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的特色小鎮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某種程度上講,所有的特色小鎮都是在原有小鎮的基礎上,進行的升級改造,是對原有小鎮特色的挖掘和創新。而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建筑、藝術品則是小鎮特色的主要載體。綠維文旅認為,建造精品的仿古建筑,必需要尊重和了解古建文化,參悟中國建筑歷史和特點,掌握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工藝。
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如今,中國的特色小鎮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某種程度上講,所有的特色小鎮都是在原有小鎮的基礎上,進行的升級改造,是對原有小鎮特色的挖掘和創新。而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建筑、藝術品則是小鎮特色的主要載體。綠維文旅認為,建造精品的仿古建筑,必需要尊重和了解古建文化,參悟中國建筑歷史和特點,掌握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工藝。
尊重古建筑文化
小鎮的建筑設施,一方面是滿足功能需求,另一方面是景點裝飾的需求。當前,小鎮新建的建筑物大多是新、奇、古、怪,除了仿古建筑外,其它建筑的文化底蘊都相對比較膚淺。
而且,這些仿古建筑多是追求的形似,鮮有精品。究其原因,主要是設計人員未能把握中國古建筑的特色,缺乏古建工匠,制作工藝遺失,造成新建建筑的粗制濫造。
因此,在興建仿古建筑時,要充分尊重古代建筑的文化內涵,萬不可隨心所欲,建成四不像的建筑。
了解古建筑文化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且有五千年甚至更久的建筑史。在這幾千年的歷史中,更多的時期是處于封建制度的帝王專制年代。每個朝代的帝王為了表明當朝的豐功偉績,自夏朝至清朝,每個朝代的大型建筑主要體現在建殿、筑陵、修廟。
這些建筑一是為了體現皇家的尊嚴;二是今生后世能夠永享皇權;三是祈求上蒼的保佑。中國建筑雖然一直圍繞著這樣的主題在發展,但每個朝代由于其科技發展水平和特定的歷史文化,每個歷史時期都在原有的建筑風格基礎上不斷進化,產生了各自的建筑特點和體現各自特色標志性的建筑。
因此,修建仿古建筑前,必須了解建筑文化,知曉各個朝代的歷史,避免出現張冠李戴的建筑。
了解各個朝代的建筑特點
“上古穴居野處,后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雨。”中國建筑的內容形式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逐步演化的。從遺存的歷史古跡來看,上古時期,從穴居、窯洞向房屋轉移時,就創造了千百年來一直引用的骨架結構法。這個骨架結構大致上是先在地下推土為臺,臺上安石礎,礎上立柱,柱上架梁,梁架之間以木枋將他們連成一體。后代的建筑在此基礎上逐漸豐富、變化完善。
漢代建筑風格具體可以概括為豪放樸拙,相對于秦朝與其他后世的朝代來說,漢代的建筑有以下特點:
① 質樸,由于漢代提倡修養生息,因此漢代建筑沒有浮夸的風氣。
② 剛健,漢代建筑多使用較為恢宏的手法來建造。
③ 清晰濃重,漢朝建筑適合漢朝盛世的濃重的文化底蘊。
但漢代地面建筑,留存至今較為完整的只有闕。闕起源于西周,而盛行于漢代,并達到鼎盛時期。闕從結構形式上分為仿木型和土石型兩種,雖然使用材料為磚石,但其雕刻有木枋、花窗、挑檐斗、雕檐,闕頂瓦飾無不體現了中國古代木架結構建筑的基本元素。
南北朝石刻是中國佛教刻像的鼎盛時期,石刻群像是中國早期佛教藝術最重要的遺跡。比較著名的是山西云岡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這些建筑起源于印度,非中國本有觀念,但結果仍以中國風格建成,這種基于中國豐富遺產上的藝術,馳名世界。
唐宋時期,設計和施工水平提高,斗拱宏大,出檐深遠,屋面舒展,色彩明快。宋書《營造法式》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建筑技術書籍。
明清時期,官式建筑已經完全定型化、標準化,清政府頒布了《工部工程則例》。明清建筑在唐宋建筑的基礎上更加突出梁、柱、檁的直接結合,減少了斗拱這個中間層次的作用。這種建筑結構簡化,節約木材,大量使用磚石,促進了清朝園林建筑的發展。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建筑文化更是如此。仿古建筑在施工前,設計師們必須對各個朝代建筑特點進行深度了解。
古今建筑手法結合的尺度
近代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型材料的不斷涌現,加之西方建筑風格的影響,建筑變化較大,古代建筑的元素已經越來越少, 惟有骨架結構體系越來越成熟。
中國建筑除了建筑形式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外,建筑工藝也隨著歷史的發展及技術的進步不斷演化并趨向成熟。制作方式上劃分為:土作、木作、瓦作、石作、油漆作、彩畫作、裱糊作、搭材作,每個專業的制作方式又有很多傳統的制作工藝。石作、油漆作、彩畫作等很多工序無比繁雜,工藝非常精湛,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工匠無比高超的技藝。
中國的建筑形式、布局也在歷史的發展下不斷地進化、演變,最終形成了中國建筑最基本的特征。因此,在仿古建筑中,不僅要結合現代建筑技術,更要保留原汁原味的古法技藝。
為此,我們想在園林和特色小鎮的建設中,建造精品的仿古建筑,必需要理解和參悟中國建筑歷史,了解中國古代建筑各個時代的建筑特色,依據特色小鎮的歷史,結合中國古代當時朝代建筑的特色,設計出符合歷史時期的仿古建筑,并盡量掌握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工藝,從而建造仿古象古的建筑,建造出更多賦有文化底蘊的仿古建筑。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綠維文旅”(ID:lwcj2005),作者:蔡寶健,原標題:《做好特色小鎮仿古建筑的四個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