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电影-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精品天天狠天天看

中國城市目前還配不上共享單車

大交通 本文作者:吳強 2017-04-20
近兩年來,共享單車大量涌現,然而中國的大眾們,需要的也許不僅是共享單車,更是騎行友好的城市。共享單車是否能夠幸免,逃過一場局部大躍進?

僅僅兩年間,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如蜂群一般,改變了中國的城市景觀。而類似的景觀突變已經屢屢發生,從汽車擁堵到霧霾肆虐,從胡同消失到高樓林立,從禁電摩到撕春聯……不能不讓人擔心,共享單車是否能夠幸免,逃過一場局部大躍進?

其實,當年初上海市政府約談六家相關企業、限制單車投放的時候,共享單車的隱憂就浮了上來。春節前夕,莆田發生了悲劇,一家公司投放了500輛共享單車,一個月不到損失近80%,大概都在空氣中消失了,這家創業公司也告破產,失敗的創業者最后也許只能轉行去做醫療或者鞋吧。剛剛過去的清明節長假,深圳灣逼仄的沙灘上擁塞了可能多達幾萬輛共享單車,照片傳出,竟能讓一些神經脆弱的人對共享單車這個詞產生些密恐的聯想。蜂群景觀如此迅速惡化,大概是那些單車公司和投資人不曾想到的,也似乎是警告:中國的城市還沒有做好準備,對騎行并不友好。

中國的普羅大眾們,需要的也許不僅是共享單車,更是騎行友好的城市。那或許才是被資本和互聯網裝飾的“共享”術語背后的城市政治。關系到,我們人民到底需要共享什么?是城市空間還是其他?

單車的可能

老實說,雖然中國互聯網業的所謂創新大多能找到國外的原型,但是以摩拜和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項目,確實可能是中國獨創的一種模式。畢竟,游歷那么多國家,很多城市都有單車的公共租車,但是絕大多數都是以基站模式收容單車、實現付費,類似共享單車之前中國很多城市已經開展的公共租車。例如北京,08奧運前建立了大批租車基站。

當然,這類租車模式因為基站本身限制了還車,也限制了使用和路線,只能算是城市居民自用單車的補充,主要方便旅游者。比如杭州的租車總量高達六萬,在西湖風景區周邊很受游客歡迎。但是北京奧運會結束后,大批公租單車事實上陷入廢棄狀態,造成財物浪費。共享單車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修改了基站模式,使用手機客戶端作為繳費、尋車和還車的終端,確實大大方便了普通市民和旅游者,作為日常使用和短途通勤。

但是,海量商業資本短時間投入,據稱共享單車規模每年遞增三千萬輛,連富士康也卷入生產,各種問題隨即爆發。例如,地鐵站等處的單車停放有爆滿趨勢,而火車站等嚴管地帶又難覓到;單車損壞率也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也提高了投放成本。不時還有傳聞說,一些偏僻地方的零散共享單車被故意毀壞,似乎在這些城郊結合部的共享單車正在奪走當地出租車和黑車的生意。同時,大量私人單車似乎也正受到冷落,傳統單車停車場內的私人單車的僵尸車隨著積灰變厚而有增加趨勢。

最致命的,單車用戶的交通意外事故也正在上升,涉及的保險、賠償、責任等問題非常復雜,機動車司機們雖然開始轉用共享單車,但是他們在城區道路行駛時也遇到越來越嚴重的路權沖突。曾經擁有“自行車王國”美譽的中國城市,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早已喜新厭舊,對單車的大規模使用并不友好,共享單車市場能否持續發展也因此并不確定。

不過,在質問使用環境是否友好之前,共享單車大規模應用后暴露的一系列問題,首先指向單車自身,這也是很多駕車者和管理者都在心底存有疑問的:單車這種低技術、低價值的傳統個人交通工具,是否可能因為互聯網應用而煥發生命力?或者,回到單車只是中年危機群體的懷舊、年輕人的廉價情懷,卻可能與都市化背道而馳,而商業上注定失敗?雖然北京城市的變遷并非美國大都市的重復,而美國生活方式卻好像是所有人的夢想,于是在現實與夢想、紙面規劃與人群流動之間產生巨大的落差,每年新增汽車超過兩千萬輛,同時留給單車的空間卻越來越逼仄。

一個典型的有機城市,通常是由步行所聯結,如密集的老城區,市民的步行范圍內即是生活區域,可完成購物和社交,甚至大部分工作。而大城市的興起,不僅是19世紀巴黎和維也納的城市改造,而是工業化引入大資本對城市的改造以及大量移民的涌入之后,尤其以戰后美國大城市的中產郊區化為代表,工作場所和居所的長程分離已經根本改變了傳統有機城市。這也是簡·雅各布森在《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里哀嘆的,機動車主導的城市化道路重新劃分了城市空間,自行車也越來越不適應這種新型工業、商業城市的通勤需要了。

根據《北京交通發展年報》,上世紀80年代北京市民采用自行車的出行分擔率是62.7%,而2013年則降為12.1%,而小汽車的擁有量也接近500萬輛,出行分擔率從80年代的5%增加到32.7%。三十年間,寬闊街道上熙熙攘攘穿著藍衣服、騎乘自行車的上下班人群,已經被迫不及待地替換為小汽車塞滿環線和多條車道的景觀。甚至,汽車洪流所到之處,還主導著北京的城市改造。從1990年代初的三環建設到平安快速路,粗暴地切開了傳統城區的胡同。然后,四環、五環和六環的漸次通車,完成了一個大同心圓的規劃,也重新界定了北京的土地價格和階級格局。而對普通市民來說,這些環線更像是一道道高墻,只給內外棋盤狀的道路格局留下有限的通道往來其間。

即使在1970年代很普遍的騎行二十公里從豐臺住地往朝陽紡織廠上班的自行車通勤,在今天也已不合時宜,太過辛苦,傳統簡陋的自行車不再能夠勝任環線間的穿梭。可能被自行車所聯結的有機城市也因此被切割,逐漸消失。不過,人民的智慧還是會尋找出解決方案,那就是電動自行車。我認識一位在北四環工作的勤雜工,家住豐臺,每天都以電動車通勤。類似的,許多裝修工人也愿意每日長途奔襲,從郊區駐地往返。傍晚時分的中關村北大街上便能看到密集的電動自行車占滿了一整條機動車道,他們不滿自行車道的擁擠,而是以20-30公里的時速把機動車道變成了他們的一條電動自行車專用線。

相比之下,幾乎只有當一個有機社區復活,單車的使用價值才體現出來,它們的出現背景總是步行街,而非小汽車或快速路。例如北京二環內近年復興的街區,特別是鼓樓大街周邊,自行車的身影也重新活躍起來。在城郊的“睡城”社區,如五環外的天通苑、回龍觀等大型社區,自行車一直很稀疏,更常見的是電動自行車,而今天卻變成共享單車的活躍區域。

單車還能適用今天中國的大都市嗎?在問這個問題前,也許有必要重新思考單車的特性和種類,才可能真正理解共享單車的適用情境和設定局限。

其實,在共享單車之外、之前,也在馬拉松熱潮興起之前,自行車體育早已蔚為風潮,各種品牌甚至不乏高端的自行車品牌都在紛紛進入中國,吸引著城市各個階級和人群。北京街頭甚至常常能看到美國品牌Specialized的服務車——那也是我自己曾經擁有的單車。其中,銷量集中分布在單價2,500到30,000之間的三個價格區間,消費群體以城市白領階級為主,集中分布在北上廣深蓉五大城市,這些城市的自行車店也最多。但是,隨著高端運動車越來越傾向公路車而非山地車,這一熱潮發展到2013年的頂峰就開始下降。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那一年后城市霧霾加重,嚴重影響了公路車的騎行。這和剛過去的清明節小長假中,各大城市景區擁塞共享單車成為有趣的對照。

另一個單車應用是貨運單車。乍聽起來,似乎陌生,其實就在幾年前,電動三輪出現在大街小巷前,三輪自行車曾經占據著自行車界的半壁江山。在上海,三輪車也叫黃魚車,曾經擔當著城市毛細血管運輸的重任,從煤球到啤酒,幾乎就是底層人民謀生、小業主小店鋪必備的最實用運輸車輛。在北京,三輪車造型以平板為主,方便隨時停靠路邊變身攤車,賣些應季的水果。其中還不乏加裝了兩馬力單缸汽油機動力,跑起來速度驚人。記得1988年冬天某個深夜從北京站出來,好容易乘夜班車只能到達平安里,多虧了一輛“汽油”三輪才回到海淀鎮,80年代大學生和平板三輪的歷史情誼就這么著被牢牢銘記。

上海的黃魚車

但在歐洲,貨運自行車可能是使用增加最多的一個單車種類,能夠直接幫助市民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從裝載多達兩個兒童到從超市運回啤酒和其他重物,幾乎無所不能,總是讓我十分羨慕——我自己只能或者單手提著一整箱啤酒,或者把啤酒箱卡在前杠騎行。形態上也包括前車斗和拖車式,很實用。國內能夠相比的,似乎只有閩南、廣西等地的一種挎斗自行車:一輛載重自行車的前后杠鎖上一輛獨輪平臺,就成了三輪貨車。當地人用它送小孩上下學、拉客和運送貨物。它和北方地區的三輪車區別在于,自行車可以隨時脫離挎斗,單獨使用。只是,這類貨運自行車,原本就是適用發展中國家的“中間技術產品”,卻在近年來的城市化進程中遭到城管和交管部門的壓制而日漸萎縮。

 挎斗自行車

再有一類,是軍用或職業自行車。不過,即使1960-70年代中國是自行車最盛的時候,自行車也只限于郵局的大規模使用,軍隊用得不多,限于輔助通信和機場地勤等,這種一心追求摩托化的態度似乎也頗能反映后來國民對小汽車的熱衷,與歐洲甚至日本的實用主義態度截然相反。例如,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日軍山下師團迂回馬來半島進攻新加坡,數千人的部隊在騎著自行車長途奔襲,熱帶地區的高溫融化了輪胎,日軍干脆拆下踩著鋼圈行進,夜間隆隆聲響,英軍抵抗部隊還以為遇到了坦克,然后出其不意地到達海峽,只經過輕微戰斗,駐新加坡英軍就全體投降。

同樣在二戰時期,最近上演的一部2015年的丹麥電影《四月九日》重現了丹麥的自行車部隊如何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天對抗著德軍的裝甲部隊,而丹麥軍隊的自行車分隊并非波蘭以龍騎兵對抗德軍坦克那般悲壯,頗有可圈可點的英勇。在中立的也是全民皆兵的瑞士,就因此從未放棄自行車,至今仍保留自行車的山地部隊,一戰前的經典自行車也沿用百年,甚至成為歐洲許多玩家的收藏品,十幾年前才剛剛換裝為直把的山地車。

 電影《四月九日》劇照

這些故事,無非是說自行車的用途廣泛、生命力頑強,只要專門設計和強化,仍然能夠適應21世紀的人類生活,無論都市還是鄉村。如果遭到廢棄,只是因為我們喪失了想象力,甚至意味著喪失了身體和機械結合、和地理結合的能力——那本來可能是人類最普遍、最原始的cyborg記憶,早已成為本能之一,就像不會騎車的兒童總是被同伴嘲笑一樣;也因此忘記了自行車不僅可以適用短途城市道路、公路騎行、長途旅行和山地競速,也能夠擔負家庭生產、農業生產和特定職業需要。譬如說,如果有幾條貫城的自行車高速公路,電動自行車的長途奔襲也完全可能由公路自行車擔當。類似,如果地鐵和火車車廂辟出專門的自行車位,可以想象,在京津高鐵通勤或者將來搭乘雄安列車的上班族們也可能下了火車就騎上自己的快速自行車。那是何等快意?

相形之下,目前的共享單車設計也決定了它們的單一用途:小直徑輪圈、無變速、短車架、直坐姿等,都限定了它們只能用于短途城市道路騎行,距離稍長則容易疲勞。而自行車零配件的易損性和高保養要求,加上GPS定位的電力需求,都大大增加了共享單車的損壞率,隨著使用增加,堪用性和堪用率越來越低。有報道說,北京一地的某牌共享單車,公司車場內損壞單車排滿300米。

更被忽視的隱憂則是,如此千萬規模的投放,卻沒有任何安全配套,共享單車缺乏足夠的照明和安全反光配置、騎行人普遍不佩戴安全頭盔,甚至缺乏交通規則知識等等,則在另一個層面為共享單車累積了巨大的法律風險,數千萬使用者的任何交通意外和安全事故都可能隨時轉為共享單車難以承受的公司責任和風險。

然而,當共享單車人為制造了一個表面上的“紅?!笔袌隹臻g后,公眾并沒有看到這些共享單車公司的社會責任體現。即使從降低自身風險的角度,也應該著手游說地方政府,改善城市對單車、對騎行的友好程度,加強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這可能才是創造共享單車和市民、城市共贏、可持續發展的機會。

單車友好城市?

但是,什么什么友好的詞組,如環境友好、移民友好之類,很容易被誤解。尤其在一個沖突社會中強調關系友好,是否會太過理想主義和奢侈?但所謂友好性,正是空間政治的主要維度之一,是針對主體間的矛盾和沖突而提出解決方案。

《連線》曾經在2015年用大數據分析了世界上60萬個城市,然后評出122個騎行友好城市,位居前兩名的是哥本哈根和阿姆斯特丹。這兩個歐洲國家的首都,在騎行友好排行榜上總是交替領先,這兩個城市的騎行率最高,對社會、經濟、環境和健康的潛移默化影響也得到世人的公認。按照哥本哈根市自己的測算,每騎行一公里社會就能凈收益23cent,而開車則相反,每公里意味著損失16cent。也基于此,歐洲城市的高騎行率和美國城市的高駕車率,也就是分別建立在兩個輪子和四個輪子的差異,形成歐美城市生活方式的重大差別。

這份美國雜志所評選出的世界20大騎行友好城市榜上,絕大部分都是歐洲城市,雖然只有一個是美國城市,卻已經被《連線》大大夸獎,就是明尼安那波利斯,畢竟代表著傳統美國城市生活方式的悄然變化,超過了蒙特利爾。另一個歐洲以外的城市,布宜諾斯艾利斯,其實也和蒙特利爾一樣,充滿歐洲氣息。除了南特、波爾多、斯特拉斯堡、烏特萊希、艾因霍芬等法、荷小城,巴黎、漢堡、柏林、巴塞羅那、和維也納等大都會也都躋身其中,非常值得中國城市借鑒。即使不在這榜上的一些亞洲大城市,如東京、漢城和臺北,也因騎行友好而經常受到城市規劃學者的好評。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自行車道

在這些騎行友好城市,城市規劃以對騎行市民最大的尊重,降低(汽車)擁堵的城市病,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對外來的觀光客來說,相比城市的宜居性,一個城市多大程度上騎行友好更為直觀。共享單車,或者單車租賃服務,在這個意義上,則是騎行友好的直接體驗。如果發展得當,確實可以大大提升騎行友好的程度,但能否完全體現騎行友好或者替代私人騎行,則是存有很大疑問的。

除非,發生一種對單車不友好而非騎行不友好的極端情形,就是:按照歐洲的研究,當單車失竊率超過25%,人們對單車的使用就會急劇下降,人們也不再會追求高品質的自行車,而低檔單車將大行其道。這也可以解釋中國過去十幾年單車使用下降的原因,甚至反映青春片《十七歲的單車》的故事邏輯。

其實,為迎接奧運會,2007年4月起公安部曾會同六個部委開展了歷時八個月的整治單車盜竊的聯合行動,但是對于促進人們使用單車的效果似乎并不明顯。在這一點上,共享單車倒是解除了人們對單車丟失的擔心,這才有了共享單車的大躍進,盡管盜竊或者故意損壞共享單車的比率可能也不低。

所以,究竟什么是騎行友好,是一個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概念。雖然這些騎行友好城市的評價最后總是歸結到對道路、存放和規劃等等的改善上,但是,從騎行者角度來看,所要求的無非三點:直達、便利和速度。這是英國的一家名為“為騎行創造空間”網站所歸納的,也是騎行與另外兩種出行方式——駕車和步行——而要求不同的城市空間也就是道路網的原因所在。如何協調、分配適合這三種出行方式的道路網,就成為城市規劃和城市生命力的關鍵。

其中,速度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單車的低速介于汽車和步行之間,很多情況下都可能共用或者侵占機動車道和步行道,由此帶來的困擾,便是騎行友好需要解決的問題。譬如騎行者如何與步行者和諧并行在一條街道上,在一個共同空間內購物、逛街、和社交等;或者騎行者與駕車者相互替代、轉換或者競爭并行,平行或接力執行中長距離的上下班通勤、快遞工作等。

以北京為例。在1990年代以前的北京,道路確實是按速度被劃分為機動車道、自行車道和人行道,也保障了60%以上的單車出行率。但是,隨機動車道的擴張,人行道也受壓迫或者被沿街商亭和攤販占領,自行車道的萎縮甚至在許多路段的消失恐怕是北京騎行空間的最大問題。在有的路段,自行車不得不在輔路上與機動車并行,或者只有僅僅30公分的寬度,非常局促、危險。而且,中國的交通法規并未明文要求自行車配備前后反光、側反光和前后燈光、以及強制要求單車騎行者參照摩托車騎行佩戴安全頭盔等,在單車路權萎縮和空間窘迫的條件下更顯騎行的不安全。這既是當前騎行不友好的主要方面,也是共享單車面臨的最大法律風險。

解決的辦法,其實又跟騎行所要求的直達和便利性有關。如哥本哈根,一個58萬人口的首都,堪稱單車城邦,擁有66萬輛單車,單車總量五倍于汽車,五分之四的人口擁有單車。而且單車的基礎設施與產業發達,有4.8萬個自行車樁、429公里自行車道和289個自行車商店、20家自行車設計和制造公司。另一面,則是四分之三的人口常年騎行,55%的市民騎行上班或上學,單車出行率占36%,58%的學生騎車上學,還有63%的議員也是騎車上班。

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的騎行者和便利的基礎設施共同創造了一個單車友好的城市景觀。對市民來說,單車友好意味著實用主義實惠:民調顯示29%的市民認為騎行是最經濟的出行,不需要考駕照、花費汽油、停車費和保險費,也很方便停放,無論在家里還是街道;并且56%的被調查者表示騎行是最快的出行方式,哥本哈根的自行車路網和停車場非常便利、快速和靈活,遠超小汽車、甚至公共交通,仿佛一個單車天堂。

當然,如同汽車停車問題,當單車規模夠大,停車場所同樣是個困擾單車友好的問題。在歐洲城市的火車站和大學,常能看到停車場上同時停放著幾千輛單車,其中不乏僵尸車。哥本哈根市政每年就要從這些停車場清理大約1.6萬輛僵尸車,以便騰出空位。阿姆斯特丹甚至近年來開始建設水下單車停車場,因為地面空間已經飽和。另一個思路則是在原有的樓宇單車停車位上建設多層停車場和室內立體停車場,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區空間,為騎行創造方便。

哥本哈根市民的選擇也幫助保護、維持著城市的本來面貌,即主要形成于19世紀的狹窄街道網,也是當地市民最珍視的有機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相互聯結。單車夠小,足以暢行在這些傳統彎曲的街道網中,降低了為適應機動車增加而需要的城市改造壓力。

在丹麥,每建造一公里自行車專用線,也就是自行車高速公路的成本只有1600萬克朗(約合1500萬元人民幣),而建造一公里地鐵的成本卻有10億克朗。而后者正是當下中國各地紛紛上馬視為大都會標志的公共交通首選。單車友好對城建的節約不言而喻,連所有必要的單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也都顯得那么經濟,更不用說單車友好帶來的全民健康還能明顯低降低公共醫療的支出,例如,2012年BMJ雜志的一篇論文證實了哥本哈根單車騎行對市民健康的正面效應。

類似情形在荷蘭、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許多小城也能看到,古城保護和騎行友好簡直成為同義詞,盡管這些城市的轎車也大都是菲亞特或西雅特等小巧玲瓏的設計,能夠穿行大部分狹窄街道。這和中國今天汽車消費者對大型車輛的追求正好相反,也能解釋菲亞特在中國的一度失敗,卻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日益富裕的龐大中國城市消費者,正在以購買大型車輛的方式加速著城市的騎行不友好。

更殘酷的,今天中國快速城市化改造的進程,幾乎在任何城市,無一不是以機動車通行作為城市道路規劃的參照;即使刻意保留下來的舊街區,無論是否修舊如舊,多為城市櫥窗模式,即商業步行街的,而非便利單車與行人并行或者“自行車街道”的道路和街區設計。這種城市改造模式,從單車友好角度,至少造成了兩個負面效果:一是事實上切斷了更大范圍內的單車直達路徑,單車線路不得不繞行傳統街區而降低了騎行意愿。相信對那些共享單車來說,也很容易在步行街的出入口附近形成堵塞和亂停放。

其二,也可能是騎行友好意義上最容易被忽視的,騎行友好還意味著努力保持城市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準、促進小微型企業的發展、控制房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等、甚至以勞資合作為前提維持城市階級的團結關系等等一攬子的社會團結綱領,作為城市發展和城市規劃的條件和目標。

也就是說,城市騎行友好不僅是基礎設施層面的,還是留住小業主、穩定原住民的商業計劃,和促進階級和諧的城市政治安排。只有在后者的高度,才可能避免過度商業化的城市開發和過于傾向機動車的城市路網改造,然后有可能利用舊有工業區和傳統街區進行改造,設計出兼容步行和騎行的城市“綠色通道”(一條能夠快速穿越環線分隔,從市中心接觸到郊區風景的休閑通道),和騎行專用線路網,最大限度地鼓勵人民留住原有城市、扎根大都會。在騎行友好的意義上,這兩個目標并不矛盾,也可能從根本上避免大城市病,避免動輒以采取強制疏散的方式來治療城市病。其代價往往是讓低收入者受到傷害,最終傷害階級關系,瓦解了城市的有機聯系,因而是反城市化的。

也因此,在這一近乎終極層面上審視共享單車,不能不憂心一些近期發展。從上述單車友好 的基本原則和單車友好城市的經驗,就能輕易發現一些基本問題:共享單車的投放規??赡艽蟠蟪^現有單車路網和空間的負荷,由此埋下驚人的安全隱患;武漢率先建立共享單車專用線,立意可能良好,卻因其限制私人單車通行反而有違單車友好;單車設計造成騎行的費力和安全裝備不足,也限定了共享單車的使用范圍,客觀上造成這些共享單車公司可能無意游說政府規劃部門開辟、改造更多的城市路網,以實現單車的快速直達;機動車駕駛人也缺乏教育,學會更多地禮讓和寬容騎行。當然,這需要進一步細化交規、明確劃分路權,并且讓騎行者明確交規意識,例如起碼明白過斑馬線時推行才等同行人、享受優先路權,騎行則可能未必。

盡管如此,無論如何,共享單車最大的價值可能就是在城市化和城市病面前提出了一個共享的問題:城市騎行友好或許只是一個非常具體的方面。因為,無論單車友好還是環境友好,都有賴于人民內部的友好相處,也就是協商才可能得到真正解決。也就是說,真正的共享,是包括駕車、步行和騎行的空間共享,那就是城市的共享,重建一個屬于我們市民、市民享有的城市。

這或許才是改造我們城市的最終目的,也算是互聯網+的一個隱含指向。在這意義上,共享單車所帶來的沖擊可謂深遠,而不僅是城市景觀的豐富或者混亂,而在挑戰著城市景觀內含的統治關系,創造一個流動的機會和空間,幫助所有人思考,我們到底需要一種怎樣的生活和城市,我們如何才能共享之。

 *本文來源:公眾號大家,作者:吳強,原標題:《中國城市目前還配不上共享單車 | 慢評論


【號外】想要捕捉文旅大消費行業風向標?想要了解最前沿的文旅跨界創新?想要學習行業大佬最新的干貨分享?想要與行業精英現場互動深入交流?來“2017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吧!6月13-14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文旅大消費頂級內容盛宴等你來!了解會議詳情&報名請戳:我要報名!提前報名有優惠

版權聲明
執惠本著「干貨、深度、角度、客觀」的原則發布行業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時間獲取旅游大消費行業重量級文章或與執惠互動,請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執惠」并添加關注。歡迎投稿,共同推動中國旅游大消費產業鏈升級。投稿或尋求報道請發郵件至執惠編輯部郵箱zjz@tripvivid.com,審閱通過后文章將以最快速度發布并會附上您的姓名及單位。執惠發布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執惠觀點。關于投融資信息,執惠旅游會盡量核實,不為投融資行為做任何背書。執惠尊重行業規范,轉載都注明作者和來源,特別提醒,如果文章轉載涉及版權問題,請您及時和我們聯系刪除。執惠的原創文章亦歡迎轉載,但請務必注明作者和「來源:執惠」,任何不尊重原創的行為都將受到嚴厲追責。
本文來源執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發表評論
后發表評論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熱搜詞 #

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表示你已閱讀并同意《執惠用戶協議》 注冊

找回密碼

注冊賬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观看|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 欧美大黑bbb| 东北老女人高潮大叫对白| 欧美老熟妇xb水多毛多|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国chain同志gay片国产| 无码成a毛片免费| 成人天堂资源www在线|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欧美精品videosbestsex日本|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粉嫩大学生无套内射无码卡视频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人妻巨大乳hd免费看|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中文字幕v亚洲ⅴv天堂| 爱情岛论坛亚洲永久入口口|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女邻居的大乳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av| 边添小泬边狠狠躁视频| 欧美丰满少妇xxxxx| 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al|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 | 欧美老妇交乱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免费女人高潮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