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作為文旅業者,我們都期待能對這個不斷趨前、變換不斷的文旅時代的每一個重大事件、每一個關鍵節點,有著更多的了然于心,知曉它的變革、冷暖及趨勢。
于此,執惠統籌分析一周文旅最新動態,試圖從這些鮮活的元素中尋找發現每個領域中值得再加記錄的最新事件或信息,基于一定的框架、視角或維度,來探析它們帶給文旅業發展,帶給我們的價值點。
文旅惠評【第144周】,文旅一線情報,一周深度評析。
文旅巨頭行情
本周的巨頭行情關注香港海洋公園擴建項目招投標受挫。
近日,據香港海洋公園董事局主席龐建貽透露,早前公布的投標邀請已在7月底到期,將香港海洋公園部分空間轉型打造成休閑、餐飲和娛樂區域的項目未吸引到外來投資者投標。
今年2月,公司向幾個潛在投資者發出投標邀請,原計劃到5月31日的截止日期后來延長至7月29日,但日期截止前,名單上的潛在投資者都表示沒有興趣參與投標。
據了解,此次開發的區域位于公園入口處附近,占地8萬平方米,轉型項目零售、餐飲和娛樂區類似迪士尼樂園里的商業綜合體Downtown Disney或迪士尼小鎮Disney Springs,這也是香港海洋公園整個68億港元重生方案的一部分。
經過疫情反復多次的沖擊,多次更換公司高管之后,香港海洋公園重新定位為度假區和教育景點,發揮自己的優勢,聚焦保育和教育兩大主題,但這次邀請潛在投資者投標的招標過程沒有迎來“開門紅”,最尷尬的是,公開招標竟然無人問津。
龐建貽表示,可能是今年香港的第五波疫情嚇退投資者,導致沒有人投標。顯然,反復的疫情不僅導致公園暫停,即便在恢復開園的情況下,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精力落實防控疫情,不僅人流減少,也有可能投資的錢收不回來,只能說目前投資者對投資海洋公園采取非常謹慎的態度。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海洋公園目前的困局并非一年兩年形成,自然推出大的轉型項目或重振方案后,也別期待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企業和游客的信心都需要慢慢找回。
可以說,香港海洋公園多年來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主要有三大難題:疫情影響、競爭激烈和園內設施景點更新緩慢。
受新冠疫情、政治等因素影響,大陸游客赴港旅游人數大幅降低,加之疫情前亞洲主題公園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東京迪士尼和上海迪士尼都在爭搶赴港大陸游客客源,更不用說到香港,很難保證游客不去香港迪士尼,只去香港海洋公園。
另外,園區年多年來游客設施陳舊、更新緩慢也越來越難以吸引本地和外來新的游客,自2012年完成大型重建計劃以來缺乏大型新設施。內外交困之下,香港海洋公園游客量逐漸下降,運營業績連續多年虧損。
財報數據顯示,香港海洋公園游客量由2013-2014財年高峰時期的780萬斷崖式下跌至2020-2021財年的140萬;2016年-2019年四年期間,海洋公園虧損達12.7億港元。2020年5月,海洋公園獲得香港特區政府54億港元的“救亡撥款”,避免了倒閉破產,并開始大刀闊斧改革其經營模式。
海洋公園行政總裁黃嗣輝曾對外表示,香港海洋公園在慶祝45周年同時,將運用多個創新方式實現變革。公園不但會設立全新零售、餐飲及休閑區、健康主題區和歷險主題區,亦會啟動元宇宙之旅,重新構想公園與訪客的互動模式、訪客與訪客之間的聯系,以及他們在海洋公園的歷險旅程。
除“迪士尼小鎮”式的休閑區外,健康主題區占地面積12.5萬平方米,配有戶外景點和各種主題活動,而健康主題區占地面積16.2萬平方米,配有與健康主題相關的沉浸式體驗項目。在重構與游客的互動模式方面,海洋公園與去中心化游戲虛擬世界TheSandbox合作,在元宇宙虛擬土地創建海洋公園相關的特色內容及產品,讓公園的訪客或NFT社群在“虛擬海洋公園”里游玩、創建與分享內容。
只是,54億港元兩年多就“燒沒了”,這68億港元撥款后,推遲四年的水上樂園開業后初期運營就需要23億港元,照這個花錢方式,其他項目的進展與未來的效果還是有點令人堪憂。
從1977年開業,到香港迪士尼開業之前,香港海洋公園一直是香港,甚至是亞洲比較出名的主題公園之一,也有過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香港海洋公園前總裁苗樂文曾在其著作中透露,2006-2015十年間,只有2006年和2010年,香港迪士尼游客量高于香港海洋公園,其余年份均低于香港海洋公園,即便是2014年游客量最高,達到750萬人次,也略遜于香港海洋公園的780萬人次,截至2014年6月底的財年盈利達9600多萬港元。作為非盈利機構,香港海洋公園2008年在創下2億港元利潤的記錄后,香港特區政府相關的董事會股東要求其減少盈余。
苗樂文曾表示,內地海洋公園發展的方向是將海洋公園作為一處獨立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和娛樂中心來建設,并向主題(海洋、極地)旅游休閑社區轉型,以后需更加注重海洋公園的規模化、主題化、專業化和市場化。看來,目前正在向這個方向轉型的香港海洋公園也可以從參考這個建議采取相應對的措施。
目的地投資晴雨表
本周的目的地投資晴雨表關注十一假期國內消費者的旅游消費趨勢。
今年國慶假期,是旅游業今年最后一個可以抓住的長假,但隨著多地出臺“倡導就地過節”政策,本地游、周邊游大概率再次成為“十一”期間的消費主導。
美團、同程旅行、馬蜂窩、途牛等各大平臺發布的國慶預訂和出游數據看,自駕游、親子游熱度不減,露營、民宿、度假酒店等業態成為熱搜詞,由于游客出游半徑受限,本地人游本地、宅酒店過節成為新潮流。此外,“即興度假”成新趨勢,游客預訂考慮周期更短、碎片化出游需求更為突出。
美團數據顯示,假期前一周,“本地游、周邊游”等關鍵詞搜索量環比暴漲440%。北京、上海、南京、蘇州、廣州、成都、深圳、杭州等城市搜索增幅明顯。其中,用戶搜索熱度漲幅最高的目的地品類分別是景點、公園、博物館、溫泉、動物園。
同程旅行平臺數據顯示,截至9月28日上午,“酒店”、“民宿”等關鍵詞搜索熱度飆升至熱門搜索榜單TOP3,其中,“民宿”搜索熱度更是從平臺第十位飆升至第三位。
對于親子家庭而言,“國慶如何遛娃”成為出游日程的優選事項。隨著年輕家長遛娃觀念從“以娃為中心”轉變為親子同樂、注重自我感受,十一期間,親子戶外營地活動、新型親子綜合樂園將成為85后、90后父母首選的親子游樂方式。
不遠行的假期,能夠感受文化熏陶的深度體驗成為更多年輕人的選擇。馬蜂窩玩樂數據顯示,本地周邊玩樂首選文化打卡,沿北京的中軸線騎行,去杭州良渚文化遺址公園秋游,在南京牛首山的佛頂宮等地感受佛教文化,都是本地游客熱衷的文化打卡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國慶放假七天后需要連上七天班,拼假調休成了眾多用戶的選擇。《途牛國慶出游趨勢報告》顯示,部分用戶選擇在節前請假1-2天,以此提前享受2022年最后一個長假。從預訂數據來看,今年國慶假期出游出發人次將從9月29日迎來快速增長,并在10月1日當天達到峰值,出游熱潮更多集中在9月30日-10月5日之間。
美團數據顯示,防疫常態化下,用戶出行決策時間明顯縮短,長假期間的出游“臨時化”特征愈發明顯。今年國慶“臨時決策”的出游特征或將延續,自9月28日起,住宿、景區、交通等旅游品類有望迎來新的預訂小高峰。
親近自然,來一場即興度假,成為很多人避開人群的首選。美團的調研中有七成用戶表示,今年國慶將選擇省內、市內游,“打卡景點樂園、泡酒店宅民宿、吃喝玩樂探店”成為受訪用戶“即興度假”的主流選擇。與此同時,“小眾、冷門、人少的好去處”相關內容瀏覽量環比上漲200%。大眾點評上,“郊野公園”、“露營”、“登高”、“槳板”等搜索熱度環比均有顯著增長。
對于“十一”長假,無論去哪兒游玩,酒店住宿預訂成為出游的必須動作,但游客對于酒店個性化、體驗化的要求越來越高,進一步反映出消費者多樣化的體驗需求。
同程旅行報告顯示,從全國熱門酒店類型來看,“宅酒店”“酒店度假”成為本地度假新常態,高端度假型、親子酒店、寵物友好酒店以及電競酒店等憑借個性化的場景服務更受用戶的偏愛。酒店預訂的用戶年齡結構進一步年輕化,預訂偏好也更豐富多元。
不少高端酒店、民宿也擁有了目的地屬性,對用戶的出行決策產生了顯著影響。近期,美團平臺上酒店套餐的預訂量環比提升近2倍,本地周邊的住宿搜索熱度環比提升約80%,其中,北京四合院、上海老洋房等具有城市特色的民宿瀏覽熱度增長了213%。
今年的重陽佳節落在十一黃金周內,不少年輕人計劃將賞秋和重陽登高的習俗結合,和家人一起在秋景明媚的戶外共度佳節。根據攜程最新發布的報告,“有錢有閑”的銀發群體進一步擴大。數據顯示,截至9月,今年60周歲及以上游客的人均旅行消費同比上漲23%,其中60-65歲的初老群體漲幅最大,超過三成,跟團游、私家團、定制游是受銀發族歡迎的產品TO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