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據香港《明報》報道,財大氣粗的滴滴有意進入香港市場。
香港當地的士服務向來備受爭議,經常被當地人吐槽,因此,香港政府早前建議推出 600 輛優質專營的士,分 3 個專營權供業界競投。
據媒體報道,這些專營的士的預計起步價為 32 到 36 港幣,相比一般市區的士 4 月生效的起步價 24 港幣更貴。
除此之外,專營的士必須使用價格較高的私家車,至少支持一種電子支付方式,可以通過手機 app 叫車,提供 Wi-Fi 上網、手機充電等服務。
據業界粗略統計,這個專營權的入城門檻比較高,第一筆投資金額至少過億元,不少本地車行根本無力承受。
《明報》援引兩位業界人士表示,內地“滴滴出行”近日有接觸他們。
滴滴之所以接觸香港業界,一方面是想了解港府推動專營的士有無成功。
因為此前,政府推動優質的士專營權一事,曾在本土引起過激烈的反對,的士業界成立了“撤回的士專營權大聯盟”,發動數百部的士堵塞立法會和政府總部一帶停泊抗議。
當時,大聯盟召集人吳坤成認為,業界一直有提升服務質素,而現時逾1.8萬輛的士提供的服務已足夠,又指業界愿意接受監管,政府應該給機會現有業界服務升級,而非用600輛專營的士取代現有的士服務。
另一方面,滴滴還希望了解,香港有哪些公司有興趣競投專營的士,以評估自己的勝算。
有業界人士認為,在香港經營巴士或小巴的大公司可能會加入戰團。此前Uber曾經嘗試進入香港,但最后卻因政策原因不得不放棄。有消息人士表示,雖然像 Uber 這樣的租車服務目前在香港尚未合法,但可以參與專營的士的競投。
此外,上述專營權門檻頗高,不少本地車行都只能望而卻步,直呼無奈,稱難以與內地企業競爭。
因而香港業界有質疑說,政府推出專營的士計劃,似為“滴滴出行”此類財雄勢大的企業度身訂做,同時滴滴旗下的“快的Taxi”早已打入香港市場,若它要競爭專營的士權,入場成本已較其他公司低。
類似爭議在香港引發一些討論,有人駁斥香港作為自由貿易港,只要是合法資金都應該來去自如,不能因為香港自己的經濟沒有搞好,就因此畫地為牢。
對于進入香港市場一事,滴滴公關向港媒iMoney回應:
「公司扎根香港多年,致力于以技術提升本港的士服務質素及司機收入,對政府政策走向關心是自然的事,希望政策方向日益開明,有助于本港智慧城市發展,也將持續向各界持份者虛心請教與交流。」
對于滴滴有意競爭專營權,本土企業顯然有點無奈,那么當地民眾和媒體又是什么反應?
《蘋果日報》描述了滴滴在內地的經營狀況,稱其與Uber合并后不久即通過不同方式加價,自先減少乘客補貼優惠,繼而直接加車費,同時減少司機補貼以及勤工獎,令乘客及司機怨聲載道。
至于香港民眾,似乎卻并非完全反對。
如上文所及,香港的士服務一直有受用戶詬病,稱其服務態度不好,卻借壟斷炒作車牌價格。在香港時事討論區,甚至有網友直接用“的士狗”來稱呼的士業界,將滴滴此舉稱為“中資大戰的士狗”……
《蘋果日報》有網友那么說:
“本土的士團體(車主同車行)呢幾十年做埋仆x嘢,凈系識得炒出租車牌,不記得咗自己系一個服務性行業,宜家比大陸公司一舉入侵收咗你哋皮,抵啦。”(本土的士團體這幾十年總做壞事,只會炒出租車牌照,不記得自己是一個服務性行業,現在讓大陸公司進來讓你們閉嘴,活該。)
如此看來,香港的的士服務確實存在痛點,但是在各方利益博弈之下,創業公司如何解決,也是一門藝術。
此前,滴滴就試圖通過資本與其他形式的合作滲透到海外和國際市場。在完成與Uber中國的合并之后,滴滴還投資了東南亞地區最大出行平臺Grab。
滴滴全球化情況
滴滴在國內市場基本占據壟斷地位,跟Uber合并、新政出臺之后,原來依靠補貼的方式難以持續,車輛供給也驟降,在海外尋求新的增長點和模式,也是合理之舉。只是恐怕會與老對手Uber相遇,繼續相愛相殺。
*文章來源:36氪,作者:盧曉明,原標題:《滴滴定下小目標,先投他香港的士一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