構化思維,而不是投入多少錢。
③ 并非沒有成功轉型案例
在我每年10+次同業考察學習、100+次旅企CEO面對面深度交流后,發現不乏中小旅企生存得很好,甚至比疫前更好的案例。
西北一家以90后團隊為主的X旅行社,主要服務于大學生客群。
在疫情后,他們在需求分析(年輕人社交)、產品設計(精品小團)、目的地選擇(跟著網紅流量走比如丁真)、推廣渠道(知乎小紅書視頻號等)等各個環節都踩對了點。
據我了解,這兩年運營良好,2020年的客單價較2019年提升157%,2021年全年盈利,具體數據就不透露了。
轉型首先是轉思維,先把我們的思維轉變過來,才是王道。
調整產品結構就是轉型嗎?
我不完全認可這個觀點,還是本文開頭說的,老子提出來“道法術器”四個層次的思考邏輯不能忽視。
產品結構的轉型最多只能視為“法”,但老子說,“法”是要遵從于“道”的。
① 如何用“道法術器”來思考
“道”的層面,緊緊圍繞市場端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需求變化,去找到自己可以創造價值的切入點。
充分審視自身團隊的能力結構,從可遷移能力的角度去創新,不要跟風做無謂創新。
“法”的層面,從團隊、產品、運營三個角度去做逐一展開。
團隊方面,要認識到個體化經營和跨區域協作的社會變革趨勢,重視企業文化、給年輕人決策權、逐步去雇傭化,用“云思維”調用企業外可以使用的人力資源;
中小企業不一定適合用股權激勵,飛豬啟動全員持股是因為未來拆分上市后有百倍溢價,要找到最適合我們自己的分配方式,比如“單元合伙”。
產品方面,全面規劃自己的客群定位、需求分析、產品主題、產品模塊、場景搭建、內容輸出和產品定價,在這一整套產品研發流程的每個環節,拼耐心,拼細心。
我們常說用工匠精神做產品,其實就是:人爭近利、我圖遠功;人嫌細微、我寧繁瑣。
運營方面,圍繞運營目標先準確拆解再合理干預,關鍵環節是拆解而不是分解目標。
最好的運營是“心智預售”,通過個人和品牌雙IP的打造,通過做內容輸出價值觀、建立信任度,與目標消費者結成同盟。
“術”和“器”的方法很多,今天就不展開講了。它們主要是在“道”和“法”走正確的基礎上,解決實際問題和提高效率用的。
推薦大家在文案寫作、時間管理、社群運營、復盤總結、刻意練習這些方面去提高自己的戰術能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相信大家大多已經讀過了,反復練習以致成為我們的肌肉記憶。
② 旅行社將在變革后繼續存在
我堅信,在疫情后,旅行社會以一部分變革成功者的方式存在,名字叫不叫旅行社已經不重要了。
如果可以,最好在保留旅行社經營牌照的同時,多注冊一家“+旅游”的那個加號前面的業務范疇的公司,更容易被市場接受。
能去“+”旅游的內容很多,比如寵物、比如美食、比如教育。
每一個主題社交領域都值得去深耕,先從本地化的主題場景去破冰、互動,激活社群氛圍。
不久后,社群成員就會希望到異地場景去體驗這些,這不就自然而然“+旅游”了,旅行社還愁沒有訂單嗎?
③ 當前的困難要怎么熬
可能有人會說,遠山你站著說話不腰疼,現在我連小區都出不了,公司下個月房租還不知道在哪,聽你說這些有什么用?
嗯,適者生存,旅行社多年留存的痼疾在疫情沖擊下更加凸顯,絕不能指望政府來救所有的旅企。
自助者天助,旅游業到了不得不變革,不得不斷腕求生的時刻。
當下的關鍵詞是“守”,但守不是躺平,而是避免繼續擴張、精細化運營、保住救命的現金流,今年保命比發展更重要。
壓縮一切可以節約的成本,精打細算每一分錢,如果還是不行,那轉行也是一個選擇。
但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還能以某種方式重逢。
代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旅游,它是國人獲得幸福感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永遠都是朝陽行業。
最后的話
經過三年的抗擊疫情,旅行社基本上掏光了家底兒,整個產業被摧毀的嚴重程度超出預期。
大家近期一直在呼吁政府提供幫扶紓困措施,我認為除了那些能讓企業活下來的物質支持,此時更需要讓我們堅持下去的精神力量。
去年是建黨百年,我們也不妨回顧一下,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在最困難的時刻,努力克服困難使中國革命出現新局面的。
從大革命失敗到全民族抗日戰爭前夕,中國共產黨在常人難以想象的險惡環境中,始終表現出對未來充滿信心的革命樂觀主義和不屈不撓的頑強毅力,奇跡般地度過最黑暗的時刻,開創出新的局面。
歷史經驗證明,光芒總是在最困難的時候迸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