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中國企業出海經營的步伐越來越快了。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6)》藍皮書數據顯示,自2005年以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數額已連續10年保持增長。
盡管投資熱情高漲,中國企業海外經營的成效卻不佳。2017年4月,麥肯錫在《中國企業跨境并購袖珍指南》報告中提出,“中國企業在跨境并購交易中的表現參差不齊,大多數交易未能實現原定目標”。
“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是因為我們的企業作為全球市場的后來者,要同時面對來源國劣勢和外來者劣勢雙重挑戰,特別是前者給我們帶來的挑戰更大、更艱巨,因為我國的企業國際話語權、技術主導權缺失,再加上價值觀、制度差異,要消除劣勢的時間跨度會更長”,浙江大學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管理學院教授魏江博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中國的大企業在布局全球化戰略時,可以通過大手筆的兼并與收購,來迅速整合全球各地的優質資源,海爾366億元收購GE家電事業部、美的292億元收購庫卡等,都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而對于資源稟賦有所不足的中小企業來說,這類宏大布局往往難以復制。
中小企業的全球化之路,又該如何邁進?
為此,魏江帶領其課題組進行了歷時5年的研究,并把該難題的解決之道總結在了《創新全球化:中國企業的跨越》一書中。魏江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創新走出去”,而在于中小企業要敢于并善于“創新走上去”,做到兩個“全球化”,即創新網絡全球化和創新能力全球化。
中國企業全球化的三個階段
對于中國企業近40年來全球化布局的歷程,魏江劃分為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1978年至2000年前后的“創新走出去”時期。此時,中國企業通過產品出口和技術引進雙向互動,實現了初步的技術學習和自身能力積累,是中國企業創新追趕的初期階段。
第二階段,是從2000年前后至2008年前后的“創新走進去”時期。這一時期,中國企業已能夠借由制造導向下的技術集成創新,在海外開設制造基地,按照東道主國家的制度慣例,實施技術性收購與整合。而企業也得以在此時零距離地學習海外前沿技術。
第三階段,是從2008年前后至今的“創新走上去”時期。到了這個階段,品牌導向下的技術引領模式,成為了企業典型的出海經營特征。進行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市場開拓和高端技術研發,使得一批中國企業在完成最高層次創新國際化行為的同時,逐步建立起國際一流的影響力。
在這三種創新模式中,唯有“創新走上去”時期的全球化戰略,才真正值得中國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全力布局。
因為相對于前兩個階段,在第三階段時,企業更重視的生產要素,已不再是低價勞動力、低成本資源這類1.0或2.0版的生產要素。到達“創新走上去”境界的企業,將開始真正重視創造力這一3.0版的生產要素。
“硅谷的企業,就是重視3.0版生產要素的典范”,魏江對界面新聞記者說,“蘋果、谷歌、Facebook這類公司,能夠從創業型企業,在短短幾十年間發展為全球范圍內都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靠的就是它們對創新的不懈堅守”。
那么,中國企業如何才能步入“創新走上去”的階段?魏江表示,這需要企業做到兩個“全球化”,即創新網絡全球化和創新能力全球化,魏江還提到了一個詞,非對稱創新戰略。
全球化與非對稱
基于中國中小企業在技術體制(Technological Regime)、制度環境(Institutional Regime)、市場環境(Market Regime)方面的獨特性,中國的企業在出海經營時,將存在制度發展的不對稱性、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技術發展的不均衡性等特征。魏江把這一情境概括為了TIM Regime,他認為,中國企業可以借由組織設計的非對稱戰略、學習方式的非對稱戰略、追趕路徑的非對稱戰略以及制度設計的非對稱戰略,來進行以弱勝強、以小博大性質的追趕與超越。
對中小企業而言,僅通過對國際領先企業的簡單技術模仿,難以在實質上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而囿于有限的研發經費與資源,中小企業也難以僅依靠內部研發,就能培育出足夠的企業特質資源參與國際競爭。
魏江認為,此時,企業去海外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并通過比如獨立研發機構等組織設計來實現非對稱創新,就不失為一招獲取、甚至整合分散在全球的競爭性資源的妙棋。若能合理運用“本地網絡—超本地網絡—全球化網絡”的創新網絡設計規律,企業就有可能以企業本土總部為中心,使自身的影響力逐步輻射全球。
在2005年至2010年的高速發展時期,海康威視主動與供應商、技術提供者展開合作,如與德州儀器達芬奇(DaVinci)等企業共建跨國實驗室與研發中心。而從2010年以后,海康威視在選取創新資源整合對象時,已逐步突破了行業邊界,并在洛杉磯、阿姆斯特丹、迪拜等各地與當地企業共建創新中心,通過不斷進化的組織設計,使自身由產品制造商,轉型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海康威視就是創新網絡全球化的典范。
后發企業要想實現技術、品牌等方面的學習甚至趕超,其中的另一個關鍵,就在于識別技術“軌跡”,并在現有軌跡內構建企業的創新學習能力,使企業的全球化戰略得到更有力的支撐。
而據《創新全球化:中國企業的跨越》一書中的調研分析顯示,創新能力學習的路徑,主要有“原有技術軌跡提升”和“全新技術軌跡突破”這兩種模式。意欲出海經營的中小企業,應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以完成企業增長動力的升級。
*本文來源:界面新聞,作者:蔡越,原標題:《中小企業出海經營 請一定帶上“非對稱戰略”》
【號外】想要捕捉文旅大消費行業風向標?想要了解最前沿的文旅跨界創新?想要學習行業大佬最新的干貨分享?想要與行業精英現場互動深入交流?來“2017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吧!6月13-14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文旅大消費頂級內容盛宴等你來!了解會議詳情&報名請戳:我要報名!(提前報名有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