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對歐洲航空公司來說,今年是動蕩的一年。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歐洲苦苦掙扎的航空公司正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首先是意大利航空,然后是德國柏林航空,最近是英國君主航空……
當然,航空公司不會突然破產,往往都會先出現一系列的警告信號。這對上述3家航空公司來說也是如此。
意大利航空在過去10年中幾乎都處于虧損狀態,其較高的成本更是難敵低成本航企的競爭。柏林航空雖為德國第二大航企,但過去6年累計虧損20億歐元,凈債務達12億歐元。在阿提哈德航空停止注資后,這兩家航企便先后宣告破產。君主航空作為英國第五大航企,在過去的3年中獲得了兩次緊急注資,后因西亞、北非局勢不穩,轉而進軍西班牙、葡萄牙航空市場,但始終競爭不過當地低成本航企。再加上英鎊貶值、管理不善等因素,君主航空經營陷入困境。
面對多家航空公司破產,歐洲航空業看起來正在發生變化。
很多人都認為,歐洲的航空公司實在太多了。回顧歷史,上世紀90年代以前,歐洲各國紛紛與其他國家簽署航空協議,他們的旗艦航空公司在本國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但在歐盟實施單一航空市場政策后,國家邊界實際上不復存在,歐盟就像美國一樣有一個廣闊的航空市場,唯一的區別是歐盟的航空公司更多而已。
應該說,市場分散、不集中是歐洲航空市場的一大特點。歐洲的航空公司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多。根據OAG的統計,歐洲一共有217家航空公司,而北美只有100家。美國六大航企提供了美國國內市場90%的運力,而歐洲六大航企只占有歐洲內部43%的市場份額。同時,歐洲三大航空集團和低成本航企的競爭異常激烈。2002年低成本航企在歐洲市場上的份額僅為9%,2017年便達到了43%,這當然給歐洲航空市場帶來了根本變化。
面對3家歐洲航企的破產,有分析人士夢想著歐洲航空業出現一次整合潮,就像幫助美國航企增加利潤的那次整合潮一樣。然而,筆者認為,目前還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分析這3家歐洲航企的運營情況可以看出,共性是在更有效率的同行的競爭壓力下,這些航企多年來深陷財務困境。而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破產的原因是金融支持者不愿意注入新的資金,而不是更容易預測的誘因,如經濟衰退、高油價和地緣政治等。
可見,由于油價保持在低位,航空業盡管面臨挑戰,但市場仍然在良性發展。我們知道,航空運輸主要是規模和競爭的問題。從歐洲的市場環境來看,由于更小、更弱的競爭者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再加上運力過剩導致單位收入減少,未來可能出現更多破產的航空公司。歐洲航空業的整合更多是實力較弱的航空公司退出市場,更強大的航空公司則保持有機增長,而不是像美國航企那樣發生大規模的并購交易。
當然,航空公司的倒閉還給強大的競爭對手提供了發展機會,包括收購飛機、航線、起降時刻等優質資源和引進成熟的飛行員。同時,這還有望減緩航空市場上運力的增長速度。曾經大量的座位被投放到歐洲航空市場上,導致票價下跌,收益減少。以柏林航空破產為例,漢莎航空不僅收購了其81架飛機,還可以在短期內獲得最大的收益。因為漢莎航空作為德國最大航空公司,已經加強了對國內航線的控制。
毋庸置疑,歐洲航空公司整合仍將繼續,未來主要市場或將由大型航空集團和大型低成本航企瓜分。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1月以來,法航—荷航集團的股價已經上漲了146%,漢莎集團的股價上漲了105%,英航母公司國際航空集團的股價則上漲了47%。
*本文來源:中國民航報,作者:鄭雪,原標題:《多家航企破產 歐洲航空業整合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