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4月25日,中國戶外用品龍頭品牌探路者交上了2017年度上市公司的成績單。在發報告之前,許多人可能意識到這家公司去年的業績并不會太亮眼,畢竟近兩年的中國戶外用品市場增速已經出現了逐年放緩的趨勢。
然而財報出爐時,還是讓人大跌眼鏡,這家09年上市的國內戶外龍頭品牌,體育行業內業績一向穩定的明星公司,竟然出現了上市9年第一次虧損。
在2017年,探路者實現營業收入達30.34億元,較2016同期微增5.41%。從近年業績來看,這個數據雖難以企及2015年的38億營收高峰,卻仍處于歷年上等水平;而在營業收入仍處于較高水平的同時,去年一年,探路者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485.39萬元,是其2009年上市以來首次虧損,而2016年同期數據為盈利1.66億元。若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計,探路者在2017年虧損額高達1.85億元。
探路者17年部分財務數據
在上市的九年間,探路者從一家2009年銷售額不到三億元的小公司,迅速成長為年營收十億級的行業新星,而從15年開始,探路者的營收開始維持在30億元左右,隱隱有了“行業大佬”的感覺。
但這種巨額營收所創造的一切只是假象:以凈利潤來看,在2009年,探路者在營收僅2.94億元的情況下仍能取得4403.40萬元的凈利潤,隨后的6年,探路者的凈利潤水平隨著營收的增長一路走高,2014年末達到了2.94億元的高峰,而這個數據恰好與其09年的總營收相差無幾。
2015年及之后,探路者營收達到30億級別,凈利潤開始出現下滑并逐年快速擴大,15年凈利潤(同比)減少近3000萬,16年減少近一個億,17年則直接虧損,凈利潤較16年減少了約2.5個億。
這三年,恰恰是探路者新業務探索的三年。
從探路者的業績來看,2015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這不由地讓人想到了那震動整個體育產業的“46號文”。自2014年10月發布之后,“46號文”開啟了中國體育產業迅速發展的大門,對于探路者也是如此。
在2015年,探路者新增了多項業務,以旅行服務、冰雪運營和體育投資為主。但截至目前,探路者新增的這些業務,沒有一個成為其新的利潤增長點,反而拖累了集團業績。
陷入泥潭的戶外旅行業務
在探路者的旅游服務中,易游天下是主要的經營實體。2015年3月,探路者以2.3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易游天下74.56%的股權。而在此之前,致力于向資本市場講述戶外旅行股市的探路者已經投資了新加坡在線旅游平臺Asiatravel、中國老牌戶外活動網站綠野和極地旅行機構“極之美”。
在這個交易價格高達2.3億的收購案中,雙方也約定了未來三年的業績底線,但僅僅作為探路者后續繼續收購易游天下股權的業績指標:易游天下在2015年至2017年預計的營業收入分別不低于15億元、40億元和60億元,稅后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500萬元、0元和6000萬元,三年累計實現稅后凈利潤不低于3500萬元。
很顯然,易游天下并沒有達到上述業績標準。在2015年,易游天下為探路者貢獻了19.58億的營收,當年凈虧損達1532.88萬元,符合預期標準。但在2016年,其營收僅有10.88億元,虧損2034.52萬元,未實現止虧,反而虧損水平有所擴大。第三年,其營收貢獻達15.29億元,虧損額達到了2145.65萬元。
如今,三年業績期滿,而探路者的旅行服務業務卻未見光明。對于這項毛利率極低的業務,探路者收獲的僅僅是營收上的“虛胖”。在無法規模化并合理控制成本的情況下,探路者的戶外旅行故事已經很難取得大團圓結局。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冰雪業務
2015年,在北京和張家口聯合成功取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的大背景下,探路者還涉足了冰雪業務。實話說,探路者選擇的這個時間節點很是巧妙,但卻未能如愿在火熱的冰雪產業中分得一杯羹。
2015年8月,探路者聯合自然人孫波合資成立了“北京探路者冰雪控股發展有限公司”,并在河南鄭州鞏義市嵩山北坡建設了第一個滑雪場。這個位居中原的嵩頂滑雪度假區于2016年1月23日開始營業,也標志著探路者的冰雪業務正式開啟。但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這個備受期望的冰雪業務成了探路者業績首虧的重要原因。
2016年,由于營業時間較短,探路者冰雪控股公司營收為0,凈虧損達758.18萬元。而在去年,這家嵩頂滑雪度假區已然度過了一個完整的年度,營收卻僅有215.82萬元,凈虧損高達6249.80萬元,成為探路者集團旗下虧損額最高的重要子公司。
2016年嵩頂滑雪場營業,探路者創始人盛發強示范滑雪
在剛開始涉足冰雪業務時,探路者曾躊躇滿志,計劃以技術優勢進軍傳統滑雪場難以企及的南方冰雪市場,但嵩頂滑雪場的失敗則給了它一個慘痛的教訓。最近探路者業務重心的回歸,則表示著探路者將逐步淡出冰雪業務。
不堪重負的體育投資業務
在體育產業火熱的2015年,探路者還進入了另一項新業務——體育投資。從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間,體育投資基金是體育產業中最活躍的板塊之一,多家上市公司紛紛參與其中,成立體育產業投資基金,而探路者旗下的鷹潭市探路者和同體育產業投資中心則是較早的體育投資基金之一。
2016年1月,探路者體育基金完成首期1.1億元的資金募集,并完成了對樂動天下、Fittime、奧美健康以及冰世界等重點項目的投資。但在2016和2017年的財報中,該投資基金分別虧損了475.75萬元和220.75萬元。
對于這個尷尬局面,探路者創始人盛發強曾表示:“目前有些仍在蓄力期的公司價值沒有得到發揮和釋放,幾年以后價值會明顯體現出來。”
縱然頗具價值,但探路者還是決定拋棄體育投資業務了。在2017年報中,探路者表示,由于報告期集團戰略方向調整,聚焦資源回歸戶外用品主業,已逐步停止對體育相關領域的對外投資,更側重對已有投資項目的投后管理、資源整合和后續逐步的退出規劃。
延伸閱讀:探路者的“易筋經”
對于這些業務,已經不堪重負的探路者選擇了整合并退出。而對于上市以來首次虧損,探路者表示,主要是公司戶外板塊主業受報告期公司管理層更迭等因素影響。
在2017年6月1日,前樂視體育首席營銷官強煒出任探路者集團總裁,但卻在2017年11月底選擇離職。雖然管理層變動的確會對集團業務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對于探路者來說,到底是業務萎靡造成管理層更迭,還是管理層更迭造成業務萎靡,其根源著實值得探討。
對于探路者來說,這三項業務是隨著體育產業發展大潮而確立的。雖然不全是跟風,卻很難說不是決策失誤。在政策的帶動下,在對行業發展的不合理預期判斷下,投資者往往會低估投資風險,高估投資收益。而實踐則是檢驗一個投資項目合理與否的唯一標準,過去的3年間,探路者實踐了,卻損失慘重。
2017的后半年,探路者確定了未來的發展戰略,將重新聚焦于戶外用品業務,逐步整合并剝離其他業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宣告著探路者為期3年的探索和轉型的失敗。
在經歷過產業煙花落盡毫無收獲之后,探路者想要在增長漸緩的中國戶外用品市場上再獲成功,則需要面對更加嚴峻的考驗。但還好,體育制造業的紅利仍在,回歸主業,回歸初心,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體育產業生態圈”(ID:ECO-SPORTS),作者:董武英,原標題:《上市9年首次虧損,3年探索無功而返:探路者究竟路在何方?》。