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文|李想,車和家創始人及CEO
今天我來到這里想來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產品和新商業》。
產品和商業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東西:產品代表的是用戶的價值,而商業代表了一家企業的效率和整個的商業能力。產品和商業,再加上HR,構成了一家企業的全部。
因為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創業者,所以今天我也想跟大家探討一下做好一個企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這種能力能讓我們在接下來迎接各種各樣的變化的時候,有辦法應對它們所帶來的挑戰和劇烈的競爭。
產品篇
首先,進行產品這個話題的討論很有必要,為什么呢?
主要是因為在最近這兩年所謂的創業熱潮里面,出現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有一大堆完全不懂產品的人,到處去跟大家講要如何創業,如何做產品。
但是過去這兩年里呢,創業的失敗率應該是有史以來最高的,真正做出來的企業寥寥無幾。這對于整個社會的效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所以,我今天首先來講講產品。
到底什么是產品呢?
那么,我們今天首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到底什么是產品?我覺得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但是,很多人在回答這個問題上面,會面臨這些問題:產品到底講的是功能呢?還是體驗?產品到底體現了什么能力?
以我過去創業的經驗,我是這么理解產品的:當我們打造一個公司,打造一個服務,打造一個App,打造一個功能,甚至寫一篇文章,我們都是在做一個產品。這些事情對于我們的能力要求,其實都是相同的。
從更大的范圍來講,其實產品力不是一個技術能力,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管理能力。
當我們把產品當做一種專業技能去做的時候,我們會接二連三地做低效率的事情,進行各種各樣的體驗,刷各種各樣的存在感,把原本只要一個步驟就能完成的事情,分成六七個步驟去完成。
這就是為什么我會說產品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管理能力。這個可能和大家平時對產品的理解存在本質上的不同。
做產品的第一步:設定一個清晰、可衡量的目標
定義完了產品,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弄清楚產品的第一步是什么。
我看到大部分的創業者,還有在做產品的人,往往會缺失第一步。一旦缺了第一步,后面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白搭。
我們要進行的產品的第一步,就是針對我們要解決的問題設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清晰、可衡量。
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因為當我們做一個事情、做一個產品的時候,如果沒有在最初就設定一個目標,由于因為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后續所有的參與者就都會在不同的世界里思考問題。
我經常看到各種各樣失敗的創業公司,團隊里幾十號人,每個人都在各自的世界里面想事情,每個人覺得自己在為這個企業好。但是實際上,在公司到死為止,這些人都沒有討論過這個企業共同的目標是什么。
要么就是大家開產品會,吵得一塌糊涂:你的體驗不好,我的體驗好,你的功能不好,我的功能好等等。但是對于這個產品要達到一個怎樣的目標,他們從來沒有溝通過。
在這里我舉一個例子。就是2008年的時候,我當時還是汽車之家的CEO,我們合并了另外一家企業,也是汽車網站,叫車168。我們當時的流量是它的十倍以上。但是合并完以后我們發現,雖然兩家汽車網站的員工人數差不多,但公司的效率差得完全不止十倍。
合并完以后我們討論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家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一個共同的愿景。當時是我負責這兩個公司的合并,我就問車168的高層和同事們:“車168的目標是什么?”他們的統一回答是,我們的目標是要做最有影響力的汽車網站。
我接著問:“你們所指的最有影響力具體是什么?”我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人說我們要變得更專業,有的人說我們要在廠商那里最有號召力,還有的人說我們要讓用戶感覺好,對我們評價好。
我說你們每一個人對目標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那在日常工作中,你們要怎么去執行這個目標?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在對目標的設定上面出問題,最大的原因在于貪心。我們其實只要解決一個問題就好了,但是我們卻經常會希望通過一個過程,去解決四、五個問題,照顧到更多的人。但是最后的結果就是什么做不好,整個組織效率極為低下。
在做產品上面,你問這個產品要解決什么問題,得到回答是我們既要解決A,又要解決B,還要解決C。我說這簡直就是胡扯。
在汽車之家,我們當時的目標就很明確,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做訪問量最大的汽車網站,衡量訪問量的標準就是PV。每一天,我們都在為這同一個目標工作。
衡量產品的標準:優越感、價值、安全感
當我們設定好了共同目標,讓團隊的所有人都能在一個世界里思考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給產品定義一個標準。
什么是產品的標準呢?我進行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定義,就是三個關健詞:優越感、價值、安全感。安全感決定了用戶是不是用你和買你,優越感會變成你的品牌向外傳播的口碑,還有就是要有價值。
我相信,我們任何人首選使用的產品和品牌都符合三個特質。在這里我舉幾個例子,來解釋一下這些產品是如何體現這些特質的。
1.蘋果
我們先來看看蘋果。蘋果的價值是什么?設計好、易用。這是它典型的價值。
蘋果的安全感是什么?有蘋果用戶在意前兩天出現的病毒嗎?沒有。蘋果會給你彈出來一堆沒用的彈窗嗎?不會。你用蘋果會非常的省心,這就是它的安全感。
最后,蘋果的優越感是什么?一幫朋友在一起吃飯,大家的蘋果手機一定是可以放在桌子上的,不用塞在兜里。
2.順豐
我最喜歡用的快遞公司是順豐。那么順豐符不符合這幾個特質呢?
順豐的價值,是用最快的速度幫你把貨物送到。我們喜歡用順豐的隔日送達,順豐有自己專門的空運公司來保證運輸的效率。
順豐的安全感是什么?它100%是丟客率最低的快遞公司。
順豐的優越感又是什么呢?淘寶上所有貴一點的產品,商家都會告訴你順豐包郵。企業也會用快遞公司去衡量另一家企業。如果一個企業給你發一份文件的時候,是用順豐寄過來的,你會覺得這個企業很不錯。
3.微信
微信的價值是什么呢?幫我們最快捷地做溝通。
微信的安全感是什么呢?微信上面不會出現亂七八糟的東西,沒有什么垃圾廣告。
微信的優越感是什么?很多人會在朋友圈里面秀孩子,秀自己出去旅游,在朋友面前展示優越感,這里面體現的人性心理其實非常有意思。
用戶價值的衡量:時間和錢
那么,在衡量產品標準的三個關健詞里面,最核心的一個詞是哪個呢?我認為是價值。
大概在2008年的時候,我們招來了一個大學剛畢業的產品經理(他后來變成了我們的產品總監),當時他提出了一個非常反人類的理論。他說,我們做產品的時候只談價值,不談體驗,我們后來也一直是按照這個方法去做產品。
什么是價值呢?你要幫助客戶解決什么問題,這件事情就是你要實現的一個價值。汽車之家的價值是什么?就是幫助你們購買和使用汽車,就是這么簡單,沒有其他的。
當我們有了一個基本的標準以后呢,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就是用戶的價值到底要如何進行衡量?我的回答是:在這個世界上,對于用戶而言的價值衡量只有兩個,一個是用戶愿不愿意為你真正付出時間,另外一個是用戶是否愿意為你真正付出錢。
那么我們該怎么去進行用戶價值的事前衡量呢?就是我們要去問消費者的需求,去聽市場的聲音,這為我們做產品需求和功能提供了可選項。但這絕對不等于最后的決策,你還得在這些可選項里面,選出真正變成能變成產品的需求。
有一個挺簡單的辦法,就是我們找五到十個企業不同部門的人,讓他們坐在一起,把這些可選項都列上去,讓他們自己去選。大家在客戶真正愿意花錢購買的功能里面做一個排名,最后排在最前面的一到三個變成產品的功能,剩下的全部砍掉。
這里我舉一個我們在汽車之家做產品的例子。在有新員工加入汽車行業以后,我會帶他們做一個很簡單的訓練,就是到底汽車應該怎么做產品。我會先問他們,你們認為自己會做產品嗎?他們都認為自己很會做。
接下來,我給他們出了一個題:如果我們給這輛車增加一萬塊錢的材料物料成本,你會把這個成本加在哪里?
我問的都是開放性問題,不是封閉性問題,所以這個討論會寫滿一面墻,這也是我們原來做產品的一個方式。有人會說我需要一個空氣懸架,有些人說我希望把這個做成可變色的全景天窗,還有人說希望增加按摩座椅,要增加22寸的輪轂。
接下來我會問他們下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才是真正做產品的方式。我問,當你們在座的各位變成了消費者,你會多花一萬塊錢在這一堆配置里買哪一個?答案很快瞬間集中,90%以上的員工會做出同一個選項,就是希望把錢全花在內飾上。
我接下來問他們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讓他們去看一看這個市面上同價位、同級別的車里面,內飾最好的車是不是銷量第一。因為大家要在外形上做出本質的差異已經很難了,但是在內飾上可以做出非常大的差異。
所以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要怎么做好產品呢?只有當我們團隊里所有的人都在同一個世界里,有同樣的標準和同樣的尺子,你會發現下面的人價值和效率會發揮得無限的大。
昨天晚上十點的時候,我們負責技術的VP還跟我聊到,他說用時間和錢去衡量用戶價值很容易,他也很認同,但他想加一個新的衡量標準。這個新的衡量標準是什么呢?他說是情感。
什么是情感呢?其實就是口碑。當用戶真正對你的產品付出情感的時候,他會發自內心幫你去傳播。
用優越感和價值塑造品牌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大家老是問我們要怎么去做品牌。在衡量產品的三個標準里面,由于安全感是一個基礎需求,所以它不太適用于塑造品牌。
但是,優越感和價值幾乎把一個品牌展示到了極致,所以我們在傳遞品牌方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產品的優越感和價值。
這里我也舉幾個例子。
1.茅臺
茅臺的優越感是什么呢?就是國家領導人在喝,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跟國家領導人喝到一樣的東西。
那它的價值是什么呢?一般最優秀的廣告都是這么傳遞的,說它的釀造使用了怎樣高端的技術,所以人們喝起來會覺得非常好。
2.愛馬仕
女士們最喜歡的一個品牌,叫愛馬仕。幾乎所有愛馬仕的廣告,都是讓包出現在了一個你非常向往的場景里面,要么就是你看到了一個像維多利亞·貝克漢姆這樣的明星,他提著愛馬仕。這就是愛馬仕的優越感。
那愛馬仕的價值是什么呢?它會跟你說我用的鱷魚皮,是用法國最好的手工縫制的,從而體現出它是你所有的包里面最好的一個。
3.蘋果
我們來看看蘋果的廣告。蘋果早年的廣告是有嚴重的問題的,就是它的廣告并不傳遞價值,也不會傳遞什么優越感。
可能你看到喬布斯最早在蘋果做的廣告,看完只會覺得這個廣告太酷了,但你找不到這產品跟你有任何的關聯。
自從蘋果改成Apple以后,它的廣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廣告里面永遠在講一種你向往的場景。在蘋果的廣告里面,產品永遠是年輕人和小孩在用。而且,蘋果現在的廣告要么講產品的設計,要么講非常有價值的功能,簡單到拍照、音樂等等,這都是產品帶給你真正的價值。
這個時候,你會感覺這一群人是我向往的。無論是拍照,音樂,還是優秀的設計,這都是我想購買的,這件事跟我是相關的。
說到最后,我覺得我們做產品,最重要的提煉價值本身。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至于怎么做出優越感來,就得靠人本身的素質了。
我的這個理論能幫助大家做出合格的產品,但要做出頂級的產品,得看每個人自己的天賦。
新商業篇
大概是在一兩個月前,互聯網教父馬云提出一個概念叫“新商業”。我覺得“新商業”是比“互聯網+”好得多的一個提法,讓我眼前一亮。
互聯網,包括新商業、智能,我覺得都是信息革命以后的產物。我們現在能看到很多非常好的傳統行業,它們甚至在全行業徹底實現了互聯網級的IT系統能力,讓企業整體運營的效率變得完全不一樣。
現在我講一講我眼中看到的新商業。
傳統商業 vs 新商業??
?傳統商業和新商業??是兩個時代的產物,前者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后者則誕生于信息革命以后。這兩種商業在企業控制和人才運用方面截然相反。
1.傳統商業
我們先來說說?什么是傳統商業?傳統商業是工業革命的一個延續,講究的是控制,是標準化,是各種各樣的流程。?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自己個人最熟悉的汽車4S店。汽車4S店里的銷售職能分新車、二手車、金融、保險、零部件、飾品六種。這種細分也是傳統商業里面所謂的“集團策略”,最主要的目的是實現公司對員工的控制,讓每個人像機器人一樣運作。
這種控制導致了如果我們想去4S店買一個配件,但恰恰賣配件的銷售今天有事沒來,相信我,今天你絕對買不到這個配件,因為另外五個銷售不干這個事。這是集團和公司的規定,員工不能跨界。
在工業革命時代,新商業還沒有產生的時候,這種控制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十年前我們不太在意我們獲得的服務是不是很差。但是今天不一樣了,如果一個地方的服務態度還維持在十年前的水平,你可能根本就想不去了。
在傳統商業里面,員工(尤其是一線員工)和企業是相互對立的。員工多賺點,企業就少賺點,企業多賺點,員工就少拿點,這是《資本論》里寫的一個比較殘酷的事情。
??2.新商業
?那什么是新商業呢?
我覺得新商業是信息革命的一個延續。信息革命帶來了幾個產物,其中線上的產物就是我們常說的互聯網。當信息革命和傳統的線下商業相結合的時候,就產生了新商業。
實際上,新商業是一種技術能力,要實現這種能力非常難。新商業要建立的那套有效的系統上接云端,下接帳號,有很強的API能力,能幫助我們連接所有的服務、外部硬件以及應用。這套系統擁有非常強的數據能力,能獲得軟件、硬件、用戶等所有原子極的數據。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擁有這種超強的互聯網級的系統性企業寥寥無幾。而那些真正掌握了這種信息革命能力的企業,在市值上得到了有效的證明。美國的企業里面,市值排在前面的是蘋果、谷歌和微軟,中國企業市值排名第一、第二的是騰訊和阿里巴巴。
在信息革命時代,企業整個的生產效率和生產力變得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會發現,這些掌握了信息革命能力的企業似乎沒有邊界。每當你覺得它快到屋頂了,你都會發現它遠遠沒有屋頂。你很難想象在今年的情況下,騰訊還有50%的增長率,阿里巴巴還有60%的增長率。
在認知能力和技術能力方面,企業面臨著挑戰
面對新商業時代,很多企業在認知能力和技術能力這兩個方面,都有待重新正視和提高能力。
??1.認知能力的挑戰
企業要真正進入新商業時代,需要毀掉它們過去的那種工業革命思維,摒棄“控制”的價值觀。但實際上,現在很多優秀的傳統行業的企業家都做不到這一點。
我們會發現,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老板在一些會議上碰面的時候,傳統的企業家到今天還在鄙視互聯網。他們認為互聯網經濟是虛擬經濟,根本沒有認識到互聯網帶來了富有生命力和極為高效的、全新的生產力。
認知能力也跟國家有關。像德國這樣優秀的傳統工業國家,它們在互聯網、智能化、人工智能上的表現非常有限。這些國家不允許企業去接觸信息化、智能化,像一個人一樣有優點和缺點,關注成長的價值觀模式。
所以我說認知能力是企業現在面臨的巨大的挑戰。
??2.技術能力的挑戰
我覺得在座做互聯網的企業都應該知道,其實真正注冊大規模云端的帳號,到具備整個系統級的互聯網能力,真的比從零建立起一個大型工廠還要難。
不過,在傳統商業里,其實已經有非常多的行業和企業已經實現真正的互聯網化。這里我想舉幾個例子,說明它們是怎么迎接新商業時代的技術能力的挑戰的。
??1.航空公司
我能看到的第一個全行業進入新商業的一個行業,是航空公司。
最近幾年,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是盈利的,你再也聽不到航空公司賠錢了。很多人把這一功勞歸功于石油價格的下降,其實根本不是,而是航空公司用一套大型的互聯網IT系統,在交易層和信息層把新商業化進行到了極致。
因為有這些系統的存在,航空公司的訂票效率更高,每個航空隊的售出率也更高。這些機票原先是被票務站掌握在手里,而今天所有訂票都是透明的。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各個航空公司為了提升運轉效率,它們會合運一個航班。你拿著國航的機票登機,會發現旁邊的人買的機票是深航的。
航空聯盟也非常有趣,它們很多時候在用一種很有意思的游戲規則激勵你坐它的航班,變成會員。這也幫你提升了我剛才前面所說的優越感。
?2.鏈家
鏈家是一個真正的互聯網公司。我是在2008年經濟危機買房的時候,發現原來鏈家的IT系統如此之強。
這套IT系統基本上像上帝一樣看著自己的員工、客戶房源三者之間發生的一切。在當時,那套系統就已經能調出一個銷售或者顧問帶了多少人,看過哪個房子,每個用戶對房子感受和評價是什么。
到后面鏈家開始做網站以后,在上面放上真實房源,也是這套IT系統實現的。鏈家收購完一個公司,就能對這家公司進行快速整合,并產生巨大的效果,也是這套系統在其效果。
有了這套IT系統,很多互聯網公司都競爭不過鏈家。有的公司會說鏈家要2.5個點的交易傭金,我只需要你付0.5個點。但是沒用,他們不是在一個維度競爭。
3.順豐
我再講一個順豐。順豐為什么效率那么高呢?
是因為我有一個特別好的哥們兒,給順豐開發過掃描貨物數據的槍。2007年,順豐開始上這個掃描的槍,它能記錄所有數據。我說順豐太有遠見了,那么早就知道記錄物流環節的所有數據節點。順豐是第一家能查到貨物到底到哪里了的快遞公司。
我那個朋友還跟我說,順豐在2007年負責開發IT系統的員工就超過了1000人。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公司,這才是真正強大的新商業。
在新商業時代,你要刷新你的用人觀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新商業像一個互聯網產品。
在新商業時代,企業不再使用那一套標準化的人力控制,而是用信任、用數據化實現對人的控制。在管理公司員工的時候,新商業像一個游戲。
前段時間,鏈家董事長左暉有一次發言,他說鏈家并不恐懼自己有十幾萬員工要管理,我們要把員工當成用戶來管理。 這里面最重要的不同是什么呢
作為一個利用新商業的方式來經營線下服務體系的公司,汽車之家是這么做的:
?a. 一個員工擁有六種技能
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培訓體系,讓一個銷售人員同時擁有賣新車、二手車、保險、金融、配件、飾品的能力。我們的銷售人員甚至可以幫你結帳、開發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店里的員工數量可以縮減到非常少,用戶服務的滿意度也很高,因為一個銷售人員就可以做完服務鏈條上所有的事情。
b.用一套IT系統記錄員工和用戶產生的接觸點
接下來,我們做了一套非常強的IT系統,這套系統能記錄我們的員工跟用戶產生所有的接觸點和發生的一切。通過對人的信任,我們用數據來控制這里面的所有行為。
c.銷售額是一個基于人的廣泛任務
在新商業的環境里面,我們給員工定的每月銷售額是一個廣泛任務,一個基于人的任務。我們的員工不拿提成,而是按照不同的層級拿到不同的收入,每個季度分金牌、銀牌、銅牌和不合格。
這個判分每個季度都會發生變化,和員工的付出直接相關,而且非常透明。如果一個員工連續兩個月拿金牌,他可以選擇去店里當店長,也可以繼續做銷售。如果持續兩個季度不合格,他就會被淘汰掉。
這種考核方式是全國一盤棋,把每個人當人來用,把每一個人的潛質發揮到了極致。我們靠的是人性的發揮,在這種激勵機制下,員工自己會想辦法做得更好。
新商業能夠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利潤
從企業利潤而言,新商業時代的用人方式和效率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價值。從整個汽車行業的利潤來算,僅汽車之家一家公司,就占了整個行業利潤的80%。這跟蘋果在手機行業的利潤很相似。
2015年,我離開汽車之家的那一年,汽車之家的收入是35億。雖然我們的競爭對手收入跟我們差不多,也是30多億,但我們的凈利潤是12億,競爭對手虧4億。
這就是為什么馬云提出“新商業”,以及我看到鏈家、順豐這些企業的時候,我的感情會特別深。因為我們用新商業的方式,打了漂亮的一仗。這也是支撐我們始終保持30個點的凈利潤的一個核心要素。
未來,我也希望借助新商業對整個汽車和智能汽車的市場進行改造。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讓汽車真正智能化,這是我擅長的。
第二件事,就是我要徹底改變現在整個汽車4S店極為低下的商業效率。我要用1/10的成本達到相同的營業額,把開店速度提升10倍,每個銷售人員賣出去的車數提升10倍,再把目前整個4S店所用的IT系統減到幾十分之一。這就是我對汽車行業新商業的一個理解。
只有當我們很清楚地看到互聯網、新商業、智能化這些事物之間的關系的時候,我們才會去獲取自己最應該獲取的能力,做出最準確的判斷。我覺得這也是很多創業者和CEO排在第一位重要的事情。
而決定企業勝負的三個核心能力,除了新商業所代表的企業效率和商業能力,還要加上代表了用戶價值的產品,以及負責員工招募和培養的HR。
任何企業只要做好了這三件事情,一定能成為某個領域的第一名,根本跑不掉。
互動問答
提問1:李想老師,您在提到產品的優越感、價值和安全感的時候,舉的例子都是行業老大,這是否意味著其他品牌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它們的價值要怎么體現?
李想:我其實不希望舉這種負面的案例,解答它們為什么不存在,因為負面的案例對于我們做好一個事情沒有本質上的幫助??赡芪矣幸粋€比較好的習慣,就是任何一個新鮮的東西出來的時候,我的優先選擇是看它好的地方。
就拿共享單車這件事來說好了,大家最開始不太明白為什么有那么多投資人和VC去賭共享單車,不關心它背后的原因,只關心它不靠譜。但是投資人和VC在共享單車上花錢,一定有他的需求,我們要去弄明白他們花錢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跟很多投了共享單車的VC聊天的時候,得到的他們的思維方式,和他們對整個商業的理解。
我們今天可以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線上流量在開始產生壟斷,線上的獲客成本在大幅提升,高到你已經無利可圖。這時候,大家忽然發現在線下獲取用戶的成本反而是低的。
而且很多人也想不到VC們的邏輯,其實是摩拜和ofo獲取的是有支付能力的用戶,獲得這些支付用戶的成本也很低。從本質上而言,投資人和VC之所以盯著單車、充電寶和接下來會火起來的便利店,都是把它當作線下的入口來算的。
提問2:李想老師,您剛剛說到產品的優越感、價值、安全感,這三者之間是不是有重合的地方呢?
李想:我覺得這三個標準里面,產品的價值是很容易衡量的。就像我剛才講的,價值是一個標準,是衡量產品時一個可量化的方式。
而安全感和優越感,在我看來它們其實屬于人性的范疇。優越感的實質是我們心理感受的好壞,或者我們所向往的東西。
實際上,在不同的年齡層里面,優越感其實發生了巨大的斷層。由于過去的生活經歷和背景,還有所生時代所造成的差異,導致了60后、70后、80后、90后對優越感的基礎需求有本質上的差別。這種斷層導致很多企業瞬間就消失掉了。用馬化騰的話說,他很難理解不同年齡層的人對優越感的要求。
60后、70后最主流的人群,對于優越感評定是性價比,我買的東西要超值,超值就證明我精明。這個年齡層的企業家做產品的時候,最喜歡講的也是性價比。
到了80后以后,包括70年代末的人,這一個獨生子女的群體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為什么呢?因為我們需要在別人面前證明一些東西。對于這個群體而言,一個產品在身邊的人眼中是不是足夠好,是不是足夠牛,決定了我的優越感。
到了90后,甚至80年代末,他們的生活條件非常好,這讓他們具備了一個特別好的素質,叫自我。他們只要喜歡一個產品,所有的一切我都不在乎。我喜歡就是我的優越感,根本不需要在乎別人的看法。
所以不同層次的人,對于優越感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這對于我們在座的各位不同年齡層的人,大家做企業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馬化騰當年說的,你什么錯都沒有,只是因為你變老了。
*本文來源:混沌研習社,文章根據李想5月27日混沌研習社的大課內容整理而成,原標題:《萬字筆記 | 李想:產品與新商業【筆記】》
【號外】想要捕捉文旅大消費行業風向標?想要了解最前沿的文旅跨界創新?想要學習行業大佬最新的干貨分享?想要與行業精英現場互動深入交流?來“2017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吧!6月13-14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文旅大消費頂級內容盛宴等你來!了解會議詳情&報名請戳:我要報名!(提前報名有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