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恰逢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國務院前日發布了《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其中共53次提及“旅游”一詞,旅游產業的地位可見一斑。除了在海南這個中國首個全域旅游創建示范省,旅游業未來在整個中國的建設和發展中都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加快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國務院近日發布了《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對走全域旅游發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這標志著全域旅游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縱觀我國旅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漸進式過程。那如何推動全域旅游向縱深發展?筆者認為,“點與線”是破題的關鍵,“點與軸”是規劃的重點。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近日,海南接連登上《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成為全國關注和熱議的焦點。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外發布《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其中共53次提及“旅游”一詞。可見,旅游業未來在海南的建設和發展中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2016年1月,海南被確定為中國首個全域旅游示范省,通過對全域旅游的探索,為中國旅游業轉型升級提供經驗。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的《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是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國務院出臺的第一個關于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文件。其就加快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面優化旅游發展環境,走全域旅游發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意見》提出,著力推動旅游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轉變,從企業單打獨享向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向綜合目的地服務轉變。《意見》出臺標志著全域旅游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全域旅游工作將隨著文化和旅游體制性障礙的打通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據發布的數據顯示,清明假日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旅游總人數1.01億人次,同比增長8.3%;實現旅游收入421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全域旅游供給充分,假日旅游市場既保持了量的增長,又實現了質的提升。由此可見,全域旅游正成為旅游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下面,筆者就如何推動全域旅游向縱深發展與諸君分享幾點粗淺的認識。
“點與線”是全域旅游破題的關鍵
全域旅游概念提出和理念產生,是基于新時代旅游消費和產品結構調整的重大變革。縱觀我國旅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漸進式過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旅游處于一般觀光時,旅游消費、生產、組織管理對象往往只是一個個景區景點和相關的支撐配套項目,用從客源地(居住地)到目的地的交通線路連接起來即可,基本上屬于“點對點”的旅游消費模式,與外部系統包括自然和人文社會環境聯系交叉比較有限,對外部系統的影響也很有限。
如今,隨著旅游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由點連成的線越來越多,旅游消費、生產和組織管理涉及的面不斷擴大,由點狀到線狀再到面上,旅游消費已經由過去的不敢“奢求”變成了大眾需求,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選擇。在消費需求的刺激下,人們不再滿足于“點對點”的觀光模式,更加注重一條道路“玩到底”的長線游,這個“線”恰恰就是全域旅游的關鍵所在。
綜上所述,作為旅游意義的點是指景點和景點所組合的景區、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城鎮、旅游驛站。旅游城鎮是全方位具備旅游功能,滿足旅游基本消費和非基本消費的旅游產業、服務、人員的集聚地。旅游驛站是初具旅游功能、滿足旅游基本消費的旅游產業、服務、人員的集中地。點支撐旅游六大要素中的“吃、住、游、購、娛”。
線是指聯接各點的交通道路,并以此組合所形成的交通網絡體系。線則是支撐旅游六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行”。所以“以點串線”可以把功能相同的城鎮、驛站間,功能不同的城鎮、驛站和景點間,功能側重點不同的城鎮、驛站和景區間通過人流與物流串聯為一條條旅游線路,將眾多分散的旅游服務區組合為全域旅游服務區,從而實現旅游發展的區域互動、整體聯動。
千里之行始于“輪”下。隨著全民旅游和自駕游的興起,點與線串聯已經成為當前旅游功能完善、旅游要素保障的必然選擇。以旅游為核心,線為游而行、吃因游而餐、住為旅而宿,通過以點串線整合功能、保障要素聚合效益,才能有力推動泛旅游產業的集群化和旅游產業全域化發展。
從目前我國省域旅游交通樞紐建設成果看,高速、高鐵、航空、水運一體化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已基本形成,這也是近年來國內旅游持續向好的有力支撐。然而,相比省域交通的全面躍升,我國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交通仍然存在市域交通發展不平衡、對外大通道不完善、區域交通與城市交通不協調、偏遠地區(山區)道路通達率低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
為此,現階段推動全域旅游向縱深發展,在進一步完善“點支撐”的同時,必須把交通配套設施建設放在全域旅游重中之重的位置,只有全域旅游“血脈”日臻通暢,才能實現串點成線,串線成面,形成合力,產生集群效應。
“點與軸”是全域旅游規劃的重點
《指導意見》中對全域旅游的定調非常明確:“發展全域旅游,將一定區域作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統一規劃布局、優化公共服務、推進產業融合、加強綜合管理、實施系統營銷,有利于不斷提升旅游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更好滿足旅游消費需求”。
可見,“全域旅游”具有全地域、全領域、全要素的深刻內涵。以市域為例,全地域就是要整合市域范圍內的全部吸引物要素,將整個市域作為一個旅游目的地來打造;全領域則充分發揮旅游業的帶動作用,形成“旅游+,+旅游”的互融產業格局;全要素不僅要完善“食、住、行、游、購、娛”傳統旅游要素,還要培育“商、養、學、閑、情、奇”新興旅游要素,帶給游客完美的旅游體驗。
“將一定區域作為完整旅游目的地”,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不難發現,“全域旅游”這個概念,其實就是典型“點軸理論”和“T”字型發展戰略。“點”指中心城市、各級居民點和主要景區景點,也就是旅游目的地;“軸”指由交通、通訊干線和能源、水源通道連接起來的“基礎設施束”。
通過點的全域分布,軸隨點轉、線隨軸走、以線連片,從而使點和軸的功能互動并作用于旅游,形成新的游客的集散地、綜合服務的擴散地。在此作用下實現旅游產業的全行業覆蓋,旅游從業者的全員覆蓋,旅游服務的全域覆蓋。
從當前各地全域旅游規劃推進情況看,不少地方仍然存在認知上差距,片面認為,全域旅游就是旅游線路的拓展和景點景觀的疊加,在規劃布局上忽視了“點與線”的聯系、“點與軸”的關系、“線與面”的輻射,導致不少景區由于交通不暢、基礎設施薄弱、服務功能缺失無人問津,甚至成為孤島。
為此,規劃發展全域旅游,必須牢固確立“點軸觀念”。具體而言:
一是要著力構建“市域全景、景城一體”的城市發展框架,讓景區、都市、鄉村互為聯通、交相輝映,形成“T”形、圓形或帶狀的全域旅游分布圖。
二是要延長旅游產業鏈、提升產業關聯度,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轉變,以“全域旅游”發展引領“全域資源”開發,實現旅游帶動下的泛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
三是要動員全社會和全民的廣泛參與,推動旅游模式從企業單打獨享向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實現人力資源的整體投入和全員覆蓋。
四是要圍繞“吃、住、游、購、娛”五大要素,推動旅游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向綜合目的地服務轉變,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對全域旅游服務的新期盼。
五是要以點為軸心全域統籌旅游線路,以便捷、暢通的旅游線路連接各景點、景區、城鎮、驛站和鄉村,實現交通網絡全域覆蓋,真正讓全域旅游可以一條道走到底。
六是要系統整合全域旅游品牌,突出個性化、特色化、主題型、綜合型品牌建設,避免同質化、重復化和無序化開發,形成多業共生、眾業共進、文旅共融的特色旅游發展格局。
結語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風景名勝美不勝收,五千年文明發展積累的人文遺存蔚為大觀,960萬多平方公里的“雄雞”版圖,處處閃爍著中華文化斑斕色彩,到處都是我們追尋詩和遠方的美麗家園。
從“景區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創新實踐,也是在更廣闊的空間里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資源,加速推動新時代旅游轉型發展的勇敢探索。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全區域、全產業、全時空旅游目的地創建工作的深入推進,一定會迎來“一業興盛百業俱榮”的明天!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作者:王軍,執惠專家作者,原標題:《海南成為下一個迪拜之前,全域旅游如何一條路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