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濱海旅游是一種獨特的旅游活動,其目的在于深度體驗并享受濱海地區的豐富旅游資源。這些旅游資源,位于海岸線及其鄰近區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能夠激發旅游者的探索欲望,滿足他們的旅行動機。
這些資源不僅具備豐富的旅游功能,還有極高的旅游開發利用價值。更重要的是,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不僅能帶來經濟效益,推動社會進步,還能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因此,濱海旅游不僅僅是一種休閑度假方式,更是一種集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于一體的綜合體驗活動。
濱海旅游行業分類
濱海旅游根據旅游的形式,可以分為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旅游、探險旅游、體育競技旅游等。例如,海濱旅游是以休閑度假為主體、形式多樣、知識性、娛樂性、參與性為特色的綜合旅游產品。
此外,根據旅游的內容,濱海旅游也可以細分為海灘浴場、海洋公園、濱海濕地公園、海洋文化廣場等。比如我國著名的海濱旅游景區:三亞大小洞天南山文化旅游區、大連金石灘地質公園、漳州濱海火山自然生態風景區等。
濱海旅游的分類 圖源:智研瞻公眾號
濱海旅游行業發展歷程
濱海旅游業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18世紀,當時英國人開始在海灘上進行海水浴。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濱海旅游業逐漸成為全球沿海國家競相發展的重點產業。在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濱海旅游業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例如,三亞市在1989年升格為地級市后的第一次黨代會上,就明確提出了面向國際建設熱帶濱海風景旅游城市的發展目標。然而,我國的濱海旅游開發尚處于較低水平,受旅游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開發政策、資金和消費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但是,隨著國家對海洋經濟的重視和支持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濱海旅游業有望在未來取得更大的發展。
濱海旅游行業發展歷程 圖源:智研瞻公眾號
濱海旅游行業上中下游
濱海旅游上游主要包括海洋資源、海灘資源、氣候資源等,這些自然資源為濱海旅游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和體驗。下游應用行業則包括酒店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旅游景區管理業等,這些行業通過提供住宿、餐飲、交通、游覽等服務,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體驗。
濱海旅游行業產業鏈 圖源:智研瞻公眾號
我國濱海旅游行業市場規模和增長率
在2016年至2019年期間,我國濱海旅游業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其產值逐年遞增,年復合增速高達13.55%。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20年全球疫情的爆發給濱海旅游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旅游人數驟然減少,尤其是郵輪旅游陷入了全面的停滯狀態。這一年的濱海旅游業增加值為13924億元,與2019年相比,下降了驚人的24.5%。
幸運的是,到了2021年,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市場展現出了明顯的復蘇趨勢。國內旅游者的出游人次達到了32.46億,與2020年相比,增長了12.8%。這一增長數據不僅體現了旅游市場的活力恢復,也預示著濱海旅游業在未來可能再次實現快速增長。
在這個復蘇過程中,九大濱海旅游城市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城市在2021年的國內旅游收入總和占全國旅游行業總收入的51.07%,并且上海、廣州、天津和杭州等城市的貢獻尤為突出。其中,上海貢獻最大,占全國旅游行業收入的12.11%;廣州緊隨其后,占旅游業總收入的9.88%;天津、杭州占全國旅游行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74%和5.16%。
舟山花鳥島 圖源:舟山群島旅游
此外,我國主要海洋產業的增加值在2021年達到了34050億元,同比增長10.0%,其中濱海旅游業實現了恢復性增長。雖然經歷了疫情的沖擊,但我國的濱海旅游業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未來幾年內,預計該行業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并逐步走向優化和多元化的發展道路。
濱海旅游行業經營情況
盡管2021年我國濱海旅游業呈現復蘇態勢,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2020年該行業的整體產值仍然下滑了近四分之一。這一顯著下降主要歸因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疫情導致了旅游活動受限,進而使得行業產值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眾多知名企業都受到了影響,其中包括中海油服、中遠海發、中遠海控、好當家、中青旅、山大華特、雙良節能、中電環保和中國船舶等。
在海洋經濟的發展進程中,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以及海洋漁業扮演著支柱產業的角色,它們在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別高達47.0%、19.3%和15.9%。濱海旅游業,以海洋為根基,提供以沙灘、海水、陽光等為核心內容的服務,深受廣大游客的喜愛。
在2014-2019年,我國濱海旅游產業增加值占全國旅游業總收入的比重已超過20%。根據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的數據,2019年濱海旅游業的增加值在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中的占比達到了驚人的50.63%。由此可見,濱海旅游業不僅成為了推動我國海洋經濟和旅游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更在提升國家軟實力和實施柔性戰略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舟山海島俯瞰 圖源:舟山群島旅游公眾號
濱海旅游行業政策
濱海旅游行業政策是指國家和地方政府為促進濱海旅游業的發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旨在保護濱海生態環境,提高濱海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促進濱海旅游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提升濱海旅游業的國際競爭力。政策內容涵蓋產業規劃、投資引導、稅收優惠、金融支持、人才培養、市場準入、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以期實現濱海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支持濱海旅游業發展的政策在我國是持續出臺的。2018年,《國務院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旨在滿足廣大游客的需求,通過提供必要的物質和精神服務、開展療養、娛樂等相關活動,促進濱海旅游事業的發展。
此外,我國還在積極完善郵輪游艇旅游、低空旅游等發展政策,有序推動海洋游、山地游、溫泉游、避暑游、內河游等業態產品的開發。比如,我們正在推進上海、天津、深圳三地的旅游發展。以及促進三亞國際郵輪的建設母港。
濱海旅游行業相關政策 圖源:智研瞻公眾號
濱海旅游行業存在的問題
濱海旅游行業雖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也面臨著一些棘手的問題
首先,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使得游客在不同地區的體驗缺乏新鮮感和吸引力。
其次,海洋產業區域的交叉布局可能導致自然資源的損壞,影響長遠發展和生態環境。
此外,濱海旅游項目投資大、融資渠道少也限制了行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
為解決這些問題,政府應制定具體政策鼓勵產品創新和自然環境保護,并提供靈活融資渠道。企業應加強自主研發,提升產品質量,并與當地社區合作,確保濱海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共贏。
舟山衢山島夜景 圖源:舟山群島旅游
濱海旅游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濱海旅游行業的發展前景充滿希望,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為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增長潛力。特別是在亞洲地區,濱海旅游備受游客喜愛。
為了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濱海旅游行業正積極發展多元化的旅游產品,如海洋探險、水下世界探索等,以提升吸引力。同時,科技的進步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智能旅游服務和虛擬現實技術等創新應用,讓游客能夠更深入地體驗和感受海洋的魅力。濱海旅游行業在不斷創新發展的同時,也需要應對一些挑戰,但通過持續努力和合作,相信濱海旅游的未來將更加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