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財報季,多家上市文旅企業陸續公布2022年業績報告。據商業地產觀察不完全統計,在已發布2022年度業績報告或預告的42家文旅上市企業中,除中國中免、攜程集團、三湘印象等13家在2022年實現盈利外,其余超過2/3的企業均為虧損。
除去第一主營業務為房地產且虧損較大的華僑城和新華聯,其他虧損的27家上市旅企總虧損預計超過86億元,平均下來每家虧損約3億元,這也是疫情三年以來行業中幸存的企業之現狀。
與疫情纏斗,在虧損中等待轉機
先看旅游目的地板塊,疫情反復和相關防控導致的游客數量減少以及相關固定成本支出,成為虧損的主要原因。規模較大的山岳型景區上市公司峨眉山A、張家界、黃山旅游等,去年預虧都在1億元以上:峨眉山景區接待人次同比下降33.1%,主營業務游山票、索道、酒店等經營業績下滑較為嚴重;張家界景區運輸、旅行社、酒店等業務較上年同期下降;黃山景區去年接待進山游客同比下降16.56%。
中青旅(烏鎮接待游客同比下降68.65%、古北水鎮同比下降 25.7%)、長白山(景區接待游客數量同比減少18%)、桂林旅游(游客接待量同比下降約54%)、西域旅游(因新疆跨省旅游熔斷全年僅正常運行2個月左右)、云南旅游等公司也在財報中表達了類似的虧損原因。
天目湖是少數保持盈利的景區上市公司之一,在上半年虧損的前提下,下半年度努力開源增效實現扭虧為盈;旅游演藝龍頭宋城演藝雖然凈利潤為正值,但不足去年的一成;麗江股份去年索道業務接待游客同比下降10.29%,印象麗江實現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8.53%,雖然在年報中以微弱優勢扭虧為盈,但扣非凈利潤虧損超過2000萬元,因此成績并不算理想。
2022年,旅行社板塊的企業在跨省游間歇性熔斷、出境游業務停滯中持續艱難生存,嶺南控股、ST凱撒和眾信旅游等公司尚未擺脫連續虧損。不過,相比虧損擴大并頻繁收到深交所關注函的ST凱撒,資金狀況略好的眾信旅游的處境要好一些,不僅虧損大幅收窄,還在3月底再次強調目前沒有跟凱撒繼續重組的相關計劃。
酒店板塊的情況比較復雜。一方面,盈利能力下滑在行業內比較普遍,比如華住集團去年凈利潤虧損擴大至18億元,首旅酒店則由盈轉虧,錦江酒店雖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略增,但扣非凈利潤卻虧損超2億元。
另一方面,也有表現比較亮眼的。亞朵集團交出了上市后首份財報,其去年調整后凈利潤(非公認會計準則)為2.59億元,同比增長85.6%,連續第四年實現盈利。2022年,剔除受疫情影響而暫時停業或征用的酒店,亞朵集團OCC(入住率)達63.0%,ADR(平均每日房價)為391.2元,RevPAR為260.7元,在同類型酒店中屬于領先水平。
在港股或美股上市的攜程、同程旅行、途牛等OTA平臺,也相繼發布了去年的成績單。攜程集團雖然在去年行業受到疫情較大沖擊下部分業務收入有所下滑,但整體業績實現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14億元;不斷布局下沉市場的同程旅行,過去一年的微信新增付費用戶中有60.3%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連續虧損第9年的途牛,近年來一直在嘗試“降本增效”之路,但已累計虧損約77億元。
旅游零售板塊,頭部企業中國中免在2022年受疫情影響,重點渠道客源同比下降明顯,公司業務尤其是線下業務遭受嚴重沖擊,導致銷售收入銳減。表現在財報上,就是營業總收入544.33億元,同比下滑19.57%;歸母凈利潤50.30億元,同比下滑47.89%。盡管營收和凈利潤雙降,但中國中免仍在加快擴張其免稅版圖,顯然對自身壟斷優勢和業務前景信心滿滿。
在中國中免經營承壓的同時,背靠首旅集團、已拿下免稅牌照近三年的王府井集團,終于在今年4月9日在海南萬寧開出了自己的首個離島免稅旗艦店——王府井國際免稅港。該項目是萬寧首家離島免稅店,總經營面積10余萬平方米,計劃分三期開業,一期項目已引進近500個品牌。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海南免稅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對于主題樂園和旅游地產這種重資產選手來說,2022年著實難熬,但也不是沒有轉機。
2021年盈利8.34億元的海昌海洋公園,預計2022年凈虧14億元。這主要是由于海昌海洋公園階段性閉園、限流,加之部分公園已于2021年年底剝離。不過,未來海昌還將有多個“進項”,比如集團已于近期在旗下大連發現王國主題公園建設奧特曼ULTRAMAN(奧特曼)主題娛樂區,并計劃于2023年5月1日正式營業。
華僑城A在2022年出現了自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營業收入767.67億元,同比下降25.17%;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由盈轉虧,虧損109.5億元,同比下滑387.05%。值得注意的是,127億元資產減值成為業績轉虧的主要原因,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因為新任管理層希望一次性處理公司的歷史包袱和出清經營風險。
在經歷了內部改革和“復星有意出售Club Med”風波之后,復星旅文發布了一份讓人恢復信心的財報:2022年收入137.78億元,凈虧損大幅收窄近80%。其中,最核心的產品Club Med的營業額已恢復至2019年的99%,容納能力已恢復至2019年的91.9%;雖然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三亞亞特蘭蒂斯去年營業額8.77億元,同比減少39.7%,但中國市場回暖,今年前兩個月三亞亞特蘭蒂斯已全面復蘇。
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Miches度假村 圖源:復星旅文
觸底反彈,2023年文旅大有可為
根據國內旅游抽樣調查統計結果,2022年,國內旅游總人次25.30億,比上年同期減少7.16億,同比下降22.1%;國內旅游收入(旅游總消費)2.04萬億元,比上年減少0.87萬億元,同比下降30.0%。
分季度看,由于貫穿全年的疫情影響,一至四季度的國內旅游總人次分別同比下降19.0%、26.2%、21.9%和21.7%。其中,有春節假期加持的一季度旅游人次最多,受到傳統淡季和新冠疫情雙重影響的四季度最為慘淡。
現在看來,去年四季度可以說是“黎明前的黑暗”。“乙類乙管”之后的第一個春節,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
各大OTA平臺數據顯示,2023春節假期期間,國內外旅游訂單量為三年來最高,國內部分熱門城市機票預訂量超過2019年水平。與此同時,哈爾濱、西雙版納、廣西北海等地憑借較高的性價比成為熱門地區的“平替”,大有成為新晉網紅城市的勢頭。
而隨著春暖花開,更多旅游目的地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文旅部數據顯示,2023年清明節假期(4月5日),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376.64萬人次,較去年清明節當日增長22.7%;預計實現國內旅游收入65.20億元,較去年清明節當日增長29.1%。
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帶動下,國內消費及旅游市場迎來復蘇的春天。近日,幾家A股上市旅企率先發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實現扭虧為盈的業績預告,麗江股份預計盈利5000萬元-6000萬元,天目湖預計盈利1800萬元-2100萬元,嶺南控股預計盈利750萬元-1000萬元,顯示出國內文旅企業的韌性。
企查查4月10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酒店相關企業233.5萬家,2023年第一季度新增8.8萬家,同比增加24.0%。另外,我國目前現存旅游相關企業187.8萬家,2023年第一季度新增7.9萬家,同比增加40.2%。
在經歷了漫長的洗牌期之后,市場中又涌入了一批新鮮血液。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文旅行業原有的矛盾就此消失,比如抗風險能力低、經營管理模式老化、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優質人才流失嚴重等等,依然是比較突出的問題。
在筆者看來,一方面,人們經歷了三年的“洗禮”,消費觀念、活動半徑、出游傾向等等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另一方面,復蘇固然重要,但目前行業還比較“體虛”,不宜急功近利。
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乃至暑期,既是檢驗文旅行業復蘇質量的重要契機,也是行業上下游企業邁入全新發展階段的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